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心得意炼之道

[复制链接]
1912 1
诉伸舅 发表于 2017-5-7 14:32:0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节回家,看家父的武功心得,大失所望。家父翻了半天,只翻出了一张32K的小纸片,写了一些歌诀和零碎的语句。据他说,另外还写了几页东西(我母亲也说的确是写了),但反复找了几天,也没有找到那几页纸。  

失望之余,与家父对武学一道进行了几天深入的探讨,结合这一页纸头上的东西,将家父所说的原话尽量地记录一些。  

这一页纸头上,主要是两首歌诀(技击歌和健身歌),一段关于静、松的短句,还有几段很零星的话。  但家父认为,这些简单的东西,就是武功的精髓。      

一、技击歌      固根体,活腰身。   

静、松,动崩惊抖震。  

心定沉着细智勇。   

时间差上稳准狠。   

敏感反应意念能。   

大力照样跌得沉。   

意念学问悟性深。   

出手好个武圣人。  

——————————————————————————————   

这段歌里,按家父的说法,“固根体、活腰身”、“静松”、“时间差”、“意念”是几个最重要的概念。“意念能”的“能”字,是能量的意思,而不是能够的意思。     

二、健身歌      

环境安全,生活卫生。   

意念调理,心理平衡。   

有氧运动,科学炼身。   

喜怒哀乐,适度有恒。  

——————————————————————   

这一段歌里,家父认为,“意念调理”是最重要的话题。而对这个意念调理,他说了很多近似老生常谈的东西。(说实话,听来让人觉得耳朵能听出老茧。)     

三、关于静松      

在纸头的一边,写了这样一段:   静松,(则)不易紧张、呆板、僵硬。静松是正常的,动是瞬间的。  松,利于动时的全身神、筋、颈、手、臂、腰、腿、肌肉统一执行,形成合一力量,产生惊弹抖崩电触(的)神(奇)效果。  

————————————————————————————   

括号内的文字为我后加的。否则读来语句有些不通。     

四、几句短语:    1、百招千招无了招;    一、二、三招成神招。   

2、出神入化自然招。   

3、天生的防范意识,   地就的克敌意念。   

4、浑圆功深全身招;    自然门合气桩。   

5、小纸一张,百本书!

静松,(则)不易紧张、呆板、僵硬。静松是正常的,动是瞬间的。  松,利于动时的全身神、筋、颈、手、臂、腰、腿、肌肉统一执行,形成合一力量,产生惊弹抖崩电触(的)神(奇)效果。     

----------   ----------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想静必须要松,松是练拳最基本的一件事,二水兄曾戏言太极的劲是把剑,的确,那正就是松下来之后的人体最优的结构剑。  

统一执行应该有一套方法,除非天才,常人不按方法是走不进这个系统之

关于“固根体”     看到“固根体”这三个字,我对家父说,这是否就是指双脚的根很稳的意思呢?      结果被家父说了一句:你怎么悟来悟去还没悟明白呢?     他接着说:根体,应该说是全部的东西,(核心的东西),难道仅仅就是两条腿吗?更多的是在这里(他指着自己的大脑)。

hym续:  家父论“站桩”   站桩这个词不好,只有站着才是桩吗?我可以坐桩、睡桩,行走也可以是桩。  ——————————————————————————————————   (这和禅宗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是一样的意思。)      

家父论“太极”   太极真的是个好东西。太极就是划圆,是有氧运动。   

但那些招式是无所谓的。关键是太极的意。太极上的道理也都非常得好。          

筋骨   我问:你是否遇到过天然的筋骨强健,而且身体协调、身手灵活的人?这样的人多不多?与这样的人交手会怎样?  家父的回答:  遇到过。但这样的人不多,百人中难有一二。遇到这样的人,常常会出现僵持的现象。这时,就看谁更耐得住性子。一般,谁先耐不住,谁先心浮气躁,谁就输。但很少遇到这样的人。我说过,我的根很稳,我不动,基本上没有人能弄得动我。     

