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太极功法小释

[复制链接]
217 4
扈迎琴 发表于 2017-10-14 14:33:1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习练者更是对自己前辈发明创造出的这一灿烂文化精品喜爱有加。无论是在冰封大地的北国,还是日照生烟的南疆,不管是富饶秀丽的东海,还是辽阔壮美的西城,到处都能见到雅儒俊秀、中正安舒的太极拳的演练人群。太极拳已成为广大群众追求生命美好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也是一门集多学问、多结构、多层次汇为一体的、是体育又高于体育、是文化又有践实载体的科学。遗憾的是如此高雅的实用科学技术在我国还只是处在一个单纯娱乐、健身、竞技的初显阶段。大多数的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表行,不知其理念,正如拳谚曰:“练拳满天下,知理无几人。”故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不可逆转的历史原因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国家的主管部门的决策者还没有认识到太极拳的科学性,导向出现了偏颇,还只停留在单纯竞技的体育范畴,致使我国的太极拳发展极其缓慢,演练者很难达到太极拳所要达到的目的——天人合一求大同,腹内松静气然腾;敏思强身崇雅儒,益寿延年不老春。

我自幼随舅父王殿荣(北霸天贾祥的关门弟子)习练少林阐拳,后从沙国政、温敬铭、付宗文、陈小旺、刘梦东、郭振亚、扬继书等学习八卦、行意、太极、虎燕拳。50岁前基本是以外家长拳为形、内家拳为功,保持阳刚美之爆脆。近年来则以内家拳为主要修炼目标,同时以外家基功为辅,保持阴柔美之雅儒。特别是拜吴文翰先生为师后,更是把太极的内省外修当作了主要目标,特别是在拳理上体会多多。

中国武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映象,武术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展示。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肯定事物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人类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但是,我们大部分习练者不谙其理,不懂其功,连最起码的练拳程序都不懂,使得这一辉煌灿烂的民族瑰宝被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们演练得非驴非马。为了使太极拳这一民族瑰宝能造福人类,让习演者能在自身的有限空间里达到修行的目的,我愿把自己四十余年的学习、体用、感受当作引玉之砖,以嗜众好。

练拳首先要从功法开始,就像盖房打基础一样,拳谚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你骗它一式,它骗你一生”。因此说,练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最重要环节。

一、桩功

是指身形在相对静止下的调理内外气血脉肌的运动,使人体小宇宙与天体大宇宙相吻相通,从而达到人体各器官肌能与自然界规律的高度统一,同时也是中国武学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最基本行为。

桩功在武学的各门类的功法中都占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内家拳尤为重视。如八卦有八方桩、九功桩、龙行桩;行意门有三体桩、象形桩;太极门有无极桩、两仪桩;阐门有一柱桩、开合桩、……。武派太极拳谚云:“入门引路先行桩,融阴合阳息通畅,修得涌泉汪汪水,清筋洗髓柔现刚。”

桩功的目的是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先调节气息,通畅血脉,舒和筋骨,温养肌肉,疏通经络,协调脏器,从而实现人体小宇宙的平衡,达到“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康寿智延之目的。

在站桩的过程中以静为主是指形体而言,但在外静下的内动则是一刻未停。如山脉、如树木,看似丝毫不动,实则内动不已,世界上的最高峰喜玛拉亚山每年以5公分的速度在上长;再如轴和陀螺的旋转,速度越快,处形则越静,当外形已动则说明运动将要停止。哲学家恩格斯说:“一切运动都是和某种位置移动相联系的,运动形式愈高级,这种位置移动就越微小。”武禹襄先生的“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气敛入骨”之意也就是强调静与动、内与外的统一,从而实现养生意义上的康健延年和技击意义上的瞬间集聚全身肌力的能力。只有松静才能后发,只有沉蓄才能挺拔。

(一)无极桩

功法:

