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道理

[复制链接]
1216 0
eui6xv9c18 发表于 2017-12-15 23:34:5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讲明白太极拳的道理,用我简单的道理来验证太极拳的古理论。我讲的是螺旋、是杠杆、是切线,它们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你给别人说"内功",他听不懂,你给他讲“阴阳”他也听不懂,讲阴阳、说八卦,从老子的道德经说起:道则非常道,名则非常名无论怎样,他也不明白,所有这些阴阳平衡,这些东西,他都不懂行。如果你说杠杆、一个支点、一个力臂,他就全懂了,说切线,他懂了,第一,它有精妙的本质,太极拳理论以中国的易经为理论基础。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刚柔相济、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第二,它以黄帝内经为健身基础,通经活络。有个电视广告是指通经活络的,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非常有道理,它以健身为基础,太极拳有很大的健身作用,这是很重要的。第三,它以戚继光的练兵新法为搏击基础。戚继光是民族英雄,他在抵抗倭寇侵略时编的三十二式练兵新法,而陈王庭在创拳时取戚继光练兵新法中的二十九式,十分之九被取进来。
  太极拳的理论可以在各方面上起到作用。太极拳这种东方独特的运动,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太极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相信,在全世界,以后不会有一个拳种、一个体育项目,能和太极拳相比美了。太极拳是东方的圣经、活动的雕塑,是流动的山水,是抒情的音乐,非常美,非常有皇家气概。有的把太极拳的原理用于企业管理,太极拳有利于行,太极拳与书法,太极拳用于家事,等等,都使用太极拳艺术,试想两夫妇间也是在打太极拳。她柔了,你就刚,她刚了你就要柔,两个都刚那就完了,长时间的相处,必然要刚柔相济。如果两人之间搞得很不好,有意见了,也是太极拳没有打好,你化不了了,矛盾就出来了,太极拳打好了,你想通了,也就没有什么了。
  社会上方方面面都是在打太极拳,那么真正的太极拳,内容是什么呢?是你心灵的感应,比如你到庙里拜神,释伽牟尼像,在你心中是什么呢?是你对他的尊敬,对他的崇拜,如果你不信他,什么也不是了。如果他真从神台上走下来,那你有多么的吃惊,可能把你吓坏了。你心中认为他是佛,那就是佛,那么所有练太极拳的,太极拳就在你心中。你认真的练习就有好处,不一定非要把人打倒,不一定要著书立传,成为大师,你只要把自己调理好了,就你自己来说,你已经成功了。那么真正的太极拳,内容是什么呢?是你心灵的感应,比如你到庙里拜神,释伽牟尼像,在你心中是什么呢?是你对他的尊敬,对他的崇拜,如果你不信他,什么也不是了。如果他真从神台上走下来,那你有多么的吃惊,可能把你吓坏了。你心中认为他是佛,那就是佛,那么所有练太极拳的,太极拳就在你心中。你认真的练习就有好处,不一定非要把人打倒,不一定要著书立传,成为大师,你只要把自己调理好了,就你自己来说,你已经成功了。 太极拳的科学性、实用性、建设性。掌握了太极拳梢节领劲的方法,接手不是太难,当然也不是很容易,你知道了先进的方法,还是要多练,太极拳它还是一个肢体语言,你只有通过肢体把它表现出来,所以要梢节领劲,要想做到梢节领劲,还必须做中节定位,也就是肘定位、膝定位、根节要放松,以前我们讲过:"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比如用手拿人,你大臂的夹角要有一定的角度,定形了,不能改变,向里收成了锐角成了卸肩,向外翻夹角大了,成了钝角,夹肩,你的力到肩就断了,向上叫耸肩,向后收也不行,所以正确的叫坠肘沉肩,说起来很容易,在实际中解决起来是非常难。
