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形说“灵”
猴子轻灵智敏,诡计多端,拳法衍变来源于性灵之本性。母型拳为“猴子抓面”,子形拳有“猿猴献桃”(也称“猴子掇腮”)及“猴子背山”。综观猴形拳,呈一势多法,一法多艺,一艺多果,属轻灵性拳法。
凌厉之拳法
猴形拳是依据猴子的性灵智敏,动作奇快之本能创编的像形拳法,母型拳谓之“猴子抓面”。拳法为手脚并用,掌呈五指微开的猴掌。以右猴形拳为例,出左步,腿微曲,支撑躯体,右腿平抬,脚尖、膝尖平伸,出腿之际双膊齐出,呈斜上势,掌心向上,右前左后,三次连环掌冲擦彼面部,此为束身过程。随着展身打虎步,双掌变为双托塌击彼胸,或以虎形双把推击彼身。然后上右步,曲腿撑体,抬左腿,如前所述打左猴拳。猴拳规迹呈直线冲起势,膝盖冲起击彼阴,双掌冲起擦彼面,以45度冲起为佳。猴形子型拳有二。一曰“猿猴献桃”,也叫“猴子掇腮”。起腿叫猿猴献桃,不起腿是猴子掇腮,主击部位即腮帮子,包括下巴。二曰“灵猴背山”。“猴背”本是十三拳之一,利用转身用脊背击人,同时用捩拽手法,抓取对方可抓之处,在突然下势(下蹲)之时,将对手摔倒在地。演练时,三势联袂,打完“猴子抓面”,就接“灵猴背山”,转身再打猴子掇腮。
怪异之劲力
猴形拳的劲力为冲起复转性劲力,这是膊腿并用的同一性劲力,但在手法使用上却不仅“冲起”,且重在复转性连环劲力,即双掌如轮似圈,沿着圆弧劲路连环复转使用,一掌冲出去,另一掌抽回来,连续不断地击打对方面部,直至脖颈各个要害部位,而在对方受挫之际,复转连环性劲力疾速转为塌砸性劲力,将手托塌砸于彼胸,或者转为践冲性劲力,以双掌推击彼胸(腹),沿抛物线推抛而去。这种变化劲力呈“~”型路线,在劲力变化中谓之超短性劲力,有余力再用之功能,有猝不及防之功效。另外,它的复转性劲力还表现在子形拳法之中。如猴子抓面也有不如愿之事,而用砸塌性劲力托击或推扑对手,在对手的避防之下,也不可能得逞,甚至被对方反裹斜搡,使我呈斜转被动之局面。此刻,尽可顺水推舟,趁斜转之势以脊背靠击对方,当然脚根要稳,身体要下势,躯体要“弓”,用背凸甩打彼胸,此招也属败中取胜之法,在背靠之际变招“灵猴背山”,抓取对方中节部位的可抓之处,利用下蹲斜搡劲,将对手摔倒在地。“抓面”变为“背山”,就是复转性劲力所致。而转身再变“猴子掇腮”,更是复转之复转,而且是由斜下劲力复转为上冲劲力,故能顺其自然地循其径道掇取彼腮。
鲜明之特点
猴形拳拳法奥妙,变化无穷,谓之“一箭三雕”,也称“举一反四”。“一箭”为臂腿齐出,如离弦之箭。“三雕”则是掌击彼面,膝顶彼阴、脚尖踢彼膝。一箭三雕只是束身阶段的用法,展身再击对方,则就是“举一反四”,除擦面部,击彼阴,踢彼膝之外,翻掌之中则去点穴,所以谓之举一反四。当然拳法甚佳还须功力相当和应用自如,否则也是望洋兴叹,画饼充饥。但是猴形拳的特点却是不容置疑。由于猴子性灵,灵乃万变之根,万果之源,所以它的特点尽在预料之中。