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凶猛 · 形意拳霸道 ·通臂拳透灵——来看内家拳的秘密!

[复制链接]
1486 0
evzhyycoxl 发表于 2017-2-21 01:26: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拳并非软手软脚花架子,其酣畅淋漓、霸道狂放之极致令人战栗惊悚。

动如猛虎,打如灵猿。这两种格斗状态是中国拳法的至高境界。

现在的拳师,大多是守着一个三体式反复玩味,玩出了太极味、玩出了八卦味,但就是行拳发劲一抓一抓地很无力,实战能力打了许多折扣。

这刚柔长短之法,运用上“五行”思维,也就明白了中国拳法的内涵变化。

试摘心意、通臂、太极三例描写如下:

形意拳霸道

虎豹、鹰雕、蛇蟒是至雄代表,也是捕杀能手。而三者的捕杀手段却各有不同:

虎豹抱头侵扑,纵胯坠力,对猎物以扑塌后腰直断中节为先;鹰雕束身而起,展身而落,以捉拿首尾以制其中为先;蛇蟒搜骨鳞行,如水相似,以沾一处而裹全身,限制其中枢骨节为先。

形意引化到拳里,便有了侵扑捆裹而骤然钻翻的打法。在猛虎扑纵之瞬,带上了雄鹰搧翅之能。

当初海拉尔一位固山贝子在京城肃王府就参与过一次辩论,感觉没人能打出草原野兽身上那种气息。这时出来了一位默默少语的直隶镖师,就场上打了一个蹿步扑食的动作,一步惊了王座。

被问及此点,这位教师不好推辞又不能卖了拳术,就对这位贝子道:“贝子爷久居草原必然时常狩猎,当可见黄鹰捉兔一掠而起,苍狼坠马奋身而上?打得是一个天地贯通,这就是劈捉重伤之法了。”

这位贝子见多了黄鹰苍狼,当时便理解了六七分,再看这位镖师打劈拳时,便明白了八九分。得了玄妙便不再为难。

心意、形意的头一手都是鹰捉,势同大枪巨斧,落如霹雳击地,不管软的硬的,杀气得一把透出来。

而所以为“劲”,是因为极强极快而又极深极远,并非自我感觉良好。很多人感觉自己行了,一动手就拉稀,自然就幻想卸力化劲的。但凡心存取巧,都是不得劲的表现,不得劲,也就是功夫没出来。独练时感受越好,越是欺骗了自己。

而劲力如何也不难考验,找个跟自己一样粗的树,一把狠劲透进去,树木震荡而自己不觉震荡,那个松沉就差不多了,也就不怕对方化力了。如果能做到一触即发不用蓄力,那就松的柔的任随便了。那时,外人就更窥探不到奥妙了。

拳在入手时,往往找一处阳光和煦的开阔地,心意也会随着开阔长远,内里自然会培养出一种浩然正气;等功夫稍长,便要在方寸之间体会困兽死斗的感觉,培养周身的一种敏感,把内心的潜能激发出来。

再到破笼时,又要回到广阔的地方去练习,由于天地无限,旷野平远,聚起来的杀气便如泥牛入海,被天地比得微薄起来。而这个时期,身子已经形成了规矩,借着规矩在天地间不断积聚正气,增长功力。

等再换到寻常环境时,便有了气势如虎的威慑力了。而这个阶段,因为有正气为根基,便可以由清晨练拳改为深夜练拳,由河堤林边改为坟地荒丘,使得斗兽般的敏锐继续提升,罡气包藏,杀气外泄,举手投足间灵动异常,但这必须在有了深厚功力的基础上进行,不然很容易拳架变形,走火入魔。

太极拳凶猛

铲腿而出,徐徐而行。手引身行,身催手动,绵如浮云盘绕,沉如南山当面。云捋挤搬之中,瞬间就是一个出拳,只震得衣服“啪啦”一声响,空气都感觉“噔”一下炸开了。

一动随以一静,身似骤然凝固,被内力一催又如风中花枝一阵颤抖;借着势头又走出一个开合,随后舒缓下来,劲力涌动,每时每刻都掤着一股似要突然爆发的劲道。那绕旋的浮云就转成了滚滚积云,先前看时还赏心悦目,此时却压得人喘不上气。

连续发了一串快拳,如同雷电惊现;而后又复行缓慢,一气流淌。动也是动,静也是动,虽然气质从容,但又明显能看出从指尖抻着的那条大筋,展开来又坠下去,皮肉都好似被筋骨挂起来的甲靠,连神情都是大梦大醉。

突然一拳撇出,衣袖呼啸带风,而后大开拳脚,手绕太极,可猛然间又一脚震落,周身沉凝如同铁铸金刚。

太极拳有个阶段是练习推手,在探问之中,将自身与对手参为一体,互问阴阳,以此检验对规矩的掌握,知不足而上进,为利用对手打下基础。

这就分了熟推手与生推手:熟推手就是互为陪练,共同长进,以合乎要领熟变化为目的;生推手便是加入了变劲、断手等内容,互相攻击,以此培养应变能力。

若是高手打低手,许多拳理还是能表现出来的,不过那也不是听劲后变,是始终占着先机而不下死手,类似一个笼子已经把对手罩住了,或者一根绳扣已经缚住了对手,留些余地又有何妨。但自身一定要牢靠,始终守着掤劲,虽然容人,但敌变我即变,而不是傻乎乎地跟随着对方走。