  练太极拳是不是光为锻炼身体?人是追求上进的生物,所以,有很多人不断的追求就只有追求太极拳的搏击术。搏击术是太极拳的核心所在创造太极拳那位老祖先,他一定是为了搏击,他不是为了健康,也不是为了休养和养性,最初他是为了打人。后来的武术家发现它可以健身、可以修身、可以养性,等等功能发挥出来了。但是,如果没有搏击术,太极拳就没有价值了。要学会搏击术,就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上肢运动我说过,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有一个检验上肢技术的标准方法,是夹肩、卸肩、耸肩",这三种情况在练拳中不出现,在搏击中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在搏击中你对别人没有威胁,是因为你违反了这个规律。以弱胜强,别人强了你赢不到,那就是你的搏击术有问题,而梢节领劲就解释了这个问题,梢节领劲可以使你的爆发力更整、更快,还可以使你的转动半径最大。所以,上肢要求五指领劲,下肢要求五指抓地,膝盖弯曲,定位,委中穴不软,要承得起力,胯部要松,做到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你就可以身备五张弓,你可以遇敌即发,你可以轻灵园活,进退有转换,往返有拆迭,这就是纲,知道纲以后就可以纲举目张。
  怎样才能很好的放松呢,一个自然人到太极拳高手,它有几个过程。陈式太极拳的方法:第一、叫求掤摧僵,要求掤劲。如果没有掤劲,就不是太极拳。首先你要做好梢节领劲,练缠丝劲,杨式则练抽丝劲。缠丝和抽丝的区别我们就不细讲了,其实它们都为螺旋的"缠"即"掤"也。如缠毛线团,越缠越大,涨大了,我们叫它膨胀。太极拳的膨胀就是日后棚劲的基础,不能用单向的拙力,要螺旋的,通过缠丝劲的练习,才能练出"掤劲"。那么顺缠是什么呢?正确的顺缠是拍、拿、引、化,一定要五个指头都有合上,这样形成了掌心空、虎口园、大指合,注意的就是小指须领劲,其它手指递个跟上。逆缠就是大指领劲,其它手指递个跟上,收拢后也形成掌心空、虎口园、小指合,中间的关节要曲,不能伸直,太极拳掌多,拳少。陈式太极拳有五锤,应该说叫太极掌。要想学习陈式太极拳的搏击术,就要练缠丝劲,要通过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的方法来练习,久而久之就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讲,手是弓把,肩是弓把,肘是弓背,弓背受的力大,只要弓背在(掤劲在),就好办,所以肘要定位,下肢、脚是弓把,膝是弓背,膝也要定位,这样就形成了你身体的四张弓,剩下的就是身弓,最大的一张弓,从劲椎到尾椎,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本来有5节,后来变成了1节,尾椎有5节也随人的生长而变成1节,胸部和腰部形成弓,太极拳的要求是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身体形成了第五张弓,以腰弓为变化,腰弓破坏了。什么都没有了,手弓破坏了,只要腰弓还在,可以卷土重来,有的人被推成那样了,他就是不倒,是因为他腰弓没有被破坏,手弓也很重要,因为各种打击都靠手弓来完成,所以练拳时要尽量做到身备五张弓。太极搏击术有一个明显的要求是:能动手时不动肘,能动肘时不动肩,能动肩时不动腰,能动腰时不动步。考虑公转和自转,手对腕,手为自转,腕为公转,手腕对肘,手腕为自转,肘为公转,肘对肩,肘为自转肩为公转。臂对腰,臂为自转,腰为公转。下关节和上关节,下关节为自转,前关节为自转,如此类推,脚为自转,膝为公转,膝对腰,膝为自转,腰为公转。腰是公转的核心,腿的作用除了要迈步外,还要承担你的重量,但它又不可能象手一样,可以眼花瞭乱,千变万化的变化。
  太极拳正是因为它也有公转和自转,它的搏击术,它的套路变化,才会有精彩分成,使人眼花瞭乱。太极拳的虚实定义:"手下沉为重,上升为轻,不管你多大力量,向上打勾拳,也是轻手,用一点力向下,也是重手,以上下的角度来分轻重,不是以人力量的大小来分轻重, 我们规定为:"上升为轻,下沉为重。"两手平行运动身向左转,左手为重,向右转,右手为重。换句话说,身向左转,重心在右。最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条,金鸡独立,因左手在上,左腿也上升,违背了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那么第三条是独立支撑者,对称手不管在高在低在左在右,皆为重手"。这三种现象基本包括了太极拳的虚实,如果还不全面的话,在静止时,高者为轻,低者为重,通过这三种规律来检查太极拳的虚实.太极拳与健康,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通过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不断地练习你的梢节,使大脑不断地指挥你的梢节神经,出现老像就会延缓些。最终你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练出太极拳的化劲,把太极拳的特点,通过你自己的形式体现出来,让人看了是艺术的享受,意味无穷。