其一是速度快。其手脚“一箭”齐出,而且以风驰电掣般出洞,就可击打彼身之上下两节,可谓速度奇快,直出直击,不容间隙,谓之“手快打手迟,打了还嫌迟”,快中取胜也。其二是变化快。顾中有打,打中有顾,一个猴子抓面,势如擦具痛擦彼面部。而束身变展势,立马冲彼营,就其双掌一翻,“翻”出了托手,“翻”出了双把。不是点取中节有效穴位,就是将对方扑推而去。而猴子掇腮也是快中快变,一个冲起手法,转眼掇了对方的腮巴。以上手法尽可在各种变化中进击彼营,大获全胜,可见变化尽在一瞬间。其三鬼招多。猴子智敏异常,非常人莫比。举膊出“箭”貌似擦击彼面,但复转之中却点击了要穴,可谓诡计多端,攻其不备矣。猴子转身实为失控之败势,但“灵猴背山”,不但挽回了被动局面,稳住了阵脚,而且在转身“背击”中抢夺了战机,抓取了彼胸的可抓部位,用伏身下拽劲搡摔了对手,可见猴子诡计多端,变化莫测。
苛刻之功底
猴形拳以“灵”铸魂,以“灵”刻艺,一切要以至彻至灵为出发点,从两方面刻求功底。(一)底功要“灵”,底功即桩功,桩功是各种拳法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底功,如同不打地基盖楼房,经不起地震的摇震,受不了洪水的浸泡。一遇天灾横祸,不推而倒。而猴形拳的基础功,不仅要练浑元桩,而且要在刚劲上过硬,柔劲上超脱,软功也要融合在身,能够在拳法使用上既轻又灵,既刚又柔,既巧又秀,随心所欲地升华拳法。(二)悟性要“灵”,聪慧智敏是练好心意拳,特别是猴形拳的起码要求,因为猴形拳属轻灵性拳法,没有出奇的变化和致命的杀手,不可能抵敌重击性拳法的挑战,为此,必须多用脑子想,多用创意练,多用怪招磨,多用重拳打。以期启悟心窍,顿开茅塞,走出自己的拳路,从而以轻制重,以巧制拙,以灵制快。
马形说“奔”
马有奔蹄之功,冲击之勇,呈排山倒海之势。马形拳由两势组合而成,即主拳野马奔槽,副拳烈马分鬃。
分节说练法
烈马奔腾、气势磅礴,凶猛异常。拳法之“奔蹄”实是既攻击又防御的融合性拳法。奔蹄乃由下而上,呈斜起势动作,实际上就是行话说的“提领”。提领喻比蹄领,直冲喻比分鬃,一提一冲,将彼之手排向两边,击向侧方。马形拳虽为两势组合,然而拳法却分为四个节奏,第一节“提领”。两拳交叉提向斜侧方,拳虚握,膊微曲,置于胸前,谓之野马奔槽。第二节“膀击”。提领之后,紧接用犁形膀垂击于彼胸,使对方在零距离之内遭受重击,膀击实是对奔蹄之法的延伸。第三节是“顶肘”。顶肘也称“催胸贯甲”,顶肘是直击彼胸,与膀击同创一个部位,然而出肘却比膀击加长五寸,顶肘实是对膀击的跟补。第四节是“烈马分鬃”。双膊齐出,排彼膊于两边,两掌并用,直捅彼胸。以左马形拳作动作说明:束身出右步,腿微曲撑体,重心置于右腿,左腿平抬出击,提腿时同时起双膊,两手握虚拳,从丹田处交叉上提至胸前,呈外挎势,分立两边,形似马蹄奔立,旨在排击彼手,称野马奔槽,此为束身过程。躯体一展,左腿前踩变虎步,虚拳变作刀掌,左膊垂落,肩头击于彼胸,左掌甩至右胯边,右手擦着左膊往上提,至左肩内侧止,呈犁形膀势。紧接起肘打催胸贯甲,右手护左肘,左肘头打彼胸,呈顶肘势。紧接打快步,出双膊,两掌胸前环排,以前冲势击于彼胸,势同蛙泳势式,此为烈马分鬃。烈马分鬃有上下两势,掌心朝上为上势,掌心朝下为下势,变势在于翻掌,尚需快步跟上。
