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八极拳桩功述真

[复制链接]
1399 2
杂姬扒 发表于 2018-10-26 08:11:3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起八极拳筑基功夫——桩功,很多武术界人士可能认为八极门的站桩与其它拳种没有什么不同,然而,这种看法是不完全对的,因为八极桩功是一个体系,分定步桩、活步桩,有着其独特的一面。由于功法练习十分科学,才产生了享誉海内外的张克明、张景星、黄四海、马凤图、李书文、韩化臣、马英图、霍殿阁、刘云樵、马贤达等八极高手。
  笔者所练开门八极拳为河北沧州罗疃八极老架,浑厚沉实、凶狠爆猛,是张景星的弟子、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韩化臣先生的第三代传人,韩先生与“神枪”李书文、中央国术馆训练科长马英图为亲师兄弟。另外,笔者还曾得到过李书文的师弟王中全(在北京挂棍二十年未逢对手)的再传弟子付广池先生、霍殿阁嫡孙霍文学先生、张旭初的弟子缴增祥先生和马凤图的爱子马明达先生的指点,这几家八极均是老架原貌,只是动作幅度和架子高低略有不同。综合众位老前辈所言,笔者拟将八极桩功、八极发声、小架、大架、对手架、六大开、手型论、三大劲、八极养生、技击交手等10个方面的内容做一简略的阐述,保持原传、原味。现将桩功浅析一下,不求话多,只求意真。
  首先,八极拳入门的功夫是筑基桩功——两仪桩,也就是骑马蹲裆式,八极老前辈们称为“抱婴桩”(不同于大成拳的抱婴桩),全称“怀抱婴儿手托山”,据说是八极拳始祖吴忠的女儿吴荣练功体悟出的站桩秘诀,细嚼其味,内行看来其真其奥不言自明。此桩站定,取中平架,不高不低,要领同于原传形意拳浑元桩,左手握空拳,拳心朝下,意念中抱一婴儿(还不能走路,此时圆柔如球),大小臂自圆(同于太极拳抱球),右手为掌(虎形掌),掌心朝上,托于腮旁,意念中托一小山,只有这样内劲才能沉重如灌铅,并连通全身。同时两肘屈回撑顶,意念中力排二山(同于大成拳二挣力),头上顶,颈上拔,胸上提,意念中顶上青天;胯下松,膝下蹲,足下踩,意念中踩在两川(即两山间大河),上顶下踩也形成二挣力。八极前辈称此桩态内劲为“十字劲”,据笔者考证,此“十字劲”的名称早于民间传统任何一个拳种,可以说为八极门独有,后来大成拳也有了“十字”的概念。此桩功架单练,培元养气,伸筋拔骨,与内家的六面混元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说是十字劲,其实是四面八方都有劲,“浑身到处皆是手”,无论对方从哪个方向进击,都会被大力弹回或震伤。可见,八极作为名拳,其练功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天下拳理是一家”,只是不同拳种各自的表述不同罢了。此桩独特之处是除保留内家拳肩撑肘横、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提肛敛臀、中正安舒的要领外,又将实战技击凶狠霸道的特点尽显出来,武林中素有“八极半年打死人,形意一年打死人”和“太极十年不出门,当年的八极吓死人”的说法(当然“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的说法更广,这里只是说明八极拳的铜头铁臂、铁掌铁足、明肘明膝爆猛发力之效果,古时战场上称为杀法,不同于内家拳的弹射法,这也是八极拳历来被军方看重的原因。关于效果,举个例子,用手指弹一只蚂蚁,弹出很远蚂蚁也不会死,而用手指轻轻戳击或撵动蚂蚁,蚂蚁则必定粉身碎骨,八极就是后一种打击方法),整个桩态内意“头顶顶漏天,脚跺跺碎砖,两肘顶跑山”,内外相合,其威力可想而知。发劲时,力起于足,并以腰脊为轴,带动肩胯,猛摧肘膝,劲贯四方梢节,浑圆爆发,如炮炸响。说到此劲,霍文学先生曾向笔者讲过一件真事,是其父霍庆云亲眼所见:李书文在做顶肘动作时,劲发出后能将瓜皮帽垂直向上弹起一尺多高,然后复落头上,同时两肘象古琴弦一样剧烈颤动,可见其顶拔劲之大、之脆、之精、之神。后来霍庆云、张玉衡(张景星之子)和很多八极弟子竞相仿效,却没有一个人能将帽子顶抖而起,最好的也只是将帽子顶脱离开头发梢,一辈子也没有练成此功。实在可惜的是李书文没有将这一心法讲给后人,以致失传(但愿不是这样)。笔者另一位师爷赵荣林先生是韩化臣的贴身弟子,也是马英图的学生,因为韩先生与马先生是师兄弟,所以赵师爷称马先生为师叔。他把两仪顶肘叫做“八极母”,因为此式桩态为一蓄劲式,能派生变化出八极小架中任何一种拳式,无论劲发向何方。而小架又派生出大架和“六大开”、“八大招”,倒回去,所有拳式又能返回两仪顶肘式,师爷管这叫“一生九九,九九归一”(请八极同门不妨琢磨一试)。
  其次,八极拳的活步桩也就是小架,此架练法绝对天下独一无二,动作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是由二十几个势子组成的一个短小精悍的套路。与此练法相同的是北京“醉鬼”张三门的“小拳”,然观“小拳”架式与八极小架一模一样,只是结尾改了两个动作,内行一眼就能看出“张氏功夫”源于八极。说其练法独特,一是指练功时动静分明、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内外相合,要在两仪定步桩换劲的基础上苦练,功力才会更上一个层次,动势如山崩,静势如沉钟。老前辈们称练习小架为“一步一桩”,或干脆称“蹲小架”、“耗架子”。可能有的朋友要问,既然此小架是个套路,怎么这样练呢?这就是八极拳独特的地方啊!