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十大形及练法

[复制链接]
458 3
kunmpilwid 发表于 2017-5-20 21:49: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猴形说“灵”

猴子轻灵智敏,诡计多端,拳法衍变来源于性灵之本性。母型拳为“猴子抓面”,子形拳有“猿猴献桃”(也称“猴子掇腮”)及“猴子背山”。综观猴形拳,呈一势多法,一法多艺,一艺多果,属轻灵性拳法。


凌厉之拳法
  猴形拳是依据猴子的性灵智敏,动作奇快之本能创编的像形拳法,母型拳谓之“猴子抓面”。拳法为手脚并用,掌呈五指微开的猴掌。以右猴形拳为例,出左步,腿微曲,支撑躯体,右腿平抬,脚尖、膝尖平伸,出腿之际双膊齐出,呈斜上势,掌心向上,右前左后,三次连环掌冲擦彼面部,此为束身过程。随着展身打虎步,双掌变为双托塌击彼胸,或以虎形双把推击彼身。然后上右步,曲腿撑体,抬左腿,如前所述打左猴拳。猴拳规迹呈直线冲起势,膝盖冲起击彼阴,双掌冲起擦彼面,以45度冲起为佳。猴形子型拳有二。一曰“猿猴献桃”,也叫“猴子掇腮”。起腿叫猿猴献桃,不起腿是猴子掇腮,主击部位即腮帮子,包括下巴。二曰“灵猴背山”。“猴背”本是十三拳之一,利用转身用脊背击人,同时用捩拽手法,抓取对方可抓之处,在突然下势(下蹲)之时,将对手摔倒在地。演练时,三势联袂,打完“猴子抓面”,就接“灵猴背山”,转身再打猴子掇腮。


怪异之劲力
  猴形拳的劲力为冲起复转性劲力,这是膊腿并用的同一性劲力,但在手法使用上却不仅“冲起”,且重在复转性连环劲力,即双掌如轮似圈,沿着圆弧劲路连环复转使用,一掌冲出去,另一掌抽回来,连续不断地击打对方面部,直至脖颈各个要害部位,而在对方受挫之际,复转连环性劲力疾速转为塌砸性劲力,将手托塌砸于彼胸,或者转为践冲性劲力,以双掌推击彼胸(腹),沿抛物线推抛而去。这种变化劲力呈“~”型路线,在劲力变化中谓之超短性劲力,有余力再用之功能,有猝不及防之功效。另外,它的复转性劲力还表现在子形拳法之中。如猴子抓面也有不如愿之事,而用砸塌性劲力托击或推扑对手,在对手的避防之下,也不可能得逞,甚至被对方反裹斜搡,使我呈斜转被动之局面。此刻,尽可顺水推舟,趁斜转之势以脊背靠击对方,当然脚根要稳,身体要下势,躯体要“弓”,用背凸甩打彼胸,此招也属败中取胜之法,在背靠之际变招“灵猴背山”,抓取对方中节部位的可抓之处,利用下蹲斜搡劲,将对手摔倒在地。“抓面”变为“背山”,就是复转性劲力所致。而转身再变“猴子掇腮”,更是复转之复转,而且是由斜下劲力复转为上冲劲力,故能顺其自然地循其径道掇取彼腮。


鲜明之特点
  猴形拳拳法奥妙,变化无穷,谓之“一箭三雕”,也称“举一反四”。“一箭”为臂腿齐出,如离弦之箭。“三雕”则是掌击彼面,膝顶彼阴、脚尖踢彼膝。一箭三雕只是束身阶段的用法,展身再击对方,则就是“举一反四”,除擦面部,击彼阴,踢彼膝之外,翻掌之中则去点穴,所以谓之举一反四。当然拳法甚佳还须功力相当和应用自如,否则也是望洋兴叹,画饼充饥。但是猴形拳的特点却是不容置疑。由于猴子性灵,灵乃万变之根,万果之源,所以它的特点尽在预料之中。其一是速度快。其手脚“一箭”齐出,而且以风驰电掣般出洞,就可击打彼身之上下两节,可谓速度奇快,直出直击,不容间隙,谓之“手快打手迟,打了还嫌迟”,快中取胜也。其二是变化快。顾中有打,打中有顾,一个猴子抓面,势如擦具痛擦彼面部。而束身变展势,立马冲彼营,就其双掌一翻,“翻”出了托手,“翻”出了双把。不是点取中节有效穴位,就是将对方扑推而去。而猴子掇腮也是快中快变,一个冲起手法,转眼掇了对方的腮巴。以上手法尽可在各种变化中进击彼营,大获全胜,可见变化尽在一瞬间。其三鬼招多。猴子智敏异常,非常人莫比。举膊出“箭”貌似擦击彼面,但复转之中却点击了要穴,可谓诡计多端,攻其不备矣。猴子转身实为失控之败势,但“灵猴背山”,不但挽回了被动局面,稳住了阵脚,而且在转身“背击”中抢夺了战机,抓取了彼胸的可抓部位,用伏身下拽劲搡摔了对手,可见猴子诡计多端,变化莫测。

苛刻之功底
  猴形拳以“灵”铸魂,以“灵”刻艺,一切要以至彻至灵为出发点,从两方面刻求功底。(一)底功要“灵”,底功即桩功,桩功是各种拳法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底功,如同不打地基盖楼房,经不起地震的摇震,受不了洪水的浸泡。一遇天灾横祸,不推而倒。而猴形拳的基础功,不仅要练浑元桩,而且要在刚劲上过硬,柔劲上超脱,软功也要融合在身,能够在拳法使用上既轻又灵,既刚又柔,既巧又秀,随心所欲地升华拳法。(二)悟性要“灵”,聪慧智敏是练好心意拳,特别是猴形拳的起码要求,因为猴形拳属轻灵性拳法,没有出奇的变化和致命的杀手,不可能抵敌重击性拳法的挑战,为此,必须多用脑子想,多用创意练,多用怪招磨,多用重拳打。以期启悟心窍,顿开茅塞,走出自己的拳路,从而以轻制重,以巧制拙,以灵制快。


马形说“奔”

马有奔蹄之功,冲击之勇,呈排山倒海之势。马形拳由两势组合而成,即主拳野马奔槽,副拳烈马分鬃。


分节说练法
  烈马奔腾、气势磅礴,凶猛异常。拳法之“奔蹄”实是既攻击又防御的融合性拳法。奔蹄乃由下而上,呈斜起势动作,实际上就是行话说的“提领”。提领喻比蹄领,直冲喻比分鬃,一提一冲,将彼之手排向两边,击向侧方。马形拳虽为两势组合,然而拳法却分为四个节奏,第一节“提领”。两拳交叉提向斜侧方,拳虚握,膊微曲,置于胸前,谓之野马奔槽。第二节“膀击”。提领之后,紧接用犁形膀垂击于彼胸,使对方在零距离之内遭受重击,膀击实是对奔蹄之法的延伸。第三节是“顶肘”。顶肘也称“催胸贯甲”,顶肘是直击彼胸,与膀击同创一个部位,然而出肘却比膀击加长五寸,顶肘实是对膀击的跟补。第四节是“烈马分鬃”。双膊齐出,排彼膊于两边,两掌并用,直捅彼胸。以左马形拳作动作说明:束身出右步,腿微曲撑体,重心置于右腿,左腿平抬出击,提腿时同时起双膊,两手握虚拳,从丹田处交叉上提至胸前,呈外挎势,分立两边,形似马蹄奔立,旨在排击彼手,称野马奔槽,此为束身过程。躯体一展,左腿前踩变虎步,虚拳变作刀掌,左膊垂落,肩头击于彼胸,左掌甩至右胯边,右手擦着左膊往上提,至左肩内侧止,呈犁形膀势。紧接起肘打催胸贯甲,右手护左肘,左肘头打彼胸,呈顶肘势。紧接打快步,出双膊,两掌胸前环排,以前冲势击于彼胸,势同蛙泳势式,此为烈马分鬃。烈马分鬃有上下两势,掌心朝上为上势,掌心朝下为下势,变势在于翻掌,尚需快步跟上。


