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武功論武學

[复制链接]
1593 0
帅采莲 发表于 2018-6-9 19:15:0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論"勁"
武术,中国的武术,我想若是离了“劲”不能言!
“劲”在武术中犹如身中的骨,是互相的关系,是一体,不可分说,也如灯光,灯燃必有光!
前人把劲细分,有:明劲,暗劲,化劲。。。不一而足,无可厚非,我不甚赞同,因为这不利于奋进者求学参悟,把本来非常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不甚完美,只说不甚完美!当然,有需要者喜欢这样明晰,我的意思是说,记录只是为了帮助,帮助特别需要帮助,帮助应该需要帮助的那些奋进却无门的渴求着,至于已经入门者,他自己会知道的!应该会知道的!这是我的思想,所以说话可能偏激!请谅解!没有反对的意思!真的!没有反对的意思!
“劲”我理解应该无明暗之分,只是有大小之别,在自己的个体是这样,在人群互为之中应该也是这样!
先说个体,自身的劲力,随着功力的精深,就是神经支配肌肉能力的增大,从外到里慢慢成为一体,自然,人们的力度也慢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动无有不动,最大的感受应该是呼吸的牵动往来所带来的表象感觉!在佛家,道家这时又有了各种呼吸定位的表象,如,风像,息像等!在这里我以为无论怎样定位表达都是指一种意思,就是因为神经支配肌肉的能力而已,一吸一呼往来牵动肌肉与更多的原先省力废弃的肌肉参与运动所带来的感觉表象反应!功力越大,表里参与运动的肌肉越多,应该说参与运动的肌肉越多,我们的功力就越大!就这样由外及里,于是,前人就说易筋易骨易髓,说法不同,道理唯一,无论叫father,还是爹地,都是我们的有且只有的父亲,仅此而已!
表象不是实质,表象只是与实质有联系,我辈总是执迷于表象却看不到实质,于是,有的执迷于呼吸,要重呼吸调整,有的执迷于拳架的规整,高低,遍数,岂不知,都在执迷表象忽视本质,不是不行,只是说,这种执迷会大大延长了通向武术的准确道路,若是这种延长无限期归结到我们的终生,求知奋进的意义在哪里呢?
再说“劲”对于群体互为的大小,个体如沙粒,如山川形态各异,作为人群,瘦弱,肥胖,高矮无所不同!当然,对应的力气,健康素质也不尽相同,所以劲力就会有大有小,醇厚功力的瘦小者应对醇厚功力的肥大者,一比就知,劲力的大小只是相对的,要有一个界定才有意义,这与各种运动相吻合,例如举重,拳击等等,要分级别才行!所以各种功夫有各种工夫的技巧与长处,我们武者要选择与之对应的拳种来精进!这样才能发挥于自己身体对应的极致!当然,可以博采众长,可是这却不是明智的,因为我辈已很少有这样的大家了,如先人大家孙禄堂,我们只能膜拜了!我辈不如,真的不如!
学拳要懂理,就像学佛要明心见性,若只烧香求福报,一辈子糊涂!
重申,诉说只是用了我们众生的普遍理解事物的方式表达,希望是让众生知道然后快速找到那个东西,但是,在你知道这种东西之后就有了变化,这时,修炼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不然会有害于身,所以重申,我之语言,不能确切表述具体,我只能用我最大的理解来表述我们需要的“那种东西”但是,这确实是不可能的,所以,佛祖《金刚经》翻来覆去在重申,可是最后,他好像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也!!!!!!!!!!
师说,这里我借用佛教口吻,以示真诚,不是胡说!
师说,学拳,要知道学拳的步骤,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可在底层做中层的事,那是妄想,不是不可,是白搭!
家师说了一个事情:不会飞纵的人,叫他捉蝴蝶,捉花丛招展的蝴蝶,你的身法怎么的正确,你的外形怎么的好看,没用!也许能碰巧,可那是傻猫死耗子的事情!
说太极,老师一上来都说要虚灵顶劲,师说那是傻谈,虚灵顶劲是已经有“劲”了,这在初学者就是越级!你硬要他这样做,那就是叫他犯错,他只会做外形,把脖子绷起来了,我说初学不是虚灵顶劲的问题,不是身架中正的问题,是意识怎么集中的问题!是怎样快速找到劲源的问题!
意为先!这是所有内家拳的灵魂!当然,我们是偷了佛,道的法子!
当然,不管杨,陈,吴。。。。各式都快速的打下来再说,《我们用平常的普遍练法说“劲”》切忌,在学套路之前一定要知道不可用力,就是在无力的状态下把套路乱熟于心!