分层劲力
马形拳的劲力以前冲性和提领性劲力为主,但仔细分析,则可分三层诠解。首层劲力是野马奔槽的冲起劲,即两拳排挡交叉斜上,这种劲力可谓以横破顺,以斜引斜,可将彼手排向两侧。此劲虽为排挡性劲力,然而排中有碰击之效,领中有克打之果,故曰顾中夹打。第二层劲力是塌践性劲力。它是借冲起之势折射出犁形膀击于彼胸,紧接再折射出“顶肘”践冲于彼胸。两次折射皆为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之前冲劲。折射源于反向,是顺其自然的折反径路,是增强劲力的轨迹,是奋发拳法魂魄的源头,越折射劲力越大,拳法越为顺畅。第三层劲力就是从快步中环剥出来的滚冲劲。烈马分鬃为两掌齐出,似如箭簇,将彼来之手排于两边,如同烈马冲冲,鬃毛猎猎甩于两边,故曰“烈马分鬃”。此劲力是借助于双膊的翻滚而出,实是践冲劲力的补充,尽可在“快步”中捅击彼之要穴,还可翻掌变法,推击彼身,确有锐不可挡之势。
马形拳之劲力可谓前冲衍践冲,践冲生滚冲,越冲劲越大,越变拳越烈,真如烈马难挡,惊马莫拦,马形拳实属重击性拳法。
分部说用法
马形拳步步为营,时时击敌,属重击性拳法,非功大性烈者难用其拳。它的用法可分三部:第一部为挎击。野马奔槽既是顾已又破敌之相融性拳法,利用两拳提领,排挡彼来之手。提领乃提防,貌似以防为主,岂知排挡之中也含击意,因为“提领”为拳头所提,所领,内含提掤之劲,实是挎手,挎乃挎击,如若轻挎,彼手被挎向斜方,若是重挎,则为连挎带击,所以似挎也击,顾中有打。就只一挎,如果挎到上肢根节,并且力度宏大,对方也会被挎倒在地。第二部为践击。挎击中将彼手挎于两侧,彼之胸脯必然暴露无遗,我则趁空而入击其中心部位,犁形膀就是钻其空当的折射拳法,利用肩头痛击彼胸。彼若不离险阵,我则步不动而变拳法,折射践击性“顶肘”重创于敌。第三部是跟踪追击。倘若践击仍不奏效,对方仍欲负隅顽抗出手还击,我则以烈马分鬃法猛冲直进,宜捅则捅,宜扑则扑,该点要穴就点穴,若再以下势分鬃补以上势分鬃,快步不离彼身,必以重击性拳法取胜之。
分势说特点
综观马形拳,性猛势烈,穷追不舍,时时出手,处处战斗,无往而不胜也。其特点有三:(1)上下合一,融会贯通。野马奔槽是膊腿并用之拳法,两膊提领之时,一条腿也同时平抬而起,以冲起劲膝顶彼阴,脚踢彼膝,可谓一马三箭,一举三得,谓之上下合一,融会贯通。使彼防上不可避下,顾此却又失彼,既倍受重创,又分心扰意,定收意想不到之果。(2)前后连接,无处不击。野马奔槽旨在排挡彼手,但不可能一招取胜,然而紧随其后的犁形膀和催胸贯甲却是实打实的跟补拳法,而且是在零距离之内起用中根节武器施以硬招,如此前后连击定然重创于敌。