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门八卦掌练功秘诀

[复制链接]
2156 0
唧座 发表于 2016-12-21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卦掌练习时十趾用力抓地,但不是将脚趾卷屈而抓,而是抓而不屈,是为增加附着力而抓,而非抓拿之抓。抓地牢是指小腿、脚背、脚底、和脚指都完全放松不用力,而把重心完全落在涌泉穴上,以保持身体平衡脚部牢固,没有丝毫倾动。把脚指用力扣地,只会造成脚部僵硬,对维持身体的平衡以及步法的变动反而不利。脚向前迈步落地时要探落,以前脚掌先落地,点探落实后,胯部前送,使脚掌向前搓地落实。每一步皆如此,如地下有陷坑状,须探出踏实方能落脚。双脚迈进时须摩足擦踵,每一上步,都须使双脚之内弓及踝部内侧相摩擦,以保证双腿整而不散,并使双脚内缘都在圆弧之切线上。脚离地时要力勾,使脚离地后不向后翻蹄亮掌,以保证脚掌能平起平落。双膝内扣,使两膝始终保持内合之势,每一动步,须使两膝相擦而行。两胯向内扣合,亦即两大腿向内扣合,使两腿有内夹之势,从而使劲整而不散,合而不乱。保持双膝始终处于弯屈状态,初练时可微屈,随着功夫日深而蹲之亦低。
八卦掌内气运行要明九节,透四梢。九节:臂之三节为腕、肘、膝,腿之三节为胯、膝、足,体之三节为头、躯、腿。具体到练和用则要求头顶项竖、腰如立轴、屈膝随胯(身之三节),松肩、坠肘、坐腕(臂之三节),合胯、提膝、旋踝(腿之三节)。所谓气通分三节,是在意念上对三节之处要着意,比如松肩气到肘,松肘气到手。

掌劲: 炼八卦非内力深湛不可,以静坐修道炼气为主,再由转掌将内气转化成活劲。吐纳之功又必与转走相配合,练招式时注意气的运用,气功自然形成,这是自然和灵动的气功。炼内劲的方法是静桩与动桩,透过静桩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拧腰坐胯、曲腿趟泥、放松调息、松柔沉着的锻炼产生内劲,再透过动桩与转掌,将内劲用到拳法上。发力用指尖不用掌根,求力透不求发人于丈外。走转行拳时时注意力贯指尖,久之指力自然坚强。

八卦不过是炼一旋转的铁球。是经年累月左旋右转走出来的,走到一定程度,整个人体如同一个旋转自如的金刚球体,别人一碰就落空,就要受到跌翻或打击,人乃一球形,击必求其中心,我亦球形,遇击则圆转以走。

  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换莫停留,进入盘蛇吸食走,刚柔互济着意求。

  八卦放出去的是抽弹劲,用法如大蟒钢鞭。走圈是内劲的基础,可练出八卦掌的全部劲力,只有走几年圈练出内劲,招式才用得上,走转功夫是发力训练的重要部分。能靠步打人,要让身体练出绷簧劲,有了这个劲,胳膊只要碰到你,你就得出去,两臂如有电,不论是打别人,还是别人打他或格挡他的攻击都会被击出。绷簧劲就是结构原理,加走转步法练出来的。定式掌加意念练是练习绷簧劲的主要功法。
下按掌两手如按在球上,两胳膊如拦一大气球,松肩撑肘,含胸拔背,虚领顶劲,上身稍向圆心转,走趟泥步。设想在齐腰深的水中,要带着按的球和胸前拦的球一齐走,不让球跑掉,又不能把球挤压破。边走边体验,每次练习都要有这样的意念,常习一摆出架势,有一点意念,马上就有感觉。

  双抱掌指分掌凹,如抱直径五六十厘米大气球,设想在齐肩深水中走趟泥步,既不让球跑掉,又不把球挤坏。设想水的波动冲击球上浮下沉、向胸等各方向动,不论向哪里,都要阻止,令球随人动。定式掌其它六式与这两式大同小异。意念不可太重,否则会头晕脑胀。随着功力的加深,意念逐渐淡化,做到似有似无。出现各种感觉不理不睬,一切顺其自然。

寸劲打人极易造成内伤,按在肋骨处,外表不显,可打伤内脏。松肩坠肘、虚领顶劲、节节贯通、周身协调、前手打人、后手使劲、意要深长。找一大小适中的小树,先用手指按在树上,后用掌根突然击之,做到周身一致,掌与树接触瞬间全身一紧,意欲把树击倒。后重心返回,恢复平时松灵状态,掌根离树,只用手指肚按在树上,开始先用顺步式,右掌击左掌后撑。再用拗步式。把两米多长木板埋在地里一米,板上部钉上狗皮,反复练习塌掌、掖掌等。如选大树或墙壁没弹性,练不出寸劲,还会把手腕弄伤。

