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字门”流行江西的传说-漆光明

[复制链接]
1111 2
云影如风 发表于 2017-2-7 12:58:2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祖国武术奇葩中,少林拳“字门”盛行于江西。所谓“字门”,即把武术套路缀成“残、推、援、掇、牵、捺、逼、吸”八个字。顾名思义,这八个字的进止态势是拫据实战的需要来考虑的。《八法注解》说,“残”者软也,如人手足残疾,毫无气力,二比相斗而不用力,反软者何也?因硬不能活动,软则可以西方取也。“推”者吐也,手法向前推人跌也,不推岂有自跌之道理也。……

为什么“字门”流行于江西?相传清朝末年,有少林寺僧罗明,云游四方,来到清江县境,遇吴鹤鸣,当时吴鹤鸣是清江一带比较有名的拳术教师,正在设场授徒,不过他这时所教的是宋代岳飞传下来的散手“硬门”,不是“字门”。罗明一进门后,就按照当时江湖旧套,把他随身仅有的一柄雨 伞、一个破包袱放在吴鹤鸣设的“师位”旁边,这叫做“靠师吃饭”,东道主吴鹤鸣必须无条件地招待他吃饭。到了晚上,照例是两人要试试手:若客方输了,就抱头鼠窜,溜之大吉,若东道主输了,那末,教徒弟的所得酬金必须无条件地奉献给客方。因此江西人都把“教拳”叫“吃热刺饭”,意思是这碗饭不容易吃,弄得不好会身败名裂。这天晚饭后,吴鹤鸣把徒弟都打发回去了,闩上门,他俩各自站了地步,彼此把手一拱,先道一个“请” 字,招呼一声。罗明年纪大,个儿瘦小;吴鹤鸣年纪轻,身体魁梧,他以为罗明不是自己的对手,因此拱手时是右手拢着左手;罗明则左手拢着右手。原来打拳的规矩,前者是表示自己要先打出去,后者则表示让人家打进来。说时迟,那时快,吴鹤鸣来了一个“黑虎偷心”,满以为一拳可以奏功,谁知罗明身轻如燕,来了一招“贴壁挂画”(即把自己身躯闪挪紧贴在墙壁上),让吴鹤鸣扑了一个空。吴鹤鸣见此绝技,大惊失色,连忙跪伏在地上,口称:“我有眼不识泰山,请师父原谅。”当下行了拜师之礼。从此,吴鹤鸣就跟着罗明改练“字门”。

时光易逝,倏忽数载。由于不事生计,专讲使枪弄棒。俗谓“贫文富武”,坐吃三餐,山也要崩。吴鹤鸣的家产眼看快要花光了,罗明就为他献策,要他重操旧业。吴鹤鸣不得不依。于是他们两人东奔西跑,教了不少徒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李金龙。此人也是清江人,距吴鹤鸣家不远,是吴鹤 鸣平生最得意的门生,李练功极勤,初练“摩园大手”,连赶集时来往也练个不停,功底甚厚,曾打败过当时的七省拳术强手。后来因与师兄弟之间发生龃龉,有人在吴鹤鸣面前诬他忘师反教,要求吴鹤鸣允许他们围攻李金龙,替师父出口气。时吴鹤鸣卧病在床,未置可否,他们居然把李金龙灌醉后动手群殴,以致身负重伤。吴鹤鸣闻讯后,对他们这种不教而诛的作为大为恼火,扶病配药给李吃。但李金龙是个硬性汉子,不肯吃药。就这样,由于伤势过重,又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这位铮铮铁汉便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这以后,在高安,学“字门”的人也很多,有名闻遐迩的十二名“头子手”(即以食指戳人),其中第一名姓邓名木,他的“头子手”可戳穿房门。

这两个县“字门”中的佼佼者,都是罗明、吴鹤鸣一脉相传。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赣江两岸;他们的门徒,也越来越多;他们的技艺,也越传越广。

此外,“字门”中还有一种“点穴术”,也很厉害。不过,学此者要识穴道,从一穴擒拿,则使人全身俱痹,甚至有伤重而死的。外乡来人,都把“点穴术”看作瘟神,谈虎色变,严加防范。

可惜,祖国这一朵武术奇葩——“字门”现在濒于绝响,我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抢救,让“字门”后继有人,并发扬光大,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服务。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52sf 发表于 2017-2-23 11:06:42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看完了,我要下去回味回味了!
板凳
WMB 发表于 2017-2-23 19:42:48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改天让朋友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1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