大家都知道,练习套路不是脆快如少林,就是柔缓似太极,但此二者皆讲究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八极小架练功单单讲究动静分明,而且集功、艺、养、用于一体,其练习共有四种方法:一是动静分明法,动时如崩弓炸雷,静时如同站定步桩。定桩仍然是按两仪桩的要领,但此时心中更静,杂念更少,仅存一念(即气功以一念之说)。具体方法是“数息”,我们规定一呼一吸为一息,呼吸要做到深、细、缓、匀,吸时把气贯入丹田,呼时起自丹田。一般初练时暗数三息为一桩,如起式并步桩(悟空问路)为三息后,发劲变成两仪桩站定又三息,再发劲后变弓步桩(拉弓式)又三息,直到练成最后一式并步桩,要求收势仍要回到起势的位置。随着功力的增长,可以“六息一桩”、“九息一桩”,直到极限“九九八十一息一桩”,此时可达忘我境界,天人合一矣。久之丹田气满,内劲厚积自出(另外,站桩内功还有大小周天练习法,因是内功练习,非得明师指点才能练,故笔者不能公开),追求的是一个“耗”、“养”、“积”字。二是柔练,不再按“一步一桩”的练法,而采取太极拳的练法,动作柔缓连贯、虚实分明,运劲如抽丝。此时更要深切体会动作的要领,用意不用力,细细品味丹田内气达于四梢的感觉,追求的是一个“熟”、“顺”、“畅”字。三是刚练,气满力足劲厚后,在适当的季节、适当的环境和适当的体况下发真劲、刚劲、明劲,足踏有声,步落生根,鼻中擤起丹田之气,摧动全身整体之劲弹抖而出,“眼前无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无人”,一击必杀,打出效果(此种练法必须经名师指点,否则易引起头晕、眼花、鼻流血和耳鸣现象,甚至造成脏器内伤),追求的是一个“效”、“慎”、“戒”字。四是刚柔相济练,动作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刚、时而柔,变幻莫测。马凤图前辈曾有“七刚三柔”之说,韩化臣老前辈有“一挂鞭”之说,霍庆云老前辈有“明劲牵暗劲,暗劲逗明劲”之说,这种练法追求的是一个“活”、“神”、“化”字。这样,练习小架四种方法轮换不停地练。
  第三,八极拳桩功有着十分丰富的活动,也就是精神训练,即古人说的“内实精神,外适安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前面所提的一些意念,同于大成拳的意念假借,可见传统武术界各有自己的意念假借,绝不只是大成拳的专利。八极门的先辈们在意念的练法上并不比大成拳逊色,笔者只是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八极门历史上就保守,起初八极拳只是在回民中流传,是不传汉人的,所以身怀绝技的高手都是回族老前辈,他们携艺自珍、携珍自秘、携秘自守,几乎是代代单传,才影响了八极拳的发展。可喜的是在1928年,冯玉祥、张之江、李景林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才使八极拳走出沧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笔者就意念问题曾请教过很多八极老前辈,由于受传统的影响,笔者在此不想多写(今后将另文撰写,以飧读者,以揭开八极拳之神秘面纱)。本文仅列出定步桩和小架的两首行功秘诀:
  (1)两仪顶桩歌诀
  头顶青天,脚踏两湾(或两川)。
  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意念阐释如前)
  注:湾,指小溪流。川,指大江河。但这里两字代表两层功夫层次。
  (2)八极小架动静结合练法歌诀(其他三种练法歌诀暂不写出,大架、六大开、八大招皆有歌诀,也将另外写出)
  头顶青天,脚踏两湾。
  背贴直树,肘寄远山。
  怀抱婴儿,内实浑元。
  周身运劲,力撑八面。
  旋拟螺丝入口,
  发似火药爆燃。
  敬请天下武友和八极同门分析其中奥妙,不言而喻,笔者也不再赘述,因为大家都是行家,我说些大家都知道的理论也没有什么意义。它跟太极、形意、八卦有区别吗?天下拳理是不是一家?当代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曾说“天下没有名拳,只有名家”,言外之意,拳再好,没有功夫,你也上不了擂台,再说句实话,历代八极高手都是得老师真传方法正确后苦练出来的,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功夫也没有捷径可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传统八极拳练法是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台湾八极宗师刘云樵先生“小架筑基,大架展技,六大开肆艺”之论也说明了这一点。笔者作为一名传统八极拳爱好者,知道八极拳“大道至简”的深刻内涵,但所知又极其有限,只能道出只言片语,写成一篇小短文,借以“抛砖引玉”,敬请各界同门方家批评指正为幸!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老实人 发表于 2018-11-6 06:39:20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楼主赞一个!
板凳
decade 发表于 2018-11-7 13:10:11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楼主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