  八卦劲性的根底全在一个推字上。明劲更是以推字诀为基础。推字诀强调的是一个瞬间状态。推重物时的身体状态就是全身整劲的状态,将这个身体状态体悟于心,运用到每一个临界出拳的初始状态中,无论是刚练还是柔练,都能很快找到打出整劲的状态。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由松至刚再由刚得柔,柔练刚用,刚是用的时候才体现出来的。拳练的就是身体的一种状态,等这种状态上身,劲也就练出来了,到时候一举一动皆有拳意。真正有了内劲,一个单换掌也可以生出无数的变化,要怎么打就怎么打。点重身松,要练到身子稳稳的,一伸手就把力搁到人家身上,很大的力量搁到你身上,而人家的身体重心却没有给你,使你无法招架。八卦劲好可怕,一打人就打坏了。

  抓黄鳝手到之处黄鳝身上立刻象鼓了气一样,抓哪里就哪里有。这和内家拳里说的“周身无点不弹簧”的意思是一样的。练拳的时候,就是要全身含上劲来练,练到了极处,就能达到一动周身皆动的效果。转掌其实也要求周身象蟒蛇一样蹭上劲来走,碰上就不得了。

八卦开始踏地掌式一成,身上带的就是掤劲,是最好的防守劲,掤劲一起,全身各处连接贯通,就形成一个类似与拱桥似的受力桩态,外来之力皆不能突破这个桩态,必然滑走,这就是来力不入,利用的是桩架的优势护体。掤劲是防守劲,也能用来打,不管对手出什么手法,你只管从自己中线起掤,一直掤到对方脸上就是,化打结合。正确练法,是一直含着掤劲打到底,不管什么动作,发什么劲,掤劲都不能丢。这样掤劲就长在身上,溶进了其它劲里,发什么劲都能含进掤劲,出手就能破开敌招直接打中对方,那才是真正的化打合一。

  横劲讲究起横不见横,是因为横的是身子不是手,能横飞人就在于身上有这八方支撑力,三体式开始站的就是这个支顶力。八卦之用如大蟒钢鞭,其刚之一面全在此劲上。八卦是由根练起,从根往梢上练,一切以桩为基础,刚劲就表现在桩功上。八卦最先能出劲的地方在肩肘。这是由根往梢的表现。如单换掌,刚打时不要想着一下掌指上能有多大劲,那样容易失去姿势的中正。而应在换式时想着好象敌人在你肩、肘的位置,实战时就要偷步到这个位置上,就用换式时腰胯旋转身体的力量带动肩肘一撞一砸就是了,初练时肩肘好使,功深自到掌上,这就是练了发力,其钢鞭劲就在于此。然有刚而无柔终不能用,其柔在开合、拧转,塌掌、撞掌劲都在开合上,带掌、穿掌劲在拧转上。大开展的式子练的都是开合,身上出不来开合,此类掌式展不出劲来。而束身、拧转的式子练的就是拧转劲。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蓄发。拧束后必有展发,展后必有合,合即拧束。展亦打,如铁捶撞击,如钢鞭砸人,如青龙摆尾。合亦打,如蟒蛇缠身,缠抱合击、怀中抱月。其一在此。其二在其身法。

八卦拳的拳劲、丹田之气,是由合乎姿势的走转产生的,做到之时,自会发现人体之劲、力、气都合于丹田的部位上,在心静时不思而生,随身动而自有感。初练时都是要求稳与沉,去拙力而求巧劲,不憋气而空胸下气,求心不动而意捷、神足,善借地力与骨力及腰腹丹田鼓荡之合劲节节贯穿而达落点。走圈转掌就可以产生惊人力量,杀伤力就是从转掌中得出的,根本不需要外家练法辅助。八卦真正的打法全部依靠内功,是转圈儿转出来的,挨人人就起。稍稍接触手似软绵力量却能应运而生,一重重的内力排山倒海,陷对手力场之内无法自拔。练功的目的是将身体四肢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练的是全身骨节松开,节节贯通,四肢在全身整体协调之下发挥着各自独立作用的一种整体力。长期苦练转掌式,就练出了全身的整劲儿,练出了双掌在行走中的发力,走中有打。单纯练套路不能代替走圈转掌之功,走圈功用几个单一的式于强化训练,出功更快。通过转掌能够得到所有功夫,八卦掌所需要的整劲和独特功夫,通过走圈都能练出来。拧旋走转练至合一,也就产生了八卦掌不停运动中以螺旋劲统领下的浑元劲。

 八卦奥密在转掌(单换掌),一式通,百式通,千变万化在心中。不必将八掌练全,只将单换掌习熟,则变换之理油然而生。只在单换掌或转掌上下功夫足矣,开始时一定要把要求吃透,每一个字都要琢磨,有一处做不到就白练了,且气易上浮,应平心静气,放慢速度一招一式的练。八卦是慢功,走三五年的单换掌,而且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要求都要做到,自然会有内劲产生,身体会有整劲的感觉,再练其它套路会很容易。单换掌形简意深,实战性强,八卦功夫尽在其中。基本功在单换掌中,其它七掌多是变化而已,只要步法、单换掌对,八卦掌就已经掌握了一半以上,以后多练增加功力,否则掌握的掌法再多,可能也只是空有其形,所以要多练走转和单换掌。八卦全部变法都以单、双换掌为本。各派不同的单换掌本质东西对了,外形很随意,所以单换掌的用法就很多。单双顺为基本掌法,式子简单,但身法难练,练好单双顺就得到八卦真谛。