然后,这个就是重要的关键了,走架时一定要平心静气,不可用音乐,不可在人多杂乱之处,把思想拉到自己的动作运行中,不用一点力气,慢慢的慢慢的动起来,当思想外驰时赶紧把它拉过来,怎么拉?眼观鼻,鼻观心,顺势把意念定在腹部《所谓的丹田》,然后再走起来!就这样周而复始,外驰拉回,外驰拉回,这就是“戒”!
感觉好的,表皮不久就会有麻。涨感觉,动作也有飘飘然以及自己无意识运行的诸多现象,这就是“劲”的初端!但切记这不是太极拳的如风摆柳!
在这里家师把它叫做“功的表象”但不是坏事,可以说功沾身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家拳的问题:在我们走架动作的时候,我们都是用上身带动下身来动作,这是最大的错误,应该是仔细体会用下身的蹬力来“摧”动身体的进后退步与左右的动作 ,这样才能慢慢体会力下沉,意不外驰,等最初的入门功夫!
这是太极拳的大多练法,走架多于站桩!
这里,还有一种,家师明确说,站桩是入门最切实际的方法!
至于怎么站法,姿势与方式造成的进步各不相同,这里也说平常练法,因为我以后会另篇专述,这里就以混元桩为例,高低无要求,屈膝就行,意不外驰,方法同走架,当你坚持10几分钟时,你试着动一下,那种动而难动,欲拔难出的感觉就是“劲”你要畅游其中,留住适量加深扩散,要一定注意呼吸平稳,身体体力及一切变化不可有难承受之意,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赶紧休息,至于更快捷的方法,不是不能说,因为稍有差错会有意外,请谅解!另述!
重申,意不外驰之法,眼观鼻,鼻观心,,,适用走架,适用站桩
重申,站桩尤为重要,
重申,走架套路要在上述情况下连打三次以上方为有效!
此述只对初学太极而言!一家之言,请自己定夺!
再说“劲”!
如此反复,因为重要!
家师训诫,”劲“就是力,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平衡力,这就是太极拳用阴阳鱼的一个主要用意!更确切说,其实是一种“能”的外显!
如是我闻,借用佛祖这句话,以示真实,如此,世人可有所依,如足有所踏,物有所出!是武者一大快事!不可执迷不悟!
家师训诫,至于气之所言,先贤确有隔空打人之实,其实,也不是神秘,因为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守恒定律可知,若是我们物理水平极高,可以一目了然,“我辈”武者不可执迷不悟,气有!已不是现在“我辈”浮躁者所能涉及猎取的物件了!这里这样说也不对,因为我们每时每刻我们的身体都在与气打交道,说“气”是指众生迷茫的隔空打人之气,此气与呼吸之气有天壤之别,活着的人身上都有,至于死去的“人”身是不是有我们不提了,怕吓着你们!对于我们在网络上游荡的,对于闹市中显身的,还是踏实些用功作业为好!
那样,现在我们把劲用力来解释虽然片面,可是在拳学初期我想还是有效的,这有助于我们世人一贯的用“相”来理解世界的本性,但是,我这里声明,这种表述其实是不准确的,容易使我们走入一种极端的“实”的误区,以至于危害我们的身体,所以,这里要知道这种表述只是暂时的一种过河的船而已,不可抱定不放,以至走火入魔,这样,才是这种表述的实在意义。好了,既然“劲”就是力,我们就有了处理它的办法了,世人就是这样愚钝的,说apple,摸不着头脑,说苹果,一下子就亲切了.
武学之劲“圆”
忽然记起先贤遗言: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那时,总是不知其妙美,得其形不知其意,家师搭手便不知左右,不止搭手,连一个步子也迈不开!时下练武,人们已经早已没有了早先众多的规矩,或跑或跳,皆随心所遇,岂不知,哪里有武的影子在?
一个事物或是一个工作,若没有了一个过程的规矩,其结果往往南辕北辙,譬如我们做文章,不管你的辞藻怎样的华丽,若是脱离了中心思想,那这个文章也就没了意义!也许,别人会说:这篇文章的作者造词不错,可惜,“结果”还是跑题了!
回到拳上,拳者若丢失了劲的内涵,一切皆为架式,俗称花架子!
“劲”者乃有形有物之外显,是能量的阳性,是肌肉若一也!我们站桩有度者,不久就可以体会,可是,这种体会一动就跑了,所以还是为假!这就像婴儿学步,牙牙学语,只知其一站,一语,不能灵活运用也!
劲之一圆,得其妙,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意,维“如履薄冰”不得其要,“如履薄冰”者,人也,地也!地者,大力之源也!人者,力之折叠也!“折叠”:上下,左右,前后,无有断续也!知一者,加二连三,才可知圆通之妙!
故先贤有语:往复须有折叠!
武者,在静,劲之圆皆有形有意,在动却没了头绪,就像傻子掰棒子,拿了那个丢了这个,有的就根本不知怎么拿,怎么夹!这是个大事情,是武者的大事情!每到此时,有句老话说得好: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可见“步”不是一般的重要!
