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王金铭先生给马卫星老师的一封信(二)

[复制链接]
1437 6
uil41226 发表于 2018-5-19 21:26:3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年王金铭先生给马卫星老师的一封信(二)
  我们知道,练习大成拳能培养一种整体力,又叫“松中力”。需要时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全身各处的力量在瞬间集中到指定的方向和地点。又可以使身体内外损伤和过于疲劳的局部得到休整,使经常不活动的部位得到锻炼,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习拳的主要方式是站桩及试力。怎样通过他们感觉培养和练习松中力呢?除去对姿势及意念的各种要求外,主要的一点在于切实掌握住自己的重心。
  重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比如说是身上某一部位)。但身体通过它可以不用力或尽少的力得到平衡。重心也是变动的,随着变化在身体内改变,有时也在体外。
  站桩时,身体实际上是处在一种不断变换的状态中。平衡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地恢复。我们的目的在于体查到这种微动,把它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意念控制重心的极快的过程,可以使我们逐渐练习对自己的各种动作的控制能力。
  仅从自己身体上并不能很好感觉与控制重心,必须把精神放出去。将自己和周围的物体看为一个整体,放眼远眺,身体微动全在远方的物体上反映出来(相对运动)。又身体与大气结合,各局部的不谐调也可逐渐查觉和控制。
     只有把站桩所培养的力联系到动的状态才有进一步的实际意义。这两者在原则上是没有区别的。但其中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主要是以动控制,使其不动,内动不外流,外东不内侵,保持外表面的静平衡,而后者在于运动中求得身体各部分与整体的平衡。它要求诱导各部分按意念所指定的方向运动。同时又要不断地克服与我们运动时无益的力(即破坏动平衡的力)。想做到这些只有使动作做得缓慢,通过蠕动而细细摸索。否则,一做快一切过程滑然而过。不仅什么都摸不到,连站桩练就的功夫也被破坏了。
     这种象春蚕吐丝一样缠绵不断地运动不过是一个个单个动作的连接。每一个单个的动作都有它自己的重心,整个运动就是重心沿指定路线的不停顿的曲线运动。每一个间断点都随时可能成为一个发力点,一触即发。缓慢连续的动作不仅可以逐渐稳住我们在运动中的力,又可以起一种水闸般的作用,与站桩一样,培养我们的精神与气魄。关于其中的意念,不在此论述。
     以上是关于静止与运动重心控制平衡的讨论。倘若需要极其准确迅速和有力的动作时,不必考虑这些平衡的概念。平日的训练,已使人养成了一种能任意调整自身在任何情况下平衡的能力。
      80年6月26日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柙杆 发表于 2018-5-20 09:51:22 | 只看该作者
货卖袈裟
板凳
wufeng83 发表于 2018-5-28 05:48:19 | 只看该作者
内容不错,多谢分享!
地板
闪翼划天 发表于 2018-6-6 00:51:55 | 只看该作者
5#
Anjimin 发表于 2018-6-7 18:18:51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要大家分享,这篇文章需要仔细的研读,越读越有味道,感谢贴主意拳大兴!
6#
阿源arc 发表于 2018-6-7 19:34:14 | 只看该作者
站桩
7#
蔬芥幡 发表于 2018-6-18 20:00:3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3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