(3)左右逢源,伺机出击。烈马分鬃貌似追击性拳法,其实本拳法还是左右旁顾、善毒并举之妙招。烈马分鬃为中路行径,俗话说的好,中庸则可旁顾。我以直线进攻,彼必出招顾排,我则可观其拳意改变战术,或以侧击取之,或以掇抛胜之,或以翻掌托击于彼胸,拳法的变幻尽在我中庸顾旁之后。倘若彼无恶意,我则翻掌推倒,艺中见义即可。若遇歹人,我则以劲掌捅点彼之要穴,或击其要害,或闭其气血,或伤其内脏,扬我拳威,其谓阵中见艺是也。
鹰形说“抓”
鹰为飞禽之王,空中霸主,凶猛刚烈,百鸟惧之。苍鹰可凌空定翔目击,可掠空俯冲猎物,膀坚爪厉,有捉拿之精。练此拳要毒狠、快捷、功深力宏。性勇者尤为适用。
威猛之拳法
先祖创拳,不为观赏,只为实用。一把翻扣手抓击于敌,使彼倾刻倒在脚下,既气势磅礴,又凶狠无比,如同思维联想中的苍鹰抓兔,故将其拳定名为鹰形拳。其实苍鹰猎食既用利爪狠抓,更以坚膀猛击,击昏击伤则可抓取食之。因而鹰形拳既有爪抓又有膀击,名曰“鹰抓兔” 、“鹰跌膀” 和“鹰击腹”。其练法有三:一为四平抓扣;二为斜搡跌膀;三为平肘斜击。何为四平?即单腿平抬,双掌平伸,意旨提腿之膝与阴平,脚尖与膝平,掌尖与口平,肘头与心平,谓之“四平”。其练法是这样的,以右鹰形拳作动作说明:束身进左脚,腿微曲,右腿冲起平抬,做到膝顶阴,脚踢膝;起腿之时,双掌呈刀掌自丹田处冲起斜上,掌心朝上呈叠状,右掌在前,左掌紧贴右小膊,掌尖正对彼面部,肘头照准彼心窝,呈四平势,此为束身鹰势。躯体一展,提腿落地变为虎步,刀掌变作曲指鹰爪,双掌同时翻扣而下,左掌抱右掌,扣至小腹处,名曰鹰抓兔。之后,两手同时翻掌上提,排击彼膊,然后突然向左下斜搡,膀尖击于彼胸,名曰鹰跌膀,也叫犁形膀。紧接右脚跨右,起右膊横肘侧击,名曰“鹰击腹”。接着进右步打左鹰形拳。为实用起见,抓扣式鹰抓兔不讲四平,不提腿,只出手,打虚灵步,稳住自己根基为目的,两臂呈45度斜起势直抵彼面,掌型如同四平式,旨在出掌就击彼面,翻掌就扣彼身。束身起膊,展身翻掌扣至小腹处,展身时虚灵步变为虎步。此为主形拳。其它副拳势式不变。
惨烈之素质
苍鹰之特性是凶惨暴烈,一旦目击准地面猎物,性如电闪,追似雷击,照准猎物风驰电掣般俯冲而下。所以演练斯拳,或者使用斯拳,必须具备两大素质:一是心理素质,又名“拳魂”。即“我行我素,有恃无恐”。特别是在体骼、体质存在悬殊之情况下,自恃身高马大,功深力宏,视对手如鸡兔、草芥,让对方心理上产生恐惧之感,而我却是非胜不可,并且就其一招鹰抓兔或鹰跌膀,或者施以鹰击腹,定让对方一败涂地,如果再补上其它致命招法,让对方想起来也后怕不已。二是实战素质,又名“拳魄”,即“出手要快,翻扣要猛”。鹰形拳之所以凶狠,就在于出手为击,翻掌为扣,尽管对手出手在前,而我却是意念在先,“双箭”早备,同样可以后发制人。鹰形拳是双膊齐出,两掌并一,如果将两肩连为底线,两膊视为边线,形如底宽尖窄之尖锥形。尖锥破彼手,如同打木楔,既能见缝插针,又可深钻排彼,所以双膊尤如双剑,两掌则似箭簇,只要出手快,力度大,定收事半功倍之效。