  单换掌从动作外形看,两掌掌心一向里一向外,两脚一摆一扣,从外表看它是一个面对圆心、左臂屈肘外旋向右则掩肘,于头右侧上方,右掌于左肘外侧下方,两手指向上,两脚对弧线的推掌动作;要求周身上下完整不懈,头顶气沉、沉肩坠肘、两臂圆撑、空胸拔背、肩肘松垂、收臀裹胯、两膝相抱、脚趾扣地,无一处不在顶劲,无一处不在用力。一掌前伸,一掌护后下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裹胯合膝、虎口圆撑、五指微扣,双手感觉是在抓抱篮球一般,劲力达到五指,既是外顶内按。通过“舌抵齿扣、提肛溜臀,气沉丹田”的心法,结合里直外扣、平起平落的趟泥步,加上合膝、拧腰、裹胯的方法练习。只要架正、气通、意合就可以加强掌力和产生螺旋力,积累在走转换式之中逐渐打通全身筋脉,平衡阴阳,也具备了击技的基础。换势的时候是穿掌,腰转掌穿,易做成类云手的开掌而不是穿。

初习单换掌,掌对前方;继续努力,掌对圆心;继续苦练,掌过圆心,胸对圆心,此时虽有了一定功夫,但身架仍没有拧旋到位,没有越过这一层面,功夫不能产生根本性突破。在此基础上,至胸腰过圆心、头扭向里圈肩的肩窝处,下额放在肩井穴,后掌的掌指在前掌的肘尖下,后掌的肘尖下对肚脐,前掌下对后脚跟,也就是前掌的掌根与后脚的脚根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样才是身架拧旋到位。如此身架,走转自如,似行云流水,运掌转换,突变洒脱,说明四肢、腰胯及周身骨节已解开贯通,力自然达四梢,周身劲力必饱满无疑。遵照下顺上逆中圆的身架而练至浑身拧成一股绳,从而所获得的整劲,也叫浑元劲、螺旋劲。

  走八卦单换掌可用劈拳的架子,一手前扑一手后兜,将这个架子维持住,两手不要再动。在圈子上的内脚直走,外脚内拐,这样就走成了圆圈。劈拳一手前扑一手后兜时,隐含着向左右的撑起之力,既然走了圈,就要将这隐含的劲撑圆了。走八卦练的是浑身的完整,手势不动,要以身动手。内脚直走,身子前进,架子就有了向前扑的劲,外脚内拐,身子侧转,手臂就有了向外撸的劲。一扑一撸地走圈,劲力就鼓荡上了。练单换掌看似两手不动,其实劲力在不断地翻腾,一比武就有了招。走圈就是蹬身子,鸡翘脚般随时能独立,但不能露了形,要看似脚不离地的走。
有人练八卦转一会,就头晕目眩,这是光蹬身子了。八卦圈不是脚脖子转出来的,而是头领出来。头首先要虚顶,只有虚顶了才能转动灵活,头微一侧转,整个身子就得调过来。这个圈子是一侧一侧走出来的,所以偏门攻防的意识就养成了。学会了调身子,重量就跟上了。这么走走,就是“全身重量上拳头”的好法子。而且劈拳两臂发挥向左右之力,架子就抱圆了,所谓“两弘圆则气到丹田”,可以养生出内劲,有身轻力厚之妙。弘是两臂内侧的肌肉,两臂通着呼吸,两弘伸展,胸就含住了,气息就能向下深入。脑门有顶意,拳头的分量就加大,后脑有仰意,撤身就快。可见单换掌“以头领身”的训练多么巧妙,脖颈僵硬地走八卦,就走不着东西了,单换掌是先有头功再有腿功。

  前掌虚实牛舌样,转掌时一手在前,松肩、坠肘、舒指、坐腕,五指上竖回裹,虎口撑圆,掌根向前顶,其外形酷似耕牛口中伸出上舔的舌头,虚是五指,实是掌根,其劲力也和牛舌一样,舌根处是硬的,舌体是柔软的。另一只手藏于前肘下,随时出击,后手变前手,出手不见手,暗藏杀机,使敌难防。左手推右手拉时用单换掌就能换成右手推左手拉。

