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源于心意拳,是在神拳李洛能先生及其弟子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山西太谷县的大弟子车永宏先生的碑文中仍称心意拳。车先生的再传弟子支系中,至今仍有称六合心意拳的。而在河北李先生所传弟子及再传弟子支系中却从无心意拳之说,到底是什么原因,暂时无从考证。根据李先生的弟子郭云深、宋世荣、刘奇兰以及再传弟子李存义、张占魁、孙禄堂、薛颠等诸先生的著作中均引注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相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的论段,我想这应该就是从心意拳到形意拳的主要原因动力。门里人都知道,心意拳也有五行生克,阴阳易理之说,但形意拳则是从根本上以道家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动态哲学理论基础为指导思想,去要求形意拳的一招一势都要合乎阴阳五行易化道理,用三体式去解释拳与道,理相同,通过三体深化五行,让我们后学明白,形意拳的拳理、拳意与道理、道义是相同的。道通过一二三的易化关系可化生万物,形意拳根据道意通过阴阳易化单把、双把、拗步反把之三体深化五行,也能达到与人伸手以不变应万变之“三回九转是一势”的九九归元形意道法精神。
我们后学如果能本着历代形意拳先师依据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动态哲学道理,去探索形意拳内涵,运用道意规律,即单把、双把、拗步反把之三位一体精神,反复研练形意拳所有招式内容,便可达到“三体通,形意通;三体精,千变万化在其中”之拳艺道意合一境界。如果再进一步将形意拳按道意修行养性,研练功法则为“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要尚意不尚力地通过四像六合的起抓落蹬之浑身内外束展、张撑撕扯,促使开任通督,导引十二经络气血畅通无阻,以及四肢灵活自如、腰身柔如龙蛇般的神奇境界,以达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功效。
话到此间,我们已经明白了形意拳与道的关系,也明白了形意拳三体式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把“三体”再进一步的深化析解:上面讲到三体内容,即为单把、双把、拗步反把,体现了形意拳“一站呈四象”: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鹰爪(为虎抱头稍节),猴相(统领四象形意),谓之六合。此六合为形意拳“六艺”,内含七拳,即头、肩、肘、手、胯、膝、足,左右连头带臀谓之“七拳十四处打法”。一动则要求四象六合如一〈具备以上内容的浑圆整劲〉,也就是说三体式之单把、双把、拗步反把,无论哪一把,均为一站呈四象,一动则四象六合如一,这才是形意拳。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练形意拳时,一定要用心去研练形意每招每势过程中的以上内容。不管别人怎么看你,如何评价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中必须明白,自己掌握了多少,下一式该怎么练,才能练有所得。我如今才明白“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练拳就是练“过程”,过程即是享受。一辈子也不要以为自己练对了,更不能以为自己练好了。练成了,那是祖宗最不想、最不愿看到的你。曾几何时王鸿先生给门人讲过这么两句话:“大学问者平日不见奇异处,求学问者终身无有满足时”,这两句话我们不用考究其出处,记在心里去,对研练我们的形意拳大有好处。我现今年逾花甲,虽说是业余爱好,可曾三处投师,多处学艺,历经五十多年从未间断,自觉还是没有明白了多少,有些不成规的心得体会,也是才有所觉,明天再看,就不敢言对了,这应该就是先师所说的“练拳”吧。与此同时,我觉得圣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此话的确耐人寻味,寓意深长也。
前面我们分析了形意拳与道的关系,以及运用道意规律确立了形意拳之拳理。接下来我们根据拳理去探讨拳法与道法的关系。
首说三体之单把:单把的静态肢体动作就是我们演练任何形意拳套路的三体式,有左右之分,用常说的内外三合之六合,要求其是否规范。三体为形意拳门户架式,有武艺,道艺要求之分。