尖锥形为几何范畴,哲学原理,道理在于以尖钻空,排彼于两侧,硬插硬塞,无往而不进矣。另外,起手用的是掌背,掌背擦击彼面,势如钢锉擦树皮,而紧接之翻掌扣击,才是致敌于绝地之招。只要翻扣速度快上加快,劲力猛中见猛,对方定遭五雷轰顶。如若对手有备而来,我则在翻扣时突然变扣手为出指,点击彼目、重创彼鼻或其它中节要穴;或者变招鹰跌膀扣击彼胸,彼若侧转或者避逃,我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起肘侧击,名曰鹰击腹,定可胜之。
毒狠之劲力
鹰形拳之所以威猛刚烈,就在于它的劲力富含哲学原理,这就是欲下先冲起,欲扣先纵肩,欲横先出步,处处蕴含着折射之理。实践证明,越是折射,劲力越大,变化也更加灵活,杀伤力也明显加大。而多处折射为独特拳法奠定了基础。(一)欲下先起,生发刚烈之冲击劲。鹰形拳出手为斜起擦掌,用掌背狠擦猛击彼面部。斜起本是顾手,只是在排彼之手中亦顾亦打,形成了一石二鸟,其实翻扣才是根本目的。翻掌为生力,下扣冲彼身,用强劲击倒对手。翻扣就是生劲之源,折射之理。这就是欲扣先翻,欲砸先起,居高临下,必生刚烈之冲击劲。(二)欲甩先缠,生发脆猛之斜砸劲。鹰跌膀是鹰抓兔的补拳,联袂组合,皆为下砸性劲力。目的在于穷追不舍,紧追不放。鹰跌膀是翻扣冲击劲的连环生衍,既不失零距离的搏击,又可加大杀伤力,欲达此愿,膀击是最好的杀手锏;而调膀则须借势,甩肩尚须生劲,这就必须缠绕两膊,封闭彼招,值此调膀甩肩,生发脆猛之斜砸劲。(三)侧追横撵,生发猝然之横击劲。直线穷追,则必出现侧转避逃,为穷追猛击,鹰形拳从直劲中折射出猝然的横搡劲,利用走侧步和出横肘的“鹰击腹”,侧追横撵,使彼难脱险阵。
流畅之用法
鹰形拳有三种用法可称规迹性用法。(1)遮云蔽曰。“鹰抓兔”势式膊起如剑,出掌似刀,转瞬间击目破相,势如遮云蔽曰。(2)重创要害。出掌击彼面部,非寻常杀手,破鼻伤眼,痛彻至心,外加膝顶阴,脚踢膝,实乃重创之法也。(3)点击要穴。即便不去重创要害,也可在中节部位和面部、颈间点其要穴,轻则发麻,重则滞血闭气。(4)四面出击。鹰形拳既可用“鹰跌膀”跟补追击,用砸击劲重创于敌,还可横顺施招,四面出击。“鹰击腹”就是以肘横击之截敌妙招,既能近距离击敌,又是杀伤力至极之招法,使用此招尽在步法的侧转之中。上述用法是顺其拳法径路,尽在行拳走势之中随意而用之,可谓顺手牵羊,流畅至极。
鹞形说“束”
鹞有束翅之能,窜林钻云,捕食奇特。尤以入林术为最妙,两翅紧束,呈流线型体形,速度奇快,转瞬即至。别看它追食时束翅至极,捕捉猎物却善用膀击,故鹞形拳专研膀法,膀为梢节之根节,是贴身近战的有力武器,膀根起幅小,力度大,只有根节之摧,才有中节(肘)随,梢节(手)追之说,可见膀法至关重要。
束翅之内涵