分层劲力
  马形拳的劲力以前冲性和提领性劲力为主,但仔细分析,则可分三层诠解。首层劲力是野马奔槽的冲起劲,即两拳排挡交叉斜上,这种劲力可谓以横破顺,以斜引斜,可将彼手排向两侧。此劲虽为排挡性劲力,然而排中有碰击之效,领中有克打之果,故曰顾中夹打。第二层劲力是塌践性劲力。它是借冲起之势折射出犁形膀击于彼胸,紧接再折射出“顶肘”践冲于彼胸。两次折射皆为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之前冲劲。折射源于反向,是顺其自然的折反径路,是增强劲力的轨迹,是奋发拳法魂魄的源头,越折射劲力越大,拳法越为顺畅。第三层劲力就是从快步中环剥出来的滚冲劲。烈马分鬃为两掌齐出,似如箭簇,将彼来之手排于两边,如同烈马冲冲,鬃毛猎猎甩于两边,故曰“烈马分鬃”。此劲力是借助于双膊的翻滚而出,实是践冲劲力的补充,尽可在“快步”中捅击彼之要穴,还可翻掌变法,推击彼身,确有锐不可挡之势。
  马形拳之劲力可谓前冲衍践冲,践冲生滚冲,越冲劲越大,越变拳越烈,真如烈马难挡,惊马莫拦,马形拳实属重击性拳法。


分部说用法
  马形拳步步为营,时时击敌,属重击性拳法,非功大性烈者难用其拳。它的用法可分三部:第一部为挎击。野马奔槽既是顾已又破敌之相融性拳法,利用两拳提领,排挡彼来之手。提领乃提防,貌似以防为主,岂知排挡之中也含击意,因为“提领”为拳头所提,所领,内含提掤之劲,实是挎手,挎乃挎击,如若轻挎,彼手被挎向斜方,若是重挎,则为连挎带击,所以似挎也击,顾中有打。就只一挎,如果挎到上肢根节,并且力度宏大,对方也会被挎倒在地。第二部为践击。挎击中将彼手挎于两侧,彼之胸脯必然暴露无遗,我则趁空而入击其中心部位,犁形膀就是钻其空当的折射拳法,利用肩头痛击彼胸。彼若不离险阵,我则步不动而变拳法,折射践击性“顶肘”重创于敌。第三部是跟踪追击。倘若践击仍不奏效,对方仍欲负隅顽抗出手还击,我则以烈马分鬃法猛冲直进,宜捅则捅,宜扑则扑,该点要穴就点穴,若再以下势分鬃补以上势分鬃,快步不离彼身,必以重击性拳法取胜之。


分势说特点
  综观马形拳,性猛势烈,穷追不舍,时时出手,处处战斗,无往而不胜也。其特点有三:(1)上下合一,融会贯通。野马奔槽是膊腿并用之拳法,两膊提领之时,一条腿也同时平抬而起,以冲起劲膝顶彼阴,脚踢彼膝,可谓一马三箭,一举三得,谓之上下合一,融会贯通。使彼防上不可避下,顾此却又失彼,既倍受重创,又分心扰意,定收意想不到之果。(2)前后连接,无处不击。野马奔槽旨在排挡彼手,但不可能一招取胜,然而紧随其后的犁形膀和催胸贯甲却是实打实的跟补拳法,而且是在零距离之内起用中根节武器施以硬招,如此前后连击定然重创于敌。(3)左右逢源,伺机出击。烈马分鬃貌似追击性拳法,其实本拳法还是左右旁顾、善毒并举之妙招。烈马分鬃为中路行径,俗话说的好,中庸则可旁顾。我以直线进攻,彼必出招顾排,我则可观其拳意改变战术,或以侧击取之,或以掇抛胜之,或以翻掌托击于彼胸,拳法的变幻尽在我中庸顾旁之后。倘若彼无恶意,我则翻掌推倒,艺中见义即可。若遇歹人,我则以劲掌捅点彼之要穴,或击其要害,或闭其气血,或伤其内脏,扬我拳威,其谓阵中见艺是也。

鹰形说“抓”

鹰为飞禽之王,空中霸主,凶猛刚烈,百鸟惧之。苍鹰可凌空定翔目击,可掠空俯冲猎物,膀坚爪厉,有捉拿之精。练此拳要毒狠、快捷、功深力宏。性勇者尤为适用。


威猛之拳法
  先祖创拳,不为观赏,只为实用。一把翻扣手抓击于敌,使彼倾刻倒在脚下,既气势磅礴,又凶狠无比,如同思维联想中的苍鹰抓兔,故将其拳定名为鹰形拳。其实苍鹰猎食既用利爪狠抓,更以坚膀猛击,击昏击伤则可抓取食之。因而鹰形拳既有爪抓又有膀击,名曰“鹰抓兔” 、“鹰跌膀” 和“鹰击腹”。其练法有三:一为四平抓扣;二为斜搡跌膀;三为平肘斜击。何为四平?即单腿平抬,双掌平伸,意旨提腿之膝与阴平,脚尖与膝平,掌尖与口平,肘头与心平,谓之“四平”。其练法是这样的,以右鹰形拳作动作说明:束身进左脚,腿微曲,右腿冲起平抬,做到膝顶阴,脚踢膝;起腿之时,双掌呈刀掌自丹田处冲起斜上,掌心朝上呈叠状,右掌在前,左掌紧贴右小膊,掌尖正对彼面部,肘头照准彼心窝,呈四平势,此为束身鹰势。躯体一展,提腿落地变为虎步,刀掌变作曲指鹰爪,双掌同时翻扣而下,左掌抱右掌,扣至小腹处,名曰鹰抓兔。之后,两手同时翻掌上提,排击彼膊,然后突然向左下斜搡,膀尖击于彼胸,名曰鹰跌膀,也叫犁形膀。紧接右脚跨右,起右膊横肘侧击,名曰“鹰击腹”。接着进右步打左鹰形拳。为实用起见,抓扣式鹰抓兔不讲四平,不提腿,只出手,打虚灵步,稳住自己根基为目的,两臂呈45度斜起势直抵彼面,掌型如同四平式,旨在出掌就击彼面,翻掌就扣彼身。束身起膊,展身翻掌扣至小腹处,展身时虚灵步变为虎步。此为主形拳。其它副拳势式不变。


惨烈之素质
  苍鹰之特性是凶惨暴烈,一旦目击准地面猎物,性如电闪,追似雷击,照准猎物风驰电掣般俯冲而下。所以演练斯拳,或者使用斯拳,必须具备两大素质:一是心理素质,又名“拳魂”。即“我行我素,有恃无恐”。特别是在体骼、体质存在悬殊之情况下,自恃身高马大,功深力宏,视对手如鸡兔、草芥,让对方心理上产生恐惧之感,而我却是非胜不可,并且就其一招鹰抓兔或鹰跌膀,或者施以鹰击腹,定让对方一败涂地,如果再补上其它致命招法,让对方想起来也后怕不已。二是实战素质,又名“拳魄”,即“出手要快,翻扣要猛”。鹰形拳之所以凶狠,就在于出手为击,翻掌为扣,尽管对手出手在前,而我却是意念在先,“双箭”早备,同样可以后发制人。鹰形拳是双膊齐出,两掌并一,如果将两肩连为底线,两膊视为边线,形如底宽尖窄之尖锥形。尖锥破彼手,如同打木楔,既能见缝插针,又可深钻排彼,所以双膊尤如双剑,两掌则似箭簇,只要出手快,力度大,定收事半功倍之效。尖锥形为几何范畴,哲学原理,道理在于以尖钻空,排彼于两侧,硬插硬塞,无往而不进矣。另外,起手用的是掌背,掌背擦击彼面,势如钢锉擦树皮,而紧接之翻掌扣击,才是致敌于绝地之招。只要翻扣速度快上加快,劲力猛中见猛,对方定遭五雷轰顶。如若对手有备而来,我则在翻扣时突然变扣手为出指,点击彼目、重创彼鼻或其它中节要穴;或者变招鹰跌膀扣击彼胸,彼若侧转或者避逃,我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起肘侧击,名曰鹰击腹,定可胜之。


