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八极拳史实 吴氏八极拳术

[复制链接]
2030 2
122 发表于 2017-2-1 04:48:0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真正的八极拳史实

在八极网上看到朱宝德发表的“尊重历史,珍重八极系列——简述承前启后的“吴氏八极系统工程”的文章。在文章中,朱宝德尽其造谣之能,为对八极拳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祖孙三代,编造了许多子虚乌有的离奇故事,用来破坏他们在八极拳门的伟大形象和崇高信誉,妄图达到朱宝德们破坏八极拳门的团结,分裂八极拳门阵营,阴谋变相取代吴氏八极拳嫡传地位的夙愿。看完这篇指黑为白,说方为圆,胡说八道的文章,不由我浮想联翩。如果自己不把所知道的八极拳史实写出来,不但对不起八极拳门历代先贤们的伟大贡献和自己的良心,更是对朱宝德们无耻行为的放纵和变相的支持。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孟村人,从小和吴连枝在一起上学,近十年的学校生活,闲暇时间,大部分长在他家。走向社会以后,依然是他们家的常客。在他家经常见到的,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的练习八极拳的人。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八极拳。耳目中装满了八极拳的传承历史和先贤们的英雄业绩。我耳濡目染的八极拳的发展历史,与朱宝德文章中写的东西恰恰相反。为了让那些不明真相的广大民众和八极拳门弟子充分了解八极拳真正的发展史和不受朱宝德编造的谎言的盅惑,我把自己从小听到的和看到的有关八极拳的真实情况写出来,供大家鉴赏分析,以免上当受骗。
朱宝德说:“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是吴会清公自编自续的,完全篡改了八极拳的历史。此种说法不但抹杀了吴会清公精心组织再续秘谱的伟大历史功绩,而且侮辱了当年为续谱耗尽心力的一大批八极拳门先贤。

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志中写的很清楚,民国13年(1924)发生了直奉战争,奉系军阀李景林率部在孟村一带烧了十八个回民村庄。吴会清公在民国19年(1930年)手抄谱序言中写明:窃此次修谱于民国13年(1924年)12月16日,遭兵燹之累将谱损伤,同门人相向而泣。孟村北大寺和周围千余间房屋被烧毁。吴会清公的房屋和北大寺近在咫尺,亦被烧毁,吴会清公家中珍藏的“八极拳谱”被大火烧的残缺不全。为此,八极拳门传人,吴世科公,吴麟书公,吴宝璿公,张文和公,丁增祥公、王梦夔公、吴会清公等先贤,经多次磋商,决定即刻着手八极拳门第二次续谱工作。从民国14年(1925)到民国19年(1930)经过八极拳门众先贤的共同努力,完成手抄谱一部。


在那个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没有公路,没有汽车,连自行车也没有,更没有电话联系,给统计各地八极拳传人名单带来很大困难。所以登录到该手抄谱的八极拳传人很不完全。大家都认为这是美中不足。成为当时八极拳门众先贤们一大心病和憾事。为了解除大家的忧虑和惆帐,弥补这种不足和缺陷,生活比较富足的强瑞清公毛遂自荐,骑着毛驴,走乡越村,穿巷入户,历经四年时间,将各地大部分八极拳传人名单收集到手。使民国25年(1936)石印的十册“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比较完整地载录了各地八极拳传人的芳名。为表彰强瑞清公为八极拳门再次续谱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吴会清公在谱序中写明:“爰远追遗绪,咨访纂集,集成巨资,寿诸枣梨六世强瑞清赞助之力居多。”为彰颂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是八极拳发展史上伟大不朽之作,强瑞清公命其弟子孙梦鷟作序,置入自己请回的四册谱书中吴会清公的序言之后,序中写道:“强公瑞清有鉴于此,集合同志,搜访遗秩,劳心力,耗时日,兢兢业业,唯恐漏误。”其中画龙点睛一笔是“吴君会清与强君瑞清等之功伟且大矣,其志宏且远矣”多么中肯正确的评价。该“秘谱”确实是八极拳传承史上的经典著作。八极拳三世传人吴溁(永)吴钟毓名下的十五名弟子的传人尽皆载入。四世传人孟村丁孝五名下弟子续到七世,孟村王长锡、王世同、罗疃 李大仲的弟子传人,续到八世;罗疃的张克明名下弟子续到九世。秘谱中的所有弟子传人的芳名及生卒年月都是各系的领军人物和后人上报给吴会清公的。