  单换掌就是八卦拳的核心。太极学最出丹田之气,并产生八卦拳的核心劲法。因太极左阳右阴,故以两仪平衡。单换掌在一气变化中是两仪,两仪练的是中和阴阳二气,实质上单换掌还是在练走,还是在练太极学。八卦走的是动的三体式。单换掌上承阴阳旋转一气流行,自求一气伸缩,下载四象万象变化之源。一气出,其余掌式,尽由意动。式上讲求上下相连、内外六合。知单换,八卦明。前辈所说苦练单换掌三年,实际上就是练习左旋右转。单换掌整个过程只有一个转身,双换掌转换了两次,双换掌无宫位为内取象,双换掌属外取象,单换为八掌式母,双换掌为八形掌母。每个掌势都是要左右练,不管敌人在左或在右都能熟练的使出来打击敌人。单换掌是外用的根基和变化,双换掌是内修的基础,走法与要领不同。单换掌炼气与力的分合,气归气,力归力,双换掌炼气与技,先天八掌只有观念,没有定法。其动作皆用行步,毫无停止,进行中皆以变化击人,有一定形无一定之势,神明莫测,然终不出单换掌之功。

  单换掌里面包含了八卦掌的主要的劲法,如双手争劲,身体拧劲,双肘和双腿的裹,掌根的翻塌等等。单换掌势包含了八卦之劲,拳架工整,劲技完整,内含推、托、带、领、搬、扣、劈、进八法。知开合、了收放、明吞吐、晓翻转,八卦真理了悟大半,与顺势掌同参事半功倍。对于八卦掌之十六字劲法都会有所体会,八卦走转身形之基础;阴阳、虚实、刚柔、动静之变化;包含了八卦掌的基本打法。练好后八卦掌的基本要求及劲法可以说基本掌握。虽然其它七掌各有特点,但是总的原则、劲法是不会改变的,单换掌不能作为一个套路训练,手、眼、身、法、步;精、气、意、力、神缺一不可。再训练时注重伸缩、周身鼓荡,丹田挤压、身体开合,转换时要求拧、缠、包、裹等方面。

  八卦起手结尾都无非单换掌,功纯后未见其手人已败跌,无非是一手单换掌与敌互动间沾抹变化,如停于那手如何用,则必真用之时发觉无一掌堪用,掌握好最基本的要领就行了,并不在乎一招一式的如何如何,具体的招式在实战中,可以用出来的很少的,真正可以用的只有八卦掌的本质。松,坠,轻,拧,疾,还有气沉丹田。功夫不到八卦一招都用不上稍帮点挡架而已,功夫一到单换掌即是无量掌,可沾穿翻压撞探捆搬截拦擗搜骨戳搓,无一不在单换法内,微动即得。功深时周身一掌,无处不能捆人击人。八卦掌中暗藏点法甚多,点时必以抵隙贴实,再用全身气力一吐,则沉重如山,必透肤里。

单换掌的用法,应加上暗腿的要求,起步摆,跟步扣,摆到位置,扣到地方,方能打的脆;以斜取正是八卦掌的特长,马上能形成以两手对一手,两脚对一脚的优势局面。应注意暗腿的使用,不要让对方起腿膝。单换掌不在乎是否真的力大或快,只要让你的对手觉得你快和力大就行,也许你并不快和力大,这才是真正修炼出来的力大和快,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巧。第一个接手主要是分内门及外门,如我右手接对方右手为内门接手法, 反之我右手接对方左手为外门接手法,无论内门及外门接手, 目标都是穿开正面, 在左右两门击打, 步法会在穿掌时自动走位,一接一穿一打是手法打人,或一接一穿拔对方根是鑚翻劲打人,又或一接而拔对方根是胯步打人。第二手可穿可上架可栏亦可捋。第三手打上打下可用拳用掌。

  傅式八卦最大区别是换掌不同,左式转圈换掌时,扣左足摆右足,右转身换掌。别派是扣右足摆左足,然后程派是撑左掌,下接一个叶底藏花,换掌。尹派是仆步下插掌,下接一个弓步撩掌,虚步穿掌,换掌。二是走转拧翻,傅式讲究磨转脐不转,要求换式三步、五步拧转,这样就便于背后击敌。

转圈将基本功和最高层功夫统一成极简单、内涵又极丰富的练功方法,是八卦特有的劲力与身法相结合的方法。是在不断的盘旋绕转中,仍然能够身体放松,脑子精神安静舒适,然后再静中求动达到专一而不乱。能产生一种旋涡让习者能将其放大、混合、控制,自然能量透过自身与天地往来,这种拧转的作用根据练者心意产生螺旋能波,同时这种能也可带反过来带动其形气,在高级阶段,此旋涡可同时飞腾于天及沉降于地,并产生威力惊人的杀伤破坏效果。旋转是发挥力量最佳方法,不论坚如钢铁或柔弱如水,一经旋转,即产生无穷威力,钢铁旋转固然令人不敢逼近,空气旋转造成的旋风也威力无比,水旋转产生的漩涡则更加恐怖。身体就象流动似地旋圆圈,在挡避的同时反击。球状或弧状能承受更强的压力,也可通过螺旋积极的转换或偏转能量,要精通这种技巧,应用意而不是用力来完成。

  转圈把“意、气、力”三方面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在连贯圆活的肢体运动中达到外动内静,意气相随的境地,气沉而不浮,归于丹田,久久加功,精神与肢体都可获得最高的呼应。临敌格斗,一触即发,其产生的强大内劲猛不可挡,有如电力,顷刻之间,可置敌于寻丈之外。因虚浮之气己被练下去歇尽了心中火性,眼光即可渐渐明亮,心胸开朗,目透金光,眼可不瞬,此后只一动手,目即圆起,炯炯有神。

