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整天给电视里的太极神功忽悠啦,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复制链接]
1505 3
eden002 发表于 2018-8-17 02:55: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为我国优秀武术,但是太极拳到底是怎么样,太极拳到底怎么练习?有一些人被人带偏了,离开了太极拳的真的练法,今者看到一篇文章,纠正了一些练太极拳的误区,大家一同看看,你犯了没有。
  天下没有不打人的拳,更没有不发力或不发劲的拳。太极柔乃是以方法为化、刚用为打,刚柔相济方入太极,打人仍是太极拳的本质。

一、拳理简述话太极

  练太极拳要明理、人行、合道、悟道、得道。道者,道家理论,一阴一阳之谓也。又道理、道德、自然法则,规律是也。阴阳乃自然界之玄机,万物之根本,非指具体事物,是事物规律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人生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本元的看法,是让人聪明的学问。事物发展要合规律,不背自然法则,是谓人道、合道。道法自然,合自然,自然便是道。化于具体乃平常心是也。

二、入门法则述真

  修心为上,在内不在外,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不气纯刚。气需养,呼吸顺拳,深长均静,轻慢圆匀。心为一身之机,心流神气,心命百骸。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自到。


三、真功上身之宗

  腰胯之功,太极发力之宗,腰拧胯挫,力出劲足。太极揉球,非转腰胯,揉球只是活腰,腰胯须分,有分有合。转胯非转腰,亦是活胯。转腰要定住膝,管住胯;动胯要稳住腰,专动胯。腰拧胯挫,腰转胯合。胯挫胯合,胯摧胯缩,胯展胯坐,胯运腰合。腰胯拧合松紧为要,配合臂展、臂转、臂开、臂合、手转、腕翻、腰中抖弹,身拧螺旋,肢体力现,其练是谓“抖翎”。非仅活胯转腰能为,皆赖腰胯相分相合,分之相系,合之反弹。君可细思,细量,细悟,细验。“抖翎”发力之训练,乃太极拳综合发力之法,亦是高层发力之法,更是武人梦求之力,向秘不外传,外人只知其形,内人只知其表,今公之于众,以慰太极。愿求真者有所求。

  能发力只是一个方面,太极乃是一整体。无功招法皆空,无招法功无以为用。招不熟无以为巧,功不到无以为好,身心不合无以为妙,机不知无以为奥。明理、人行、合道,拳之本力也。拳之道平衡协调,拳之法松松紧紧,拳之用刚柔相济。拳之气在心,拳之意在心,拳之力亦在心。拳之劲借用朱连元先生转授杨氏拳六合劲之说表述更显精炼:“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腰胯发力由内而外,不露其形,劲贯四梢运全身。

  太极拳虽法门独特,但并不难,千里之行始足下,先学走来后学跑,健步如飞能做到。慢到慢时慢不了,身轻如燕根如山,蓄劲纳百川,发劲似雷电,动中求静静犹动,刚柔不分人上乘。


四、拳之气说

  内力即内劲,由养气而得,所谓“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前人之论精辟至极,乃实践之体悟。今之印证亦然,有力者无劲,无力者劲足,在心不在气,气在心而不在身。内劲之感受:养气如水库之蓄水,地壳内溶岩之加压、加温;发力之机如岩浆遇壳之隙,水之决堤,不发而发,不发不可不发;劲发似岩浆之喷,水之倾泄,排山倒海,势不可当。蓄力纳百川吞山河,发力一瞬,惊雷电闪。内劲发力之形似气缸活塞点火,循环往复。

  太极拳功夫层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拳论云:“招熟、懂劲、神明。”孙禄堂先生分为“水下、水中、水上”三层。吴图南先生把功夫定为“全身透空”,乃杨少侯先生之凌空劲是也。太极拳功夫一般分为三层,即下乘:招熟,拆招破势承转自如,刚柔可分,柔化刚打,或先柔或先刚。中乘:懂劲,知己亦知彼,能听出对方劲之断续、虚实,来龙去脉,摸出形之凹凸、重心之变化,一般为太极态,阴阳交融,亦松亦紧,刚柔相济,化即打,打即化,化打合一。上乘:神明,为无极态,全身透空、虚无,无刚柔,无化打,沾身便弹,出手便摧,无力可挡。