毒狠之劲力
  鹰形拳之所以威猛刚烈,就在于它的劲力富含哲学原理,这就是欲下先冲起,欲扣先纵肩,欲横先出步,处处蕴含着折射之理。实践证明,越是折射,劲力越大,变化也更加灵活,杀伤力也明显加大。而多处折射为独特拳法奠定了基础。(一)欲下先起,生发刚烈之冲击劲。鹰形拳出手为斜起擦掌,用掌背狠擦猛击彼面部。斜起本是顾手,只是在排彼之手中亦顾亦打,形成了一石二鸟,其实翻扣才是根本目的。翻掌为生力,下扣冲彼身,用强劲击倒对手。翻扣就是生劲之源,折射之理。这就是欲扣先翻,欲砸先起,居高临下,必生刚烈之冲击劲。(二)欲甩先缠,生发脆猛之斜砸劲。鹰跌膀是鹰抓兔的补拳,联袂组合,皆为下砸性劲力。目的在于穷追不舍,紧追不放。鹰跌膀是翻扣冲击劲的连环生衍,既不失零距离的搏击,又可加大杀伤力,欲达此愿,膀击是最好的杀手锏;而调膀则须借势,甩肩尚须生劲,这就必须缠绕两膊,封闭彼招,值此调膀甩肩,生发脆猛之斜砸劲。(三)侧追横撵,生发猝然之横击劲。直线穷追,则必出现侧转避逃,为穷追猛击,鹰形拳从直劲中折射出猝然的横搡劲,利用走侧步和出横肘的“鹰击腹”,侧追横撵,使彼难脱险阵。


流畅之用法
  鹰形拳有三种用法可称规迹性用法。(1)遮云蔽曰。“鹰抓兔”势式膊起如剑,出掌似刀,转瞬间击目破相,势如遮云蔽曰。(2)重创要害。出掌击彼面部,非寻常杀手,破鼻伤眼,痛彻至心,外加膝顶阴,脚踢膝,实乃重创之法也。(3)点击要穴。即便不去重创要害,也可在中节部位和面部、颈间点其要穴,轻则发麻,重则滞血闭气。(4)四面出击。鹰形拳既可用“鹰跌膀”跟补追击,用砸击劲重创于敌,还可横顺施招,四面出击。“鹰击腹”就是以肘横击之截敌妙招,既能近距离击敌,又是杀伤力至极之招法,使用此招尽在步法的侧转之中。上述用法是顺其拳法径路,尽在行拳走势之中随意而用之,可谓顺手牵羊,流畅至极。



鹞形说“束”

鹞有束翅之能,窜林钻云,捕食奇特。尤以入林术为最妙,两翅紧束,呈流线型体形,速度奇快,转瞬即至。别看它追食时束翅至极,捕捉猎物却善用膀击,故鹞形拳专研膀法,膀为梢节之根节,是贴身近战的有力武器,膀根起幅小,力度大,只有根节之摧,才有中节(肘)随,梢节(手)追之说,可见膀法至关重要。


束翅之内涵
  戴家拳讲究束展两势式,束为进,展为击。欲进必先束,束身必先裹。何为裹?抱而不露是裹也,身法则须沉肩垂肘,涵胸拔背,包肩裹胯,提臀尾,整个中节部位呈圆型,让对方无暇可击,我则在进攻时变束为展,变敛为戈,如同鹞子束翅入林,既可减少阻力,更可加速追食,一旦触及猎物,必然展翅扑击。所谓束身,一言以蔽之就是封闭拳门,不给对方以可趁之机。岂知束翅是外在表象,而实质却是阴阳转换之契机,因为束身为备战,战前须松弛,只有放松一切,意识才有灵智,胆识才有灵气,顾打才有灵技。如若处处,时时处于紧张,智则凝、气则敛,体则僵,技则钝,故尔战前束而聚灵,战时展而技烈,这就是言“束”之内涵。


内容之丰富
  戴家拳对于膀法颇有造诣,主拳有鹞入林,副拳有鹞钻云和鹞冲天(也叫挑顶)。除鹞入林膀之外,还有六式子型膀。鹞形拳同样以束展势式衍变,束身为备势,展身为击势。以右鹞形拳为例,束身时两膊封闭,右肩沉垂,手作叉掌,左膊立于右肩头内侧,右膊随右肩扎于左胯前,躯体一层,打成虎步,两膊稍一拉收,左手拉至乳旁,右肩纵起,手至腹前,纵肩起打即为鹞入林膀,拳法径路为由下而上。紧接主拳继而演练副拳。此时,步法先打后撤步,再变快步冲向彼阵,双掌同时先前冲,后回捋,伴以快步再:中向彼身。此为“鹞钻云”,也曰“双箭穿杨”,紧接再出快步,打出鹞冲天,即左右手环绕一圈,右手自下而上挑过头顶,故也名曰“挑项”。母型拳里内含了冲起性鹞入林膀。另外还有六个子型膀不在联袂拳法中,只需单练即可:(1)云摩膀。步法同样用虎步,也可顺步,也可拗步,只用丹田的横甩劲,用肩膀横打彼胸,既然是横打,就不拘泥于一向横甩,尽可左右反甩,旨在以横破顺,使彼在零距离中难以起手。(2)裹风膀。裹风膀是由外向内的横行膀,膀法配在裹拳手法中,意在曲膊横排彼手之际,有意识地起用肩膀横打彼胸,以根节之劲力抵御彼方直来之劲。(3)押摩膀。押摩膀为肩肘并用押闭之膀法,随着手法的押落封闭、膀根也紧贴对方呈押摩膀势。(4)坡落膀。类同押摩膀,但肩膀劲力为塌落劲,即贴紧彼身,配合曲肘击打而疾速塌击彼胸,似如土墙倒塌,疾速塌落。(5)人字膀。贴身近战,步步紧逼,肩膀以斜下为劲路,甩膀斜击彼身。(6)犁形膀。抖肩、甩膊,用膀尖垂击彼胸。


劲力之厚实
  鹞形拳独用肩膀零距离击敌,这就必须具备身体壮实,功力宏大,而且善于巧妙地调膀运劲,使厚实之劲力充分发挥在各个膀法之中,它的劲力归纳为三种。(1)冲顶性劲力。冲顶劲力表现在鹞入林和鹞钻云及鹞;中天拳法中。劲路皆为由卞而上,以极强之;中击劲撞顶彼胸和捅击彼身,甚至挑彼阴部。而在零距离之内生发其劲,必须有环绕、回捋和强压之折射力,才会衍生极强之冲顶劲。(2)塌砸性劲力。表现在其它六个膀法中,裹(风)为横裹,彼必前闪,云(摩)为来回横摩,彼也会东倒西歪马失前蹄,至于犁形膀、押磨膀、坡落膀、人字膀,皆为明显的直下和斜下势,对于直来之彼手,我则以塌砸性劲力将彼引进落空,击倒在洞口。(3)旋拧性劲力。实用膀法不仅在普通的常用的平身步法之中,双方近战往往会出现贴身靠打,免不了疾速盘下,端掉彼根,盘身下势正好,“时不空过,路不空行”,趁机使用膀法击其中节,而要轻车熟路地出招用膀,没有极强的旋拧性劲力是难以稳住自身而大获全胜的。