  转圈是架式使然,如果架式没有拧转的动力而勉强走圈,是未得要领。当深入八卦高层后,会发觉不得不转,在于全身各部位的拧转,当八卦拳的架势出来之后,会带动出一个行动力来,形成了前进的势和拧转的势,实际上是劲在走。最初是身体产生势,后来是整个势在带动身体,单换掌要掌握那个势,身体要随势而走。八卦是求变的,要产生变,就要把自己的中心缩小,极端的拧转,要把中心缩的越小越好,中心越小,变动就越快,可变的范围就越大,气势一摆开,就好象一张网。转掌不是走的,而是身形逼出来的,所有的招式都兼带反弹力,身法步法全都是在别劲中进行,要将腰的柔韧性练习到象一条龙一样,几乎盘在树上。八卦的进退是藉身形架构的轻微改变而改变架式的势,比方塌腰向前,坐臀向后,加上拧转就是回旋,所以是身随势,步随身。不是用腿去迈,而是用整个身形催动腿走出。

走圈最好转树,正是通过以树为圆心的不断走转,才练就出腰如轴立的横劲。转树功法的根本目的是练腿和腰,腰如轴立不是孤立的,其基础还在腿,而且是运动着的腿,走起来要稳如坐轿,才能发挥腰部拧转的劲力,才能将这股螺旋劲上达掌臂,所以走是根本的根本。练走圈并不是一上来就要转树,先学会步法并标准化,然后走直趟并垂臂,等腿上有劲了稳定了自然了再走圈,这时先走大圈,脚微微内扣,慢慢的再收缩,等腿完全变稳,如坐轿了,然后才拧腰转树,走八式。

初走圈以稳顺入手,入手即求轻灵则会流于轻浮而根基不稳,气血上浮,从而犯三害之弊。稳就是定架子的要求,一步一趋找四德的要求,按照九要去逐个对照,再逐渐理解八能。顺就是首不犯三害,手足顺其自然而出,注意头顶塌腰、肩与胯之气力缩劲、脚之踏劲、脚后跟之扭劲、谷道之上提则初步可。抽胯为了上下相通相合,同时小腹微提而腹内尽量松空。移左步抽住左胯根,右步抽住右胯根。不仅虚步能进退,实步也要能起落进退。首先身架要合规矩。手与脚的劲力从腰而来,腰圆活力就发放出来了。若要腰活,就须塌腰坐胯。若要塌腰坐胯,就须沉肩坠肘、顺项溜臀。若溜臀,就须吸胯裹裆。若裹裆,就须曲膝。若曲膝,就须舒趾而重心达足。只有节节协调贯通,力才能通达四肢。腰要向下沉坐于胯。两腋裆胯周身处处呈现一圆球状,既圆活又有撑力。两肩、两肘、两肾、两胯要向内裹。两膝要相抱,两肩两胯要向内扣。四坠即肩要往腰上沉坠,腰要往胯上沉坠,胯要往膝上沉坠,膝要往足上沉坠。要求两足要平起平落,不揭蹄、不亮掌,有趟泥行走之意。裹裆、两足内侧胫骨要相磨。要求做到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天地人三合(头要融天,脚要融地,胸要融空)。上身要向圆心转,两肩连线与径向成 30度或 45度。出脚要平,不要抬脚尖,不要压脚尖,出脚要松。腿上用劲,凭身势带动,脚腕不要用劲,出脚要圆,不要直出,要有一定的弧度,以树(桩)为中心的圆。身要正,不要往里偏。身要轻灵,不要有起伏。迈步在胯动,要胯换胯,不要腿换腿。光是腿换腿,容易两腿叫劲,不能顺劲。足平出地面,但是不要推着地。转圈不是趟泥。胯以上姿势保持不变,步伐大小按个人小腿长短定,走转之时两脚基本与地面平行。腰要塌住,胯与大腿有夹角。下坐,气下沉。放胯时,利用身体的惯性,把胯扔出去就行。前脚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在走的过程中是松的,碰到东西才会紧。就靠惯性往前一送就行了,而不是迈出去的,是靠腰腿劲把它送出去的。不要光转身,要掉胯转胯。走时要把身子扭过来,向着圆心。腰以上部分扭,胯以下还保持向前的方向。一能拉抻各大肌肉群,二把身体绞起来,便于发出螺旋力。