老师从不强调走架配合呼吸。而是自然呼吸。只是强调丹田内转。无形指挥有形。

  我认为您的老师在这一点上是很高明的。如果他已经给你讲到丹田内转的诀窍了,那还真挺深的呢。
  不强调走架配合呼吸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在你练拳过程中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运动的一部分。不必强调着意如何如何,你练多了,自然就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了。可以留心一下,蓄的时候是不是都在吸气,发的时候是不是都在呼气呢?如果是,那就已经成为习惯了,还用可以强调吗?
  你在练拳时,是不是该跳起的都跳了,该跃出的都跃了?二起脚有没有跳起来,玉女穿梭有没有跃出去。如果没有这一步,讲丹田内转早了点?不过老师讲了应该就是适合你的,不要有怀疑,连就是了。陈式讲缠丝劲,这是文人起的好听的叫法,其实这个叫法反倒容易让人误解,实际上,陈发科公更形象的称为拧麻花劲。
  练拳无处不缠丝,怎么缠?难道连演手捶这样的直拳都有缠丝劲吗?是的,有。因为从字面上看,缠字多半理解为围绕着一个轴缠。可是真正的所谓缠丝是指全身的轴向自转。就好象一根麻花一样的拧劲。这种以骨骼为轴向的自转转动是陈拳特有的。陈拳强调全身协调联动的拧劲转动,是为缠丝。
  以掩手拳为例,从腿部的双腿内外缠,腰部的拧动,大小臂的内缠联动发出才是标准的掩手拳。

  陈氏太极拳的架子保持太极拳最真实的原貌。
  举个例子,挤。陈氏太极拳的挤,力在掌根,在手太阳。而不是在手背。杨拳的手背去挤,不能说错了,但是已经不是原来四正四隅,八种劲路的本意了。
  我基本上都按照老师所讲在练。拳架基本规范。但是体会不到丹田内转。缠丝劲能体会到。松活弹抖也能做到。可完全体会不到气发丹田、大小周天等。是否练拳时间不长,将来能体会到?老师说我算聪明的。练陈拳十个人能练出一个像样的以不错了。真的这样难吗?
  陈鑫"太极拳缠丝法也""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切中肯綮,令我常记不忘.他强调的是1,有形必缠.2,以缠运中气,即以形导气。
  关于八门劲,我个人认为是弸劲的8种用法。但是并不特别强调发劲部位。而且,太极拳劲发在腰腿,而不在稍节,到了手上,手心手背的区别有,却不大了。有位老师傅说过,太极拳练在身上,别练在手上,我本人深以为然。比如靠劲,大家都知道肩靠,背折靠等,但是我们把拳头伸出去,合住劲,不一样能发出靠劲吗?
  缠丝不是体会来的。是你要做出来的。在练拳的时候,打出缠丝就有缠丝,没打出就没有。有了缠丝的观念才能有缠丝的动作,有了缠丝的动作才有丹田的搓摩,气机的产生。我说的缠丝,不是局部的转动,而是整体的,以丹田为核心的缠丝。老师傅讲高手打完拳,地上的脚印都是一个个小圆圈——脚跟碾出来的。没有这种来自根节的协调遍布全身的缠丝就不能成为缠丝。

  练拳的时候,不要想任何关于气的事情。拳经:“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又云:“行拳如瞎子走路”这就很明白了:你可以试试蒙上眼睛在树林里走走的感觉。就知道如何意在神了,这时你的全部感官都在身体外面,感知周围的环境。如果你用意识去感知气的运行,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导引,从而分神。太极拳练拳打两不知,气在用时自然来,一导引反倒慢了。