武艺功法要求:单把即五行首拳——劈拳。拳谱云:劈拳属金,其形似斧,乃一气之上下也。一气指一吸一呼,上下指劈拳肢体动作的运行路线,身法为“踩、扑、裹、束、抖、绝”。在演练劈拳肢体动作上下过程中要配合一吸一呼,此呼吸为腹式呼吸,也是逆呼吸。在这个运行过程中,上为起是招要躜,下为落是势要翻。起要横,落要顺。招要慢(能引诱人上当为佳),势要快(为落实招之目的,不容对方有变手的机会)。整个演练过程“蓄力如张弓,发力似放箭”。要有搊盘厾碟之气势(“搊”为戴龙邦先生的老家山西祁县方言,按掀取意为佳),体现四象六合如一的浑圆整劲,为形意拳之“纲目功夫”。
单把在劲力应用方面分阴阳二把,阴把又称反把。与人伸手,在彼劈进时,我被刁之手涮把抖绝,击打对方要害部位。《行任脉经》诀云:“反把应用非主动,引进落空随势行,涮把抖绝要凶狠,不容对手能变更。”当年车永宏先生之高徒常有师父就曾以反把著名,与其交臂者,非死即伤,至今门里人无不赞叹,但又觉得他武德欠佳。此反把、即阴把演练时,由提水势吊腕由下而上挑顶坐腕抖绝便成。
阳把为挺腕或直腕,按鹰抓,起躜落翻之虎扑行之,兼备“踩扑裹束抖绝”,《行督脉经》云:“起躜如打球投篮,落翻似带球飞跃。”车永宏先生要求门人用阳把与人较技,必须做到:身手俱进,棉里藏针,打上不疼,跌倒不痛,但必须能将人发于丈外才算。诀曰:“阳把攻防皆可用,刁把肘固引手攻,手脚齐到身要拥,起躜落翻人飞腾。”其中奥妙,尽在四象六合如一的三体式中。明规矩而守规矩的研练,久而久之,水到渠成。圣人云:“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即此意也。
道意功法修炼要求:肢体动作与武艺要求相同,在落实“一站呈四象”的研练过程中,要尚意不尚力,首将“鸡腿”起抓落蹬之意,融贯全身,将双臂、双腿以及身腰形成一身具五弓。起抓落蹬如张弓的肢体全方位束展、伸缩、开合协调训练,而后逐渐再把龙身、熊膀、虎抱头、鹰抓、猴相之形意,体现到三位一体的每一把中,并能明白其“外练筋骨皮”的健身价值。而后再进行上下束展,开任通督的小周天功法训练。在有会阴穴弹跳以及脉搏有感气血流注时,说明动中求静之功夫有矣。此时不可性急,仍需筑基。到一动能静时,再研练经络导引,以求十二经络畅通无阻之大周天功法训练。经曰:“精(静)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故历代先师称此道艺功夫为修行养性,益寿延年之上乘功夫也。
接下来讲三体之双把:双把形同虎扑,按炮拳取意,有如惊涛骇浪拍岸之势,主拍劲。也有阴阳二把之分。武艺道艺功法要求与单把相同。此虎扑可以理解为双把劈拳。而劈拳也可以按单把虎扑研练应用。总之,以双手(双把)前后上下演练的攻防肢体动作,如鸟台形、馬形等,都需要配合膝打,以阴阳双把(虎扑)理解为宜;其二,双把的应用,一般都是由拗步反把施行,起躜而未落翻之过程中应运的技法。此技法以反把为佳。诀为:“反把虎扑,肘膝并出,奇正随势,抖绝炮击。”历代拳家常说的:“势势具藏虎扑”之出奇制胜,意即在此。
三体之拗步反把:此拗步反把,有如躜拳似闪非闪也,取躜之意。此躜包括:手、肘、肩、胯、膝、足、浑身上下内外如水寻缝,无处不躜,要有山倒岭塌之气势,方为躜劲意也。拗步反把为单把左右换势过程中之应用技法。例如对方刁住我腕欲进劈拳时,我被刁之腕涮把顺势下行取腿,同时用前足沾蹭寸步而进,后手躜上抹脖将其摔摞而出。诀云:“一要乘势二要躜,拗步反把掀其翻。取腿抹脖随势用,山倒岭塌一瞬间。”此技法在形意拳中如龙形、蛇形、鼍形、鹰熊形、炮拳等均属拗步反把范畴,研练意劲相同。道艺功法也如前叙不二。
综上所述三把内容是“道法易化一二三”之道理,在形意拳中是“三位一体”的精神体现,是形意“四象六合如一”的转载体,同时也说明了形意拳每招每势都必须有四象六合如一的浑圆整劲。故云:“只要三体通,便知形意真精神。唯有三体精,才算门里人。”通过以上对三体式的析解,我们明白了形意拳的纲目,三体式是形意拳门户,不是每个套路的预备势。
那么,三体之博大精神与心意拳有无关系呢?我觉得此精神就是心意拳的丹田功夫。宋世荣先生的《内功四经》应该是研练心意拳丹田功夫,落实形意拳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之依据文献。以上析解,不知可否,只想为后学多一条思路。不妥之处,望同门同道斧正为盼。故附拙诗一首:
六合心意姬祖传,历经数代共研参;
祖宗只盼儿孙好,不愿哪门有缺残。
此心意,彼形意,探其形意用心意。
体现四象六合意,方为祖宗真心意。
同门同道共奋勉,发扬光大是目的。
2014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