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法述略

[复制链接]
1796 1
默哀情侣 发表于 2017-1-20 19:26: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八极拳之名称

「八极拳」一名,不知始自何人。此拳初因握拳成把,而不紧攒,状如乡间农具耙子之型,遂名「耙子拳」。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古今拳家……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

所述「巴子拳棍」,「巴子拳」即是「耙子拳」。而本门之八尺棍法,活把穿梭,与众不同,名「耙子棍」,即此所谓之「巴子棍」。

其后当系门中擅文之士,感于「耙子」之名,太嫌粗俗,乃改称「八极」,较为文雅。推其时间,约在清初。


盖北方少入声,故读「耙子」、「八极」之音近似。易其字而不改其音,加以拳术家十九不文;兹既不拗其口舌,又复不改其故音,则虽易其文字,彼亦不知计较。

因此,逮于清末,「八极」之名,渐已通行。除本门发源地──河北省、沧县、东南乡一带而外,鲜有人知「耙子拳」之土名矣。

至于为何择取「八极」二字?除音近之外,是否尚有特别意义?已因全无记录,而难可知。勉强推究,可作三解;当初择字易名时之命意,或不出于此乎?

北方称武术曰「把式」,亦作「八式」。学武之人,便叫「八(把)式匠」,「练八(把)式的」。

是故命名「八极」,即是勉励门中弟子,努力用功,将本门「八」式(武术)练至武术之「极」点之意。是为一解。

又因本门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字,亦即人体之八部位,以提醒学习者注意。

因之,「八极」二字,亦可解作:时时提撕警惕,要求将此「八」个部位,精求熟练,达到「极」点之意。是为二解。

汉、刘安《淮南子》:「九州岛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是故,八极又系八方极远之地之称。

而本门所练之劲,曰「十字劲」。亦即是向四面「八方」,尽量向外撑、向外发,期其达于「极」度。则又与八方极远之意,不谋而合。是为三解。

二、八极拳之由来

八极拳术,不知始自何时。然戚继光《纪效新书》,此拳既已「有名」,则推其时间,当不致晚于明初。

自明而上,憾无可考。但此拳之风味,质实古朴;起始之时代,当非太晏。唯确切之期,不能妄度耳。

此拳发源于河北省沧县东南乡,离城七十华里一带之村镇,此一地带,俗名便叫「八极窝」。其实,除八极拳外,当地也是「劈挂掌」之老家──尤以旧属沧州府,民国后划归盐山县之罗曈一带,练劈挂者尤盛于八极。

沧县自古为武术极盛之地,因有「镖不喊沧」之谚;意谓镖师到沧县,无人敢「喊镖」的。而沧县武术,又以东南乡一带最强。寇盗强梁出没,民风剽悍尚武,俗称「雁过拔毛」的,便是此处地方。

惜此地风气保守,武术家门户谨严。虽有此等好拳术,但却并不外传。外人艳羡,窥得一二,亦万难尽其全艺。即连沧县城里,所练之八极,已然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三、八极拳之近况

满清末年,沧县东南乡,一处极小之村落──张沙地方,出现八极门中不世高人──「神枪李书文」老先生。

李老先生,字同臣,本农家子,自幼从近邻孟村金家,习练八极拳术。后又参研劈挂掌法,并将二门融而为一,使之相得益彰;因有「八极参劈挂,神鬼都害怕」的美谚。并且,除拳脚外,最精大枪之术,所向无敌,武术界尊之曰「神枪李」而不名。

李老先生闯荡直、鲁、豫,及东北各省,一生未逢敌手。所传弟子,有霍殿阁、霍殿魁兄弟,赵树德,李健吾,柳虎臣,任国栋,许兰洲,张骧伍,那玉昆郎舅,窦世龙,徐志清,丁仲杰,刘云樵,刘序东叔侄等人,皆有誉于时;而今唯关门弟子家师刘云樵先生在台,一人而已。

其中张骧伍先生,曾任「中央武术馆」副馆长,而沧籍之马英图、赵树德、韩化臣三先生,更曾任教馆中。于是自第二期起,乃定八极拳为必修课。馆中学生,人人擅此;而以二期毕业之李元智先生,较最精到。

李先生初则留馆任教,后又设帐「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术」,「陆军军官学校」等地,所至皆以八极拳术教导学生。对于八极拳之推广,实有贡献。

迁台以后,军中研编「战斗体育教材」,李先生参预其事,遂亦编入八极拳。五十四年「勿忘在莒」运动推行,更将军中拳术,全部定一总名曰「莒拳」,而八极拳列为「甲种」。

四、八极拳之特点

八极拳在沧县时代,虽然传播未广,行于一隅,然已名满武林,为公认之名门拳技。

传至南京而后,习者綦众;直至今日,更因刘云樵先生之倡导,而有愈来愈盛之势。其所以能致如此,自亦有其理由;亦即谓,八极拳必然有其特性与优点。研练所得,条举凡八:

