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传统武术关于洪拳的一些知识

[复制链接]
562 9
从东 发表于 2018-11-10 00:06:1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洪拳
又有南北地域之分。
洪拳,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
南方洪拳以五形拳闻名.北方洪拳以十(二)形拳(心意六合拳)传出.
南方洪拳先在广东流行,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南洪拳以龙、蛇、虎、豹、鹤五形编成。可以单形练习,如龙拳、虎拳、蛇拳等;亦可混合练习,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等。其特点:腿法比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声助威。北派加上熊,猿(猴),鹞,鸡,鹰,燕,马等拳势,以四平大马,跳跃腾娜,闪展灵活,拳势威猛,大开大合。
洪家拳
洪家拳 南拳拳种之一。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传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届公认为南拳中之精华,其流传区域亦广,如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据说系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洪门相传创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传起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漳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此说尚未得到可靠证实。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洪拳气势刚猛、劲道十足而又十分实用,因此作为南拳代表,目前国国标武术的“南拳套路”很大一部分之架势拳路,就来自洪拳拳套。
洪拳是以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虎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有单形拳术,如龙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术,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湖北洪门拳劲刚势猛,故有“洪门一头牛,打死不回头”之说。四川洪门拳还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硬打直上,劲透过身,刚劲有力;北派拳势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马,扁侧进击,闪展灵活,发劲含蓄,拳势威猛,刚劲有力。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龙拳、虎拳、豹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鹤拳、蛇拳、彪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铁线拳、闯少林拳、铁功三线拳、叠掌、洪门拳、青龙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单头棍、双头根、铁包金棍、七点半棍、十点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枪头棍、海底藏针棍、十七连枪棍、十八连棍、平西棍、飞龙棍、桥梁棍、中栏棍、洪家伏虎凳、青龙刀、洪家二龙刀、大斩四门刀、关刀、大刀、双龙拐、洪家双刀、雪花盖项双刀等。主要对练套路有:十二连拳、六合棍对练、棒对练、棒对凳等。
该拳要求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鹤顶手等。手法中有沉桥、圈桥、封桥、冲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马为主.还有三角马、子午马,吊马和熙城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步。发力时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转腰,先蓄后发,猛力出击。有时还因势发声,以声助威。
洪拳目前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湛江、花县、广州、佛山、南海、顺德、较为广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会有狮子、洪拳”之说。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黄陂等县是重点,各市县均有流传。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
佛山的少林洪拳与其它拳派一样,在历史的波涛中不断冲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频于失传的困境,除了周边的乡村有太公祠堂的还有维持,城区中除了梁细苏门下的彭南一脉在传授永春拳同时还在推广洪拳之外,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开幕之后,一股推广黄飞鸿拳术,弘扬少林洪拳的热潮正在复兴。

花洪拳
另一枝由梁二娣传入佛山而至顺德,顺德一支,可以追溯至黎三兴,当时称为花洪拳。二战后,黎三兴的外孙陈家廉后正式定名为永春拳。
花红拳极有可能是从东莞之莫家拳衍演出来。并拳套有串花拳,箭拳,黑虎拳,豹拳,人字桩,钓鱼及盘龙棍。

套路
洪家著名的三套套路:
1、工字伏虎拳——修改十八罗汉拳而成,路线成工字形。为洪家母形拳(初级拳套路),学习扎马,桥手、及内功基础。
2、铁线拳——铁桥三所传。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铁线拳主练内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践套路。
3、虎鹤双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属应用套路。
其他套路 五形拳,五禽拳,十二桥手及十二桥马。