戴家拳讲究束展两势式,束为进,展为击。欲进必先束,束身必先裹。何为裹?抱而不露是裹也,身法则须沉肩垂肘,涵胸拔背,包肩裹胯,提臀尾,整个中节部位呈圆型,让对方无暇可击,我则在进攻时变束为展,变敛为戈,如同鹞子束翅入林,既可减少阻力,更可加速追食,一旦触及猎物,必然展翅扑击。所谓束身,一言以蔽之就是封闭拳门,不给对方以可趁之机。岂知束翅是外在表象,而实质却是阴阳转换之契机,因为束身为备战,战前须松弛,只有放松一切,意识才有灵智,胆识才有灵气,顾打才有灵技。如若处处,时时处于紧张,智则凝、气则敛,体则僵,技则钝,故尔战前束而聚灵,战时展而技烈,这就是言“束”之内涵。
内容之丰富
戴家拳对于膀法颇有造诣,主拳有鹞入林,副拳有鹞钻云和鹞冲天(也叫挑顶)。除鹞入林膀之外,还有六式子型膀。鹞形拳同样以束展势式衍变,束身为备势,展身为击势。以右鹞形拳为例,束身时两膊封闭,右肩沉垂,手作叉掌,左膊立于右肩头内侧,右膊随右肩扎于左胯前,躯体一层,打成虎步,两膊稍一拉收,左手拉至乳旁,右肩纵起,手至腹前,纵肩起打即为鹞入林膀,拳法径路为由下而上。紧接主拳继而演练副拳。此时,步法先打后撤步,再变快步冲向彼阵,双掌同时先前冲,后回捋,伴以快步再:中向彼身。此为“鹞钻云”,也曰“双箭穿杨”,紧接再出快步,打出鹞冲天,即左右手环绕一圈,右手自下而上挑过头顶,故也名曰“挑项”。母型拳里内含了冲起性鹞入林膀。另外还有六个子型膀不在联袂拳法中,只需单练即可:(1)云摩膀。步法同样用虎步,也可顺步,也可拗步,只用丹田的横甩劲,用肩膀横打彼胸,既然是横打,就不拘泥于一向横甩,尽可左右反甩,旨在以横破顺,使彼在零距离中难以起手。(2)裹风膀。裹风膀是由外向内的横行膀,膀法配在裹拳手法中,意在曲膊横排彼手之际,有意识地起用肩膀横打彼胸,以根节之劲力抵御彼方直来之劲。(3)押摩膀。押摩膀为肩肘并用押闭之膀法,随着手法的押落封闭、膀根也紧贴对方呈押摩膀势。(4)坡落膀。类同押摩膀,但肩膀劲力为塌落劲,即贴紧彼身,配合曲肘击打而疾速塌击彼胸,似如土墙倒塌,疾速塌落。(5)人字膀。贴身近战,步步紧逼,肩膀以斜下为劲路,甩膀斜击彼身。(6)犁形膀。抖肩、甩膊,用膀尖垂击彼胸。
劲力之厚实
鹞形拳独用肩膀零距离击敌,这就必须具备身体壮实,功力宏大,而且善于巧妙地调膀运劲,使厚实之劲力充分发挥在各个膀法之中,它的劲力归纳为三种。(1)冲顶性劲力。冲顶劲力表现在鹞入林和鹞钻云及鹞;中天拳法中。劲路皆为由卞而上,以极强之;中击劲撞顶彼胸和捅击彼身,甚至挑彼阴部。而在零距离之内生发其劲,必须有环绕、回捋和强压之折射力,才会衍生极强之冲顶劲。(2)塌砸性劲力。表现在其它六个膀法中,裹(风)为横裹,彼必前闪,云(摩)为来回横摩,彼也会东倒西歪马失前蹄,至于犁形膀、押磨膀、坡落膀、人字膀,皆为明显的直下和斜下势,对于直来之彼手,我则以塌砸性劲力将彼引进落空,击倒在洞口。(3)旋拧性劲力。实用膀法不仅在普通的常用的平身步法之中,双方近战往往会出现贴身靠打,免不了疾速盘下,端掉彼根,盘身下势正好,“时不空过,路不空行”,趁机使用膀法击其中节,而要轻车熟路地出招用膀,没有极强的旋拧性劲力是难以稳住自身而大获全胜的。
