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太极拳

[复制链接]
901 4
帅的被秒杀 发表于 2018-8-27 05:46:0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与太极拳

太极拳是充满着道家哲理的武术,它不仅以技击实用和健身强体的价值吸引着无数习练者,又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拳理拳法进行不断的探讨。太极拳自产生以来,始终把老子哲学中的“柔弱似水,以柔克刚”思想奉为经典。淮河流域是道家思想的发祥地,“太极”一说也出自《庄子》。蚌埠境内的古涂山氏国又是传说古代大禹导淮的故乡。本文试图以大禹疏导百川的治水方略,对作为“水性拳”的太极拳拳理进一步加以阐释,从而探求太极拳理的精义。
(一)
大禹治水开创了华夏业绩,同时包括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公元前2700年至2000年间,是自尧而至舜、禹进行治水的时代。史迹记载了那个时代曾动员了全国的力量,以鲸及其儿子禹为代表的一批治水人物,经过了近一个世纪前赴后继的全民族奋斗,终于由禹治理成功,地平天成,九州攸同。从此,禹铸九鼎,天下太平,功泽万世,华夏称之帝禹功最大。
今天我们所讲的大禹治水的方略,实际上是鲧禹父子两代治水共同形成的。据《山海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鲸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正是在其父鲸以堵的方法治水失败后,受命于洪水四溢的危难之中,前赴后继,开始治理水患的。
大禹治水方略其主导思想是“疏川导滞”,被誉为千年来不可更改的治水原则,它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因势利导。根据“水无有不下”的朴素认识,确立了以疏导为主的治水的方略。“当斯之时,四读未通,洪水为害,禹及决江疏河,通之四读,致之海,大小相受,百川顺流,各归其所。然后人民得去高险,处平土。”从而使得“水山地中行,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这是禹鉴于他父亲鲸用湮塞即防堵的方法的失败,而改用了疏导的方法。同时也是禹随着当时华夏对四周夷族征服,中原地理视野不断扩大而对水的规律加深认识的结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谚语流传在民间已相当古老了。以土掩水在一段时间内,人民还认为是治水的妙法,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生活在小片土地上各自为政的氏族公社的人们,遇见像洪水这样的大灾难,无计可施,只有出此下策的真实情况。甚而幻想中的英雄人物如鲧、禹者所特的治水宝物也只能是能够生长不已,堆积加多的息石息壤,除此之外,似乎便想不出更好的治水方法了。疏导——这个聪明而有效的治水方法被发现,恐怕是当历史的车轮已经进人了阶级社会。有了国家的组织,合诸小部族而为大国族,人门的地域视野扩展了,一方面知道水流东注,归于大海这个真理,另一方面也确实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疏导河川使归于大海。因此,才发现所谓“应龙”的神龙,让大禹拿它的尾巴划地,在前面开路。“应龙”尾巴指引的地方,禹开凿的河川也就跟随它走。故《楚辞·天问》于“洪泉极深,何以填之”的问语之下,又有“应尼何划,河海何历”的一问。大禹治水这个产生于文化发展低阶段的治水神话,除了“应龙”之外,只有让息石息壤在治水中显示其重要的作用了。
(二)
春秋战国时代以后,人们对大禹治水的经验作了较科学的总结。孟子在反驳白圭。以邻国为壑”的主张时,明确说明了禹是顺乎水的本性而行:“禹治水,水之道也,故禹以四海为壑。”到了汉代则更明确把禹治水方略概括为“禹之决读也,因水以为师。”“以水为师”就是善于根据水流动的规律,因势利导。这个朴素的唯物思想,对古代哲学思想以及各家学术流派都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
产生于淮河流域的道家思想,是与水密不可分的。其经典《道德经》中因水而论,多处可见。在以冷兵器作战的军旅武术时代,孙子也曾把用兵比作水。他说:“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困地而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值得提出的是,明清之际出现的太极拳,其思想渊源则是深深植根于道家思想之中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在领悟太极拳理时,不能不把对水性的认识作为掌握太极拳理真谛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才能使我们能够通过追溯大禹治水方略,来启发当代人对太极拳理的深层认识。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水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哲学思想的高度。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至柔至弱,善利万物而不争。历来的太极拳理论都把这个论断奉为正宗的拳经,并作了许多的论述。有的把太极拳形容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有逆来顺受之法,致柔之术,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等等。有不少太极拳家是这样描绘自己练太极拳的情景:初期练太极拳是如站在水至颈深,姿势变换要慢匀,是不会游泳者的游泳;中期练太极拳如浮水中身是空,长江大河浮游中,已会游泳;晚期大成之时,练拳身体如在水上行,如履薄冰。诸如此类的体会很多,在练拳时的主要讲意境似水,好像是在水中运动。可见水的意境在太极拳练研中是非常重要的。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也有许多把打拳比作水的言论,如:“其以柔进,如水之波旋转。”又称水并非纯柔和柔弱,还把洪水与猛兽相提并论。总之,都把太极拳的精义视为五行中水的柔性。