家父时常会和我提到这样的一次经历:  在部队时,机枪连里有一个大个子,人高马大,而且也非常得灵活。此人可以把重机枪举上三十四下,气都不喘。此人的摔跤在部队也非常得出名,基本上没人摔得过他。  有一次,我和他都到文工团参加表演(家父的二胡拉得还算有点模样),一次吃完饭后,在众人的怂恿下,二人比试摔跤。  交手后,两人缠在一起,当时,我本不想动手,所以也就不想进攻,而他主动进攻,试了很多方法,怎么也弄不动我,也许是他平时的名声太大了,很是气愤,渐渐他开始象一头发狂的狮子一样,似乎一口要把我吞掉似的。就在这时,不知怎么搞得,他突然一头载到旁边的兔子窝里去了,满脸的兔子屎。  周围有几个战士在旁观,开始都在那里发愣,过了一会,大家才省悟过来,开始热烈地鼓掌!  ————————————————————————————————————   

这个战例,家父对我讲了无数次。几乎每次我们聊得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他都会说给我听。“至今,我也不知当时是怎么回事”,这句话更是说了不知多少次。     

快、猛、准,狠!   家父讲:   有一次,连队教导员说:格斗,讲究“快、猛、准、狠”四个字。  这时,旁边的指导员插嘴说:什么四个字,“快、猛、准”,就是“狠”。三个字就行了。  ——————————————————————————————   家父对这些观点很是欣赏。     

三防一刺与四防一刺:有一次,谈到刺杀,我问:防左、防右、防下、防上,应该是四防一刺,你为什么总是说三防一刺呢?  家父回答:防上这个动作在刺杀教材里是有的,但在实战中其实是基本用不上的。你想想,要是用到防上的话,那对方的动作存在着多大的时间差啊!所以防上基本上用不到。实际上,在战场上,防上这个动作并不是用来防守的,而是用弹匣从下向上击打敌人的下巴。  ——————————————————————————————————————   

我们当时是面对面站着说话,说到这里,家父举起双手在我面前模拟了一下这个动作。当时虽然他空着双手,而且完全是示范性的模拟,但那种气势真的还是让我觉得有一点恐惧。     家父说:力、气、意:人体是行气的机构。力从气中来,气从意中来。  ——————————————————————————————————————   (这句话是在我问到如何练力的时候说的。用内家拳的眼光来看这两句话会觉得很平常。而我之所以要记录这两句话,是因为:按家父的武学理念,会突然之间用到“气”这个概念,让我觉得很是意外!)     

养,炼,悟:我问:按你的说法,养也是炼,悟也是炼,如果养的好、悟的好,不用炼也可以达到炼的效果,是吗?  家父的回答:是这样的。你是我儿子,我不会骗你的。     

无氧运动:一天晚上,我把自己偶尔会练的整体发力演示给家父看,他看了以后说:还不错,力基本是整的。第二天,他对我说:“你走了以后,我也试了一下,这样发力属于无氧运动。但是你要注意:  1、如果要进行这种运动,那么就要继续做,直到你觉得有些疲劳为止,这样对内脏有好处,反之,如果你只是突然做个几下,可能会伤到内脏。  2、做完了这种无氧运动,一定要做一些类似太极的(缓慢松柔的)划圆,做一些有氧运动。这样对长功有益。”     

这几种人是有功的:家父总是这样说:常年练气功的,老书法家、画家,老歌唱家,终年练跳舞的,杂技运动员,(乒乓球运动员、偶尔会提到体操运动员),这几种人是有功夫的。  我问:但是,这几种人有技击功夫的看来并不多啊?  家父的回答: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用技击的意念。实际上他们都是有功的。只是他们自己不觉得而已。  ————————————————————————————————   家父经常会阐述这个观点,但对于这些有功的人如何才能具备技击的功夫,他似乎又不愿意多谈。    结束语:春节期间,与家父的交流,记忆之所及,也就是上述的这些了。固然还有很多的内容,但大多都是上面这些话的重复。其中,关于日常生活的保养之道,占了60%;关于技击的道理,占了30%;剩下的10%,是关于武学的各种闲谈。  而我关于武学的评论,也就此结束。     

