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铁夫讲解拳经:“拳术中之力,乃是四肢百骸精气相通之力,所以要想求得真正的拳功,非求虚灵不可。只有虚灵才可求得全身的配合。”
轻、缓、匀,曰:“不轻不足为重,不缓不足以速,不匀不足以刚”。
王芗斋先生曾说:“我在国内参学万里,拜见学家近千人,堪称通家者仅两个半,即湖南解铁夫、福建方怡庄、上海吴翼辉耳。”解铁夫、方怡庄均为心意拳巨匠,吴翼辉则是心意六合八法拳名家。
当时解铁夫已年过半百,为人疯疯癫癫,人称“解疯子”,拳技却已臻化,"与名家较技,如戏耍三岁小童“。王芗斋与解铁夫较技,十战十负。王芗斋曾在解家住了一年,得解老先生倾囊相授。
心意拳大师解铁夫强调练拳要“师其意,不泥其迹。”他说:“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武术门派的创立,其创始人的才学、智慧、悟性都是远超常人的。他们集毕生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最适应自己特点的一种拳法,又都希望自己的弟子原封不动地继承自己的固定招法和套路形式。可是弟子们的天性、体察能力和爱好特长又不能与先人相同,死板固定的形式束缚了弟子们的通便和创新自由,所以门派一旦形成就走下坡路,质量江河日下,代代徒不如师是中国拳学的普遍规律。”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和反省。
王芗斋先生虽参学上万里,所遇各家甚多,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他始终走的是访问心意拳传人的这条主线。这可以从1928年王芗斋先生在上海创立意拳时说过的话为证:“我在国内参学万余里,拜见拳家逾千人,堪称通家者仅有两个半人,即湖南解铁夫,福建方恰庄与上海吴翼辉耳。”
王芗斋在湖南衡阳拜见了心意门巨擘解铁夫先生,解先生在武林中,人称“江南第一妙手”。此人年过半百,行为怪诞,很少与人谈拳,人们都管他叫“解疯子”。王芗斋同其交手十次,都输在“解疯子”手下,后来王芗斋先生在教学中,常对弟子们谈到解铁夫先生,据他所言:解先生与人搭手时,忽而手臂坚如磨盘,忽而又软似棉絮。但对方稍有欲动,他就能了如指掌,后发先至,拳术已达神明之境。当时王芗斋先生见比拳不行,便询请以白腊竿比试,解先生笑着回答:“兵器不过是手臂的延长,你手不成,器械也不能胜。”经过较量王先生仍然十战十败。王芗斋即倾心下拜,解先生说:“我纵横南国数十年,所遇名家甚多,但与我交手,皆如三岁顽童,任我施放。今天能与您相会,足慰解某平生。留下来吧,咱们作个忘年之交。”王芗斋先生住在解家,向他学习一年有余,拳学造诣突飞猛进。为以后创立意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谁知道确有此人否?其后人今天又何在?
解铁夫的事迹最难考证。不少论著把方恰庄和解铁夫的所在地弄混。如王选杰先生的《王芗斋与大成拳》一书:“在福建遇到名拳家解铁夫先生”。上面我们已经考证出了在福建遇见的是方恰庄--按照传说,在湖南衡阳遇见的应该是解铁夫了。但是,解铁夫还是谢铁夫?分歧颇大。可是,在近现代中国史料上,新闻报纸和出版印刷业的发达,加上二、三十年代修族谱和家谱行为的普及,肯定会留下蛛丝蚂迹可供考证。然而,至今为止,我查找了湖南全省的《谢氏》或《解氏》家谱和族谱,连同湖南以外的《谢氏》或《解氏》家谱和族谱中的分族记载等相关信息,一无所获。查找民国和清末期间的有关湖南的相关档案,还是一无所获。据说,芗斋先生本人也说过:“我在国内参学过万里,拜见拳家逾千人,堪称通家者仅有两个半,即湖南解铁夫、福建方恰庄和上海吴翼辉”。后两个人已经是事实存在了,那解铁夫呢?《大成拳问疑》一文中声称:“解铁夫先生乃江南第一妙手,曾诲芗翁。请问解氏何处人氏?故里何名?三代姓名?生卒年月?所习何艺?有何为证?家族近况?……或曰四十年代解公之侄曾北访多翁。请问其事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处?来时何人接风?去时何人礼送?嗣后有无来往?”看来还真让那李紫剑说中了。历史文献学教授居然回答不了有关解铁夫的籍贯和生平事迹等问题,十分惭愧!古人云:“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谓为信然也。
可有趣的是我却找到这么一段记载,即所谓的“孙存周轻取解铁夫”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