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杰出的红拳宗师高山

[复制链接]
1829 1
shitshuai 发表于 2018-10-26 06:39:5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西地方拳
清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位对红拳的发展传播和对中国武术贡献卓著、影响至深的一代宗师高山,武林中誉其为“飞脚鹞子”。他的真实姓名即高占魁,别名高春鸣,广为人知的却是“鹞子高三”。对这样一位长期为民间传诵不已、国内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基于封建社会重文轻武思想的桎梏及治史通弊,甚至连《关中府志》、《三原县志》也未书志留名,难怪我国近代体育史家唐豪先生亦提出质疑,断其为伪。加之有关可供研究高占魁的资料又散乱不一,囿于口传身授的拳札谚语,即使有涉及者,如《中国武术大字典》、《四川武术》、《陕西武术拳械录》,亦言之粗略,语焉不祥,这在客观上必然增大了研究的难度。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一个较为公证的评价和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还其真实面目,对推动红拳运动和中国武术的研究和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下面笔者依据多年的社会调查,试对所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剖析。

1、有关高占魁和研究状况
(1)《道咸宦海见闻录》载“同治三年除夕,据探弁高占魁禀称德隆战事”句中与《高山史略》述高氏曾“西北投固原提督雷正绾,留充武术教习事”吻合。为了说明高、雷关系决非偶遇巧合,有必要对雷正绾其人做一间要的介绍。据《道咸宦海见闻录》载:雷正绾字礼堂,祖籍四种江油,早年从戎于武昌胜保标下,旋以军功获直勇巴图鲁称号(勇士)。后由金州(安康)至三原滞留一年之久。可以设想,一个官场失意的武官与备受四川陕籍大贾盐商雍载、以武功超群而名噪雷之桑梓故里的高占魁,以武会友,英雄惜英雄,虎豹惜虎豹之情,在陕西三原县有过非同一般的识往。否则1863年陕甘战事炽烈之时,雷竟能于固原提督任上,将高待座上宾并留充武功教习是难以想象的。不仅如此,随着雷对高的武功的钦佩和为人的信任不断增强,最后甚至将高推荐给其顶头上司满清三品大员、陕西布政司署巡抚张集馨手下,充任亲兵探弁之职(高级警卫和侦察员)。因此我们认为这样的推断是合乎情理的。《道咸宦海见闻录》之控弁高占魁与《高山史略》中的高占魁实系同一人。然而,使雷正绾万万料想不及的却是高占魁固原之行并非一般武林人士经师访友,而是负有接应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北上、在清满军队中联络发展革命党徒进行策反的秘密使命,是打入清军的太平天国非同一般的“乱党”!

(2)《少林拳法秘诀》第十章“陕人高某”,第十二间“三原高某”,“余游秦中,在泾原遇一高姓者,以精于猴拳著声关内外……”。据此唐豪先生曾于五十余年前,论道“泾原是甘肃泾州、固原等地的总名,秦中无泾原,此不明地理以意变造之误”。第十章中“陕人高某”、第十三章“三原高某”,从所改《少林宗法》之文考察其籍贯姓名,皆《少林拳法秘诀》作者尊我斋主人伪造无疑。故三原高某所习之猴拳创自山右,可证马氏连带亦伪。对唐氏此后推断,我们持截然相反的看法。

其一“秦中”即“关中”,这是人所共知的地理常训。“关中”也有泾原,即泾阳和三原两地的并称,而且两地联称前此以后均有沿用实例。因此,高氏与尊我斋主人相遇当在关中的泾原,而非甘肃的泾原,若在甘肃之泾原,其地域又何必局限秦中?
其二,百有余年,秦中以精于猴拳著声关内外的红拳宗师,惟陕西三原鹞子高三、高占魁一人传域十省,拳技不绝于世,拳谚不绝于口。此唐氏虽经汜水渡黄河足履温县陈沟访查太极,而未亲自西入潼关考察所致。清代才子袁枚,忘记了唐宣宗诗句“入水寒光尽,千山暮色开”,尚有“长安无入水”之误,何况唐先生者不过千虑一失罢了。
其三,《少林拳法秘诀》称高氏拳技,遇敌高手以快致胜的特点时说:“吾辈遇敌时,出手当如飙风迅雷,使其闻风而倒,哪有手迹可寻。此吾秦中俗语,所谓打来勿让见,见时不足见也。其技之神,亦可于言表见之矣。”这正是红拳跑拳打手以快打百痴的传统交手战术思想的生动体现。而与光绪十九年咸邑(咸阳)屈逢江的《红拳拳谱》中之“打人不见形,方显学得精”——语实同出一脉。在手势上,《少林拳术秘诀》“掌法为北派所擅长之技,北派多四指紧排,拇指贴掌沿”,也正是红拳对拳掌手势“握拳如拳饼,展掌如柳叶”的柳叶掌。柳叶掌在手法运用上的术语为“一枝兰”或“箭手”。关于此种掌型手势,武术考证家徐震在《少林宗法图说考证》中说,“南北派拳法第一节类推以掌法异于南,而据此证高泺园为北派之掌法”。此论是符合红拳合战交手实际传统的。《少林宗法图说考证》中叙及实敌交手视觉孤应的眼法上称“各家眼法有参差不齐之外,关名派遇敌,宜先用眼光注其肩窝”。此是红拳“视两肩以防手”的视觉反应四法的基本要求之一,并为形意拳家黄柏年在其《龙形八卦掌》书中再次认可。在腰腿技法方面,《少林拳法秘诀》作者又赞不绝口地称高氏“手腕之灵捷矫健,腰腿之强柔活泼,洵近世之健者”。就中“手腕之灵捷矫健”,实指高氏精于猴拳,擅长刁打擒拿的手法,出手回手十分机敏迅捷特点的形象比喻。猴拳在今红拳拳系中一直沿袭“猴拳”之名,概因猴拳名俗而不雅,故拳家改称“剑拳”。至今高氏传人演练红拳套式多有猴拳猴势。猴拳在实战交手中的串子手法运用,又多与跤法相配伍。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险凡 发表于 2018-11-10 05:51:35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9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