功力之所求
  鹞形拳着重用膀,这就势必形成面对面,身贴身,几乎在零距离范围内搏击斗技。为适应恶劣之态势,必须强化意识,树立唯我独胜之信念,同时要注重功力修炼。
  (1)刻苦调膀。七种膀法各有千秋,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练法,但同一的要求却是左右调膀、上下滑膀、内外扣膀,原位转膀,只有刻苦磨练,才能熟能生巧,法为我用,膀才有灵性、动才有杀性,这就要做到自己悟练,相互磨练,以战代练,在锻炼中生功,在磨合中求艺,在实战中升华拳法。
  (2)盘腿练劲。为强化膀根功力,旋转盘坐是必修之课,只有熟练地旋转盘坐,下肢功能才能曰臻完美,丹田功能才会精练升华,遇到实战才会疾速盘坐端彼根节,同时也才能“时不空过,路不空行”地施展膀法击敌。
  (3)联袂精练。戴家拳共有七膀,外加一手鹞子钻云和鹞子:中天。可谓一拳多法,一艺多变。但诸多膀法皆为实战性拳法,只有平时多练熟练,才能战时精用奇用。为此要求七个膀法既要单练也要联袂苦练,既要有意识地精练,还要养成在突发情况下的骤然应变,若能做到四面八方随意演练,并且能达到意到法到,在实战中随机应变,才是对鹞形拳的真正升华。



鸡形说“斗”

鸡有敌斗之勇。两鸡相斗,凶烈异常,羽毛蓬松,劲气冲冲,睛对睛,头对头,伺机扑啄,互不相让。戴家拳之鸡形拳,除取其“啄”意而定名为“鸡啄米”之外,还有两手“鸡击胸”、“鸡绕脖”却非按图索骥,然而也能联意,极其实用。


拳法与用意
  戴家拳之鸡形拳由三势组成,母型拳为“鸡啄米”,取意于“啄”。子型拳为“鸡击胸”,取意于击;“鸡绕脖”,取意于”绕”。它的拳法是这样的,以左鸡形拳为例:右腿微曲撑体,左腿平抬,意指膝顶彼阴,脚踢彼膝。左膊微曲,鸡嘬掌击敌。鸡嘬掌即五指并拢呈尖嘴嘬合型,右手护左肘,有助推之意,此为束身过程。躯体一层打出虎步,左肘击彼胸,为“鸡击胸”,然后打快步,做“鸡绕脖”动作,即左膊做下押且弯之半曲势,右拳斜起做合击势,此为鸡形拳全过程。以此类推再出左步提右腿做右鸡形拳。此拳内函在于主动出击,并且极富鸡斗之特性。鸡掌直击彼面部,谓之“鸡啄米”,以面部鼻梁,甚至以眼睛为攻击目标,展身出肘则是击打彼胸。“鸡绕脖”,目的在于夹搂对方的脖颈,右拳头同时痛击彼之面部,实是斜起合击势。三势合一,旨在重创对手头部,轻则破面相,重则弊彼命,一啄一顶一夹一击,倾刻丧失战斗力,甚至出现不堪设想之后果。


劲力与衍变
  鸡形拳之所以凶猛惨烈,残酷至极,就在于劲力独特,以死摒恶斗为宗旨。它的劲力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啄击性劲力伤害部位多。鸡啄米主要是击面部,伤彼目,以冲起性劲力为劲源。冲击彼面之时,梢带着膝击彼阴,脚踢彼膝,而冲击彼面部的特色竟然是鸡掌劲击,其掌型敛合了指力集中、目标明显之条件,因而容易击中,杀伤力且大,具有伤害部位多、重创之恶效。
  二是践击性劲力震动幅度大。紧接鸡啄米衍变的肘击法是属于冲击性拳法,肘为上肢之中节,具有短而力度大,震动幅度大之特点,尽管肘头直击的是胸部一个点,然而波幅面积大,整个胸腔都会产生痛感,甚至会震伤内脏,造成伤残。
  三是夹击性劲力威慑力度大。鸡形拳之补拳“鸡绕脖”,实质上是曲膊夹脖,将彼的脖颈搂夹在我的弯膊之内。夹脖只是废止对方的技击抗衡力,而与夹脖同时冲起的拳击才是真正的杀手锏,不在彼的胸部而在面部,这就给对方造成致命杀伤。夹击之余尚能翻掌变拳直击对手腹部,轻则忍痛弃战,重则造成内伤。综观鸡形拳之劲力与衍变,确有惨烈之效果,重创之结局。


暗招与特点
  鸡啄米和鸡绕脖各有一个动作至关重要,不经点示总会忽略,其实这两个动作不仅具有顾排功能,而且会给“鸡啄米”、“鸡击胸”和“鸡绕脖”扫清道路,铺下杀机,属暗藏性拳招。鸡啄米,提腿时同时起膊,它的径路不是直出直入,而是有个先出后拉,先提后击的反射过程,就只一拉一提,将出手置入了曲绕拳径之中。其实出手是在截获彼手,回拉则是提领之招,一手提领,荚怀住了彼手,又在提领时将彼手又排在了侧面,回拉提领就是为啄点彼面部清障铺路。没有这个貌似多余的“弯路”,就不会有痛击面部的后果。鸡绕脖有个下砸性动作,形如闸势双把中的砸劲线路,有顾排之含意,其实这招砸势不在胸前,而是在顶肘动作之后的上斜方,此意为着在夹脖之机先以刀掌砍击彼的脖颈,而后顺其自然地夹住脖颈,让彼失去战斗力,再用铁拳痛击其面部。提领和砸势实是潜藏于拳径中的暗招,既具备顾排之功能,但也有杀伤力之函意。由于鸡形拳时时、处处杀气腾腾,故尔它的特点也别具个性。(1)凶残。鸡啄米直击鼻梁,且能点伤眼睛,可谓凶恶至极也。肘头直顶彼胸,痛彻五脏六腑及骨骼,可谓狠毒至极,而鸡绕脖还“刀砍”脖颈,夹搂脖子之时又挨铁拳重击,真正谓之惨烈至极。而只有如此凶残之状,才是鸡斗之现实,拳法之灵魂。当然历史在发展,文化在进步,当今演练斯拳不是为厮杀,而是为交流,文明、礼貌、切磋、研究实是弘扬武术文化之根本宗旨,不可轻易施其毒招。(2)快变。鸡啄米夹带提领手,两势融一却在一个束身过程之中。而与鸡击胸、鸡绕脖同时融合的拳击法,也在一个快步过程中。同为一个束身和一个快步,就发射了三个招式,可见鸡形拳的变化快中有快,疾上加疾,正如古拳谱所云“手快打手迟,打了还嫌迟”。(3)顺当。鸡形拳变化既快又多,可谓一法多变,一变多艺,一举数得。那末为什么变化如此快,如此多,如此精?原因在于”顺当”。顺当的表现是,Α:拳路顺。拳法都在直线上变化,而不是横顺互变。用不着既换手又换腿。Β:势式顺。变招都在一条臂上衍变,鸡啄米变顶肘,顶肘变绕脖,同为独臂变招,皆在曲绕伸缩之中。C:步法顺。以快赶快,快中加快,既不换步,又不变位,可见顺当至极。D:劲力顺。鸡形拳的三股劲力皆为同向劲力,用不着繁杂的回还和折射,用起来极其顺畅。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毕抑徨 发表于 2017-5-22 04:56:30 | 只看该作者
看贴回帖好习惯
板凳
叶芳2674 发表于 2017-5-23 19:59:52 | 只看该作者
燕形说“噏”
    燕有噏食之能、抄水之术。小嘴张开,可在湖面上飞行抄水,可在屋檐下挒翔噏食,就只上下嘴壳一开合,既快又准地速饮速吞。戴家拳取其“噏”意,融入拳法,两条膊环绕缠转,既能排击彼手,又能吞击对方。膊如嘴壳,开合自如,故名“燕形拳”。