  用句我老师的话说:练太极拳知道时,实际还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才开始知道,真正知道了,才发现还有太多不知道的。太极拳是练心性的拳,别和别的练太极拳的比,以实战格斗水平作为自己的衡量标准,你会发现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我认为陈式太极拳,有三种拳架:
1.功夫架:大架,低架,慢速以便将阴阳,虚实转换,太极导引,太极吐纳,缠丝..融入其中.
2.养生架:高架,快慢有度.重心意,有阴阳开合,呼吸自然.
3.快架:在着熟,"合规矩"前提下,快架训练速度,灵活性,尽量接近实战.
  太极的灵魂只有一个实战。
  拳架只有一个,就是那些动作的连贯体。规矩只有一套。
  高低快慢仅仅是不同侧重的训练手段。太极拳练劲不练招,不论什么训练手段,都不是直接拿招法去实战的。练习的是实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套路无法接近实战
  太极拳是一些生活中最质朴无华的东西,太极要领丢的越多,得到越多,做到心清,心静,心淡无奇,自然。这些做不到永不可窥到绵里藏针之境界…
  欲松不松即可松,求刚不刚刚可成。有意无意劲力至,有道无道大道时。
  太极拳道理只有一个:阴阳转化,练法只有一个:自然,原理只有一个:扭转杠杆,目的只有一个:松,懂松者即知柔,柔者即得刚,以意运柔刚,意念所指劲力所至,太极最高境界是‘神’即先天本能,人欲进则我退,人击我即是我击人。明者自明,不明者永远也不明白
  不要为了缠丝而缠丝,人体运动本来即是旋转杠杆,不用缠而其自缠。做到自然,动则即缠…
  练拳者不是拳练的好就就懂的多,也不是功夫深的就是大师,练拳重要是一个字‘明’比如陈式虚实三七分,蹬脚腿不直等等要搞明白,一招通百招通,练拳即练理,只要道理通,走路睡觉也出功,比如走路:练拳腿尚三七分,走路腿何止是三七?如果感觉走路腿无力,即是功上身,走路把蹬地的劲通过身体懈掉,也是不顶之说,用心,生活中无处不拳,无处不太极,我承认陈架好看,就比拳架要领如做到‘身正’‘重心’不上下浮动,比如斜形,试问:‘当今谁能做到此两点’太极拳道理至简,要领至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万,万法归一,我们不要去追求万,我们去追求一,一即是万,万即是一,大道至简,能体会自身,一身跃进太极门…
  拳论有云‘练身不练手’诸位知道为什么练身而不去练手?那为什么不去练腿而练身呢?这就是本源:因为劲起于蹬腿‘不是丹田’主宰于腰‘只是主宰即丹田作用’而行于手指,正所谓练腿不练身,练身不练手,练手不练心,劲能传至,可随心而欲,有意无意劲力至,还练心干拳论有云‘练身不练手’诸位知道为什么练身而不去练手?那为什么不去练腿而练身呢?这就是本源:因为劲起于蹬腿‘不是丹田’主宰于腰‘只是主宰即丹田作用’而行于手指,正所谓练腿不练身,练身不练手,练手不练心,劲能传至,可随心而欲,有意无意劲力至,还练心干嘛呢?
  太极拳的过程:由松入柔,得柔即得刚,意念所指劲力所至。欲松不松即可松,求刚不刚刚可成,有意无意劲力至,有道无道大道时。明者自明,不明者说了你也不明白
  我只是从最简单的道理入手,豁然明白,就比如力量,人体就是人体,太极拳更像把人体练成了外面包布钢鞭,骨节由筋连接起来,脚是鞭柄,发力处是鞭稍,劲力一抖,就过传去了,鞭子虽软,伤人是鞭头,不是鞭绳,你打别人用手打人,其实不是用手,手是鞭头,臂是鞭绳,身子是鞭柄,鞭头伤人,把脚看成鞭柄,身子各处看成鞭头又何尝不可呢?
只要你严格执行:势走螺旋,力从足发,节节贯串,周身一家,就能体会到每一式都是在内外缠绕。但这只是形式,太极拳的精华最后还是要落在击败对手上的。不论是动中静还是静中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震脚把对手脚骨震碎。其他都是虚的。

  太极拳只是我们中华武术的一个拳种,她是武术,不是气功,更不是玄学。
  推手不是争胜用的,是喂劲用的。如果推手争胜反倒容易练偏,对于实战没什么好处。推手也
就是一个辅助训练,没有也无妨。拳,关键还是实战。
  太极拳是武术,当然就不是气功。但是不能说没有气功,经络,之类的内容。我反对讲气不是因为没有,是因为说不清楚,容易造成误解,误导他人。但是我也没有说道任何气的内容。我说得到的是丹田内部的搓摩,过去没有现在练拳有了,这个效应能让我在肚子里打拳,仅此而已,根本没有什么新鲜的、玄的东西。我相信只要架子对,注意全身缠丝,大家都能达到,没有达到是因为全身缠丝不完整。缠丝贯通了,自然在丹田部位产生搓摩运动,逐渐你能靠意识控制。就像1+1=2那么简单,怎么会玄呢?
  练拳你管他中正干嘛,拳只要能打人,不中正反而会更好,蓄而待发,太极拳是松中求紧拳,柔中求刚拳,守中求攻拳,阴阳转换拳,慢练快打拳,开合白骨拳,打架说白了本质就是骨头碰骨头,看谁的骨头更硬,当然我可以用骨头打你骨头软的地方(鼻子,肋骨等),打你没骨头的地方,哪没骨头,眼,肚子,裆(嘿嘿)。大家仔细想想看,你手里拿个棍子去打人,你说是棍子打人,还是你的手在打人?其实不是手也不是棍,而是劲力在打人,是劲力通过手和棍在打人,你的头脑命令脚蹬地,蹬地生力,传至腿→身子→胳膊→手→棍→被击打人身上。(两点一线,这个就是用力的技巧,不明说了,太极八法劲都符合这东西)劲起于蹬地,主宰于腰,行于全身。其实这个很对,只是有点片面,我想问下,手指伸展有劲力没?胳膊伸展呢?那身子呢?腿呢?力蓄于筋,来源就很多了,你呼吸用力吗?你的牙齿咬东西不用蹬地吧,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丹田(暂且这么说)他为啥重要呢,人体经脉,能量通道,内脏,等等是链接上身和下身的中枢,正是由于他的重要作用,才会使肚皮上的肌肉很发达(不仅仅是腹肌)这些肌肉各个方向的都有,而且肌肉纤维细长,收缩性很好,一定程度在开合方面蓄很多的力。



