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几个版本,可信度都有不同,但确切的真实答案估计已经无从考究,但可以明确的是永春拳不是某一个人创的,是多代的总结演变而成,到某个时期再确定而成,早的不说,从梁赞开始永春拳已经有多个分支,梁赞同年代也不只梁赞一个分支,所以这个拳无所谓真正的支流,真正的创始人也没有太多意义,太极拳都众说纷纭,其实好好练功夫,什么正宗啊那些,都是名利使然
有一说是由五枚师太亲眼目瞩了,蛇鹤相争的全过程,而领悟出来的一套拳法。当时还未给这套拳起名字,只是心里头常思常念着……后来有缘遇见严咏春而传之。严咏春在练这套拳时,感觉到得心应手,简直是量身定造的。于是严咏春就问师太,这套拳叫什么名字呢? 师太也觉得严咏春,非常适合练这套拳。于是给这套拳起名,就叫咏春拳……这套拳由伍枚领悟出来,但由严咏春练成。说到创始人,应该是师徒俩,缺一不可……
又一说少林永春拳得名于福建少林寺的永春殿,因当年少林寺所习拳术甚多,故形成了今天流派众多的少林拳,寺内不同拳术教授地点也不同,其中有罗汉堂、般若室、永春殿、达摩院等多处。当年永春殿所教习的少林拳就是流传到今的少林永春拳。
公元1795年,帝以赐御酒为名追剿少林弟子,将福建少林寺烧成一片瓦砾,只剩下永春殿后座一角。至善禅师、洪熙官、黄坤三人当时云游两广,幸免于难。至善禅师为逃避清兵追捕而隐于广东佛山、清远一带,后匿藏于佛山琼花会馆,并随戏班坐红船落乡当伙工,为纪念永春殿和三人逃生,故把这套拳术取名为永春拳。后因在东莞抱打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后咸丰年间李文茂起义,诸弟子为避祸而将“永春拳”的“永”字改为“泳”、“咏”、“詠”,直到清末才正式复名为“永春拳”。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永春拳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佛山梁赞,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发扬光大。
梁赞首徒陈华顺把永春拳嫡传儿子陈汝棉,陈汝棉在佛山开馆授徒,抗战时于六都、都城及广西梧州等地授徒,并将永春拳传给儿子陈家燊、陈家廉、陈家齐,陈家燊、陈家廉在顺德及周边地区广传永春拳术,让永春拳在顺德较为流行,因此较完整地保存永春拳术的套路、器械及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