拳架的可塑性
    戴家拳搏击为宗旨,冠名是赋意,燕形拳也同样如此。冠名燕形主要是燕之“噏”意吻合拳法构像:因为拳法的两条膊上下张开,掌心朝前,此掌立于肩头,彼掌扎于裆前,势如狮子大张口。岂知,食肉动物猎食靠的是嘶咬,只有小燕子才是在飞翔中张口吞小虫,开嘴噏清夜。上下嘴壳形似喇叭口,不用停飞,;必减速,只需低飞擦动水面,就能张噏水。即使在屋檐下掠食蚊虫,也只需偏飞捌翔,尽可吞而食之。而拳法的造型就是可塑性的“燕子抄水”和“燕子噏食”。燕子噏食也叫“漂把”,属跟补性拳法。漂把与双把确有相似之处,都是前冲性动作,但双把的拇指相交叉,而漂把两掌不相挨,只掇不扑。
    燕形拳的练法不很复杂,束身过程与鹞形拳相似,也是手膊环绕,但肩不沉,肘不垂,两手只在胸前环绕,如同抱,玩篮球,由外向内再向下,沿着横立圆规迹环绕一周,呈立膊开张势,即此掌立于肩头,彼掌扎于裆前。接着躯体一层,打出虎步,以立膊开张势向前推去,形似燕子张嘴,上卡彼胸,下截彼腹,沿着顺立圆规迹推敌倒地,名曰“燕子抄水”。燕子噏食为副拳。继燕子抄水势,双膊在胸前呈左右翻掇势,变立膊开张为两掌平掇,配合冲击性快步,打出前冲性“燕子噏食”,即掇抛式漂把和翻扣式托掌。

劲力的相融牲
    燕形拳为轻柔性拳法,用不着发猛力,出炸劲,但是在束展过程中,却要批准环绕的时差点和发力的切入点,就可顺利地环排彼手,准确地发击彼身,所以在演练中要轻轻地、灵灵地锻炼,只有认真地用“心”去练,才能达到拳法上的 “形”满“艺”足和劲力上的浑然一体。燕形拳的劲力表现为:(一)缠绕性劲力。主要表现在束势环排手法过程中,它的缠绕不仅有两膊的相缠相绕之可视状,至关重要者是两膊的拧挒,形成拳迹环转的内劲缠绕,究其根源是形体的环转,反应出劲力的缠绕,内在有着本质的统一。(二)冲顶性劲力。表现在展身后的推击之中,两膊上下开张,一手卡胸一手截腹,中节完全为我所控,利用束展的衍变,步法的绷蹬,丹田劲力的爆发,手法必呈前冲之势。(三)根截性劲力。表现在环绕排彼之拳径中,就只环绕缠裹,我之双膊尽可环截彼膊,并利用穿插性手法,造成肘部以上的根截,使对方既断了根,又锁了肢,难以复苏再战。(四)漂掇性劲力。表现在跟补性“噏食”拳法之中。我之环绕咱彼,将彼膊左右翻掇噏之,使对方处在被动状态中,我则利用快步冲击,并用漂把之相合劲力掇抛送之。若欲加大杀伤力,我再翻扣双掌用力托之。四股劲力皆为折射性衍变,有劲力倍增之特色,是横顺劲力相融相合的整体劲,故拳法轻灵,而劲力脆猛。

衍变的随意性
    由于燕形拳轻灵敏捷,劲力相融,故在拳法的实用上有随心所欲、无所不能之特点。(1)随意转换。转换牵连着方向,这就是前后左右,由于斯拳灵活,故尔在束身之际尽可转换方向,并能在转换时环绕双膊,缠排彼手,展身进步时推击彼身。(2)随意调节。两膊开张意指燕子张口,大张口可吞击半截躯体,小张口则缩小击点,噏击要罟。环绕双膊时可卞可截。也可变截腹为挑阴。环绕时可缠可拨。也可以变拨排为砸击,还可以变掇抛为肘击或膀打。(3)随意变化。燕形拳是由横变顺之拳法,若再由顺变横,尽在折返规迹之中衍变,出手投足就可打出冲击性和横排性拳法。如燕子噏食为掇抛性势式,也可掇抛中突然翻掌变作托手击于彼胸,掇抛和托掌皆为燕子噏食。

意的两重性
    燕形拳旨在以“燕子抄水”冲击对手,或者以“燕子哺食”掇抛、掌托对方。两者说的都是先顾后打的冲击性进攻,好像只“吐”不“吸”,与“咱”意大相径庭。其实,搏击旨在取胜,只要高奏凯歌,“抄”也胜也,“噏”也胜也,如同“大胜敌人”和“大败敌人”一个样,意思都说敌败我胜。不过,“噏”意确有两重性,既有前冲之意,也有倒“吸”之意,只是在衍拳走势中前冲为明径,倒“噏”为暗道。
    燕子抄水呈立掌冲击势,拳径为顺势直线,岂知,两膊环绕走的是由内而外再向下的横圆路线。即是缠绕,就有钓拽彼膊之蕴意;环绕终时,既可向前推击,也可向后塌拽,一只手塌彼肩,一只手拽彼腕,一塌一拽,对方必然闪跌。从拳路分析,好像不是将对方送出,而是倒在我之脚下,难道这种跌势就不是“燕子抄水”的另一种“抄”吗?燕子咱水说的是将对方掇而抛之,然而,掇抛行的是平圆缠绕,既是缠绕,也有个捋膊钓扣之意,彼膊既然在我控制之中,则就也可向前掇抛,也可朝后跌搡,利用反向践劲将对手跌搡在我身旁。其实搡与抛一个样,殊途同归。燕子抄水中的塌拽之“噏”,燕子噏食中的跌搡之“噏”,都是潜藏于明径拳法中的暗道,都是扎扎实实的“噏”。故曰“抄”中有“噏”,吸中有操,前冲是噏,后跌也是噏,“噏”意确有两重性。


熊形说“击”
    熊非灵敏性动物,体态巍巍,行动迟缓,但腰轴泰然有劲,遇敌好用大掌击之,侧走侧打似如旁敲侧击,可谓拙中见秀,熊乃雄杰也。

独特的拳法
  人为拳之主,拳为人所用。人有清秀慵态之分,拳有轻灵拙笨之别,熊形拳难与鹞燕二形比轻灵,难与龙虎比凶狠,但拙中见秀,各有千秋。熊形拳由熊出洞和熊击掌两势组合,手法以虚拳和叉掌为主,步法以三角形侧风步见长。盘法十分简单,左步向左斜上方跨一步,右脚左跨紧靠拢,左手为叉掌置于左腮旁,掌心向里,右拳随步而上置于左掌内,以掌护拳贴近左腮,意为旁击侧面之敌,既侧排彼手,又顺势出击对方的颈间或胸脯,此为束身过程。躯体一展,右脚踏向右斜上方,呈三角侧风步。与此同时,左掌变虚拳,顺着由上而下一条线垂击至右膝处,随着腰轴拧挒,右手拉回到丹田右侧,至此完成了熊出洞势式。此时扭腰出掌,右手拍击(捅)彼胸或脖颈。然后盘腿下旋打地盘势,出左掌劈击彼胸或彼阴部,再旋转复立,此为副拳“熊击掌”。以此类推上右步打左熊形拳。

罕见的特色
  熊形拳既不灵又不猛,然而拳法独特:(1)以三角形步法行拳走势。此步法虽为侧向步,但有别于横行曲绕的蛇行步,它是直线直角,名曰“熊行步”。此步步幅较大,庄重稳沉,非功力深沉者难显其威,能在行拳走势中无所畏惧地横排彼之来手,实乃“横行霸道”也。(2)熊形拳以反向式手法排阻击敌。一手领起,另一手紧紧随之,以冲起式手法横扫彼手,但是展身击敌却又急转直下,呈左变右,上变下两个反向,虽然反向动作拉长了拳径击敌之间矩,然而反向引发折射,却是加大了力度,增强了杀伤力,反向式手法配以慵态熊形拳可谓门当户对。(3)三角步可以时不空过,路不空行。熊形拳之步法,是侧走侧转,从侧去侧的三角形侧风步法,但它可以在侧走之行径中正面击敌,叫做以侧击正,从而减轻彼此直来直去之强压势头。另外,侧行步还可在行进中以腿挎腿挫其根,以腿跪腿断其路,貌似避敌锋芒走侧面,实质上是以斜击正钻空子,这就是熊出洞侧行正击之内涵。