  第二阶段:为人阴柔化期。呼吸平和自然,已人腹式呼吸,体松肢柔,协调平衡可控,动势仍不稳定,拳无力,是谓脱胎换骨。

  第四阶段:阴阳相济,呼吸畅达,无形无意,身自协调平衡,步随身换,动亦静,静亦动,化即打,打即化,内气强,是谓太极态。

六、真言苦口正误

  如以“四两拔千斤”喻太极亦是一比,乃力学之旋转力(离心力、向心力、螺旋力)、杠杆力(支点力、静力、平衡力、动力)之运用,切莫当真,以此为耀,若当真莫过于以卵击石,终被巨力打败无疑。

  太极拳舍己从人非舍近求远,不舍己从人不能沾连黏随,必丢顶抗,败北难免。舍己从人是沾连黏随的必经之路,沾连黏随是得机之门,它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制敌、御敌,是为瞬之机发力创造条件,打基础、寻隙机,是致胜的前提,乃太极拳之奥。

  太极10年不出门,乃未得其法,终未人道,而非其拳奥。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摸也;拳打一遍其理自通,法也。所以,方法科学一年胜十载。

  神功、绝技君莫迫。“虚无大师”、“空静尚人”、“贾圣宗”、“甄思”、“魏之名”之流,孔方兄不拒,美元更喜。轨迹李紫剑,《少林与太极》之拳打恶人乃是真理;大成杨波,《精武》软硬兼施述真经。太极拳惟求心态平和自然,呼吸绵绵,神藏于内,敛入骨,射于外人敌之髓,非“心存歹意”可比。豪横不惧,力大不怕,弱小不欺。

  笔者无意流泪,观人玩术,学子受欺,心亦滴血。今之所述,真言苦口,意为弘扬中华武术之魂,以太极为喻。拳本无门,实为习承而已。承武之精,运武之髓,扬武之威,展武之德,乃武之魂,武林共尊。

46de000061241f18f44f (20.95 KB, 下载次数: 9)

46de000061241f18f44f

46df0000376852cc8668 (26.98 KB, 下载次数: 15)

46df0000376852cc8668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llzhao 发表于 2018-8-29 18:41:32 | 只看该作者
拳本无门,实为习承而己!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武术在现代就是一项体育运动。
板凳
heipi518 发表于 2018-9-9 01:04:32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我们今天在街头看到的太极拳实质是“简化太极拳”,又称“二十四式太极拳”,是“杨氏太极拳”的简化版,经过了一定的改进和简化,去除了一些杀招。 众所周知,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柔怎么能克刚呢?太极拳里的柔不是软,而是上木下矛,绵中藏针。就拿“海底针”来说“上取二目下取阴”。在简化太极拳中被改进了。还有叫“白蛇吐信”的攻击咽喉的直接被删除了。还有““双峰贯耳”是攻击对手的太阳穴的。千万不要认为太极拳就是打打拳,推推手。传统的太极拳有很多“杀招”的,否则怎么会有宁惹少林,不惹武当之说? 还有人嘲笑说太极拳平时练起来有板有眼的用起来怎么像“王八拳”了呢?你说对了,太极拳很多招式模仿蛇鹤相争,龟鹤相争,还有一些动物格斗的情景。只所谓练时有定招,用时无定式。
地板
q2009168 发表于 2018-9-9 20:10:09 | 只看该作者
马夜壶塞子,别糟蹋那好玩艺了,你们家坟地里没那根蒿子,小心把行家招翻了,抉巴抉巴把你粘酱吃了,你只有攒的份没有打的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1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