工字伏虎拳


工字伏虎拳,由清末民初广东武术名家、虎鹤门宗师林世荣根据其师傅黄飞鸿遗技所编创。
黄飞鸿一生传奇,精通擅长单工拳、双工拳、单弓伏虎拳、双弓伏虎拳、猛虎拳、四象标龙棍等绝技,为近代岭南武林之翘楚。
工字伏虎拳即是由林世荣将其单工、双工拳,单、双弓伏虎拳加以揉合演化而创编出来的一套拳法。
林世荣后将此拳传于弟子邓二,邓二又传于弟子何华。1957年,何华在广州西关龙津中路开设“何华国术研究所”,遂使此拳风行天下。
工字伏虎拳是洪拳的基本拳法,以步进退成“工”字形,故名工字伏虎拳。相传此拳源出少林,初少林毁于火,至善禅师避难到广州海幢寺,至善恐少林绝技失传,便于寺内授徒传艺,陆亚采为其首徒,得工字伏虎拳秘传,后传于黄泰,泰传麒英,麒英传子飞鸿。又由黄飞鸿将其发扬,传于梁宽、林世荣、陆正刚、陈殿标等。
工字伏虎拳是洪拳的基础套路,此拳由“工字拳”与“伏虎拳”两个套路组成,两个套路都可以各自单练,也可以合练,套路中基本上包含了洪拳的各种步型、步法与手型手法,练好此套路,便获得了洪拳的基础,要学更高一级的技法就容易的多了,练好“工字伏虎拳”对习练洪拳者大有裨益。
工字伏虎拳腰马稳健,桥手刚劲,法门紧密,进退有规。恒久练习,不必站马而腰马自坚,不必打椿而桥手自劲,是学习其它拳术、器械的基础。因此,凡入黄飞鸿门下者,必先习此拳以稳健腰马,坚劲桥手,正确步法。

桥手

桥手是南拳的一种称谓。洪拳中更多
指的是南拳或者洪拳中用手的前臂部分攻击防守的手法总称
这种手法用前臂防守的时候硬格硬架,用于攻击的时候硬砸硬打
洪拳有拳谚“有桥桥上过,无桥问有桥。”这里桥是指手臂。说明手臂是通向对手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劲力发送到对方的桥梁。这也是力发于根节的一种说法。广东有名手铁桥三,可见其桥手的刚硬有力,因而桥手也是洪拳重要的攻击武器。练习桥手的硬度,有“撞三星”,“铁环上臂”等等练发。洪拳风格上虽是属于刚猛的拳种,但不要忽视了其柔韧的一面。洪家的“铁线拳”就以硬如铁,软如线而命名。洪家的三运株桥,运劲于食指,其实也是对桥手触觉的一种练习方法。
桥手指手的运用,只要是指双手在自身前方的运用。练木人桩可以增加桥手的准确度与熟练度,还能增加桥手的感觉与反应,要求一出手就是准确位置,快,狠,准。(狠可视情况去掉,但出手气势不能去掉)
[1] 洪家拳以 “铜桥铁马”, “硬桥硬马” 的上乘南派武术为名. “马” 即是马步, 那么 “桥” 呢 ? “桥” 就是 “桥手”. 所谓的 “桥”, 就是指人的双臂, 而 “桥手” 一词, 就是说在敌方攻击我时候, 我能巧妙的利用我和对方之间的距离, 以双臂作为 “桥梁”, 阻挡对方的攻势, 在阻挡的当时, 也能够同时做出反击.
洪拳特别注重两种功夫的锻炼, 那就是马步的锻炼, 还有就是 “桥手” 的锻炼, 所以洪拳会被大家称为 “铜桥铁马” 的功夫, 就是这个道理. 要把自己的双臂练得像铜铁那样坚硬, 在实战的时候, 当对方一拳打过来, 只要一个桥手, 就能够把对方的手臂折断.
洪拳桥手有“洪家十二桥手”之说。 其锻炼方法, 都包括在以下这个要诀里
刚 柔 逼 直 分 定 寸, 提 留 运 制 订 乾 坤
刚桥 : 刚者, 硬也. 将力逼在掌臂间, 令手坚硬入铁, 即为刚桥. 刚桥之势, , 手高而不底, 通常于 “HOOO” 声法配合而用
柔桥 : 柔者, 轻柔耶.手桥内藏暗劲柔软而出. 练习此势, 一要握拳头, 二要撑直一指, 三要缓缓而出, 配以 “唔” 声而练
手桥沉下向内逼进, 马步为二字钳阳马, 即为逼桥, 配以 “唔” (紧凑)而练
直桥, 即手臂以直拳方式向前发出, 通常配以 “HHHAIIIDDDDD” 声而练.
直桥, 也是五行拳中的火行, 称为火箭锤
手桥分左右而出, 即为分桥, 配以 “唔” 声而用
分桥, 也就是五行拳中的金行, 称为分金锤
定者不动耶, 又称为定金桥, 乃用二字钳阳马, 两手成四指撑天慢慢推出, 然后定着, 使得力灌指尾, 配以 “HOOOOO” 声而练
寸桥即打出时候具备寸劲之力之手桥, 主练凝力于指端一寸之功, 通常配于 “YITTT…CCCHE” 而用
将手桥一提而起, 即为提桥, 练时, 提手上抽, 同时开口吐气, 发出 “HOOOOO” 音, 并吸纳清气.
运桥, 展耶. 运桥即是三展手法, 也称为三度珠桥, 是洪拳中最普遍的运劲, 运气的练法 , 主练展臂生劲之功,
配合 “SEEEEE…..”(细长) 声法而用.
制桥, 乃两掌向下一揸而成拳之势, 通常配于 “揸” (急促) 声法而练
订者,立耶, 即一拳打出而立起之势, 主要练抽拳压指之功, 常于 “DIKKK….CCCHEE” 声法配用