这充分证明了,各系数以千计的八极拳门弟子,完全属于孟村八极拳的传承序列。此后各支系编修的八极拳门各种支谱七世以上的传人名讳,大部分出于孟村吴氏八极拳秘谱。当时吴麟书公年岁已高,吴会清公又不识字。经续谱班子研究,按排丁福田公,吴金星公负责登记各系上报来的弟子传人名单。谱中王长锡系有近430名弟子传人入谱,李大仲系有近130名弟子传人入谱,张克明系下有70名弟子传人入谱。能够把自己的名讳载入八极拳史册,而流传百世,这是八极拳弟子们的共同向往和心愿,弟子们为进秘谱而骄傲。听人们常讲,罗疃李家上报的弟子名单中有一个叫李国栋的,年仅四岁。这说明“秘谱”在弟子传人门的心目中是何等的神圣。

总而言之,在民国22年(1933年)的《沧县志》《武术》中,吴钟传记与李大忠、张克明、李书文、霍殿阁等罗疃系的八极拳门世系都来自吴公清公民国19年(1930年)续修的八极拳谱。如果罗疃李、张二家有八极拳谱的话,作为《沧县志》《武术》主编的罗疃系弟子韩会清,绝不会按照吴会清公主持续修的八极拳谱写。再者 说罗疃李、张二家如果有主修八极拳谱的权力和号召力,他们就不会把自己支系的弟子传人名单上报给孟村吴会清公了。朱宝德说罗疃李、张二家有拳谱。完全是编造的无稽之谈。吴会清公主持续修的“吴氏八极拳术秘谱”是一部真正的承前启后,全复盖的八极拳门综合大谱。你朱宝德却说:“秘谱是吴会清自编自续的,你不但侮辱了为秘谱出力的八极拳门广大先贤,而且直接否定,抹杀了你师太爷强瑞清为“秘谱”做出的重大贡献。你是真正的篡改八极拳传承历史而欺师灭祖啊!


朱宝德说:“吴会清利用“永”和“溁”字的谐音,把真正的八极拳传人吴永的业绩和传承转嫁到自己支系的先祖吴溁身上。吴会清公民国19年(1930)续修的拳谱中,三世嫡传人名字是“吴永”,而民国25年(1936年)续修的拳谱中为什么变成了“吴溁”呢?吴钟公仅有一女名也叫“吴荣”,年近30,比武招海河代门长拳名家代月一为婿,生子邦安、邦宁,得一孙恩元。后因代门缺丁,求其一家返里支撑门户,致使钟公父女处于两难状态。经族人力谏,钟公将大弟子,族曾孙吴荣过继为后,才使女儿荣率子孙回归代门。吴荣和钟公女儿重名,故改谱名吴溁。道光九年(1829年),孟村仁和堂12世祖吴居敬公主持续修的吴氏族谱中记得很清楚。谱中吴溁原名荣字辉廷系十二世讳希圣公次子行二,配王氏盐邑西关武痒生公女、子彤云{附件,谱书印件}道光七年(1827年),吴荣公给三个侄儿分家时写的名单上,署名“荣”。{附件 分单印件}至到今日世人仍旧称呼其“荣二爷”。民国19年(1930年),吴会清公主持续修手抄拳谱时,因执笔人不知“荣二爷”族谱改名“溁”的历史,会清公又不识字,为了在拳谱中不和吴钟公女儿重名而误写为“吴永”。民国25年(1936),“秘谱”正版石印前,为了秘谱中吴氏传人和族谱中保持一致,不出现谬误,故请出了吴氏族谱核对,才发现荣二爷在道光九年的族谱上已经改“荣”为“溁”了。为此秘谱才把“永”更正为“溁”字。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吴氏八极拳秘谱复印前,请来了许村的于秀才,为序言代笔。续谱班子,为其指明了几个要点。其中关于吴会清一系是钟公之后裔,是否写进谱内进行了认真讨论。麟书公等人认为:“吴会清是凭功夫执掌八极拳门,写不写后裔没关系。不练八极拳,你是后裔也进不了八极拳秘谱。世科公,宝璿公等人认为:“练不练八极拳,功夫的好坏,确实和后裔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荣二爷过继给钟爷这是历史事实,对后人来讲更是一种责任,如果不写,就是对钟爷不忠不孝。为此在谱序中才写明“我族讳钟者……清者钟之后裔也。这段文字和事实充分证明了会清公不但自己严格遵守“钟公”过继“荣公”的约定,而且启示后人,做为“钟之后裔”更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继续发扬光大吴氏八极拳的重大责任。近百年来,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祖孙三代锲而不舍的在国内外传播八极拳而享誉世界,能够把吴钟公的芳名载入历史史册,证明了他们祖孙三代不愧为“钟之后裔”和八极拳嫡宗传人。


朱宝德还说:“吴永无子过继一侄为后,不习武”。那么请问朱宝德你说的吴永他的父亲是谁,他过继的侄子叫什么名字,是在谁名下过继来的,他的亲门近支又是谁们,他是吴家前院人还是后院人?如果吴会清公把别人先祖的业绩转嫁到自己先祖身上,人家的后人和近支干不干?吴溁“永”是不是吴会清的先祖,老吴家最明白。何需你一个外地人指三道四,胡说八道。其实,查遍吴氏族谱也没有吴永这个名字。
如果按朱宝德的谐音理论,八极拳四世李大仲和丁孝五在不同的文章中,分别写为李大(中、仲、忠、钟)和丁孝(五、武)难道也是他们的后人将别人的先祖的业绩和传承转嫁到自己先祖身上吗?