转圈有快慢之分,快转锻炼身法、步法、眼法、久转之使脚底下有活儿,身法非常灵活。练的是腿脚身法。慢练也叫细练,功效是出内功,练的是内气,着重练气,逐步体会阴阳虚实的转换(胯),应该越慢越不嫌慢,配合呼吸,应比打太极还慢,始终是用一只脚在支撑体重,找横劲,要用丹田领着走。所有动力都由脚底发动,因此每移一步,都是实脚,两腿单轻单重,身体又极度放松,加上落跨的旋转,两腿变成打气机,气的产生非常快。转圈核心是身转步走的拧旋度要达到要领要求,身步合一地拧旋到位。身架自转拧旋度要达到要求。走圈过程中不能休息中断,如换式也应如太极般一手接一手其势连绵不断,一气练下去,不可中断。断则散。每次练习的时候保证一百圈的运动量或者确保半小时,这样就比较容易有气沉丹田的充实感,而且全身的劲、气流动也会让人感到运动后的舒畅,双手会感到充满劲力,似乎手掌都变得厚实有力。

  行步如趟泥,全身不滞不散,不迟不断,腰似车轴,气如行云。换式如高山流水,连绵不断;两脚要虚实分明,左右互移。抽身换形,翻若惊鸿;随机应变,奥妙无穷。初练时先走大圈,上身拧转不要过大,否则腰不活,硬往里拧,走转不稳,心火上升,内气不调,五脏受损。初练时走转要慢,由慢到快,可早练慢,晚练快,不可操之过急。要想功力增长快,慢练是最好的途径,在功力训练一定时间以后,还要同时练习身法,快练主要以步法配合身法,以身法找步法,以步法身法带动掌法变化。呼吸任其自然,气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松沉的意境,日久气沉涌泉,乃至地心。待丹田气足,催动全身,则走转日快一日,时快一时。初练时走的圈要大一些,会走大圈的人也会走小圈,一般以寻常人走路的步距12步一圈为宜。有功夫后,可以走大圈也可以走小圈。大圈练习力气,小圈练习功夫,初练圈要不大不小,方便找劲,入门后圈要小方便长劲,再练又要大,圈越大就越近似直线,同时这全身拧成一股绳的感觉似乎也越难找,功深入骨后,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怎么走都有拧的感觉。

转圈想象成推磨以练出行步走转的功力,转掌始以推磨之状,试想推磨之际由手至脚之整劲,但练时无磨,便以淌泥之状练出整劲及拧弹力道。走的时候脚要求要平起平落,刚练时是慢的,可以说是一种暗劲儿,是慢慢地小心地趟,一点点找出这股劲来。从走中求身劲的整,求出了内家的整和顺。随着功夫日益渐长,步子越长身架就越低。走圈能使全身上下协调一致;八卦掌左旋右转,以斜打正,处处走圆,走圈功就能练出圆形步法,步随身换。多站八卦桩对转圈有大益。先从走圈开始,每天坚持练,直到走正确走活了,再开始练掌。老一辈的开始至少都要走三个月的圈,这样能练出下盘力量和平衡力及将手上的筋拉开。

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过磨的人都知道.要想将谷物磨得细腻.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股劲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圆、悠、远,还要送出一股向下的碾劲,叫留。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这不是靠站桩就能站出来的。所以八卦门不站桩,都是在运动中求送、留。八卦如推磨,除了向前推,还要推出向下的碾劲,八卦掌一迈步要有两股劲,随时转化,明白了这两股劲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数为何千变万化。

走圈转掌的速度非常慢,感觉比太极还慢,渐渐地感觉到了转圈时手臂、肩以及背的开合,每走一步都是一开一合的,慢慢的更还有了一松一紧的感觉,尤其是从一开始没有着意于呼吸,后来每走一步呼吸就自然地与动作相配合了。每当后脚向前迈步时,后肩会带动后手会不由自主地往前下一按,前肩也会带动前手不由自主地与后手一合,与此同时腰那么一拧就人过来了,一落一起,一松一紧,一开一合,一吸一呼都是自自然然形成的。身体不要有起伏摇摆。在稳健中求轻灵,两脚平起平落随着掌法的变化。

行功是要在如痴如醉的轻缓步态中体会天人合一、无人无我的境界。初学时,意念稍注于足底涌泉穴,此为要诀。行到极佳处,即忘其行;达到行功如站功,动功如静功,实是在动中求静而至真静,故仍归回静功。走转起来即要有随天而运,随地而行之悠悠,又要有神充天地,意满环宇之气势。时时势势要呼吸绵绵,自自然然。走到日月星晨亦与我同旋转;又如站三体式桩,直站到山川河岳与我同呼吸;再如太极拳,一举动则我之开合天地亦与我同开合,是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协调。

转圈发展平衡力和敏感度,也是发展速度和力量的基础。练套路虽可增加功力,但绝不能代替转圈,八卦的特点通过转圈的习练都可达到。八卦的各个掌式,都有其左旋右转的劲力变换方式,通了这个劲力变换,转圈几乎就是八卦的一切,练功与散手都含在其中。转圈把整体的劲力转出来,练习身法、步法和劲力和在走中发劲。穿掌为了把左右劲力平衡起来,也就是一动而无不动,腹贴腰、胸贴背、肘护心、膝掩裆、头顶悬、尾找地。转目的在于松筋拔骨,极好的松是为了极好的紧,内劲即出。全方位攻击及卸化,行走中而站桩。日日走转不停,练出螺旋之劲、混元之气、走打之功。而最终一以贯之、中和之态。转圈中苦练几个单式掌,可练出走中发力,走中打。

