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家气功修炼有素者通过自己长期练功,认识到本无仙、佛

[复制链接]
1474 2
huangxianliang 发表于 2017-5-31 11:55:5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古上古,只需安安静静“守神”即可,“恬谈虚无”……;
从最早记载广成子提出了:“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 即要形、神兼练,不是只练神了。
进入春秋战国早期,管子提出: “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在心中,耳聪目明,四肢坚固。”则是神、形并重了。……
稍后于管子的老子,又进一步提出无欲观妙与有欲观徼两种不同的功法。无欲观妙是没有欲望地观察自然生化之妙,相当于清静自然法门。有欲观徼是有欲望地观察自身内景之变化,,相当于周天搬运法门。出土文物《行气玉珮铭》也证实了战国初期对周天搬运法门已有相当深刻的理解。练功方法始趋复杂。不过当时仍主要推崇清静自然法门。庄子说:“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术养形 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以守神之功法为上,而轻视守形之功法。
及至汉朝,周天功开始兴盛。魏伯阳《参同契》把《易经》之卦爻运用于练气功,《太平经》又有婴儿、 姹女之功法,练功方法进一步具体化和复杂化。尤其是元气学说建立以后,练功由上古只练气,春秋战国兼练形、神,发展为精、气、神三者俱练,而精、气、神又各有其不同之练法。当时之气功基本上没有宗教色彩,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本色。
东汉建立了道教,佛教亦于此时自印度传入,形成儒、道、释三家鼎立,理、法各异。气功开始逐渐与宗教结合。
唐朝佛、道两教盛极一时,自此气功成为宗教之附庸。不仅功理、功法更为繁杂,而且被蒙上宗教之色彩。道家气功中,仅周天功就有意念周天、经脉周天、 丹道周天之别,其中又各有不同之意守方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结合, 分立十大门宗,各持不同之理、法,追求成仙、成佛之道。气功门派林立,流派繁多, 有“三千六百旁门,八万四千外道”之说。各派互相斗争,力求发展自己,压倒他人。
然而物极必反。练功方法由上古时之非常简单逐渐向比较具体、复杂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后,人的思维活动复杂起来,需要有一定的具体功法可循,才易收练功之效。 但过于繁杂却又令人难于掌握,甚至望而却步。而且各派在互相斗争中,又互相影响, 彼此渗透,于是在宋朝开始呈现万法归一之势。儒、释、道三家开始互相融汇,走上合 流。如儒家取禅宗之理及静坐之法,又纳道家之部分养生术于修身之中。道家取佛家禅定理论、儒家伦理思想,融于自己的养生理论之中。佛教亦如此。天台宗智顗大师著作中之呵、唏、呼、嘘、呬、吹六字诀,皆是道家之功法。
明朝以后,合流之势更为明显, 出现许多吸收儒、道、释三家之长之气功著作,而且功法亦趋向简单化。合流之势之下, 明、清之际出现零星的包容一切的混元气理论。
武术气功讲混元气理论,道家气功亦有练混元气者,虽未形成系统理论,但理论上之合一,已略见端倪。
然而长期以来形成了 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各家都要求归一于自己门派,因而万法归一之客观要求难于实现。 而混元气理论受时代的局限,亦未能得到更好的阐发。佛、道两教,在唐朝极盛之后, 历宋、元、明、清,逐渐衰落。诸家气功修炼有素者,通过自己长期练功,认识到本无仙、佛。武术气功兴盛之后,很多人在对敌作战中,深悟克敌制胜全凭自身功夫,而非神明之佑,宗教思想已被动摇。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佳思9698 发表于 2017-6-16 15:13:46 | 只看该作者
不过,看完之后,感觉“无味”。还是要谢谢你!
板凳
xumanhua 发表于 2017-6-22 23:29:21 | 只看该作者
神为气之帅,气为血之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