朱宝德说:吴凯原本师事王长锡,被吴会清著录到了吴溁名下,变成了吴钟的嫡传人。吴会清的父亲吴宝璋不习武,按照武林界的传统说法“三代为家传,五代为祖传”这说明断了代。吴会清便采取弥补的方法将自己著录在吴凯的名下。这就生贴硬靠地构成了“清”者,钟之后裔也,吴钟嫡系传人的体系。


吴溁和吴凯的爷爷吴经是亲兄弟。吴凯不跟自己的亲叔伯爷爷学功夫,却远到东北街去找王长锡学,这是可能的事吗?既然你朱宝德说吴会清有自编自续《吴氏八极秘谱》的权力,他何不将自己的父亲吴宝璋直接录入谱中呢,既能构成“五代祖传”又断不了代。这是两全其美的事啊,直接就构成吴钟嫡系了。何必再拐个弯,将吴凯从王长锡转到吴溁名下。自己再著录在吴凯名下。生贴硬靠地才构成了“清”者,钟之后裔也。这不自找麻烦吗!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吴会清先生不把自己的父亲续进谱中,而把自己续在吴凯的名下,才是历史的真实。这恰恰证明了吴会清公主持的“孟村吴氏秘谱”续修大业是无比严谨、公正的。是他大公无私的真正体现。


至于说,吴会清给吴凯长了一辈,自己自然提高了两辈。同其本族长辈吴宝瑞同属一辈。其子吴秀峰随之长了几辈。这就是吴连枝自称为第七世传人的由来,这就是吴会清欺师灭祖篡改传承铁的其实。朱宝德在辈份之差上找证据,太牵强附会了。可能是“黔驴技穷”了吧!
其实,家族世系的辈份不能和武谱辈份相提并论。孟村老吴家的吴焕贵、吴焕才、吴焕德三人的老师是吴兆海。虽然吴兆海比他们三人大三、四十岁,可在吴家世系上却小两辈。嫡系传人和师徒辈份更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按年龄大小划分。无论是嫡系传人和支系传人,他们的直系传人,一般是前任故去,后者才算正式继任。一般都有几十年的时间。吴凯去世在1911年,吴会清公去世在1958年,吴会清公执掌门户47年的时间。在吴会清公去世时,吴秀峰公的徒弟都当了师爷了。这就是为什么直系传人辈大的原因。朱宝德把这种现象说成是长辈,并且是欺师灭祖篡改传承的铁的事实,简直是既可笑,又可悲!


朱宝德说:吴钟当年创编的不是“八极门谱”而是“八极拳谱”。这本“八极拳谱”根本不在吴会清手中。既然你朱宝德说的如此肯定,你一定知道这本拳谱在谁手中。你请出该谱来让大家见识见识不就能知道是谁篡改传承了吗?大家都知道,一个武术门派的传承,绝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德、才、兼备者据之。吴溁遵师嘱所撰“秘谱”,为什么传给吴凯,而最后传到吴会清手中的,这个事情在孟村是妇孺皆知的不争事实。老人们常说:当年吴溁公的独子吴彤云,英年早逝;独孙吴坤,在三儿子出世后不久,亦随父去。这是吴溁公晚年的不幸,也是吴会清的父亲吴宝璋未能入武的主要原因。父亲吴坤去世时,吴宝璋仅十来岁,上有八十多岁的曾祖父、祖母和母亲,下有两个弟弟,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使他不得不脱离练武术的行列。吴溁公通过认真的排查考虑,最后选定功夫卓绝,德才兼备的侄孙吴凯,做了自己的接班人。(谱中载明,吴凯卒于宣统三年十月六日(1911年)享年86岁,由此推算,吴凯出生是在道光五年(1826年)。


光绪19年(1893年)孟村巡检署用大斗进,小斗出的黑心做法,盘剥敲诈广大盐民。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反抗。时年25岁的吴会清率领4000多人造反,砸烂了巡检署,赶走了贪官温玉良。迫使清廷将设立在孟村157年的巡检署撤销。此举彻底得罪了清廷。为躲避官府的报复,吴会清只身逃到营口,一待就是12年。吴会清出逃时,吴凯已经69岁;回来时,吴凯寿高81岁。在此期间,为防不测,吴凯提前将“秘谱”交给功夫既高又有文化的弟子,吴家前院的族弟吴麟书手中。