  站桩有基础后才可开始练走步,而且步宜大,目的是把下盘走开。开始站桩找正,走起来后应该从正中求活,如果此时立刻就拧裹的话,身体感觉很紧,有种全身劲力都憋在身上的感觉,练一阵大步走开后身体就感觉很活,从下盘练起,感觉比从上盘好。须走出自身离心力,横行斜步才易变化。用身形势走掌,而非以步为主。八卦的基本功摆扣的走转步法练习加上八大掌和变掌的练习,是身法灵活的最好训练。头上领全身有下坠之态,这样会感觉到只剩下一个头,下面的部份可以随时的改变。

  八卦所行之圈极小,只须二尺正方之地即足回旋,其用意所在,专以避敌为能,妙在乘人之背,避实击虚。凡圆行之用,所以习行步迅捷,袭敌之背,使敌不及迥旋,其换掌之用,所以习顺势黏贴,使敌猝不及防,而我手已及其身。至于行动之时,尤须意专而气沉,故变换数势之后,恒觉百脉调畅,两掌十指,无不膨胀。须步快腰软者能习之,极灵变,习熟则圆转自如,真有飞若游龙之概。拧来绕去如大蟒翻身,所以八卦有功夫的人一是脚下快,二是身法活。八卦拧成一股绳,强调不停走转,大蟒就一条大脊,利用肌肉和腹部鳞片不停收缩得以灵活运动,倘若肌肉和腹部鳞片停止收缩,活蟒变死蟒。

  转掌眼神闪烁不定会让意念跑掉,意念要守在内。脊骨要会上下呼吸,不是用外力去使力使劲,而是用意用脊骨内息驱动着整个人体,攻击是全身带手整体过去给予致命的攻击杀伤力,穿掌戳肚子就要见肠子,一个腰斩就是重伤,一个起心动念内息马上在脊骨运作一上一下的做内呼吸,转掌练的就是脊骨中的内息运作的任督两脉做小周天循环,进而练就深厚的内功。其快是因为意念比敌人快,内息通畅无碍。走转时讲究左右平衡,特别是内功掌,左右转的圈数应该基本相当,否则导致左右半身气血循环失调,左右半身会一边冷一边热。

练八卦掌只有松,才能产生气,松是练气的不发二门。因为只有松,才能神静,呼吸才能细缓匀畅。要从形体到精神,从五脏六腹到四肢百骸,全部做到放松,这样一来,渐渐小腹、背脊面部都感到发热,最后可达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孔不入”了。有了内气,就会产生内劲,时日愈久,内气愈充,内劲越足,功夫越深。当八卦掌练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的时后,就具备了一种弹簧劲,周身就象一架弹簧机,对手攻击到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在瞬息之间,将其力柔化掉然后反弹出去。这种弹簧劲,正是刚柔相济内劲的本质特点。松能练出内气和弹簧劲,然而做到松并非易事。走圈是八卦掌的基本功,首先要在走圈中反复体会这个松字,然后在小八掌(又称功夫掌、定势转掌)、单操八势、转掌八势等等。直到大八掌中体会,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松练。几年八卦纯功,必然产生体内体外的变化,力也渐渐的不同。开始练的时候,不知道松是什么,不懂为什么松能打人,随着功力的增长,泄去自身的拙力,产生内家拳的力。最初产生的刚力是硬力,不能说是真正的刚,打人疼,伤人的力,不过也算是渐渐入门了,然后把硬力松开,产生柔化的力量,可以发人,随着功力的高低,可以达到发人数丈而不伤。分尺劲、寸劲,渐渐的已经懂力了,所谓化刚为柔。功力再长,便又出现真正的刚力,非前硬力可比,所谓化柔为刚。至于能不能达到刚柔相济,纯以神行,那就要看悟性。这些力产生,都是以整体力为基础的。

  初练八卦还是从不发力入手,先练身法、步法,久而久之,身法步法纯熟,自然就可发力了。不松,螺旋拧根本走不到位。向另一个方向平滑转换的时候,出现死角。需要一挂肉挂在一副骨头架子上转来转去,拧来拧去,钻来钻去,走来走去。松到才能拧到,入门以后,形成的就是松下来的拧。一开始练不发力,是为了行气,怕不会发力乱发,反而乱了气息。松是为了能紧,将肌肉松开方能拧转入内。放松放松再放松,步步深入。不松的话,拧不到位,走不匀,螺旋线转向中出死角。明劲也要大松大柔的去练,八卦掌同样也是要枝节灵活节节贯通,全身上下有任何一个地方松不开都不行,松而拧、沉而灵;拧裹钻翻、螺旋缠绕的立体走转,出汗而不气喘,神气意力归于一念方为入路。八卦起初训练, 先从大架式外形作易筋(抻筋拔骨),此为明劲,易筋后,筋长力大,但此时的劲需大,但不灵活,因此应开始以松作训练,能松至放弃肌肉,而用骨力,此为暗劲,光松不合,势必流于懈怠散乱;不拧不成八卦,八卦就是一个拧,拧并非拧住不放,时时拧转不停留,沉中才能体现出灵来。松的越好, 内劲就越大, 反之内劲就越小。

