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钟养生秘功

[复制链接]
1278 7
as29999 发表于 2017-4-19 14:38:2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少林铜钟养生秘功,亦称“铜钟功”,此功有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练力恰志、益寿延年的特殊功效,是不同层次人员修身保健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好功法。此功以桩武功体为契机,上虚下实,步稳身固,立地若山,形似铜钟一般,故名。
  铜钟养生功较早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浙南民间简称为“穴劲”,分刚柔术和至柔术两种。清代康熙年间,峨眉僧澄慧法师(号宏弘)东游浙江,此术遂流行于瓯江两岸。相传温州市瑞安县叶秀标先生为澄慧禅师第七代传人,距今已有120余年。后来叶秀标传给陈楚才先生,陈楚才又传给蒋幼山等人,蒋先生当时名噪大江南北,后成为浙江省国术馆馆长。他一传再传,弟子不下千人,可谓盛极一时。
  
  一、铜钟养生功的练功方法
  
  头部及躯干正直,两膝自然伸直或微曲,两脚分开成八字形,与肩同宽,平踏,重心落在脚掌和脚跟之间,两眼平视,口自然闭合,面微带笑容,下颌微内含,舌尖轻贴于上腭或平放,两手自然下垂;静默片刻后,两手徐徐向两侧分开,与身体约成40。角,掌心向下,稍向后方,手掌略成弧形。上述姿势摆好后,头颈、肩、肘、腕、指、背、腰、髋、膝、踝、趾各关节要依次放松,心身安静、自然,意守丹田(肚脐内)。初练功时可采用自然呼吸法,并逐渐转变为腹式呼吸。吸气不要过足,呼气不要太竭,以耳不闻声为度,每次练习20~3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1小时。练功时间可根据本人身体状况而定,吃力时就要收功。练功结束时两手缓缓放下,进行阴阳手(花交手)数次,然后收功。每日练2~4次。
  
  二、铜钟养生功有下列几点优势
  
  1 简便易学,不受时间、环境、场地等条件限制;适用症广,可防治多种慢性疾病,治愈后不易复发。
  2 内外兼顾,以运用内气为主,结合形体锻炼,可收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肌”的功效,防病治病,健身延年。
  3 铜钟养生功具有外静内动、内静外动的特点。外静指体表安详静止,内动指经络气血循环、内脏活动加强:外动指上肢颤动、抖动以至拍打两腿,内静为排除杂念、思想集中。如此练法能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弹性,提高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坚韧性,增强运动时人的内受力,并对关节炎、脊柱退行改变性肥大、骨质增生、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三、学练铜钟养生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患病练功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并根据其主要病症选择练功姿势、呼吸方法,进行辨证施治。
  2 练功选择整洁、安静、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应避开风口,以防受凉。
  3 练功期间生活要有规律,应适当节制性生活,增加营养;不要在饥饿、饱食、狂饮、发怒情况下练功;如功后感到饥饿,应及时进食i妇女经期可暂停几天:练时如感头胀、头晕、头痛、恶心、出冷汗或出现昏沉状态时,应改功法或立即停止,或者休息片刻再练。
  4 练功中口内津液增加,应徐徐咽下,并着意缓缓地送至丹田。出现各种异常反应时应请有经验的老师指导。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说:“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又《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从以上中医经典文献看,铜钟养生秘功是从《内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历代名医所承认且行之有效的一种体育医疗和修身养生的好功法。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zhmi4568 发表于 2017-5-1 22:59:0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精神病院在打折,楼主去看看吧?
板凳
15057178304 发表于 2017-5-2 22:10: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练了葵花宝典吧?
地板
血屠千里 发表于 2017-5-3 14:17:2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网不回帖,回帖就回精华帖!
5#
Andy.. 发表于 2017-5-6 14:11:4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子,应该加精华!
6#
morpheus 发表于 2017-5-6 17:39:2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
7#
ninancun 发表于 2017-5-8 22:43:04 | 只看该作者
我裤子脱了,纸都准备好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8#
heibaiyu 发表于 2017-5-16 01:15:4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末日我都挺过去了,看到楼主我才知道为什么上帝留我到现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4

帖子13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