吴会清到营口后不久,用一根梢子棍将一百多名混混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此举轰动了营口全城。为此营口商界集资聘请他保护商界的安全。光绪32年(1906年)年纪37岁的吴会清只身在大街上力挽惊车烈马,救下了好多人的性命。其中有一个矿长的儿子。为此得到该矿长的厚赠。于是返回了老家孟村。回到家后不长时间,适逢盐山挂棍校武。吴会清随同孟村八极拳弟子们一同赴会。他在会上演练了一趟八极单打。练完后冰冻的地面上留下了许多深陷的脚痕。沧、南、盐、庆众多武林高手无不叹服。为此周围各地例行挂棍时,总把吴会清推至上席。吴麟书看到吴会清的精湛武功,自叹弗如。经过师父吴凯和本门师兄吴世科、吴宝璿等人的同意,便将“秘谱”交给了吴会清。这就是吴会清为什么能够保存“八极拳谱”的真正历史。

朱宝德在“吴钟是沧县孟村镇人”上大肆攻击吴会清,说这是吴会清刻意编造的。孟村的老人们经常谈起吴钟公在孟村一生的很多事情,对他的来龙去脉都非常的了解。吴钟出生在庆云县后庄科村。襁褓时期,他的父亲吴天顺因病归真,他母子家境贫寒,衣食无着。母亲便携抱着他投奔孟村本族吴希圣家落脚。他的文武双学均在孟村完成。艺成后游走江湖,其母一直由孟村吴希圣供养。当母亲年老时,吴钟返孟尽孝。开始在孟村传播武术。吴钟在孟村一直生活到辞世归真,才被过继族曾孙、大弟子吴荣送至后庄科葬在父母脚下。这是铁的历史事实。如今在孟村盛开的八极拳之花,不就是吴钟一生的丰碑么!吴钟一生在孟村,事业在孟村,说他是孟村人,难道不对么。一个人的籍贯,非得说祖籍才对吗?如果非让说吴钟祖籍的话,说他是沧州或者是安徽歙县,岂不是更准确。强瑞清命弟子在秘谱上加的序言中写得很清楚,“于前清雍正年间有一侠客云游到孟村,适口渴腹饥,吴钟公在园学圃,慨然款待茶饭,言论投机,推诚相爱。强氏序言难道也是吴会清公刻意编造的?


朱宝德说:“吴钟公对自己多年的老师是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竟一个“癞”字了之,这实在是与世情人性大相悖谬,也说明吴钟其人太过浮浅”。如果朱宝德真是这么想的,是无知。如果故意这么歪说,是无耻。中国历史上都有隐姓埋名之人。就是当今时代不也照常有这种现象发生吗!大清朝的建立,对于人口众多的大汉民族来讲,就是一个被外族入侵受奴役的时候。大部分人充满了反抗情绪。大明朝遗老遗少,达官贵人们,为了反清复明,驱除虏达,长期的不休止的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有很多人遭到清廷的通缉,追捕。这些人为了逃避清廷的打击、伤害,不得不隐姓埋名,藏匿它地。他们当中有很多饱学、武功高强之士。既怕显名遭到清廷鹰犬捕捉,又怕自己的所学带进坟墓,不能留传。所以只好隐姓埋名传播技艺。“八极秘谱”中的“癞”“癖”很可能就是这种情景。明朝的遗老遗少们为保全自己的性命,将朱姓改为“黑”或者“铁”姓,是不是隐姓埋名呢!朱宝德啊,你的祖宗们的这种改名换姓是不是与世情人性大相悖谬呢?

吴会清公在秘谱序言中载明“我祖讳钟者,北方八极拳门之卓荦者也,其术受与癞,精于癖,技之高妙为一时王公大人所许与”。强瑞清公命徒孙梦鷟作的序言中的明载“侠客日,侬素闻燕赵多慷慨之士,故云游到此,以访贤者,今观孺子可嘉,侬将术遗于此矣。六合枪之奥妙,俟三年后,汝师兄癖道人再来教汝,以为汝兄弟见面之余地。钟公跪问师之乡姓名、侠客曰癞侬之号也除孝悌忠信之教育外,别无余言,飘然而去”。强氏序言中肯定了四个问题:1、吴君会清与强君瑞清等之功伟且大矣,其志宏且远矣。2、侠客云游来孟村吴钟公款待茶饭。3、侠客曰:癞侬之号也。