太极拳又名影子拳:身子如布覆人,看似有物,触之不觉。

进攻起来,却感觉上下真有一道无形的垂线,敌手不自觉就会把这道线当做中轴,可一旦顺着这条垂线而去,会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圈套,被一股力量吸着往脚下栽,在这个状态下,对方就是插自己的下阴也救护不及。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海底针”了。

通臂拳透灵

通臂拳练得是周身通达透灵之劲,单操练得娴熟之后,就能顺着劲力打出无限的招式。曾经一位前辈就说,从前门楼起手,打到王府井不带断续的。

以柔活无死角的身形,耍起拆拳来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但这又不同于太极拳、八卦掌那种从容缓和的韵律,运行、攻击的速度相当迅快,整个人就好似一团火云,团在一起旋转跳动,在意想不到的角度会突然地往外冲击出一道道火舌,而且还是接连不断地往外冲击。

其实这种练法最显功夫,在那种速度与起伏辗转的幅度下,人是很难稳住身势的,而在难度之下还能从特殊角度打出攻击,首先筋骨是必须柔活而强劲的。

这套拳打出来,下盘是起纵辗转,身上是摇切闪旋,臂上是抡扑挑斩,就是真正的猿猴,也极少显出这种轻灵而沉实的运动状态。非要往仿生上联系,这里便集合了纵身跃涧、坠枝腾飞、闪战抢夺、奋身劈砸等诸多猿猴独有的形象。

但刚打了几个式子,突然感觉这个风格不好,场下这么多人,恐怕都不是很了解传统武术,都喜欢节奏分明,一下是一下的打法,自己玩得再巧再细腻,在他们看来,或者就是比较优美的猴戏,或者直接把自己看成会打太极八卦的猴子。相对其他拳种里的猿形拳法,通臂拳追求的猿猴身法却是重意为先,并不追求练成戏台上的孙悟空。就不如把另外的部分展示出来吧。

这么想着,劲力一换,改了发力清晰沉实的练法,这种练法貌似凶猛,但实际没有之前那种迅捷的要求高,合着直趟步、三角步、迂回步、闪战步、扣摆步……等各类进退步法,劲力自腰胯就开始轮劈回还,整个身子带着臂膀,好似带着一条铡刀一般地劈砍,周遭的观众不断地往后退,一直都退到了长椅后边。三个进步从这头打到了那头,一个拧身又翻回来,可谓狂风暴雨一顿砸,好似自己都有点控制不住那势头了。

按说这种练法是有问题的,但观众就喜欢看这类暴躁强悍的。

原作:真武百年 编辑:硬派国风编辑

武作家点评:近期公众号更名改版,连着上了一周的趣味武术界系列。

趣味武术界的故事,说是针对大众读者故事性为主,但实际是另外一种巧妙的讲学,并非仅仅是娱乐。因为本身就是现实故事改编,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只是因为取自现实,所以不方便去把真实的人名与情况公布出来。

真实的事情,尤其追求且失败的事情。它的教育意义高于直白的说教与单纯的技术探讨。学习指导上,已经比扭曲了的祖师爷传闻更有价值。之后会配合技术文+链接趣味文的组合形式再次发挥。就好像本篇,本是硬派武侠小说的内容摘要,却是完整而高级的技术文字。

只是这个工作难度有点大,非武作家亲笔,通常的助理乃至练武人,是很难真正的从深层技术与深层情感去发表见解的(很多事情在网络早已疯传,但多是浮于表面的纯笑话味道的传播)。

周末穿插技术文,以免一些读者朋友不理解这种好意,还以为我们要彻底改版,改得还如此迅速。

这一系列原文是我们文化公司的编辑从小说《真武百年》摘要组合的旧文字了,本来其他平台发布过,但我没有推送。一些观点并不是作者本意,但又出自作者的文字总结,彰显了编辑的专业能力;一些地方又超出了作者的原貌,即方便了武术圈读者,又多样化发挥了原作的价值,很值得鼓励。

同样,征稿也面向练拳感悟以及阅读感悟。可以以此为例。这个形式很好,就好比我们闭上眼睛被人化妆,一睁眼发现好像不是自己了,但又确实是自己,而且新的样子还挺好。

如果我们的铁杆读者能够做到这点,分享出来,那么我们300多万字的硬派小说,所能拆解出来的武术学识,将是多么的磅礴汹涌!

给供稿者:要学会做一个写文字的人。因为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写文字与不写文字的人,就专业态度上是有明显不同的。

对于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当他们自称痴迷某一领域的技艺,并与你攀谈。一定不要相信他,他不是在逗你,就是另有原因,总之跟他谈技术没有意义。跟他扯点别的,保留对技艺的尊重。

这也是我们供稿人的写作态度,你们的稿子是给我的,不是给广大读者的。这么想着,便会高质量起来。我们可以公益展示,但我们不做廉价服务。这么想着,文字也会深沉起来,无论它是趣味的,还是技术的。

这种文字并不难写,只要你思索过,就会有。我们的功法教学,是体验引导+反馈纠正,引着学员走一个深刻的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的,提高都会很快很扎实。学习环境与态度不适宜的,简化了这个过程,往往是治病效果大于教学效果。对病患处才会多感受,多思考,这是很可悲的学习态度。

有病患,纠正过来,不过是同于长人;只有正常又提升起来,才是优于常人。所以,学会思考吧。为了自己。武术的价值是改变素养,而不是学到一个又一个的动作花样。即糟蹋了技艺,又荒废了自己。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1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