凌汉兴《心意六合拳艺传真》

[复制链接]
881 1
twfxygy 发表于 2017-4-10 01:46:0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意六合拳艺,相传创造宋岳代武穆,以岳王出类拔萃之才,且得名师周侗之嫡传,文武兼擅,其武艺造诣,尤为精邃。于是集众技之长,撷取精华,参以心得,著为《心意六合拳经》,是为《旧谱》。元明两代几乎失传。逮至明末清初,有姬公隆风,讳际可,武艺高超,历访名师,游终南山,得此《旧谱》,悉心揣摩,融合贯通,遂将其精微奥妙,广为流传。于是由晦而明,始免失传,亦云幸矣。
  考《旧谱》所载,其术易简,其象形仅六,曰: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六者,为心意六合之身法。又云:“势势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爪”,为起势出手之攻法。鹰在长,熊在束,以象攻守之势为之鹰熊斗志。此皆先哲仰观飞禽捉食之姿,俯察走猛兽搏斗之势,象形取意,以意于拳。撷其擅长,补已之短,法良意骇,曲尽妙用。拳名心意六合,盖含心动意随,浑身俱动之意。若能理会心动意随,浑身俱动之义,则对于拳艺之道,思过半焉!
  由是观之,先哲能守者约,故习焉而功深。其术至简,故临敌而心捷运,不期然而然也。奈何昧者莫之知,于是增益为十大形,曰:鸡龙鹰熊猴鹞马蛇燕而附以雷声。再增益为十二形曰:鸡龙虎鹰熊猴鹞马蛇燕 ,而雷声不用焉。且更名形意,所增之为七,已由简趋繁,而妄删雷声,则惊法阙如,如是樊然淆乱,几失心意六合拳艺之真谛矣!
  窃维增益之故,当时亦不过便于教授徒众,启发并常人易于理解而已。后人不知,视若固有,则未免画蛇添足之见。盖龙、蛇仅大小之别。猴在束,而熊也在束,鹞鹰同属,其性能相类,燕子掠水,与鹰之掠食,其行动何殊?马奔虎践,实同意而异称,再增之而 ,更无论矣!若基本之形,可任意增减,则所治之形多矣!例如鲤鱼打挺为鱼形;鸟牛摆尾为牛形;单凤朝阳为凤形;狸猫上树为猫形,然则何止十二形矣。至于雷声之废,乃鄙夫俗子之见,以为雷声涉俗,有失清高文雅,而惘然不解雷声有舒气、发劲、惊敌,体用兼备。故妄弃雷声者,实不足与语心意六合之拳艺。
  此拳特点其简易已知,如上述而其为用,则不涉丝毫虚玄荒涎,与力学不谋而合。科学证明,物质就是力量。观乎拳谱云:“打法须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才为真”。又云:“浑身齐到无拦挡”,则知此拳非一挥手一投足以袭敌之手法,必须全身整劲赴之,而以丹田为主。盖一拳一足之质量,所冲击之力,焉能与全身之质量相衡。人之瘦小,其浑身质量之重也近百斤。设运用此百斤之质量,捷若闪电,以砍撞对手而中节,则对手虽形体魁梧,倘维其重心不致外倾,不仰身颠跌也难矣!譬如五磅之锤所锤出之劲,何堪与五十磅之锤形比拟,其理一也。
  自古心意六合之发拳,多身力摆撞之挤动,用丹田为之主,腿臂为辅,所以其势倍猛。且夫劲兼刚柔,不偏不倚,上下有束长之势,左右有开合之劲,当其束而合也。胸腰内涵,肩胯竭力裹劲,神气内敛,身如引满之弓,蓄而待发,当其长而开也。胸凌腰直,肩胯舒展,神随气发。身如弓之还原,拳如箭之脱弦焉。
  此拳授自我师卢嵩高,卢师为河南周口人氏。少侍名师袁丰义,而袁师系买壮图老师之入室弟子,当时从袁师习艺者六十三人,得其真传者惟尚学礼、杨殿卿、卢师三人而已。卢师年岁最幼,功夫亦最浅,惟以出手敏捷见长。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74491n752y 发表于 2017-4-15 23:27:56 | 只看该作者
论坛的人气不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3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