4、谨书其事实以存其真也。
两个序言中,都写到了“癞”与“癖”到孟村传艺于吴钟,孙梦鷟写之 “癞”与“癖”乃奉尊师强瑞清公之命,强公得之于曹井田公王长锡公之传授。这就证明“癞”与“癖”之说非吴会清公编造八极拳传承史,而历代师祖所传也。而朱宝德们为了篡改八极拳的传承历史,把“癞“来孟村传吴钟武术的历史挪到会清公头上,借此辱骂吴会清公,实际上他骂的是他的师太爷瑞清公。这就是朱宝德欺师灭祖,无耻之极的证据。

朱宝德文章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出版的《沧县志》“武术“吴钟传记的内容是荒诞无稽的,与孟村人吴会清自编自续的《吴氏八极秘谱》中的说法如出一辙,是完全由孟村”秘谱”上抄的。又说传记中明载张克明,李大仲,罗疃人,在八极门谱中为吴钟女儿吴荣的弟子。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吴会清主编的“秘谱”中,张克明,李大仲却变成了身份不明的吴溁的弟子,这不是肆无忌惮的篡改传承吗!还说既然吴会清、吴秀峰、事业卓著,功高盖世,技艺绝伦,为什么“县志”不为其立传,而为张克明、李大仲、黄士海、张景星、张玉衡、李贵章、李书文、韩会清、霍殿阁立传呢?为什么没有一名吴氏高手入传,更没有一名功业卓著者被明载呢?”

关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出版的”沧县志“武术”中刊载的有关八极拳门的历史传承和人物传记中,朱宝德所罗列的几个问题,我用刘云樵先生在著作中引用的李书文先生所说的话,就可让大家明白历史真相。

刘云樵先生是南皮县集北头村人。是李书文先生的晚年弟子。曾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队长。解放前随蒋介石去了台湾。他在著作中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李书文先生住在他们家,传授他八极拳,间暇时间,师徒俩经常谈论“八极拳门”和“沧县志”的事情。李书文说:化臣(韩会清的笔名)想在县志上压人家孟村。可人家吴家功夫太好了,压不住人家,不得不写人家。”他把李大仲,张克明说成是吴钟的女儿的徒弟,简直是胡闹,纯粹是瞎说!”“他们二人去孟村学把式的时候,吴荣都已经八、九十岁了。再说她早已经回婆家了,绝对不可能再回到孟村教徒弟”。