  松沉两字的用意无非是指将人体拳架骨节解开,使重心向下落至足。周身沉稳,转换灵活,一气贯通。内已含有解开骨节之意,骨节不解开,重心向下降落是不可能的。沉的标准是:将意气向下落入丹田至足,骨节解开后贯通,重心向下落到足、深入地。这样一来,拳架整体身法既解开了骨节又紧密、坚实,身沉稳、圆活而步灵动。沉的目的:即接对方来力时,我用力份量大而又转换灵活。发则劲力传给对方,自身重心沉稳又不给对方,足下却能走转自如。当然这需多年的围圆走转方可获得。真正做到八卦掌的要领时,几年内怕是得紧的不得了,象上螺丝一样越上越紧,功夫只有从紧中出。相信时间长了才能慢慢真正松下来,这时功夫也才真正的上身了。只要练的标准,就是在十冬腊月,走上几圈身上就冒汗。内圈手刚开始蹲身下势,就是在极度紧张中求大松大软。练到最后,踮着脚尖走内圈手。

  下塌腰克服生理曲线,即腰向后塌,臀向前收,不但有利于腰胯腿放松,而且所发的劲力,能全部到达肩部,只有松得好,筋才能放长。击人击能丈外,离地一尺以上贴在墙上停顿一下落地,叫挂画,所用手法叫张手雷,是练挑掌而成,带人与地面平行向后飞出, 是练带手而成。打外伤内,把胸膈肌震裂,是练杖板而成。皆是重点松根节锻炼出来的。

一、手足自然往前伸——顺

  手足顺其自然往前伸,肩肘腕胯膝关节自然放松,使气血畅通。伸绝不是用力的击或打,左旋右转中,身体、手足不可有丝毫别劲之处,而要练出舒服、自然、顺的感觉。不是求绝对的快,而是要达到快慢有机的统一,以求练到内外三合、连环纵横的程度。自始至终不使拙力、笨劲,日久四梢就会随着意念的指挥而动。意境上要无限远,手扣至天门,形体上要肩肘腕指节节抻开,意念送出时让两臂之夺力出来。此时两臂筋脉必有一个往回拽的劲儿,不让膀子出去,要想返回先天之和谐,就得通过练功把筋脉一点一点地全松开。

  二、气、力合—极力往回缩——逆

  手足要出力,但力不但不外露,而且要极力往回缩。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形散乱便无形体。气、力极力回缩可使身体协调一致,从双肩双胯往回缩,使气、力合一缩到丹田,达到蓄神目的。注意调气灌于丹田,然手足的自然伸展,看似松散,神和内劲就是在这种似松似散中逐渐练出来的。还可帮助于定心气,心定则神凝,神凝则心安,心安则气升。久之则达到筋顺、骨速、劲连,气之循环不断。

  三、气、力要保持中正——和
运动中的呼吸不是急促和猛然的,而是气似云行,出入绵绵,若存若无,在自然呼吸中养成匀、细、深、长的习惯,达到周身之气圆满无亏。日久气到用时可敛入脊骨,与力合到一处。拙力的存在会妨碍内力的产生,必须把拙力除净,内力才会逐渐产生,而气、力中正便是除净拙力的有效方法。必须掌握每一个动作用力的瞬间和不需要用力的分界,该用力的时候坚持缩力,保持力的不顶、不丢、不过。形体上体现舒适、自然,身形稳健。这个阶段就是内劲内涵阶段。但这时也最难坚持和最容易产生灰心丧气情绪,会感到周身无力,与人较技往往伸手便被击出。会认为把功夫练丢了,练功方法不对,以至产生不愿继续练下去的思想情绪。这时千万挺住,这是练功高层次的换劲阶段,必须坚持练下去。

  四、后天之气、力归于丹田——化

  人的气、力均属后天,是浊气、拙力,若使其转化为真气、内力,就是将后天之浊气、拙力合一缩到丹田,形成转化。运动中的伸缩应该配合呼吸来进行,发拙力与呼气的时候使气、力合一,一起极力往丹田里缩去。这个转化过程时间较长,习者一定坚持长久地练下去。不要怕练得浑身无力,更不必担心将多年的功夫练没了。不通过化的过程,真气就永远化不上身,内力永远练不出来。练功日久,对外来的侵袭,不但能用视觉来观察,而且能用身的触觉来体验,因为触觉能触到对方意念的真实性。不但与人较技时如此,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形成新的运动素质,形成新的条件反射。日久,身体气、力化之似觉有若无,每逢静中动时,身体移出而不知己之动,则不知有己,每与他人动手时,伸缩往来变化,闪展腾挪,如入无人之境,而身体气力自觉无动,这是不知自己之动而静,则不知有彼也。形成了掌无掌,意无意,形无形,象无象,无我无他的境界。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2

帖子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