太极拳的道理

将一罐水端到炉子上,一会儿水开了成水蒸气.将一罐水放进冰箱里,一会儿水结成了冰.无论水变成了气体还是固体,都有一个能量(在这里是热量)积聚和能量释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事物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跃升为一定的质.
太极拳有个时间效应,也就是说练习太极拳也必须有个时间保证.杨澄甫是根据几代人的实践精心编制了一套杨式太极拳.虽然在一套太极拳中姿势有重复,但这是必须的.这是要达到锻炼效果的数量保证,是不能削减和简化的.如果将其削减和简化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水仍然是水,尽管放在炉子上加热,火候不到仍然不会变成汽.同样放在冰箱中的水,如果时间不足也无法变成冰.完成一套杨式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应该在30分钟左右.如果当天只练一次则时间应略为加长.如果当天练习两次,则第二次时间自然会有所缩短.因为经过第一次锻炼之后,肌肉和关节都已适应了运动状态.同样的道理,一日练习三次,则第三次的时间会更短.
满足了时间条件后,还应当满足质量条件.所谓质量条件就是姿势要尽可能地正确.姿势正确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模仿正确,第二是理解正确.有人称太极拳为内功,许多东西不是依靠外形模仿而能达到的.
练习太极拳最好能达到微量出汗,微量出汗为最佳状态.太极拳动作均匀,速度均匀.运动量也均匀,随着运动量的累计出汗也均匀.利用太极拳进行一次皮肤的排泄,发挥皮肤排泄的功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皮肤既清洁又有光泽.人们说气色很好,这就是太极拳的美容功能.要注意出汗后的保暖和干燥,避免汗液蒸发吸收热量而着凉. 太极拳中有句名言叫做"牵动四两拨千斤".这只是太极拳的一个方面,是太极拳的技巧.太极拳的另一个方面是力量,综合应用人体的力量.拳经曰:"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在腰,形于手指".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讲就是脚为支点,腿为力点,腰为控制点,手为作用点这样一幅发力图.

尽管人体重心位置会随着运动姿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人体结构的对称性和太极拳对称平衡的理念始终将人体的重心保持在腰部.太极拳就是以腰为运动中心的平动和转动的组合.转动以重心为愿心,平动以重心为中心,以重心为轴心.自身运动时不需要克服自身重力所产生的力矩,动作显得轻松灵活.受到反作用力时会产生最大的平衡力矩以保持自身的稳定.
在平时锻炼时,如何来确定你的姿势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来判定,你的姿势发力是否遵循这条太极拳力量的传递途径.方法是在作用点上,即你的手上逆作用力方向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如果你感到肩部受力,那你就是肩部发力,如果你感到腰部受力,那就是腰部在发力,如果你感到脚跟受力,你就成功了,你全身都统一起来了.你能够调动全身的力量,力量形成了一个整体,发力时能够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点,受力时,能够将所受之力分散到全身,达到了太极拳的要求.
太极拳是依靠结构将全身的力量组合起来形成合力.因此姿势很重要,精确度要很高,反之常常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推手
双人推手是太极拳的补充和深化.太极拳是单独练习的基本功,推手是拳艺的互相交流和切磋琢磨.虽然推手仅是绷,捋,挤,按四个姿势的反复循环.但是太极拳的功夫全部可以融化进去,并且衍生出许多锻炼内容.