两足平行自然站立,

1.双手在身体两侧自然悬垂,

2.眼睛平视前方,涌泉吸地,

3.百会上领锁心猿、栓意马,

4.气顺,心定。

拳经云:

两足平行与肩宽,双膝微屈落涌泉;

神领百会竖胫项,闲听微雨呼自然;

胸膛如壁不弯挺,腋下虚空如有圆;

中正安舒撑八面,四平三柱周身旋。

(二)一柱桩

功法:

一足离地,膝贴胸,双手搬足,向前缓缓蹬出,交单手由前侧摆,再由侧合至胸前,往返三次。双手打开成一字,腿向后蹬出成平衡。

1.气沉丹田,重心偏单;

2.足底松软,涌泉吸地;

3.左右旋转,前后踢弹。

拳谚云:

双手横足照海明,气敛入骨足踵行;

左右开合不折滞,飞燕踹起舞苍穹。

二、和谐功

中华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强调的是“和谐”。武术的理想境界就是“和谐”,就是要求身体运动的生理机能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在着意姿态的意境里修炼人格与形体的和谐。武禹襄拳经云:“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就是要求习练者在行功打架时所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脚到手,肘到膝,肩到胯,左到右,前到后,上到下,里到外,开到合,蓄到放,吞到吐,真正做到一动百动,一停百停,触一点及全身。

功法:

双手握拳经前回收至胸前,缓缓下沉,逐渐随腿的下蹲而打开,直至腿屈蹲完成;两拳分落在两足外侧,然后再慢慢收合直立。下落时,在尾闾引力、上升时,百会提领。

和谐功法是太极门的重要功法,看似简单,实是练之不易,固而要常练。这在拳架的演练中会显现出神奇的功效,对将来品格、精神的确定将会有重要的作用。

拳谚云:

双拳平对待胸前,松膝落胯力下潜;

巧力抽丝动流云,中魁落地觅涌泉;

动时百会顶天起,中正安舒尾闾先;

心令气旗动百骸,轻灵和谐气腾然。

三、虚实功

拳谚曰:“练拳不懂虚实功,枉费数年业稀松。” 由此可见,虚实功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是太极拳中的基本功法之一,是自身形体的虚实练习(虚实功还包括前后虚实,进退虚实,双方虚实等),这在行功中是避双重的基本法则。王宗岳拳谱云:“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指出了虚实功法的重要性。又曰:“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这又告诉我们思维方式、文化修养在击技中的作用。王宗岳拳谱不足四百五十字,单纯虚实就用了几十个字,可见虚实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

功法:

双足平行站立,左手前伸拦按,右手由下向上、向前钻出;同时,左手由按势成捋势,由怀中向侧后引带,此时身体向左旋转,重心落在右足踵上。左右互换。

1.虚在形上占五,但在实上只占一,

2.实在形上占五,在实上占九;

3.右足虚实时,右手实,

4.右足实时,左手实;

5.左手实时右手虚,

6.右手实时左手虚。

拳谚云:

虚实功法妙无穷,

变化随意不丢顶;

虚中有实欺人打,

实中有虚打欺人。

四、旋转功

拳谚云:“功法知多少,旋转要练好;功法要练好,旋转不能少。”旋转功是太极拳功法中的又一重要法则,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拳法水平和质量。“腰如蛇行步如钻”这句拳谚就是非常形象地说明腰的运动形态和方法。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身体在击技中的运动法则,故而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就要认真地去体会和刻苦地练习。把腰练的象车轮一样灵活,象蛇一样的轻灵。腰的灵活,能促使肾机能的强健,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还能调动腹肌、膈肌、腹内器官,特别是对肠蠕动有着积极的影响。

功法:

1.双足略比肩宽成马步;

2.左手屈臂在胸前成按掌,右手屈臂左胸前成托掌,两臂合力成阴阳手;

3.身体向左旋转,左臂斜向上扌朋 ,左臂向下捋,腰继续向左后旋转,头随左手向后瞧,一直扭到不能动为止;