步者,动也!动则有虚实,论劲则是劲的互换之妙,其妙在于无有凸凹,无有断接,无有缺陷也!
步者!非一膊一臂之劲,非一顶一含之纵收,,,,,,,凡一者皆为局部也,此为凸凹,断接,缺陷也!
步者,人之全称也,在下为根,在进为蹬,为收,收也是放,蹬也是拉,要知互为之其妙!
知步者乃知拳,不知则谓胡言乱语!世事就是这样,我说世事只“阴阳”,他说“阴阳”皆荒唐!
一人一世界,大道却唯一!
上乘武学之:合
合者,一体也!
世之万物,非和不顺!缺者,憾也!艺术当有断臂维纳之美,是不全之憾而美也!别论!
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此为本身之合,非合不知身健!这不是内合,是众生称谓之合,是武者之基,在武者当以站桩,运动得之!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形之合,初,非有武者之拳意,似有形无意之涂鸦,非为之不可得,不可忽视之!当在桩功走拳中仔细寻找,似水中摸鱼,枝上捉蜓,久之必得!
又,左手与右足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右三也然,此为五弓之要,在博文《静桩》可以慢慢体会!静桩中不知所以然者,打拳走架概莫能为之,有者,不知何年何月也!形意,通背,八极者别论!
后及头与手合,身与手合,身与步合,此为内合之外延,需从动桩,走架,或是推手中祥而得之!以后我会详解!望注意关注!
最后,咱们说说都在议论的经典:内三合!
拳术之功,非内三合不能论,神气(力)意一气呵成非合不能用,我辈练拳,都是“表演”,现在更是,广场,公园,好像人不多不足以展示,这样,怎么会有心静,怎么会有“丹田”,怎么谈神意力?都说:不是大隐隐入市么?不错!可是我辈少而有大啊!
记得早先,家师教我与三弟功架及心法后,就让我们一个院东一个院西,这时他总是把院门关闭,把家里的花子狗也撵出去,自己就坐在枣树下喝茶看着我俩,以后,竟然这里也不坐了,干脆回屋,这样我俩就有机会偷一下懒,那次,家师说,就是偷一下懒也比你们总是注意我强!我和三弟吓了一跳,打那后就再也没耍心眼!远了,只为说明注意力的重要性!
接三合说,我们的“动作”形成,此动作非平常动作,是合中之动作,它的形成从单纯僵滞的动作到熟练地掌握,这个过程有一个复杂而且艰难的记忆开始到记忆乱熟掌握的生理习性,这个习性遵循了一个重复记忆仔细记忆到自然反应的生理习性,这个习性还遵循一种间断记忆加强记忆的生理习性,这就要求武者练功不要贪多,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这是我们的生理特征要求我们必须这样做,才能日渐精进!温故知新,故练功要知道这个规律方可在最短的时间能够有最好的成绩!
三合之中,当五弓之要,五弓备才可入武学之门,这是说静!
再说三合之动,合必会分,只合不分不能为用,所以合中要有分,分中也合!此为虚实之妙!
合为阴为收为化,分为阳为放为打,可以互为,此为圆之妙!
到此似乎万事皆备,非也!此为一圆!非全身之圆九曲连珠之妙也!大圈小圈圈圈相连,这时我记起那时家师一句话,叫我糊涂了好久:五牛,你几时叫我摸不到你才好啊!
武者要思之!


内家拳的心意练法:阴阳论!
太极拳的练法我们用阴阳来解,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复杂,所谓的复杂,是因为我们对先贤的论述大都模糊而不知其就里!不是说他们的表述不确切,是因为他们的表述太确切了,而这个太确切的字句都是我们陌生而不解的古代文化所具有的表述,当然,我们就一头雾水了!因为没接触过啊,hippo是什么?谁知道啊?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我们有个亲切合意的思想认知,我试着用我们常规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述表述这个阴阳,对与否不敢肯定,也许对于武学的洗练还是有效的,这样,在你有了效果之后你就把这种表述丢了再重新研究,这就是层次,结果是重要的,到达的手段没有意义,所以,成佛有众多法门,无可无非!可是,佛祖却说什么也没有!为什么?因为法门不是佛啊!要是总是抱着一个法门的层次不放,那就错了!阴阳,变化也!
这里只说内家拳的练法之阴阳解!界定了这个范围才能有意义,不然,就成了废话!
太极图是黑白两色,我们说其中的思想方面!了悟其理比会其形要高明得多!这是说走架!