专注的劲力
  心意拳讲究意念要集中,劲力要专注。熊形拳的劲力就讲一个字“挒”,好像只有一势一劲,才能表现出老熊的本能。其实“挒”是劲力之源,运劲之母,只有挒转才能钻,才能拧,才能翻滚,才能棚掇,也才能拽拉托砍。其“挒”可谓拙中见秀,意蕴深沉,妙中见巧也。(1)扭挒劲。此劲表现在拳势的转换之中,特别是侧走侧转,没有巍然之扭挒,就不可能顺达地转来转去,也不可能劲冲掌指,斩击彼身,扭挒实际是腰轴的旋转所为,是丹田功能的反映,也就是爆发力的表现,欲丰其劲,必须扎实桩功,强化丹田的修炼。(2)旋拧劲。表现在先打地盘步,后打熊击掌的下旋势和上旋势式中,没有强有力的旋拧,两条腿就难以麻利地盘坐,所以扎实下肢功能至关重要。欲宏其劲,必须练好柔劲强化刚劲,只有刚柔纯熟,才能疾旋疾拧。(3)挒踏劲。挒踏劲表现在侧走侧转的步法中。熊形步从侧去侧,中途必然遭遇对方之一条腿,彼之腿就是侧走中的障碍,这就必须逢障排障,遇险化险,用我之腿挎击彼腿,或以挒踏踩跪断其肢根。

全新的用法
  熊形拳由于手法怪异,步法独特,劲力专注,这就奠定了全身处处是武器的全新战斗方略。(一)肘头击胸。侧去排敌正好是单膊冲起,横行排击,彼膊必然斜去,刚好露出胸腹,此刻单膊一挒,肘头不斜不歪,正好对准彼胸,顺势一击,彼胸必遭重创。(二)铁掌劈敌。劈击机会有四:(1)掌托肩,手扣腕。展身侧踩时,右手捋扣彼腕,左掌托击彼肩,一击一搡,彼必倾跌。(2)拳变掌,劈脖颈。展身斜踩时定可挡住对方进路,倘若头部在我攻击之区间,正好虚拳变掌,劈彼脖颈。(3))出刀掌,劈胸膛。旋拧扭挒,打出去的就是刀掌,掌击彼胸,劲冲力猛,有猝不及防之效。(4)打地盘,捅小腹。地盘步为下旋劲,正好取彼下节,用铁掌捅击彼阴。此为熊击掌。三掌出击,可攻对方颈、胸、阴三节之要害部位,可见熊掌之阴毒刚烈。(三)臀胯击石。侧去排彼正好贴近彼身,只要有意识地将后脚摆进彼裆,猛一甩胯,彼必挨击,轻则歪斜,重则击倒在地。(四)点击要穴。侧去排彼,既可两手齐排,也可一排一攻,前手主于顾排,后手尽可趁空出指点穴,可谓一石二鸟。(五)提膝顶阴。侧走侧转,始终有一条腿紧跟前脚,只要创造机会,后腿就可出其不意地提膝顶阴。(六)头撞顽敌。熊形拳有其以侧击正之独特条件,尽可侧打侧攻扰乱对方思绪,引发对方左顾右盼,我则乱中觅机,找准空子一头撞击彼怀,连撞带掀制敌于绝地。
  
    恩师岳蕴忠(小名贵宁)向余亲授五行拳和十大形时,谆谆教诲:“五行拳讲究相生相克,注重内在衍变。十大形则是拳变拳、法衍法,突出外沿形变。要想练好戴家拳,必须扎实桩功,盈实丹田,精练刚柔劲力……。”



蛇形说“拨”
    蛇形拳灵活敏捷,以柔克刚,有拨转之能。蛇形母型拳为“蛇拨草”,子形拳为“蛇吐信”,“蛇盘兔”,联袂盘练,确有补遗之功效。

拨转之内容
  蛇形拳为轻柔性拳法,轻则易变,柔则至灵。曲绕行径中轻灵拨转,灵柔至极中突发奇招,使人猝不及防,无所适从。蛇形拳有“子、母”拳之分,母型拳为“蛇拨草”。其拳法以拨为主,以转为要,拨转靠的是两只手,手为八字掌,也称蛇形手(拇指、食指翘开,其它三指曲包),灵转靠的是蛇形步。拳法势式为束身不展,两腿微曲,从侧去侧,曲绕横行,形同“S”路线前后左右皆可转行。两只手在胸前交叉拨转,旨在以横破顺,化解中出击。由于它取意于“拨”,所以一切拳法均在拨转中衍变,既可以灵敏地窜高冲下,又能够绕钻洞穴左右逢源。子形拳也是以拨转为本能,在行进中出其不意地出指点击,似如蛇吐信子击彼面目。或者缠绕彼身,摇动其根,拦腰截腿,封闭拳门,趁其重心不稳而摔倒在地,以上所述皆为蛇形拳的子形拳法,但却是实践性较强的功法。既能单练独用,也能跟补连用。

拨转之精义
  人之体质有强有弱,人之体骼有高有矮,本身素质造就了双方搏斗中的悬殊之差。为了达到以弱胜强,以巧制拙,这就出现了搏斗中的避正击斜,以侧击敌。侧走侧击必然形成曲绕横行和拨转斗技,这就是蛇形拳之创意。蛇乃曲绕爬行动物,给人以狠毒快捷之印象,且有惊怵之感,怯避之意。蛇形拳之步法是两腿微曲,从侧去侧,两手在胸前交叉拨转,确似绘画着一个平圆和一个立圆。说白了就是一手走平圆,另一手走立圆,上下翻飞,平立交叉。拨转中,上手掌立掌朝前,下手掌平掌朝上。左手走圈是由下向右,返上向左。右手走圈是由下向左,返上向右,两手掌总是呈反向态势。手步配合为,步向朝左时,双掌到左,正好是左手完成平圆要下旋走立圆,右手完成下圆返上向右走平圆。步向朝右时,双手又至右边,正好是右手完成平圆要下旋走立圆,左手完成下圆返上向左走平圆。母型蛇形拳,只束身不展身,左右势式之手法步法都一致,只有子型拳才是从展身动作中出击,如由束身变作展身,一手突然向斜上方出击,就是“蛇吐信”,一般食指点击彼面部为多,也可点击可取之穴位。行进中束身变作展身,一腿挡彼腿于侧面,一手捧架彼膊,另一膊拦腰截之,然后膊腿配合,反向摔搡,此为“蛇盘兔”。“蛇吐信”多用点击,也可单指点,也可双指点。“蛇盘兔”则多用缠插手法,而且是手脚并用,膊腿联袂,确有扭挒之功能,跟补之特色。

拨转之特点
  蛇形拳的精妙之处在于步法的侧“转”,和手法的斜“拨”。侧转步既是以侧击敌,避免正面对攻,还可在转侧时以腿破腿,取意外之得。所以侧转有两用之意。同样,手的斜“拨”也并非拨彼手之一个目的,手的下旋上绕还可勾搂彼腿,也有两用之意。合二为一则是以腿挂腿,用手搂腿,以膊缠膊,以手拨手。转步和拨手是明用拳法,挂腿和搂腿则是暗施之招,蛇形拳的特点是:(1)速度快。拨转之中又返正,正好为展身,束身时拨破彼招,展身时反击彼身,皆为顺其自然的拳法衍变。由于顺其自然,所以手法变化尽可速中速,快中快,出其不意地速取对方。(2)走势稳。灵蛇取物总是先缠后食,只有稳拿死缠,才是蛇形特色,故尔蛇盘兔是在以横破顺的拳势中,突然钻其空隙,一手高架彼膊,另一手插缠彼腰,而行进中的前步突然退后,后步疾速上前挡住彼腿,形成腿绊彼根,膊拦彼身,如剪而夹,彼难脱身,中节猛然横搡,缠绕中必获胜果。(3)拳法毒。蛇形拳是以横破顺,变化自如,“看正而又斜,看斜而又正”之拳法,这就为手法的毒狠创造了“纵横交错”之有利条件。如手法用“指”的蛇吐信,既可捅击彼目,又可点击要害穴位,尽可重创对手。就连“蛇盘兔”也可在我缠彼倒的一刹那,用补手再击对方要害,重拳可捣鼻梁,出掌可击小腹,均为致命之处,可谓毒辣至极。(4)击点准。蛇形拳之缠绕不仅为控制对方,也是在寻找战机,一旦有机可趁,马上准确地袭击目标,不差分毫地出击既定部位,故有戏言“捅眼不打鼻子,点颈不离脖子”,蛇形拳出击用招最讲击点要准。