首先是培养听劲.所谓听劲就是锻炼皮肤对力的感受.人体的皮肤包裹全身是面积最大的感觉器官,对触觉,冷热,干湿,痛痒反应灵敏.皮肤有很大的能耐,中医就是通过对皮肤的按摩,推拿,针灸,拔火罐等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推手用力的作用提高皮肤的机能,增加皮肤的敏感性.推手同时投入视觉和触觉两个感觉器官,对神经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有了感觉之后就是理解,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获取对力的认识.感受通过接触点力的作用,进而懂得力的意图,力的分布,力的变化,自身的不足和对方的缺陷,滋生"知己知彼"的能力.这就是懂劲,接下去就是变化.在双方互相力的作用下,锻炼自身力量的分散,集中和转移.让全身活起来像舞蹈演员一样,身体每一点都会动.一旦受力凭借锻炼出来的皮肤知觉和身体活动能力,立即将力量分散,转移,逃逸,让对方落空.太极拳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正面冲突对抗式,而是"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就是说,左面受力左面就撤退,右面发起进攻.右面受力,右面就撤退,左面发起进攻.功夫精湛训练有素者更是运用力偶的原理,将受力通过旋转回击到对方去,这就是太极拳的化劲.
身体会活动变化很重要,身体只要稍微活动变化一下,接触点就移动了,这不仅破坏了对方的发力姿势,使发力大打折扣而且改变了力的方向,自身所受的也只是一个分力了.
推手要求与对方始终保持接触.你进我退,你退我进,锻炼维持接触点的压强恒定不变,这就是太极拳的黏劲.黏劲获得了接触点.接触点既是触觉感受信息的来源,又是可以施加力量,破坏对方姿势或实施控制的地方,还可以用作发力时的进攻点.太极拳就好像一个车轮,尽管车轮前进,后退,左转,右拐奔跑万里,但是它的力量始终来自轴心.车轮的外缘与轴心相对静止.太极拳也是这样尽管手舞足蹈,但是它的中心在于腰.腰始终是它动作的源泉.腰与四肢基本相对静止,维持车轮的形状不变.维持腰与手肢基本相对静止.这就是太极拳的绷劲.绷劲是维持形状的力量,是维持结构的力量,就好像捏鸡蛋不碎,因为蛋壳有抗力.
推手还可以用来锻炼发力和受力.锻炼发力时组织合力将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一个方向.受力时保持姿势不变,将对方的力转化为自身弹跳出局的功,受力而不受伤.在外力作用下,弹跳是一种振动,它帮助你体内的力量分散和放松,对练功夫,练身体都有很大的好处.如同母亲喂育婴儿,故太极拳中称作喂劲
太极拳的道理