(三)
笔者以为,仅把太极拳理理解为水的意境,还未能真正把握拳理的真谛。如果能从大禹治水在处理“疏”与“堵”这对矛盾中,更能认清太极拳作为水性拳的精义所在。鲧“壅防百川”失之于对水性的认识;禹“疏川导滞”得之于对水性的掌握。这个精辟的论断,可以说是帮助我们领悟太极拳理奥秘精深的中心环节。
太极拳理中最忌“顶”。顶者,刚也,相当于对待趋势而来的洪水猛兽所采取的堵,它从根本上背离了拳理的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的原则。如果单用顶祛,如同鲧治水中尽管把帝王的息土也用上了,还是抵挡不住汹涌而来的洪水。反之而不顶,是为柔也,是人进我退,人刚我柔的方法,相当于对待趁势而来的洪水猛兽所采取的疏导之法,不与来力相抵,而是顺对方来力之势而引发,则可化险为夷。水来土掩,如同双方相对,一遇至对手袭击,立即还手相抵,这是一种人的本能。即拳经所说的先天自然之能,并不是说学了技击才有这个本能,不过练好技击比一般人更快,更准,更有力。然而,这也只能犹如鲧治水失之于对水性的认识一样,不懂水性劲路,实为强攻硬拼之力。太极拳讲究化而后发,而且在打击之前还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顺其势同小力而发之,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大禹治水方略以疏导为中,但未排除堵法。这同样是因势利导的一种态度。而太极拳理亦然。拳理常言,不顶 不丢,顶固然是犯大忌,而丢则同样为失势。堵截,是为刚也,相当于对待弱小洪水横流和洪水猛兽未到之机,朝来势方向采取堵截迫水归海,在太极拳中名为“截劲”。如禹治水集小流筑坝劈山,深掘河道,强迫汇集百川归海相似。
概而论之,治水的疏,可视为拳理中的化劲、惜力,是为柔也;而治水的堵,则可视为拳理中的截或抖绝,是为刚也。治水以疏为主,并不排除培法,太极拳理以柔为主,并非排除刚截和抖绝,是以柔为主,刚柔相济。具体的说,力大于我,宜顺其势加力而发之;力小于我,则用拦截。如治水中用疏导之外的堵拦之法,使对方来力如球撞壁而受挫。因而可以把太极拳比如大禹治水的方法,遇洪水之大而劈山开道,深掘河道导之;遇湾阻水,截其角改变其方向而引之;遇弱小之洪而封堵之。可见大禹治水以疏为主,兼用堵法,对我们领悟太极拳理的精义,有着多么重要的启示!
(四)
以水为师,是《淮南子》中对禹治水的评价,也同样是太极拳理应当崇尚的信条。识水性不仅可参悟拳理,且可得功祛要旨。太极功法集中在实用的技击性方面,其核心在于整体劲力的发放。如何使人体中的意、气、力达到高度统一,按照以小胜大,以柔克刚的技法释放能量?太极拳论早就告诉我们“得来万法皆无用,身感似水原动力”。
在自然界,没有什么物质比水更加具有自由无羁的活泼特性;在禅宗里,没有什么比水更加能够启发人顿时悟醒的了。截拳道创始者李小龙在为“放松”与“发力”之间的矛盾而苦恼的时候,曾划了一只小船出海,因为跟自己生气.就用拳头去打海水,就在一刹那间,突然悟到:水,这个最基本的东西,不也就是功夫的要义吗?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最好的比喻。是一杯水,让你的心灵虚空起来,无所羁绊,应当无形无式。像水一样,每一位截拳道追随者与功夫实践者,都应当像水一样,具有水一般特性。是水的哲理使他顿悟。要像水一样无形,无固定的方式。
太极拳功法所崇尚的积柔成刚,特别强调“体松”,也就是要求练功者要处于纯任自然的状态,像自然形态的水一样,让自己全身的肌肉,夫节,韧带和内脏都保持着一种自然而舒展弛张的状态,心中要达到空静意境。这正是能够使自己周身协调,圆活完整,贯通一气的基础保证同时,这是为了消除体内外无谓的紧张和拙力。“体松”并不是瘫软无力。而是要周身一家,节节贯串,一动百动。整体发劲与一点,这样的劲力作功时间长,穿透力强,其能量自然高出一般状态下的数倍之力。在“体松”状态下自然也就达到空静虚灵,使我们的身体真正像行云流水样,触处成圆,滚动旋转不止。在技击时,那将会给人以水至无党,觉已晚矣的感觉。这正是水的“大象无形”、“唯变是常”的博大与精妙,是太极拳理功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蓝宝石的夜空 发表于 2018-9-7 03:12:3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哦,楼主这是要火的节奏啊!
板凳
锦凡4625 发表于 2018-9-14 13:29:16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看完了,我要下去回味回味了!
地板
yoofndn 发表于 2018-9-15 22:16:44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我回帖都没人理我呢?
5#
nirfsfxmih 发表于 2018-9-22 08:13:27 | 只看该作者
对牛弹琴的人越来越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