拨转之要枢
  蛇形拳要求步要侧走,身要扭捩,但头不歪转,眼不斜视,时时、步步紧盯对方。做“蛇吐信”动作时,身体的侧转和手指的出击可谓一体动作,一定要步到手到一气呵成。做“蛇盘兔”动作时,对方以双膊向我推来或单膊击我中节,我则以此膊掤架敌膊,彼膊拦截敌腰,彼腿插挡敌腿,三个动作要同时完成,只有密切配合,才可扭腰搡膊,发劲齐猛,瞬间结束战斗。子型拳动作多而复杂,但都离不开腰轴的甩捩旋转,实质上就是丹田功能的厚与实,保证了腰际功能的灵与活。只有腰部的灵活,侧转扭捩才有甩劲,蛇吐信时才有点击的狠劲,蛇盘兔时才能发出整齐划一的斜搡劲,故其说,腰轴是拨转的要枢,丹田是劲力的源头。平时训练一定要注重扎实的平身甩腰、拧转活腰、打地盘旋劲顶腰。只有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和刚柔劲力的修炼,蛇形拳使用起来才能随心所欲,奋发有威。



虎形说“扑”
    虎为兽中王,威猛凶狠,诸兽莫比。古拳谱云“虎有扑食之勇”。对于虎形拳法,形意拳名曰“虎扑”,心意拳则叫“双把”。虽然叫法、练法、用法有所不同,但其本质一致,都是“扑”。

习惯性扑法
   虎形拳是务实性拳法,依据彼此相扑之理,融入人的思维创编而成。扑乃搏击之本能,虎形有三种扑法,谓之“抽丢搂”。抽、丢、搂是祁县地方方言,借“音”说意,只需意悟,不必嚼字。何为抽、丢、搂?低推高去如抛球为之“抽”,也叫“抽把”;你来我去平扑推为之“丢”,也叫“丢把”;居高临下情不留为之“搂”,也叫“搂把”。
  以上三种扑法是依据人体的体质、个头、功力酌情而定。例如壮实矮个欲扑推瘦高大个,推扑切入点就在中下节,只有瞬间拔其根基才可使高个子失去重心远跌而去,这就是“抽把”。如若双方个头体重相差不多,没有必要选择推击点,而要抢时差,争速度,平推直扑,这就是“丢把”。若是高个子推扑矮个子,大可不必压低身势拔其根基,而要以“高”压“低”,以“强”凌“弱”,取其中上节为着扑点,不求对方高抛远跌,只要对手就地跌坐为目的,这就是“搂把”。
  抽、丢、搂系指对方的失控行径,要想达其目的,推扑者则需在掌型和手腕的变化上找诀窍,欲抽则翻掌向上,欲丢则平推而去,欲搂则需斜下推击。
  另外,扑击中两掌必须并拢,拇指尚须交叉,这叫“内封口,不留空”,既推扑力度集中,又不给对方空子可钻。试想,假若两掌不挨,中间必有空子,对方定可趁虚而入,不是痛击我之胸腹,就是排掉我之两膊,变主动为被动矣。

灵捷性顾法
  虎形拳之抽、丢、搂是攻击性技法,然而心意拳是以守为攻,攻防融一,防中有攻,攻中有防的拳法。那么抽、丢、搂是以什么作为攻击之基点呢,这个基点就是①裹押②括横③闸势。只有深谙其法,才能轻车熟路地该抽则抽,宜丢则丢,欲搂则搂,绝对不打无把握之战。
  何为裹押?裹是横裹,押是下押,手臂走向是由外向内,以斜下为趋势裹押彼手。精义在于对方向我攻来,我之意识以防为主,拳法上必然束身起手,横排裹押,将彼之手封闭在洞门口,使彼暂时失去直扑之势,然后不失时机地抓住战机展身攻击,用抽、丢、搂其中之一法扑推而去。裹押时不管对方单手击还是双手扑,我只需裹彼一条膊向侧斜而去,另一条膊必然无用,我尽可反手出击,扑推击之。其拳法先防后攻,防中有攻,二者联袂融为一体,叫做“裹押双把”。
  何为括横?括乃扩也,横乃横去,拳径路线是由内向外,将彼手拨往侧面。括横之法同样在束身中完成。括横之时实是反攻的极佳时机,抓住对方暂缓之空当,迅疾以抽、丢、搂之一法展身扑击而去。对方不论单手击来还是双手推我,我之出手反拨彼之来手,或向左或向右括横而去即可,我则趁机双把击之。一束一展,一括一扑,谓之“括横双把”。
  何为闸势?闸是关闸,也是击砸,,顾中带打,柔中寓刚。闸非横排,下砸是也,既挫彼锐势,又避其正面攻击,趁彼受挫,即刻展身反扑,选其最佳扑法猛击彼身。但是闸势虽为砸击,然而对方只是挨砸后暂时倾跌,不会偏离中心线,为避对方在前倾时扑击我身,这就要先用犁形膀抵顶,然后突然展身发击,此为“闸势双把”。

隐密性特色
虎形拳两膊前伸,直扑彼身,可谓开放性的动作,裸露性的玄机,让人一看就明,稍悟就清,觉得没有什么内涵,更无深奥之处,其实虎形拳的特点就是隐藏在开放性里的“隐密”而已。
  (一)顾中有打,动作隐密。不论裹押还是括横,或者是闸势双把,皆为以横破顺,顾中有打之拳法,但它的行径路线却以短及长,以小及大,以点及面。试想我之胳膊在微曲中进行,径矩不过五寸,劲力却在不言之中,手膊横拨在瞬间完成,很难发现其不为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动作目的,待对方触觉到以横破顺时,说不定早已在瞬间远抛丈余或就地跌倒,显见其动作极其隐密。而且速度奇快,发觉不到手快打手迟,打了还嫌迟的奥秘。
  (二)顾法稳妥,发劲凶狠。以横破顺是顾法本色,而发击对方却又凶又狠,因为对方已经处在重心失控的势态中,不等对方恢复本能,我之双掌已经推托彼身,加之腿法的绷蹬,有多大劲尽可在瞬间发威,使人有触电之感,故有发劲凶狠之威。
  (三)可毒可良,随意掌握。虎形拳为前冲性径路,轻则将彼推倒,重则远跌丈余,但不会出现损伤,确属善良性拳法。然而手法稍加变化,或者在部位上略作移动,善良之招马上就会变成毒招,不是造成内伤就是封闭气血,这些隐密之意全然潜藏在拳法之中。
  (四)变化莫测,灵敏神幻。虎形拳是直进拳路,不论抽把的抛物线,丢把的直进线,还是搂把的下砸势,皆为冲击性径路,冲则为主动战机,进则为极佳拳法,如想进一步扩大战果,这就必须在对方后退或失控之时抓住战机变化拳法,则可继续升华拳法效应,获取意想不到之战果。




    戴家拳的象形拳法有“十大形”和“七小形”之分,象形拳系指飞禽走兽,不包括昆虫。象形拳法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实战动作创编拳法,然后按图索骥,冠名象形动物之名称,故曰象形拳法。如起腿蹬击似如蛰龙蹬天,取名龙形拳;双掌扑推,如同猛虎扑食,故名虎形拳。以此类推,定其十大象形拳法为:龙虎蛇猴马鹰鹞鸡燕熊。五行拳是立于心“心意诚于中”,十大形是精于意“肢体形于外”。二者相融则是内外兼修、形神聚一。
  十大形有主拳和副拳组成,主拳之步法为后脚不离地的绷蹬虎步,而副拳打的是快步,即前腿拖后腿,后步赶前步。主副拳联袂精练实是全形功法,也是对心意拳的升华。