补充一点:家父的举手投足:家父在与我谈论武学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我觉得他的举手投足很特别:  当他举起手的时候,似乎整个腰身、双脚都被牵引着向上提。那种感觉,就象是要用手把自己提起来似的,或者反过来说是要用脚把自己弹出去的感觉。  我告诉他这种现象,他自己却没感觉到。


家父是60年代野战部队的特务连训练出来的,在60年代军队大比武中成绩优秀,成为团长的贴身警卫。他小时候喜欢游泳,退伍后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单双杠、游泳等体育活动。因为体格雄健,被武林界所赏识,于是和武林界有了交流。又因为他没有练过武术,因此一般情况下是以摔技和武林中人进行实战的交流。由于在当时、当地,他赢了所接触过的所有的名门大派和好动手的普通人,所以名噪一时。但是,从那时直到现在,他基本上是什么也不练。(仅仅自修过中国式摔跤,与武林界接触后学过一点点梅花拳、摘要拳、半趟太极拳等,据说打得很漂亮,但学会了就没再练过,)在我看来,家父的武功,以两项见长:一是摔技,二是刺杀。而从根本上说,是极高的悟性,和永不服输的信念。但他的武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无法传授。他只能使少数跟他学的,本身基础就非常好的几个人,功夫更上层楼,却无法教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小孩或普通人。(用他的话说,他更感兴趣的,是战胜那些名声大、威望高的“大师”。这在我同他谈王芗斋、王安平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他非常敬佩王芗斋的思想,但绝不会认为自己比王芗斋差!)但不管怎样,他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而已。据他在电话里说,已经把他的武功心得都写下来了。等我过年回家,把这些心得逐渐地发到论坛上来。家父当年,在颠峰时期突然隐退江湖,正是因为江湖险恶,刀锋太过锐利,就容易折。因此,韬光养晦是更好的选择。以他的话说,高手最好象流星,闪一下光芒,就隐没于江湖。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们从小被禁止习武。这也是我多年研究武学,却从来不练的主要原因。现在练站桩,家父很是赞许,说:就用站桩养生,很不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关于推手与摔跤,家父曾对我说起过另外一次经历:那一次是他住在我家里的时候(大约在4年前吧),一天早晨,一位多年前的好友在公园里练太极,两人相遇后谈得很愉快,便到我家里去坐坐,然后谈起推手,此人对推手极为推崇,并为家父没练太极推手而深感遗憾。双方说得起劲的时候,那人非要让家父尝尝推手的味道,让家父把手放在他的胸部,叫家父推,家父开始不好意思,但那人反复催了几次,于是,家父随手一抖,结果那人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就坐到地上去了。。。然后那人敷衍了一会,便借故告辞。晚上我下班回家,家父对我说起这件事(当时我们正在天天研究站桩),对我说:我还以为他这几年学了什么绝招呢!然后,他就说到了推手的一个问题:看那些推手的人,和他们说的一些具体的经验,有时好象是送给对手去反关节似的。也就说,推手的时候,如果执着于推手,动起手来很容易吃亏。而摔法,可以说是文明的动手的精华,所以,宁可会摔,而不必会推。武功没有那么复杂:天下武功没有那么复杂。不要相信有所谓的秘诀、真诠,绝不要相信那些有师承的人故弄玄虚的说法,说有些技艺,大师非什么样的人不授。实际上,武术与乒乓球有点相似,一个比较好的运动员,自己训练也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有教练。当然有一个聪明人指导肯定是好一些。再说,家父的例子也摆在那里,他从未学过任何一门武功,他也就是小时候喜欢游泳,大了去当兵(在特务连,后来是团长贴身警卫),筋肉结实,身体天然的灵活,于是退伍后与当地的武林有了接触,结果发现,那些所谓的武林世家,根本不值一搏。而且,他发现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套路打得越好的人,动手能力越差,即便是一些名声赫赫的大师也是如此。另外,他虽然很欣赏太极拳,也学过半段,但是他所接触的太极人士动手能力却均很差,可以说是各种门派中最差的。小的时候,受武侠小说的影响,我总觉得是我们那里的武林圈子太小,没有真正的高手,才使得家父这样的人显得鹤立鸡群。但长大后,发现我们的武林掌故中太多虚假的东西,于是反而对家父的观点开始认真起来。他的观点就是,必胜的信念带来胜利,任何武林门派都是幌子,身体强健,反应敏捷,生性好战,并且经常进行实战,这样的人都可以成为高手。而反过来,那些所谓的名门大派,基本上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而且,这样的人去学所谓的套路,只要记住动作,会打,就一定打得很漂亮,但是如果打得多了,反而会限制他的实战能力。曾有人对我说,家父的梅花拳、摘要拳、武松脱铐、罗汉拳是打得相当漂亮的,但是在我少年时代,曾让他教我,可他冥思苦想了几天,也没有把那些动作想起来。还有一件怪事,他从来不练功。可是武功丝毫不见退步,从小到大,我和大哥两人联手,从未胜过他。确切地说,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的事例,对于许多武学常识,都是极大的颠覆。就像现在,虽然他很推崇站桩,但也没有兴趣去练。他的武功,似乎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动自发地形成的。我想,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大有人在。还有象我父亲这样的,由于本身崇尚自然,与各门各派均难以交往,所以干脆闭口不谈武林事。(他的事情我还大多是听别人告诉我的。直到我练站桩之后两人才算有了一点共同语言,于是他也较多地把细节讲给我听。)-----------------------------------