功力之所求
鹞形拳着重用膀,这就势必形成面对面,身贴身,几乎在零距离范围内搏击斗技。为适应恶劣之态势,必须强化意识,树立唯我独胜之信念,同时要注重功力修炼。
(1)刻苦调膀。七种膀法各有千秋,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练法,但同一的要求却是左右调膀、上下滑膀、内外扣膀,原位转膀,只有刻苦磨练,才能熟能生巧,法为我用,膀才有灵性、动才有杀性,这就要做到自己悟练,相互磨练,以战代练,在锻炼中生功,在磨合中求艺,在实战中升华拳法。
(2)盘腿练劲。为强化膀根功力,旋转盘坐是必修之课,只有熟练地旋转盘坐,下肢功能才能曰臻完美,丹田功能才会精练升华,遇到实战才会疾速盘坐端彼根节,同时也才能“时不空过,路不空行”地施展膀法击敌。
(3)联袂精练。戴家拳共有七膀,外加一手鹞子钻云和鹞子:中天。可谓一拳多法,一艺多变。但诸多膀法皆为实战性拳法,只有平时多练熟练,才能战时精用奇用。为此要求七个膀法既要单练也要联袂苦练,既要有意识地精练,还要养成在突发情况下的骤然应变,若能做到四面八方随意演练,并且能达到意到法到,在实战中随机应变,才是对鹞形拳的真正升华。
鸡形说“斗”
鸡有敌斗之勇。两鸡相斗,凶烈异常,羽毛蓬松,劲气冲冲,睛对睛,头对头,伺机扑啄,互不相让。戴家拳之鸡形拳,除取其“啄”意而定名为“鸡啄米”之外,还有两手“鸡击胸”、“鸡绕脖”却非按图索骥,然而也能联意,极其实用。
拳法与用意
戴家拳之鸡形拳由三势组成,母型拳为“鸡啄米”,取意于“啄”。子型拳为“鸡击胸”,取意于击;“鸡绕脖”,取意于”绕”。它的拳法是这样的,以左鸡形拳为例:右腿微曲撑体,左腿平抬,意指膝顶彼阴,脚踢彼膝。左膊微曲,鸡嘬掌击敌。鸡嘬掌即五指并拢呈尖嘴嘬合型,右手护左肘,有助推之意,此为束身过程。躯体一层打出虎步,左肘击彼胸,为“鸡击胸”,然后打快步,做“鸡绕脖”动作,即左膊做下押且弯之半曲势,右拳斜起做合击势,此为鸡形拳全过程。以此类推再出左步提右腿做右鸡形拳。此拳内函在于主动出击,并且极富鸡斗之特性。鸡掌直击彼面部,谓之“鸡啄米”,以面部鼻梁,甚至以眼睛为攻击目标,展身出肘则是击打彼胸。“鸡绕脖”,目的在于夹搂对方的脖颈,右拳头同时痛击彼之面部,实是斜起合击势。三势合一,旨在重创对手头部,轻则破面相,重则弊彼命,一啄一顶一夹一击,倾刻丧失战斗力,甚至出现不堪设想之后果。
劲力与衍变
鸡形拳之所以凶猛惨烈,残酷至极,就在于劲力独特,以死摒恶斗为宗旨。它的劲力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啄击性劲力伤害部位多。鸡啄米主要是击面部,伤彼目,以冲起性劲力为劲源。冲击彼面之时,梢带着膝击彼阴,脚踢彼膝,而冲击彼面部的特色竟然是鸡掌劲击,其掌型敛合了指力集中、目标明显之条件,因而容易击中,杀伤力且大,具有伤害部位多、重创之恶效。