龙形说“蹬”
    龙是思维空间的神幻动物,似乎龙能从云邀空,从水游宫。龙有擞骨之法,因而取其傲然之神态,矫健之势态,沿着一条纵线随意行进。龙形拳无腾无跃,但动作却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爪、腿”融一,“抓、蹬”一体,一条神“腿”可以踏天撅地,给人以威慑强压之感。龙形拳法之神韵在于“蹬”。

内容与练法
  龙形拳由“蛰龙蹬天”和“老龙卧道”两势组合而成。蛰龙蹬天配以“龙行步”,演练起来精神抖擞,傲然骄健。老龙卧道则以“卧龙步”匹配(也称地盘步),显见沉稳泰然,游刃有余。“蛰龙蹬天”是以起腿为宗旨,出其不意地用腿阻截对方,甚至以腿击倒或致伤对方,腿呈主击之武器。“老龙卧道”则以钓拽为目的,一钓一拽相互配合致敌于我阵,使彼呈倾跌或重心失控之状态,显见两膊之钓拽呈主击手段。演练程序是这样的:以右龙形拳为例,上左步微曲支撑躯体,从怀里蹬右腿向前上方冲去,手呈曲指爪状,腿蹬彼胸(腹),右手扣彼腕,左手护在右肘部。腿蹬手扣之际,两手轮换,右手往回拉,左手出击彼肘,腿狠蹬,呈前冲势,手狠拉,呈后拽势,两势融一呈分尸状,此为束身过程之龙形拳。随之躯体一层,踏进前腿,右手单击彼胸(腹),左手收至丹田处,呈单把推击势。继而打“老龙卧道”,接单推势迅疾转腰下旋,两腿扭捩作盘坐势,盘腿之际右臂扣回往下拽,左手出击彼肘头。然后迅速旋起,旋转起势中出击右手推托彼胸,左手拉回丹田处,呈单推之势,此为龙形拳全过程。

劲力与特点
   龙形拳之所以显得神态傲然,形态骄健,就在于动力浑然,别具特色。劲力是拳法之魂,尤其是龙形拳,神灵、威严全然反映在形态之中。龙形拳劲力表现为两大相融:(1)前中劲力和后拽劲力同舟共济。龙形拳之前半部蛰龙蹬天用的是上:中性劲力,当胸出腿阻截对方子洞门口,这是出其不意的重击性拳法。而龙形拳之后半部老龙卧道却是引进落空,运用下拽动力制敌于洞中,这就是前冲劲力和后拽劲力两股异向劲力的同舟共济,名曰“瞻前顾后”,挡前堵后。(2)跟补劲力和连环劲力相融互补。蛰龙蹬天为第一用拳,同一势式中的“五马分尸”则是第二用拳。第二用拳就是蛰龙蹬天之腿法,手则使用钓扣拉拽,与第一用拳形成反向分尸状,这是以倒立圆劲道跟补顺立圆劲道。同样老龙卧道是下拽劲力对前冲劲力之跟补。综观龙形拳劲力奇特,拳法奥妙,其特点在于:(1)手法巧妙。腿蹬手拽作分尸状为膊腿同用,手脚齐动,手拽腿蹬,反向撕拽,实为拳法之第一妙。而拳法进入老龙卧道之时则顺人之劲往下拽,使彼向前倾跌,而后随彼后仰,则又借人之劲往出送,实为又一妙。可见龙形拳法既“胆”大又心“细”,故为出奇制胜之拳法。(2)用意隐密。龙形拳起势即双手齐出,而且又截彼手,还端彼脚,对方必然着意避排我之手,突然我之腿横空出世,使彼在不意间遭受重击而在前冲之际又以老龙卧道将彼后拽,显见意图深奥,拳法隐密,防不胜防。
 
用法与点义
  龙形腿出击有两种蹬法,一为正面蹬,绷蹬不打弯,脚跟蹬彼胸。二为换脚蹬,脚脖稍向外捩,蹬击肋腹为最佳。尽管说龙形拳贵在用腿,既要准又要狠,但是对方绝非无动于衷,束手待毙,很可能让你既蹬不上又拽不成,这就要随机应变,变正面蹬为高去点击,或者降腿踢其小腹,甚至可以利用主动战机猛踏大腿根。倘若对方呈不倒不歪之势,我则立即改变正面蹬击为钓拽之老龙卧道式,钓拽强拉,变上冲为下拽之劲道,直至趁彼后仰再借势送出。
  
    点义:龙形拳是手足并用之拳法,彼向我中节击来,我则手脚齐出,一边钓扣彼手彼肘,一边起腿猛蹬彼胸(腹),使彼防上不能防下,固手不能固腿。拳法劲力浑然一体,只要配合得当,发动齐猛,定收猝然不及之效。老龙卧道则与蛰龙蹬天迥然不同,一个是上冲劲力手脚齐用,一个是劲力斜下扣拽强拉,迫使对方冲劲难收,扑跌在地。蛰龙蹬天是上拽下顶的扭挫劲,老龙卧道是顺人之劲的借势力,前者是向后跌,后者是向前扑。但跌与扑皆为腿的走向所致,钓拽只是封闭方法,不是制敌主劲。龙形拳是重击性拳法,稳固的底功矛口柔中寓刚的坚韧劲力是获胜的关键所在。

李锦文论形意拳底功练法
    底功者,形意拳中之基础也,又名鸡腿势。凡学形意拳,初入门时非用此功不能稳坚。脚步不稳,诸法皆难施展。故先贤云,根深叶定茂,本固枝必荣,诚乃确论也。欲习斯功,必须每日破晓,宜于卯时,择一敝亮地点,将两足前后分开,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前足足后跟距后足尖相隔约一尺余。无论身高身低,皆必后腿膝盖与前腿膝弯远近相隔一、二寸为合体。前后足如踏一直线,左腿往右边拧劲,同时右腿往左边拧劲,两足尖往里扣劲,两足后腿向外翻劲,如骑马式劲一样。肩胯往下塌,尾闻向上提,胸向内扣,舌尖抵住上颚。两手按住丹田,则两肋自然开张,鼻内徐徐呼吸,气出勿使有声吸气咽下时,眼要往上翻,眼上翻能泄阴火,真气则归丹田。扎至两腿觉困极,则起立稍事休息,换腿再练,除左右腿前后互换,一切仍如前状。用功日久,脚步稳坚,再练三体势,则由合而开矣,学者注意,万勿轻视为要。


车永宏先生遗言摘要

    逆来顺受,和而不流,束展统一,攻守均有,神气圆满,六合一体,循环无端,练成一气。

一、逆来顺受是消耗对方勇猛攻击的实力,如蛇吸食以顺制逆,以柔克刚引人一线之地,既使彼落空又不太过,使其不能反意反气反力。
二、和而不流拳术应用时,身体中正,不偏不倚。手足无过不及,齐到齐止,而没有长入短手之缺点。也就是劲整圆满,势正招圆。固定重心,车轮旋转。尤其感觉最灵,反应最快,能要不势,莫要停势,不用说敌来打我,就是揽衣摸袖也不可能。
三、束展统一全身上下束而为一,缩小身形,团结精力,随束就展,攻其不防。拳谱云:“束展二字一命亡”,就是这个意思。
四、攻守均有拳术在技击上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个人练习和对手应用,总要攻守均有,才能尽技击之能事。不然,攻守分拆,就容易失败。
五、神气圆满动作形势虽方,而内则神气圆满无滞,体用自如而收健身御敌的效果。拳谱云:“尚德不尚力,意在蓄养神气耳。”
六、六合一体是内三合外三合,相合而成为一体。不但身体健康,即应敌也可操胜算。
七、循环无端是人身之气,由任督之脉循环,毫不间断,练成混元一气,升降不分。若动用屡乖,意气不合,则不能成功。
八、练成一气在拳术运动中,心中空空洞洞,无物无我,浑然一气,周身无微不至,应用无处不有,或进或退,任其自便。拳谱云:“拳上一气”即是此意。
地板
こ戏氺流年い 发表于 2017-6-10 03:53: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的才华已经惊动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1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