家父常常这样跟我说,即便是王芗斋、王安平这样的人来,他的第一意念就是,“我要和他动手”。他坚持认为,一个人无非是两只胳膊两条腿,他不会说自己天下第一,但决不会在不动手之前拜服任何一个高手。不过,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遇到比他更强的对手。而且,越是那些身强力壮、肌肉发达的人,对付起来越是轻松。本地的几个黑道大哥,有的同他试手之后,好像也不太愿意再与他相遇。毕竟,每一个闯出一番天地的人,都不想毁了自己的英名。有时候,我觉得江湖和黑道很难分得清,我就曾听过一个不认识的人在饭馆里提及家父,称其为我们那里第一代跑黑道的。前阶段我回家,听家父提及一件趣事:(就发生在今年) 其实,完全自由的练功方法是存在的,因为在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是,过于随意的功夫的确是无法传授的,所以,尽管我再三要求家父将功夫传给我的下一代,可总是没有下文。家父有时被逼急了,就要我自己教。汗! 不知我自己的功夫哪一天才能出来…… ------------------------------------

但怪异的是,家父的两个半徒弟,却是我们那里的顶尖高手。那半个徒弟,现在几乎被传为当地的武林圣手,在当地的武林圈子里,颇有点王安平一样的味道(教主心态极重)。不过,此人的江湖经验极为丰富,对付家父这样心地直率的人真可谓是游刃有余。还有一个在家父鼎盛时期的手下败将,后来也是本地武林中一个响当当的宗师级人物,但不知何故,家父对此人极为不屑,从不提及。(那一段历史还是我上高三时一个同学讲给我听的。)此人在一叶先生的《内家拳旧闻》中曾提及,称其为“庸中铮铮,俗中好手”。呵呵! 我现在的心态,正应了我自己曾说过的,有些人要么把自己推为教主,要么把自己身边的人或者信仰的人推为教主。家父的武学观点摘要如下:

1、别人总是问我这些年还练不练。我都对他们说不练。其实,象他们那样每天早上到公园,摆开架势打上两趟拳就叫练功吗?你别看我每天做饭、扫地、抽烟,其实我心里时刻在想我的动手的经历。在回忆这些经历的过程中,我深感功夫不但没有退步,还精进了不少。而且,这样意念对于健康非常有益。所以,我做饭、扫地、抽烟,都是在练功,也就是每时每刻都在练功。不需要象他们那样。