呼吸是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人发现呼吸是一种运动,可以用来锻炼身体,由此开创了一个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从而发明了太极拳气功.
如何利用呼吸来锻炼身体呢?我们先从一个具体的事例说起.医生在抢救触电或溺水者时进行人工呼吸,有一种人工呼吸的方法叫举臂压胸法.让病人仰卧在地上,医生跪在病人身1前,有规律地摆动他的双臂进行吸气和呼气.这个事例说明,手肢运动可以对胸腔产生力的作用,可以改变胸腔的容积.反过来,胸腔的扩展与收缩即呼吸也会对肢体产生力的作用.
静下心来仔细体察呼吸,你会发现吸气时胸腔扩张,横膈膜下降,有一股向四周扩散的力量.如果姿势恰当,无阻碍的话,这股力量可以传递到达指尖,脚跟和皮肤表面.就像皮球打气一样,直达整个球体表面.呼气时胸腔收缩,横膈膜上升形成一股向腹部中心汇聚的力量.如同皮球放气,整体向中心收缩,将这股力量与四肢运动联系起来,就是太极拳的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可以这样说,太极拳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扩大自主呼吸的容量,锻炼提高自主呼吸的机能,保证人体氧气的供应.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必须遵循先是由动作带动呼吸.待动作熟练,体会深切之后,才可以由呼吸带动动作,最后实现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自由结合.
太极拳四肢运动是呼吸运动的扩展与放大这不仅避免了运动时呼吸与动作的抵触和矛盾,而且扩大了肺活量降低了肺的残余气量,增加了心脏的负压,帮助了静脉血的回流,使心脏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让人感到很舒服.每天练过一次太极拳,整个一天都不会有胸闷的感觉.气体的压强是均匀的.均匀扩散均匀收缩,因此太极拳的动作也是均匀的.吸气时,四肢顺着呼吸的力量均匀展开,四肢顺着呼吸的力量一致,形成合力让肺充分张开.呼气时,四肢顺着呼吸的力量汇拢,让肺充分收缩.一吸一呼形成拳术上一个完整的动作,太极拳称为一开一合.拳术上吸气用来积蓄力量,呼气用来释放力量.太极拳在动作设计上使吸气路程较长,时间较长,呼气路程较短,时间较短,让吸入的气体在肺内有充分的停留时间.如果要发力就迅速吐气,这时呼吸产生的力量将是很大的.若再加上发声,让吐气更加彻底,产生的力量更大.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呼吸的节奏决定了动作的速度,这就是太极拳动作缓慢的根源和本质.
一套八十八式的太极拳所需要的时间,大致上可以等于你在柔和的蛙式游泳中八十八次吸气和吐气的时间(加上过程中的一些调整的时间).太极拳被称为内功,是因为太极拳像气功一样锻炼的是呼吸.气功是静下来锻炼呼吸,太极拳是动起来锻炼呼吸.人说:'太极拳中有气功'.太极拳这套健身法是以锻炼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为主,肌肉运动为辅,其生理过程正如人工呼吸一样,先帮助你呼吸由呼吸促动心跳,让你动起来.这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这与启动肌肉运动刺激循环系统,促进呼吸系统由外耳内的过程正好相反.
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加大了横膈膜的下降幅度,迫使肠胃跟着起伏蠕动.这既促进了消化又帮助了排泄.练了太极拳后食欲良好,肠胃通畅.横膈膜下降幅度增加,使腹部产生受压感,这是由呼吸产生的感受,故有"气沉丹田"之说.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吐气会逐渐清净,口内生津. 肌肉和骨架是人体的一对矛盾.肌肉的收缩和骨架的支撑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人体.尽管平时我们似乎没有察觉到,但是实际上我们是被肌肉紧紧地收缩在骨架上.一旦有人发生骨折,肌肉的巨大收缩力就显露出来了.如果不用钢针,不进行牵引,肌肉就会发生明显的萎缩.由此可见人体是很紧的."松"就是针对这个"紧"而言.
人是一个弹性体,肌肉和韧带都是可以被拉长和被压缩的.睡在床上从头顶到脚跟的重力差为零.早上起来人就长一些,至晚上受一天的重力影响.人就矮一些(矮一,二厘米).