二是践击性劲力震动幅度大。紧接鸡啄米衍变的肘击法是属于冲击性拳法,肘为上肢之中节,具有短而力度大,震动幅度大之特点,尽管肘头直击的是胸部一个点,然而波幅面积大,整个胸腔都会产生痛感,甚至会震伤内脏,造成伤残。
三是夹击性劲力威慑力度大。鸡形拳之补拳“鸡绕脖”,实质上是曲膊夹脖,将彼的脖颈搂夹在我的弯膊之内。夹脖只是废止对方的技击抗衡力,而与夹脖同时冲起的拳击才是真正的杀手锏,不在彼的胸部而在面部,这就给对方造成致命杀伤。夹击之余尚能翻掌变拳直击对手腹部,轻则忍痛弃战,重则造成内伤。综观鸡形拳之劲力与衍变,确有惨烈之效果,重创之结局。
暗招与特点
鸡啄米和鸡绕脖各有一个动作至关重要,不经点示总会忽略,其实这两个动作不仅具有顾排功能,而且会给“鸡啄米”、“鸡击胸”和“鸡绕脖”扫清道路,铺下杀机,属暗藏性拳招。鸡啄米,提腿时同时起膊,它的径路不是直出直入,而是有个先出后拉,先提后击的反射过程,就只一拉一提,将出手置入了曲绕拳径之中。其实出手是在截获彼手,回拉则是提领之招,一手提领,荚怀住了彼手,又在提领时将彼手又排在了侧面,回拉提领就是为啄点彼面部清障铺路。没有这个貌似多余的“弯路”,就不会有痛击面部的后果。鸡绕脖有个下砸性动作,形如闸势双把中的砸劲线路,有顾排之含意,其实这招砸势不在胸前,而是在顶肘动作之后的上斜方,此意为着在夹脖之机先以刀掌砍击彼的脖颈,而后顺其自然地夹住脖颈,让彼失去战斗力,再用铁拳痛击其面部。提领和砸势实是潜藏于拳径中的暗招,既具备顾排之功能,但也有杀伤力之函意。由于鸡形拳时时、处处杀气腾腾,故尔它的特点也别具个性。(1)凶残。鸡啄米直击鼻梁,且能点伤眼睛,可谓凶恶至极也。肘头直顶彼胸,痛彻五脏六腑及骨骼,可谓狠毒至极,而鸡绕脖还“刀砍”脖颈,夹搂脖子之时又挨铁拳重击,真正谓之惨烈至极。而只有如此凶残之状,才是鸡斗之现实,拳法之灵魂。当然历史在发展,文化在进步,当今演练斯拳不是为厮杀,而是为交流,文明、礼貌、切磋、研究实是弘扬武术文化之根本宗旨,不可轻易施其毒招。(2)快变。鸡啄米夹带提领手,两势融一却在一个束身过程之中。而与鸡击胸、鸡绕脖同时融合的拳击法,也在一个快步过程中。同为一个束身和一个快步,就发射了三个招式,可见鸡形拳的变化快中有快,疾上加疾,正如古拳谱所云“手快打手迟,打了还嫌迟”。(3)顺当。鸡形拳变化既快又多,可谓一法多变,一变多艺,一举数得。那末为什么变化如此快,如此多,如此精?原因在于”顺当”。顺当的表现是,Α:拳路顺。拳法都在直线上变化,而不是横顺互变。用不着既换手又换腿。Β:势式顺。变招都在一条臂上衍变,鸡啄米变顶肘,顶肘变绕脖,同为独臂变招,皆在曲绕伸缩之中。C:步法顺。以快赶快,快中加快,既不换步,又不变位,可见顺当至极。D:劲力顺。鸡形拳的三股劲力皆为同向劲力,用不着繁杂的回还和折射,用起来极其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