走架打拳怎样才能做到入拳三昧呢?很难!当然很难了!这是一个生理学问,打个比方:我们平常评价一个人说:这个人很成功(结果)!从小就有志向(目标)做事有板有眼(行为稳重不浮躁)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戒持有度)不好才怪(结果)!这是一个人的发展史,阴阳对接啊!为什么打这个比方呢?我们来分析分析其中的人的心理旅程。
1 目标,我们可以看做是太极图中的黑色,我们定位说是这人一生的主观意识:他一生要奋斗的事情。
2 行为稳重不浮躁,是做到这种主观意识所必须保持的准则,它的对应面就是不稳重很浮躁,就是太极图中的白色!我们定位说是这个人一生的其它意识:潜意识。
3 持戒有度就是在生活过程中黑白的变化即主观与潜意识的变化!怎样戒持有度?就是把潜意识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变成主观意识有用東西,并且坚持下来。不骄不躁,不好色,不偷抢,,,,,,,
4 结果就是圆了,成功了!一个人成功难么?非也,非非也!难怪有人喜欢把个“忍”字写在床头!这还不算还要刻在胳膊上,其实应该放在心里才是!
还是说拳!世事太复杂,打好拳了,世事也就简单了!
怎样做到入拳三昧呢?
看了上面的人生,拳就好理解的多了!怎样做到气沉丹田,松静入体呢?
1,太极图中的黑就是我们打拳时需要做到的各个规矩即主观意识:动作走向,虚灵顶劲,含胸拔背,,,,!
2,太极图中的白就是我们打拳中无端生出来的一些不合规矩的想法即潜意识,譬如:过快,音乐快了不合拍,想再打几遍就算了,怎么某某还没来啊,这个女人真漂亮,小狗不错,这会有劲怎么没人看看啊。。。。。
3,持戒有度,就是主观意识与潜意识相依相扶,不可自行乱规矩,潜意识一定要依附主观意识来行为,或者是潜意识不能有之,有则丢之,放下,放下,就在此处,不是皆放下,皆放下就没了魂,没了神,更没了心意,是主观意识持,潜意识戒,这样日积月累,自然如入无人之境,
4, 结果,还是圆,即意到力到,何坚不催?当然,这里在每个层次所持戒的规矩是不一样的,因为,阴阳,变化也!
此为心意解!望武者谨记!
架子支撑与五弓的关系

[转载]绝世武功:功夫力学

因为大地的作用,其实这话有些片面,对立矛盾不只是因为大地才是这样的,昨天晚上,看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唱歌高音上不去,他们专业的想个法子,用皮带扎在腰间,就好些了,高音就上去了,这就是带脉的作用,过去,打把势卖艺的,开砖劈石之前,常常把红绸子勒的紧,再大吼一声,就力大无穷了,这是造一条带脉搭搭桥,这是笨法子,我们说它是外家拳,其实,外内并无区别,练不到就是外家了,练到的就不用吹胡子瞪眼睛,也不用红绸子招摇了,轻描淡写一样做得到。
什么样的反弹力度最好呢?什么样的反弹不会有相当多的丢失呢?这就是圆圆的皮球效应了。
我们所说的反弹力,在于人与人之间,力与力之间才好有,若是静静地不动,没见过篮球在那里自己跳舞的,这样,来力与反弹之间,人体是个间接物罢了,间接物充实的好,来力回馈就会反弹的好,软软的皮球你想在球场上掌控自如,谁也没有这个本领的,只好抱着跑。
自行车的车胎气不足,骑上去黏黏的很费力气,要想骑得快,气要足才行。
打拳也是这样,气要沉下去,全身能够棚起来,就是皮球了,一身备五弓说的就是皮球效应,练太极的一上手,软绵绵的怕碰了,绞来绕去用转化,那是笑话,一锤到底就像拍黄瓜一样,把劲棚起来,拍一下弹一回,就像大弹簧,你再大力试试?
走架打拳,要的是联系,把身子收起来,收到心里去,一堆乱肉就活了,臭皮囊就成了香饽饽喽。
学佛修道的要懂得层次,要知道拾级而上,我们人体的潜能能够发挥,是因为我们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身体各部器官参加了生命运动,一般的正常生活,我们的机体譬如内脏,脑细胞,肌肉。。。。。只是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是闲置不用的,不用却还“死”在身上,迂腐不堪就叫“臭皮囊”哦,佛祖这话真是妥帖不过了。
常常看到身体不堪的人带了佛珠挂了玉佛坐着求康复,心再诚,这样子也是救不了急喽,正常的时候,这样子信诚善事是一个人的根本这是应该的,当到了大病在身的时候,抱抱佛脚是救不了的,按摩,刮痧,艾灸都是为了叫醒你的本体,经络疏通了,气血旺盛了,能够动起来,就赶紧动起来,动到自己清楚明白的时候,你就会以静制动了,动静本无区别的,阴阳也就没有区别了。
看不清层次,不知道真意,人天生又是会偷巧的,一听坐坐就能升仙了,正和我意哦。坐了一天,梦了一天,到死骂声:可恶的,了事了。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5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