4.左手逆缠(顺小指方向缠)成托掌,右手顺缠(顺大指方向缠绕)成按掌;

5.左手紧贴左侧腰肌,向右穿至右小腹前,右掌屈臂按掌至右胸前;

6.身体继续向右旋转成左扌朋 右捋,头摆至身后不能动处,右手逆缠,左手顺缠向左至开始。

循环往返,周而复始。

拳谚要诀:

怀抱阴阳车轮旋,

推托领带周身圆,

双掌对接三百六,

不让吐纳有隙嫌。

五、抖擞功

是太极拳四大功法之一。主要练习人在击打过程中的招法连续性和发力的持续性。

功法:

1.两仪桩起式;

2.右臂扌朋 ,左掌捋,右脚勾脚向右前75°角截打;

3.接上式不停,踏实右足,臂根节向前靠打,左掌按在左小腹前;

4.身体继续向右旋转,右掌顺缠成横掌至掌心朝前,左掌逆缠成立掌至右肋下成打式。

左、右式相同。

拳谚要诀:

前臂似弓向外掤 ,

一足坐实一足蹬,

重心前移近身靠,

上步旋转抖擞横。

六、崩炸功

是太极四大功法之一。主要练习人体在瞬间聚力的技术能力。

功法:

1.双腿成马步站立,右手臂成托掌,在右侧前坠下,左手成按撑于左胸前;

2.右手掌逆缠向左托带,右手顺缠向左领带;

3.当右手掌带过中线后,由逆缠变顺缠,左手由顺缠变逆缠;

4.上动不停,力由左足蹬起经腿送于腰,身体微向左蓄,崩炸般向左打出;

5.此功练习要连续发放数次后,再换另式。

拳谚要诀:

松沉坐马双臂合,

推托领带求叠折,

蓄而待发不显露,

突发崩炸把敌慑。

七、惊弹功

是太极拳四大功法之一。主要练习人在击技过程中的来回反弹力。

功法:

1.两仪桩屈蹲,双手劳宫相照,中指收至下关穴,目视前方;

2.吸气至丹田,肘尖徐徐向前顶出;

3.双足用力上蹬,力达小指少泽穴,送肩、伸肘、展腕,向正前方惊打;

4.上式不停,惊打到位后,双掌如火灼般弹回下关穴位;

5.此式适合连续不断,反复练习。

拳谚要诀:

两膝微屈肘前撑,

双肩落胯足生根;

百会吸领涌泉水,

周天通畅注肩井;

少泽着意惊势打,

反弹回头再称雄。

八、虎扑功

这一功法是行功法,主要是练习在行动中和谐统一,也就是练击技中的整力。

功法:

1.以虚实功开架,手为阴阳手;

2.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在上护喉,右手在下护裆;

3.左手内合拦手,右手反插托拿,左手随左步抓拿;

4.双手成捋势向身右侧采挒,引至身前,左转身成按式发出,双掌由下向上孤线打出;

5.左式完成后换右式同左。

拳谚要诀:

提手上势眼似灯,

双掌插换捣其根;

身形变换步如虎,

引进落空招法成。

以上这些功法是每天必练的常用功法,还有一些专项功法,如吞吐功、螺旋功、鼓荡功、凤旋功等,需要专项练习。

总之,我把这些功法写出来,是想让众多的演练者共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失去灿烂,中国人的文化,首先要让我们中国人弄清。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BG2UKY 发表于 2017-10-18 15:12:36 | 只看该作者
对牛弹琴的人越来越多了!
板凳
zxcsdfert 发表于 2017-10-25 23:40: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内心很强大!
地板
wyw1979818 发表于 2017-10-28 03:08:55 | 只看该作者
很经典,收藏了!
5#
qx8t06g4ye 发表于 2017-11-2 17:18:20 | 只看该作者
听楼主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59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