2、要注意冬暖夏凉,千万不要冻着,有时间多睡一会。尽量少喝酒,尤其不要醉酒。你就是生活习惯不好,所以功夫也难有进展。你最好还是以养生为追求吧。

3、不管练什么,意念都是关键。

4、放松非常重要。绝大多数情况下,身体都是松的,只是在那一点点的瞬间,身体突然的一紧,然后又恢复到松的状态。

5、我的一些动手经历,我自己到现在都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并没有做什么,他们就跌出去了,而且跌得很狼狈。

6、无招胜有招,但也不能完全无招。心里终归要有几个常用的动作。如果悟性高,有招无招是无所谓的。但如果悟性较低、反应稍慢,无招就反而要受有招的牵制了。但是,千招万式绝对是错误的。对于一个实战的高手,几个动作就够了。

7、惊、弹、崩、冷、爆,以必胜的信念爆发出来,可谓无往不利。狗闪,猫纵,虾子蹦,使的就是这样一种惊弹之力。(家父将这一条视为其武功的绝对核心)

8、七八分饱,切勿弊大小便。

9、家父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一个人坐在那里,默默地抽烟。。。他称之为精神按摩。他说,你别看我一个人坐在这里,实际上也是在练功。

10、还有一点,家父虽然很反对肌肉训练,但他自己的肌肉却是很强健的,尤其是背部的背阔肌,至今仍堪称雄厚,象牛板筋一样,在浴室里很让一些年轻人羡慕。(牛板筋还是家父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想起两年前与家父的一次对话: 记得当时我和家父谈论武学直到深夜,话题大多是关于放松和集中这两点。突然之间,家父问我:“那么,如果现在有一个体格强壮、肌肉发达、横宽竖大的歹徒站到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把握打赢他呢?” 我诧异万分,咧咧蠕蠕,不知怎样回答,过了一会,我说:“大概不能。” 家父又问:“假如此人要对你的母亲、你的女儿不利,你能不能有把握打赢他呢?” 我愣了一会,回答说可能还是不行。家父叹了一口气:“唉!你还是没有悟到啊!”

还有一点,就是,象家父这样武功高超的人,性情常常是大异于常人。这两年的脾气要好得多。以前的脾气,简直是不可理喻。人情世故,好像都有点不太懂。两年前,他的大徒弟过50大寿,大徒弟的弟弟(也40好几的人了)也是个好武之人(主要练拳击),姿态蛮高,他非要让大徒弟的弟弟到他面前让他看看,意思是看看练的究竟怎样,结果大家闹得不欢而散。所以他的那半个徒弟精明,家父站着他就坐着,两人都站着他就离得远远的,反正不会站着靠到一起。基本上是坐在那里吹他在江南收徒、打人,还有在陈家沟打人的经历。

关于卧式练法,我一直在心悟。家父曾用玩笑的口气和我说过睡觉也是练功,而且是他想传的最真实的武功。记得家父跟我说的时候,我是这样回他的:“假设,你开一个武馆,里面铺上十几张床,跟你练的人一个个睡在那里,你自己说象什么样子?”他也觉得好笑。但笑过之后,他认真地说,你要是用心悟,这确实就是练功,而且是更好的功夫!他教的徒弟必须本身具备动手格斗的基础,即:身体健康、强壮,反应敏捷,一般都有摔跤、或拳击的基础,或者是有体育天赋,游泳、单双杠玩得比较好的。这有点象王芗斋,初学者入门难,有基础者提高很快。 他的大徒弟是我们那里的体委刚开始举办拳击、摔跤训练班时的总教练。自从家父退隐武林三十年来,他所悟的武功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的境界。和我交流时,他说他这三十年虽然从来不练功,但功夫非但没有扔下,反而精进了很多。而且悟到了很多很深的道理。但是,这些武功只能是一种精神意念上的东西,真的很难传。我能理解,甚至比他理解得还深,但上不了身。所以说难传。

1、我们那里的武林界虽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但那个少林派的宗师,其实也还是有一点功夫的,因为他原来也曾在上海开过保安公司的(具体情况没有细谈)。有一点牛的基础。其大徒弟也算是家父的徒弟之一,功夫也还不错,现在在当地开武馆。

2、关于家父的功夫,我们讨论是属于打、摔、拿之中的哪一种,家父认为,哪一种都不是,纯粹是一触即发。(一触即发,有感皆应!)

