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架大洪拳多个历史朝代源流考证 练洪拳者必要知道的

[复制链接]
1648 2
wanmy1913 发表于 2018-3-15 14:20:3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步架大洪拳源流考



中华大道乃是太上老君创辟,教义之精乃修大道。人得一为大,大得一为天,天得一为道。得道之法以静为主,精字之妙,其理无穷,上可参赞化育,下可包罗万象。武学理论脱不开阴阳、五行、八卦之哲理。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及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步,四时行焉。五行亦阴阳也,阴阳亦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拳则亦然,拳起于易,理成于医,盖拳论之说上溯至奥籍河洛之传,伏羲观阴阳,参河洛推八卦,化九宫,演天然道法。万物之数,物物相通,顺道则昌,逆道则亡,有道则明,无道则惑,此所以拳合于道而存,取法天然之理,真人悟化,感而随通,顺自然而势成,于是有拳种出焉。据史料载,起初拳法、拳势、拳路并不固定,随心所欲,纯任自然,练习以拳系,先教单势,学者一式练熟,再授一式,无

固定拳路,单操功成,熟后各势能互相连贯不断而成为套路。


据传大洪拳为东晋仙道葛洪(公元283一343)所创。葛洪江苏句容人,字稚,后人尊称为洪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少时家贫,但好学不倦,白天上山砍柴,晚上灯下苦读,更好寻书问义,遍览书籍,涉猎儒家、道家学说,因而“学识广博、江左绝伦”;又好神仙导养之法,醉心玄妙的炼丹秘术。十六岁师事郑隐宇。郑字思远,乃大儒,立坛马迹山。盟誓之后将金丹术及其口诀尽数授予葛洪。公元三一二年鲍靓授葛洪石室三皇文。公元三一五年(建兴三年),葛洪著有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宣扬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去祸的仙道学说。外篇五十卷,论述人间得失,经国治世之道。他善于观察各种动物的行动,一次上山砍柴,见两只山羊相抵斗架,直来直往,久斗不散,直至肚子息瘪,累倒趴地不动,他又结合自己牧羊使鞭的经验,由此而悟得气功和拳法,“鼓腹荡气,直势横闪”在搏斗技击中的运用。于是,手执羊鞭,运鞭为拳,鞭法之用为拳法之用也。两势相抵,直势无横力而截其横;横势无直力而截其直,此拳法之老母也。上下起落之势相克相生无不皆然,进而演化两臂如鞭,两腿如鞭,身为一大鞭;肱为鞭杆,股为鞭杆,身为一大鞭杆;手为鞭梢,足为鞭梢,头为一大鞭梢。故技击中有“洪拳,肱也。大洪拳,鞭法也”。被历代拳家视为不传之秘。


据说唐朝时,野鸡林(今吉林)人刘风拐(又名刘半响),在传习此拳时,把它分为六个步骤,根据习拳者不同情况分别传授(即六步架起源),到了唐末,赵二君等把此拳称为六步架。古传六步架:无极为阳,六六三十六生阴为太极,后天八卦合成九宫,是八风玄功(其中内有口诀丹田,命门,会阴三要穴)。内功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无还原,练混元一气,一气混元。自然而然,持之以恒,则可达到:拳如流星臂似鞭,腰走龙蛇眼似电,动如伏虎腿似钻,劲贯顶梢疾如箭,神通运化妙难言,运气用力,内含龙吟虎啸之形,外有排山倒海之力。宋、元、明时期,六步架在黄淮流域已广为流传,因年代久远变异甚多,难以寻支究源,加之元朝异族侵入中原,前后失续,散轶不全甚多。一说洪拳起源于四川赵家,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有赵匡胤三十六式定天下之说。至今六步架中仍保留有盘龙棍法、赵王刀法之套路。在有史可查的有关中国拳术的记载中,1516年明武术家、军事家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有这样的记述:“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架、猴拳、化拳,虽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


