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炮捶拳”,亦简称“炮捶”。其历史悠久,但源于何时,今人难以考定。据史载:“三皇”何指,众说纷纭。实为远古象征性的人物,“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以示其远古;“炮捶”,系形容其发劲似爆炮,出拳似捶落,以示其威猛。
随着历史的变迁,三皇炮捶拳不断地繁衍、发展和完善。其特点朴实简练、沉稳刚劲、内力充实、气势勇猛、风格古朴。
三皇炮捶拳多系口传心授。少有文字记载。最早记载系明末清初。明末河北冀县有一武术名家乔三秀,深谙三皇炮捶拳路,后传其子乔龄(字鹤龄),乔龄又传宋彦超(字迈伦)、于连登、张文彩、王双奎等。宋彦超、于连登根据自身素质和品研,各发挥其特长。于连登继承了传统老架,宋彦超创练为新架。由此,三皇炮捶拳形成了:拳理一致、套路动作大同小异,风格特点不尽相同的“于”、“宋”两派。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彦超来北京,后在大清神机营任职,又在前门粮食店街创办了会友镖局。当时有一条局规:不管你是学什么器械的,进了“会友”必须演练三皇炮捶拳。从此,宋彦超将三皇炮捶拳在北京广为传播。其名弟子有孙德运、张殿华、宋帮真、宋云达(字彩臣)、赵致中(字秋水)等。
清同治五年(1866年),于连登之子于鉴(字镜堂),先得其父亲授,后又来京拜宋彦超为师,深得“宋派”三皇炮捶之奥妙,使其技艺更为独到,功达上乘,有“于拳宋手”之说。宋彦超年老回里后,会友镖局由于鉴等主持,并广收弟子。融“于”、“宋”两派的三皇炮捶拳在京广为传播、生根、繁衍。
于鉴弟子中,著名的有擅使大枪的“大枪侯金魁”(字松泉)、“大枪”陈友清;刀、剑术超群的白云峰;有功夫出众、又富涵养的“铁罗汉王福全”;有臂力过人、擅使大刀的刘得胜;还有李沌风、刘奉朝等。1916年,于鉴应邀去太原任山西国术馆总教习,遂将三皇炮捶拳又传到了山西及华北一带。
三皇炮捶拳宋派传人在京有名望者也较多,如从事保镖业的“四大亭”,即王兰亭、王显亭、王豪亭和孙立亭等。
从乔三秀起,传到20世纪末已是第七至九代了。其中较有名的有王万芳、刘凤轩、王月波、孙志中、袁文海(字敬泉)、段庶卿、崔廷忠、张庆云、董英俊、王宝英、祖仲惠、欧锡九等。
三皇炮捶拳知名传承者张汉文先生著作
三皇炮捶拳有徒手传统拳路十二路,附属拳路四路(即一、二路拆手拳、炮捶子母拳、子母对练拳)。从拳路特点看,强调以气为主,以理当先。上步有情理,脚下有圈劲。快猛巧捷、飘忽轻灵、气劲合一、刚柔相济、动作清新爽快、朴雅大方,似利斧破柴,技击性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