3、关于技击的发力,发力时或者是瞬间的吸气,或者是瞬间的呼气,也可能是瞬间的守气,必须是自然的。没有规定必须是吸气、或者呼气、或者守气,有了要求,就不是自然了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还是守气,都是瞬间的。说起来好像是个时间差,其实连时间差也没有,嘀嗒是一秒,然而实际上,技击的发力是连嘀的一半都不到,非常短的一个瞬间。力就发出去了。

4、发力时,一定有一个“诱入打空”的过程。对方不动,我不动,对方稍动,我的力已经发出了。非常非常短的一个瞬间。而且我的力,必然是和对方的力成为一种合力,绝不是对顶的力,(到了这里,我插了一句:“那么,如果有传闻说对方的力发出来,而己方与对方的力对顶,却把对方发出去了,这一定是不可能的了,仅仅是传闻?。”家父说,“不可能的,这就是顶牛,用的是拙力。”)他坚持认为,对顶的力一定是拙力,而不是巧力。发力的时机是在对方发力的一刹那,这时对方的力就是“空当”。

5、于是我插了一句说:所谓的空当,不是在对方的身上,而是在对方发力的那一瞬间形成的力的趋向。家父认为是这样的。

6、和身强力壮的、人高马大的人对垒时,当对方不发力时,我用的力是很小的,只要能控制住对方就可以了。

7、所以,实战技击的发力,还是一种技巧。但要把这种“技巧”神化,把它作为一种神奇的东西,所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就是这个意思。

8、大概是喝了一些酒,家父的豪气被激发出来了。我对他说:“如果拿古代战将来比,你的功夫应该达不到吕布、李元霸的境界,但可以和赵云、关羽、张飞有得一拚。”结果他狂气大发,说我把他看得太低了,坚持认为“我就是天下第一”,并且,要是有任何人觉得不对,尽可以放马过来。那口气又回到了我小时候看到的他说话的神情了。我觉得有些好笑,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这样说话。我对他说,我把你比作张飞,还不算高?他说:“你不要把功夫看的那么神秘,无论古今,不管他名声多大,除非和我动手,赢我一招半式,否则别想让我服气。名声大,或者很能打得人我见得多了,越是强者,我越是要赢他。” 记得以前,家父曾给我讲过几次他与人比试太极推手的经历:那时,他三十来岁,在本地武林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次在家里请客,席间有一位被认为是当地太极功夫最好的一个老师傅,姓王,练了几十年太极了。在众人的鼓噪下,两人友好地进行推手,当时家父从未练过太极的一招半式,只是听人讲过太极的道理和推手的基本内容而已。结果,双方推手后,推着推着,家父将这个王老爷子推得几乎要坐在地上,无法站起身来。这个王老爷子为人很是忠厚,比试结束后非但没有生气,还由衷地为家父的推手能力表示敬佩。并且问家父,“你的推手真是好啊,是跟谁学的?我练了几十年也不如你推的好。”家父回答他,“我没学过推手,但我知道,只要你怎么来,我就怎么去,这样就行了。” 所以,每次家父和我谈起推手,都会重复这一句:“你怎么来,我就怎么去!” 并一再教导我,这就是推手的真谛。家父有一门绝技:双方面对面,侧身而立,右脚的外沿贴靠,右手相握,然后开始任意发力,脚先动的算输。这种比试的模式,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赢过他。我曾经体验过几次,技法貌似简单,但只要一搭上手,很快就让你知道什么叫跌跌撞撞了。我曾见过几个功夫很好的人,就在这种比试中被家父扔到床上去了(因为都是在家里比的)。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慷籼 发表于 2017-5-8 07:23: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在下深受启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2

帖子3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