宋、元、明时期,六步架在黄淮流域已广为流传,因年代久远变异甚多,难以寻支究源,加之元朝异族侵入中原,前后失续,散轶不全甚多。一说洪拳起源于四川赵家,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有赵匡胤三十六式定天下之说。至今六步架中仍保留有盘龙棍法、赵王刀法之套路。在有史可查的有关中国拳术的记载中,1516年明武术家、军事家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有这样的记述:“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架、猴拳、化拳,虽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明清时期,大洪拳经过历代拳师的传播,已形成多种派别,除六步架、二步架、五步架,还有黑虎拳、少林洪拳等,皆有“拧腰晃膀,横空出势”之宗法形迹。脐虽断,但脉相延,千载之潜流,明传不苟,暗传不息,诸式同途合辙嗟,为纪念洪仙,黄淮流域一带。习此艺者称其为洪拳,又名大洪拳。它又是少林寺的重要分支。而延名世代相传。

明朝中期,(1522年)福建九莲山二十三代掌门虚白禅师四大弟子之一月空长老(李定国,家居河南九州府南十里前李屯),传授民间历经数百年,于冀南、皖东、鲁西、苏北等地流播广泛。延至清乾隆年间陕西宋朝佐、凤祥师及耀州人郭守志以洪拳著称。后传至反清复明之士万龙云,万因被清廷缉拿投福建少林寺,削发为僧,号达宗。在此创立佛派洪门拳学。死后其弟子立达宗和尚塔,上写“授职少林寺,天下第一枝。”当地洪拳特点:步稳势烈,以气推力,发声助气。有“洪家为刚,沉桥硬马”之说。技击上主张“万法以穿桥为主,手法上有沉桥、圈桥、缠桥”等。



六步架大洪拳另一支由明末清初,道姑玄女传艺于山东荷泽县西北李庄李先明;《大洪拳拳谱》记载,明.天启元年(1621年),菏泽朱楼李庄出身武术世家李洪的后裔李先明,自幼聪明好学,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李先明师从云游至此讲经传艺、精通武术的五台山高僧灵空禅师学习黑虎拳,经十几年潜心修炼,终得灵空禅师武术绝技真传,成为当地显赫一时的武林高手。李先明循规矩而不为所缚,在灵空禅师所授技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自幼习练的武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动作、内容、理论、练功方法、拳术套路等各方面予以革新,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武术形式,因其练功地点在洪庙,故取名为“大洪拳”,即今日之菏泽大洪拳的雏形。后李先明设坊授徒,登门拜访学艺者络绎不绝。八方人士云集门下,不可胜数,其最为得意弟子有九位,按九宫八卦分(待考)陈连明(震)、郭玉普(坎)、张振邦(艮)、邱三来(巽)、姬灵秀(乾)、郜皇太(离)、王九成(坤)、柳三连(兑),李为中央戊己(土)。因有李先明先师一道传九友之说:李戊己、王坤、张艮、郜离、邱巽、陈震、柳兑、郭坎、姬乾。经明、清两朝近四百年数十辈大洪拳门人的精修细研,尤其经堪称大洪拳中兴代表人物的传承与发展而形成了今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大洪拳。即现在所流行大洪拳的原始形态。


又一支在明·世宗年间,六步架大洪拳由山西太原府,城北小王集人总兵靳兴民得月空长老真传,又下传安徽省六安人申发胜,申又传河南任府任志良,任再传郜。郜乃郜生文,河南省归德府(今商丘市睢阳区)苇子坑人,出生于清康熙年间(1721年),年幼时受师嫡传,武功高强,悟性极高,离卦首领,反清将士,传习大洪拳棒,门徒甚众。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卒年51岁。郜生前传艺于河北省灵关县人任尚书。任又传艺于山东省临清州北关外路东李北斗,人称“闪电大侠”。李北斗又传艺于山东省恩县甜水铺人李泰(又名李征),被武林界尊为泰山北斗,有泰爷之美称。于乾隆54年(公元1790年)入宫,当了清廷大内侍卫,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在宫中比武,因武技超群,名显京城,受人嫉妒陷害,被诬告为反清逆党,有谋反之罪,帝传旨捉拿。李拒捕、立反午门,单掌劈石狮,冲出重围,只身闯出京门。从此,以化缘隐身度日,因其逃躲捉拿在与清兵交战中一臂受伤,落下终身残疾。1799年11月渡黄河南下,化缘落身丰县。故武林掌故中有“独臂李泰下鲁南”之说。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q2009168 发表于 2018-3-28 12:48: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是一个有故事的拳术啊
板凳
meitounao 发表于 2018-4-13 18:42:1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洪拳的历史这么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6

帖子1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