何谓"松"?为了说明松,我们先来说紧.用力对物体进行挤压,使物体内部的距离缩小就是紧.相反,用力对物体进行拉伸使物体内部的距离变大就是松.
将人体各个关节,各个骨骼之间的距离拉长,使人的整体微量变大就是太极拳的放松.放松之时,体液充盈到放松之处,营养你的机体.松是张,是开.开足之后转为合,转为收,转为紧,将进入关节间,骨骼间的体液挤压出去,将陈年累月黏附着的代谢废物通过松紧,开合,张收的力的作用排入到循环系统中去.从循环系统的角度来看,松是对动脉血的吸引,紧是对静脉血的挤压.松与紧的互相转换,开与合的互相转换,张与收的互相转换,阴与阳的互相转换,这就是太极拳的松与紧的对立统一,开与合的对立统一,张与收的对立统一,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太极拳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循环系统.
松的方法就是医学上说的牵引.太极拳的牵引来源于古代的"导引术"是武术与导引术的结合.用四肢对人体进行全方位均匀,缓慢,微量.温和的牵引.思想上想象四肢为纲,细胞为目,纲举目张,全身皆动.
张开之势如开花,四肢如花瓣,从心开放.牵引由四肢影响到肺,由肺影响到心.心搏时,舒张的阻力减小了,所以太极拳越练越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由于动作与呼吸相结合,保证了你的吐故纳新,将挤压入静脉的废物完全彻底地排出,又向你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我们在初练毛笔字时,常用米字格来规范我们的字体.在练太极拳时也可以用一些线条,图形来规范我们的姿势.
第一条是垂直线,除了极少数弯腰动作如海底针之外,整套太极拳从头顶到会阴始终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条垂直线是身体的参照线.以这条垂直线为基础,既不要挺胸凸肚也不要弯腰曲背.弓腿时腰拔直,身体与这条垂直线重合.坐腿时身体微曲,头顶与会阴的连线仍然是一条垂直线.此时,脊柱如弓,连线如弦.
第二条是水平线.练太极拳时身体下沉,身体的高度下降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视你对运动量的要求而定.下沉少些运动量小些,下沉多些运动量大些,下沉幅度确定后腰的水平位置也确定了.腰始终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不能超过2cm,这2cm是为了发力时身体下沉借助重力同时提高稳度.腰的波动超过2cm,身体传递出来的力量就漂浮,方向不定.
水平线也是手肢的参照线.腕关节在水平线上,肩关节应比水平线低1cm以保证手臂与身体的角度大于90度.这个几何形状既能充分传递力量又不容易出现弯折.肘关节比水平线低两厘米,这2cm是为了保证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为辅.肘关节高于肩关节就要造成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为辅.胸式呼吸抬高人体重心,拳家称为"气浮".肘关节还要水平向外移1cm.也就是说包括肩,肘,腕三个关节的手臂从上向下垂直方向看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弧线.这向外移动的一厘米很重要,它解除了自下向上数第三根肋骨呼吸时的活动阻力.这样做会使呼吸时胸口感到很自由,很轻松.
"米字格"的规范姿势如下:
男子与女子的体型不同.男子以两肩内侧,女子以两肩外侧为宽度画一个宽长之比为1:2的长方形.两足就站在这个长方形对角的两个顶点上,形成太极拳的弓步步法.再画一条长方形的中线,我们就可以规范弓步步法了.无论是弓腿还是坐腿,前腿的投影一定要始终在这个长方形的一条边上,脊柱的投影一定要在中线上.这样移动身体的力量才能与手肢的力量一致.弓腿时前腿膝盖的投影要到达脚掌的中心.后腿基本伸直,膝盖处有1-2cm的曲度.坐腿时前腿基本伸直,膝盖处有1-2cm的曲度.
这个长方形不但决定了姿势的底面积,使你有一定的稳度而且给了你一定的幅度,使你可以发挥移动身体的力量.这个长方形如果宽度窄了,就会左右不稳.如果长度短了就会势能不足,如果宽度阔了就会纵向无力,如果长度长了就会换步困难.
这个长方形是个标准.老年人锻炼身体可以步子小些减少运动量,年轻人练功夫可以步子大些加强基础锻炼.但也要因人而异.
太极拳可以参照米字格,身体平面应活动在正面,90度侧面,45度斜面三个平面上,手肢或与身体平面垂直或与身体平面平行重合.


作者:王建业
--------------------------------------------------------------------------------------------------
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七言歌 太极心得 武式太极拳内功捷要 太极拳技击功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太极拳之内功修炼 太极拳内功修炼指南 松腰略说 太极拳之秘 内家拳桩功的境界和层次 练太极拳最容易被忽悠的19条
太极拳懂劲发劲 缠丝劲训练 太极拳的道理 太极桩功 田金龙教授谈太极拳推手散手 田金龙教授谈太极拳推手散手 郑曼青的 应敌诀 和发劲诀 你毁了我的太极拳---太极拳应怎样… 内家武学易骨、易筋、易髓解密 杨露蝉『圈內打人,圈外推人』解密 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 讲透彻太极拳的道理 太极拳509问 内家真传“老牛筋” 孙存周口授太极实战要领 杨露禅太极门点穴秘谱 杨氏太极秘法—以脊柱行拳 中医看内家拳修炼 太极拳穴位采气功法 太极拳步伐训练 学习太极拳的密决 杨氏太极拳天机直泄 太极拳经典摘抄 太极拳修炼十七句金言 炼心之要 有关太极拳的“松” 谈谈太极拳发力 陈氏太极拳的用肘法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拳势拆解是学练太极拳的重要阶梯 陈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拳劲 打肘歌诀 陈式太极拳83式(一路)[学拳笔记]… 陈式太极拳83式(一路)[学拳笔记]… 陈式太极拳71式(二路)[学拳笔记] 太极桩功函授教材:太极桩功 怎样把练功融入生活之中 桩功的修炼意义 “重心”是太极拳道虚实变化的中心 练习太极,不要配合呼吸 孙南馨:怎样才能练成一名太极拳家 发力的原理法则和公式 练习太极,不要配合呼吸 “重心”是太极拳道虚实变化的中心 太极拳之“掤劲”述真 太极拳内劲与人体筋骨结构变化 盘架子与攻防想象 太极拳的内功修炼 太极拳的内功修炼 陈氏太极拳的腿部缠丝 “太极腰”的锻炼
--------------------------------------------------------------------------------------------------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3

帖子1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