韩会清在1928年被南京国术馆聘为教务长。翌年被沧县政府请回担任“沧县志”“武术”篇主编。他是张克明的儿子张景星的徒弟。李书文的老师黄士海也是张克明的徒弟。所以韩会清和李书文是亲叔伯师兄弟。在韩会清担任主编的这三四年内,他们二人经常见面,座谈沧县武术界和八极拳门的一些名人逸事,以充实志内“武术”篇的内容。由于经常交流,李书文对韩会清在“县志”中的武术篇的想法和做法非常了解,李书文是一代武术大师,心胸宽阔、襟怀坦白、为人正派,有大师风范。虽然韩会清对他的事迹做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但他对韩会清的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和做法却嗤之以鼻。李书文和自己的徒弟刘云樵说的那些话,说明他对韩会清的作法很不满意。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易幽 发表于 2017-2-11 07:01:50 | 只看该作者
这就证明,韩会清在“沧县志”“武术”中写吴钟传记“时,想不按”孟村八极拳秘谱”原文写。而由于孟村吴家的功夫好,又不敢不按实际写。所以如实地写了吴钟传记。而韩会清又不愿意借主编之利,放弃一个压制孟村吴家的机会,所以就将李大仲、张克明、从吴永的名下,挪到了吴钟的女儿吴荣名下。为此,李书文先生说韩会清是“胡闹”“瞎说”。由此可想而知,八极拳传人张克明、李大仲、黄士海、张景星、张玉衡、李贵章、李书文、霍殿阁,加上韩会清自己这些罗疃系人物尽竭人传,就不足为奇了。而由于韩会清从内心中就想压制吴家,他能给吴家的八极拳名人立传吗?孟村吴氏高手没有一各功业卓著者被明载,不就顺理成章,见怪不怪了吗?
韩会清不但没给孟村的八极拳名人入传,就是当年名震国内外的一代武林泰斗王子平、时年50岁,多次打过外国人,艺业正如日中天。做为南京国术馆的教务长的韩会清能不知道王子平吗!再说韩会清笔下入传的罗疃系的几位精英,与王子平来比较,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韩会清不给王子平立传的原因是出于嫉妒哇,还是另有隐情。据我看是在上海刚刚发生的王子平与吴秀峰过招失手造成的。这轰动武坛的事情,韩会清做为南京国术馆的教务长不会不知道。他如果为王子平在县志上立了传,就等于为吴秀峰做了宣传。为压制孟村吴家,就只好牺牲王子平了。为此也影响了当时在上海与王子平号称“沧州二杰”的佟忠义,亦未单独立传。仅在其父佟存邑极短的传记后而加了两句:子、钟义、继父志武艺又精,今寓沪上任国术馆要职,举国咸称赞之“。”举国咸称赞之“的人物,韩会清都不给其单独立传。这问题可就大了。还有朱宝德又摔又捧的师爷寿高望重的强瑞清,韩会清为什么给他也没立传,朱宝德啊!你什么不给你的师爷喊冤叫屈呀!反而为罗疃系人物说话。你不就是想挑起孟村罗疃的派系斗争,借以达到你妄想谋取的传系地位吗!
二十年前的孟村县志,人物传记中。工农商学兵,各阶层的历史精英都有。经县志编辑委员会认真考察论正,共有二十二人入围,武术界的吴钟、丁发祥、李大仲、吴会清、韩会清、吴秀峰入传。而韩会清录入的罗疃人物,除李大仲与韩会清以外,其余的都未能入围,不知朱宝德如何解释。
请问朱宝德,你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沧县志”武术中的吴钟传记是在吴会清自编自续的“秘谱:上抄的。肯定是在民国19年(1930年)手抄八极拳谱上抄的。而孟村的手抄谱上,李大仲、张克明是著录在吴永名下的弟子,到了“沧县志”上,韩会清却把李大仲、张克明改到了吴钟的女儿吴荣名下。你偏偏造谣说是吴会清在民国25年(1936年)的“吴氏秘谱”上改写。孟村手抄本的“八极拳谱”“成谱在前”、“沧县志”成志在后,到底是谁篡改了,李大仲、张克明从师的历史、这不就昭然若揭了吗!你朱宝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颠倒黑白,可谓用心良苦。
朱宝德说:“秘谱”中,李大仲拜师的时间是吴会清编造的,张克明的拜师时间又是吴连枝根据李大仲的拜师时间编造的。他并用人过三十不学艺的说法,否定张克明拜吴溁为师的历史事实。
李大仲、张克明为学八极拳到孟村拜师和两个人闹矛盾的历史,是孟村几代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因为他们是八极拳门比较有影响的人物。据说,李大仲学习八极拳首先是跟丁孝五学的。后来,丁孝五病了,李大仲为了继续学习,便认了吴溁公的过门师。在“吴氏八极秘谱”中他和丁孝五同为八极拳门第四世传人。李大仲艺成后始在罗疃授艺。张克明在罗疃先学的通臂拳,后跟李大仲学八极拳。不知道什么原因,李、张二人闹起了矛盾,而且越演越烈,闹的不可开交。这样一来,张克明就不能再跟李大仲学八极拳了。张克明为了继续精研八极拳便到孟村求拜吴溁为师,吴溁知道张、李之间闹矛盾,就拒绝了张克明的请求。张克明托人多次无果。正值万般无奈之际,有人给他想了个办法。该人知道吴溁公有养鸟的嗜好,便让张克明买到一只上等好鸟,做了一只华丽的笼子,暗中将拜师贴放在鸟笼底部的夹层中。张克明以送鸟为名,拜见了吴溁公。吴溁公不知道鸟笼内藏有拜师贴,虽再三推辞。犹豫之中也就收下了。