五形拳

五形拳是指龙、虎、豹、
蛇、鹤等五种形拳;而五禽则指虎、鹤、龙、蛇、猴五种象形武术
。这两种形拳在洪拳中都属于中级套路,而且都偏向应用型的武术
。五形拳主要为虎形练骨、豹形练力、蛇形练气、鹤形练精、龙形
练神。而五禽则为虎走刚猛、练筋骨劲力,鹤讲轻巧、明角度攻守
,蛇主飘缠、气沉连绵,猴则手眼明快、迅速灵敏,龙写神意、化
刚柔。故虎形刚猛、鹤形清而巧、龙形合刚化柔、蛇形气沉连绵、
猴态快速轻灵。所以五禽诀有「虎似下山出林之壮、鹤似休枝啄食
之意、龙似出云游腾之观、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树取物之态
。」洪拳的套路很多取自飞禽走兽之形态,并藉由形拳以达习其形
、究其意、成其真的效果。这和兵法中所谈到的以正合、以奇胜的
道理相同。因为洪拳有以内劲为主的学习方向,也有以招式之应用
为得道之法,所以五形也好、五禽也好,都是藉由不同的形意,使
学者能偏己所好,或者藉不同型态之激汤以提升自己的武术程度。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又称守洞尘技。顾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又由意传化为拳招,故又名心意拳。
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寺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后来,心意六合拳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流。
在修习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的。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路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人心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PS:六合还指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

虎鹤双形拳
拳术简介:
虎鹤双形拳是南派少林拳术中的一种精湛拳艺,广泛流行于广东,广西一带,该拳特点在回单马基础上模仿动物形态,动作紧凑,劲力刚健,落地生根,发声劲力,威武雄壮,充满气势。虎鹤双形拳攻防灵活,深防守于进攻之间,深受习武爱好者的亲眯。
虎鹤双形拳是满腔拳“后五虎”体系中的代表作,因其长短桥结合,手法众多,而被视为“拳种”,习洪拳者大多曾练此套路.此套路既有短桥手的精密善变,亦有长桥手的大开大合、大砍大劈。此套路由洪拳名家黄麒英初创,后由其入室弟子林世荣整理成型,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及海外华人习武者中流传甚广。


虎鹤双形拳的特点:

