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三分拳架,七分悟”

[复制链接]
626 0
独行孤影 发表于 2017-5-30 08:11: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谈到“悟”,似乎是说,需要“悟”的对象,不是一般事物,非有“悟”,难以参透,就像一道无形的门槛,跨越不过,就不能入室登堂。


太极拳的“悟”,就具有这种性质,且其难度更大,正如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云:“非若欧西之田径赛等技,一说即明,略示便会,无精深玄妙之研究也。”(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

太极拳之研究,据笔者多年习练体会,确实属于“精深玄妙之研究”,且“精深”之至,其“玄妙”难以言喻。可以说,太极拳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它的理法不同于一般拳术,是非常不好理解的。

太极拳是融“内功、气功、柔功、静功”为一体的功夫,是内家拳。既是内家拳,内里的东西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那就必须在习练的实践中用心去体“悟”,别无他法。据笔者的体会,可以说是“三分拳架,七分悟”,离开“悟”,成不了太极。吾师李雅轩先生特别强调“悟”,说:“太极,是聪明人练的拳!”“要打出意思来!”“意思”,说的就是内里的东西。

“悟”,悟什么?前面说过,太极属“精空玄妙之研究”,就是要往“精深玄妙”里悟。


首先,要密切注意内里的感应,内里有了感觉,有了反应,说明内里的东西出现了;否则,就没有。举例子来讲,要做到“气沉丹田”,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开胸开背”(含胸拔背)。胸和背都开了,气才能够到达丹田。气到达丹田的感觉是发热,热度充分了,近似烧灼,但很舒服,这时,就向后弥散,再及两旁,形成胯气圈。内气是随着它的运行路线运行的,要注意去体会。内里的感觉充分了,外在形体动作也相应规范了。此处,仍以“气沉丹田”来讲。“气沉丹田”,属于气的“沉呼”,有呼,就有吸,与“沉呼”相对应的是“起吸”。“沉呼”时,顶劲不失;“起吸”时,沉劲不丢。这样,身躯就有一种上下对拔对拉的伸展感,此时此际,“胸开背开”“顶劲沉气”“有沉有垂”,都达到充分境地,外在形体显得中正直竖,就有了太极的意味了。这就叫做“内外相合”或“身心相合”。内里没有感觉,说明外在形体动作就不规范。二者是相一致的。这种一致,取决于内里,所以,太极主张“神宜内敛”。对“神宜内敛”,吾师李雅轩先生有个通俗形象的提法,叫“反听观内”。

太极“悟”,大有“倒吃甘蔗,渐入佳境”味道。随着开头的感觉,逐渐充分,逐渐深入,越往后越感受到玄妙、神奇,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3

帖子2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