几日后,张克明备重礼到孟村谢师,吴溁很不高兴的说:克明啊,我已经说过多少次了,咱们之间可以来往,但绝不能拜师。张克明说:“师父,你老已经收了我的拜师贴了,现在不让拜哪行啊?”溁公说:“我什么时候收你的贴了。”张克明说:“前几天我给你老送鸟的时候,你不一块收下的吗?你老看看鸟笼子底下。”结果在鸟笼子底部夹层中拿出了拜师贴。张克明来时早有准备,在孟村提前请了几位长者陪着来的。在大家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吴溁公不得已收下了张克明这个徒弟。这就是李大仲、张克明在孟村拜师的真实历史,他二人拜的都是过门师,而不是开门师。既然是过门师,还有什么岁数限制。朱宝德的“人过三十不学艺”理论,在这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朱宝德文章说:“吴氏秘谱”故意把霍殿阁的“霍”字写成“贺”字。这种谬误是有意识的。不但是对霍殿阁不敬,也是对霍氏家族的亵渎。还说:“秘谱对霍殿阁弘扬八极、光耀八极门的铮铮事实只字不提,却蜻蜓点水般以“贺殿阁、小集人”几个字了之。前面说过,李书文先生的弟子名单是李书文报上来的。具体到“贺”字的错写也是李书文的错。李书文把同音字贺字报上,算不上什么原则性错误吧!再说,“武术”主编韩会清在“沧县志”上给霍殿阁写的传记中,同样把“霍”也写成了“贺”。韩会清是不是也是有意识的对霍殿阁不敬,而且又故意亵渎霍氏家族呢?说“秘谱”中以“霍殿阁小集人”几个字了之。做为吴会清故意不录载霍殿阁光辉业绩的事实和压制霍殿阁的依据。但韩会清在“沧县志”“武术”中给贺殿阁写的传记,仅仅用了二十七个字,“贺殿阁、小集人,八极门谱七世,为李书文弟子,清让帝溥仪延为教师”。众所周知,传记本身就是录载歌颂人物丰功伟绩的文章,“秘谱”主要是登录弟子传人的世系。在贺殿阁传记中,丝毫看不出有载录他弘扬八极,光耀八极门的铮铮事实来。传记里写不出来的东西,你朱宝德偏偏要求吴会清在“秘谱”里写,并且定为吴会清压制同门的证据,这是什么逻辑?这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词”啊。不知道你朱宝德什么时候成了秦桧的再传弟子。
在罗疃众弟子传人中,李书文不但是霍殿阁的老师,而且功绩和名声在当时都远远大于贺殿阁。为什么朱宝德只为“贺殿阁、小集人”叫屈喊冤,却不为“李书文,北良人”说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朱宝德是看到霍家在长春有一个可观的八极拳传系,其最大的阴谋就是挑起霍氏家族和吴氏家族的矛盾,而达到操纵霍氏家族的目的,欲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得利”之益也。
板凳
逍遥看 发表于 2017-2-18 01:35:06 | 只看该作者
朱宝德说:“1985年吴连枝在八极拳第三次续谱时,把其祖父编的“秘谱”中唯一的一张强瑞清先生的坐姿肖像,更换为其祖父吴会清,其父吴秀峰的坐姿画像。”又说:“吴会清自编自续的‘吴氏八极拳秘诀之谱’中,为什么把强瑞清先生的坐姿肖像,而且是‘秘谱’中唯一的一张人物肖像照片,编排在‘秘谱’中的重要位置,而吴会清这位掌门只有做序的资格。”前面说过,在吴会清和八极门众先贤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十年时间,在民国25年(1936年)“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秘诀之谱”终于付梓。共印十册,由于强瑞清公远追遗绪,咨访篡集,集成巨资,被他请走四册。强瑞清先生将“秘谱”请到手后,视为珍宝、奉为圭臬。当时强瑞清家境比较富足,徒子徒孙众多,“秘谱”仅他名下弟子传人就有一百多位,徒又收徒,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支系。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骄傲。为了让自己的弟子传人,牢记自己的音容笑貌,景仰自己为八极拳发展立下的功勋,便在自己请回的四册“秘谱”中在师叔吴会清的序言后面,附上了一纸命弟子孙梦鷟作的序言。并在序言中间置入一张自己的坐像,这就是朱宝德所说的将强瑞清先生的坐姿肖像编排在重要位置的由来。这也证明了朱宝德仅看过这一册“秘谱”。其它几册,他根本没见到过。孟村吴家请走的三册“秘谱”我都看到过。谱中没有任何人的肖像,更没有强瑞清先生的序言。置入强瑞清先生肖像的“秘谱”我看过。是在强瑞清先生的外孙那看到的。在谱中强瑞清名下一百多名弟子后面,用钢笔添了一名字,叫王学孟。所以说,说吴连枝换掉了强瑞清的肖像之事,根本是子虚乌有。只要有眼的人就会看出强氏序言肖像是后加进去的,因为纸是白色的,和秘谱的纸质不一样,说吴会清公把强瑞清的肖像编排在“秘谱”中的重要位置,而吴会清这位掌门只有作序的资格,更是天方夜谭。这完全是朱宝德臆造的败坏吴会清祖孙三代崇高形象的谎言。
朱宝德文章说:“吴会清在‘吴氏秘谱’传承世系篇幅安排上,吴会清与其子吴秀峰的传人,将近占了整个传承世系篇幅的一半。而且都编排在罗疃系,自来屯系,狼儿口系的前面。当时年仅二十几岁的吴秀峰名下就有弟子传人近百名。即炫耀了吴会清父子弟子遍布四海,又表明了八极拳名扬天下的成就是吴会清父子俩的旷世功绩无以伦比。以此来混淆事实,居心昭彰。”