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相传为林世荣综合洪家拳和佛家拳改编而成,故有“洪头佛尾”之称。由于套路中既取虎的“劲”(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取鹤的“象”(如鹤嘴啄食)和“意”(如鹤的灵秀飘逸),所以叫虎鹤双形拳。手型有拳、掌、指、爪、钩。手法有抛、挂、撞、插等。步型有弓步、马步、跪步、虚步、独立步和麒麟步等。步法讲究落地生根。身型注重挺拔端庄,以方正为主,塌腰、探身为辅。整套动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厉攻势,又吸取洪家拳的严密守势,拳势威武,快慢结合,有高有低,节奏分明。
虎鹤双形拳由黄飞鸿集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而创立。套路中既取虎的“劲”(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鹤的“象”(如鹤之灵秀飘逸)。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灵捷、动作迅速、有气静神闲之妙,故称虎鹤双形拳。
虎鹤双形拳手形有拳、掌、指、爪、钩,手法有抛、挂、撞、插等,步法有弓步、马步、虚步、独立步和麒麟步等,步法讲究落地生根,身形注重挺拔端庄。整套动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厉攻势,又吸取洪家拳的严密守势,拳势威武,刚柔并用,长短兼施,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其结构新颖,动作轻快,为黄飞鸿一门之代表拳法。
虎鹤双形拳中的虎表现的是刚劲威猛,鹤代表的是柔韧灵速。两者的结合事实上就是武术武术中的“刚柔并济”。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refpfmjadg 发表于 2018-11-11 08:35:51 | 只看该作者
那你们和我们不一样哦!你可以认为是由福建拳师传入,但我们也可以认为是黄飞鸿、铁桥三、林世荣等人所创!各自认同各自吧!没所为!呵呵
板凳
籍秀媚 发表于 2018-11-12 00:22:09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观点都是网上最流行说法的转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作者还未能真正了解洪拳流派的构成,只将黄飞鸿流派当为洪拳的唯一主流,套路就也只有他们一家的几个套路(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其实早于黄飞鸿一两代以上,洪拳就已经在粤西、广州等地区同时流行了,铁桥三也只是其中一最著名的洪拳人物。
洪拳风格虽大同小异,但并非只有黄飞鸿流派这一家,祖师是谁确难考证了,现今洪拳可说是百家拳,套路就更丰富而多姿多彩,并非黄飞鸿流派这一家能代表的。
至于洪拳桥手的解说就更是外行人说桥手,全不懂洪拳桥手的真正内涵,将精妙的洪拳桥手解说为:硬打硬砸(打铁佬)的蛮硬功夫。洪拳桥手其实是一种以小博大,以技取胜的技法体系,当然功力也其中的内容之一。
地板
zoecomm 发表于 2018-11-15 09:23:20 | 只看该作者
黄飞鸿流派只是洪拳体系的其中之一,硬要说他是洪拳的师祖是毫无意义和根据的,他还未出世粤西等地就已流行洪拳了,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就是粤西洪拳的常练套路,黄飞鸿流派是没有这些套路的。
当然黄飞鸿流派对洪拳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香港影视届更将洪拳推向世界起到关键作用,为其流派和他们自己本门的宗师起到很大的宣传及影响力,让更多世人认知洪拳功不可没。
但硬要封自己流派为洪拳祖师,什么正宗就是别有用心的所为了!其实林世荣就已经将铁桥三的洪拳改得面目全非了,还什么正宗之说呢!
5#
守情表也 发表于 2018-11-16 00:21:14 | 只看该作者
看你对洪拳很有研究的,怎么连“虎鹤双形拳”是谁创的也不知道吗?真的值得怀疑,你上面所说可能是在书上照搬的。要不,你不会说“虎鹤双形拳”是黄麒英初创的,你都知道工字伏虎拳即是由林世荣将其单工、双工拳,单、双弓伏虎拳加以揉合演化而创编出来的一套拳法。虎鹤双形拳就是林世荣先师自创的,有洪头佛尾之说。
6#
长生 发表于 2018-11-18 02:10:30 | 只看该作者
据近年的考证,岭南地区的洪拳有七大流派,我们这里的(广州白云区)竹料洪拳,算一个流派,跟黄飞鸿洪拳基本没有直属关系。约200年前洪拳从花县传入(番禺县)竹料
7#
法霖 发表于 2018-11-21 00:27:30 | 只看该作者
讲实话!在珠三角每年都会有很多洪家子弟到黄飞鸿故居烧香认祖,切磋武艺、醒狮表演!这些都表明我们的认同!各自认同各自吧!在我所了解北美南美学洪家拳都是认同黄飞鸿、铁桥三、林世荣!有些人可能会不高兴,但我们也不可能因他不高兴而说“梅花马”!
8#
15914922548 发表于 2018-11-26 05:04:42 | 只看该作者
你能解释一下北方洪拳以十(二)形拳(心意六合拳)传出是什么意思?北方红拳就是心意六合拳吗
9#
该来的会来 发表于 2018-12-2 00:46:18 | 只看该作者
洪拳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怎么成了近一百年左右的黄飞鸿、林世荣所创?而黄飞鸿、林世荣的后人和传人也从不敢,也从没有,也不会,将洪拳据为已出,居为洪拳始祖,创立洪拳!
而本吧就有人一意厚颜地将洪拳祖师强加于他们头上,意图引起纷争,这也是广东省洪拳协会一向所反对的宗旨。真不知此君是何居心?
10#
wzqdaren 发表于 2018-12-3 19:02:01 | 只看该作者
先不说竹料冯亦慧个支就不是黄飞鸿直直属。就连离佛山最近的顺德,岑家洪拳、龙江东头洪拳,以及中山,三水,也有很多非黄飞鸿体系的洪拳。流派体系众多技法却相似洪拳体系,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创立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4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