做为八极拳第二次续谱主持人的吴会清,他的嫡传掌门地位,不但孟村老吴家八极拳门的弟子承认,各地的八极拳人更承认。尤其是强瑞清先生甘愿为师叔吴会清拉马坠蹬,骑驴到各地征集传人名单。他如果不认可这个掌门师叔,他会这么干吗。难凡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族谱还是武谱,世系排列都是直系嫡传在先,这不是吴会清独出心裁的编排,而是无可非议,顺理成章的。那你朱宝德说应该把谁排在前面呢?不可能把你师父王学孟排在前面吧。
“年仅二十几岁的吴秀峰就有弟子传人近百名”做为吴会清混淆历史事实,居心照彰的证据,简直是即可悲又可笑。吴秀峰传授八极拳的光荣历史,是孟村人众口皆啤的事实。吴秀峰先生18岁(1926年)就在宋庄子、姜屯教了两个场子。收了邢益清、邓焕春、冯景山、冯玉玺等二十多名弟子。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5岁的吴秀峰带着徒弟吴兆海赴天津设场,以其精湛的武功威震津门。征服了“小霸王沈家林”等津门众多武林高手。不到一年时间,就收了七个场子,创建了八极拳建国武术社。到“吴氏秘谱”付印时,吴秀峰在天津已经桃李满天下了。近百名弟子传人进谱,还有假吗?徒弟的多少能按年龄划分吗?其实吴秀峰教的弟子还有很多没入谱的,入谱的这些弟子都是功夫比较优秀的。现在天津市练习八极拳的人数以万记。为此,天津市准备在西沽公园为吴秀峰先生塑像。借以表彰和纪念一代宗师吴秀峰公一生为弘扬八极拳做出的巨大贡献。去年天津市政府评出近百年来在天津有重大影响的人物20名,誉为“津门骄子”。其中就有吴秀峰公的大名。他是武术界唯一入围的人物。
朱宝德说:吴会清生活在一个荒凉贫瘠,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村镇。出身微寒,靠走乡串户演杂据和耕种为生;吴秀峰则是靠卖废品、充脚行,拉排车维生;是以耕种之余,在小小的孟村镇业余戏班中充当武生,走乡串村卖艺为生,奔波劳累之余设场授艺。说孟村根本不存在什么武术高手。吴会清、吴秀峰父子的功夫不足齿数。朱宝德这段文字的本意,就是说吴会清父子,生活在村小人稀的地方,耕种为主,兼职卖艺为生,根本不可能练出什么功夫来。用出身微寒,奔波劳累之余设场卖艺,就断定练不出好功夫,教不出好子弟来,这么说,那些朱门酒肉臭的子弟,就能练出好功夫,就能练成武术中的高手啦;那出身微贱,乞食漂母,受辱于胯下的韩信,当大将军,帮刘邦夺得天下,就是不可能的事啦。奔波劳动之余设场授艺,更证明了吴会清、吴秀峰父子,是不畏艰难困苦,锲而不舍的发扬八极拳事业的优秀人物。时刻不忘记自己是吴钟公的后裔和嫡系传人,肩负着发扬光大八极拳的重任。朱宝德为了贬低吴会清父子又说:白天打工,晚上设场图温饱的吴会清、吴秀峰父子,与天天跟王公大臣见面的李书文,张玉衡无论在哪一方面,根本没有可比性。他们的世界观以及所追求的目标层次差别天地悬殊,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朱宝德呀,拍马屁也没有你这样拍的,你吹捧的人物们天天见的是王公大臣,是不是他们就变成王公大臣了。不就是保镖护院吗!按现在的统称,不就是保安吗!同样是为了养活一家老少,又高贵到哪里去!
怎么不能比呀。要说起来呀,真是不在一个层次上。吴秀峰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天津就创建了“建国武术社”同时拥有七个练武场。1953年在济南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1956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七项第一,全能第二名的优秀成绩,荣获特别奖。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请问朱宝德,你所鼓吹那些给王公大臣们牵马坠蹬的高贵人物们,有谁获得过吴秀峰这么高的荣誉,他们确实和吴秀峰不能比呀!一个靠卖废品,充脚行,拉排车维生,奔波劳累之余设场授艺的人,能同时拥有七个场子授艺,年仅25岁呀!能够被刘少奇、周恩来接见的人,与你朱宝德所说的给王公大臣保镖护院的人,确实不能比,也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朱宝德为了愚弄广大八极拳传人,贬低吴会清三代,说孟村镇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乾隆元年(1735年)清廷就在孟村设立巡检署了,到今天已经276年了,清廷会在一个不足百户的村上设衙门,1955年建孟村回族自治县。政府名称,驻地都是孟村。你朱宝德说孟村是不足百户的小村,到底想说明什么,或者暗示什么,我们实在不清楚。是否村小了,就不能出大人物,就不能出武术高手。用孟村不足百户人家来证明吴会清、吴秀峰和你说的众高手不在一个层次上,有什么意义呢!再说,罗疃、自来屯、北良、小集几个村加起来,也没有孟村大。按朱宝德的逻辑,李大仲、张克明、李书文、强瑞清等人根本不能成为武林高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