一是训练有程序:我国拳术,内容虽极高妙,然训练之方法极不科学。能循序渐进,订有层次之拳种极少;而八极为难得几种之一。

它以「小八极」奠其基,「大八极」肆其术,而「六大开」宏其技,「八大式」极其艺。再加以几种内外功夫,依次练来,时日愈久,趣味愈多,非唯引人入胜,几致欲罢不能。

二是发劲有方法:打拳不发劲,只是健身操;根本无武术之意义可言。然时至今日,许多拳种,其发劲方法已经亡失。即使苦练一世,也万万无法致用。
而八极拳之发劲方法,不但仍然保有,而且方式简便;依法行来,极易获致功效。

三是实用为目的:八极拳绝不花巧,质朴大方。一手一式,目的唯在应敌。不讲究美观,而要求实效。

四是跺子为基础:拳术之根源在腿足,而腿足之训练极艰苦。自来习拳之人,多有不堪其苦而中废者;而更坏是躐等以进,自欺欺人,练成一身不能真受考验的无根之学,最是误人第一。

而八极拳将跺子、碾步等等训练,融入套路之中。除非不练八极拳,要练必须先过此一关。受不得苦,只有自行退出,根本不予任何投机取巧、躐等逾份之机会。是以,八极拳便不容易冒牌,冒牌者一认便知。而且亦不可中辍,中辍了便难以再练。

五是简单而易学:八极拳除不花哨之外,而且招式极简单,学来不费事。只需用功练去,便可有成。其所注重,乃在练习时所下之功夫如何。绝不以繁巧复杂,或玄虚莫测之表面,来为难、来迷惑学者。

六是变化而愈出:八极拳之动作简单,却又万非拙陋。不但不是初级肤浅之技,反而是经过浓缩,提炼出来之最后结晶。

所以,面目虽极单纯,含蕴却极丰富。熟练之后,变化无穷。随敌势而衍变,如镜之照形,无不一一现其真影,无穷无尽。

七是招式最捷近:八极拳以接敌致用为目的,经长期提练得结晶。是故, 一招一式,不但施用于最致命之部位,最恰当之时机,而且是同类几十、几百种招式中最捷近之一种。

所谓捷近,亦即是最快速,最省事,最直接,最稳当,而又最有效果,最具变化之意。充分足以说明八极拳招法之高妙,趣味之深厚。

八是技巧最完整:八极拳之训练,有数套拳架为程序;而每一套路,又各有若干种不同目的,不同功效之训练法。至于其应用接敌,则无论自保、制人,上中下盘,长攻短战,一皆算无遗策,用之不竭,绝无所偏,更无所缺。

所以,其技巧完满充足,实可以满足学者欲望,解除学者困疑。可以不待外求,只要透过本门本有之系列训练,定可造就成技艺高超之拳术人才。

五、八极拳之套路

八极拳之套路,以「小八极」、「大八极」、与「六大开」、「八大式」为基本。兹分述之:

「小八极」,又称「小八极拳」、「八极架」、或「八极架子」。传出沧县以外之后,亦有称之曰「老八极」、「旧八极」(拳)、及「死八极」(拳)的。

这是入门的第一套拳法,极为重要。讲究要练得沈坠、稳重、匀称;以奠定基础。

「大八极」,又称「大八极拳」、「八极拳」。外传以后,又有称为「新八极」(拳)、与「活八极」(拳)的。

它是第二套拳法,拳式便捷,发劲猛脆,手法细腻,脚步灵活,除了加强锻炼「小八极」中已有的训练而外,更在那已有的基础上,作更进一步的训练。

「六大开」除真正本门而外。颇多异传。所以,闻知其名者多,但曾经练习的人少。但这是继「小八极」、「大八极」之后,极其紧要的功夫。所以特别列出本支的拳谱,用供参考:

第一路:贴山靠。
第二路:弸。
第三路:猛虎硬爬山。
第四路:搨掌。
第五路:挑打顶肘。
第六路:虎扑。

「八大式」更是本支八极、套路训练之压卷。因为同「六大开」一样罕传,各家练法,很有出入。也条例其拳谱于下,广泛地请教高明:

第一路:冲捶。
第二路:劈山掌。
第三路:迎面掌。
第四路:圈捶。
第五路:降龙。
第六路:伏虎。
第七路:探马献肘。
第八路:虎抱。

以上是本门所授的拳套,每一套路子又因训练目的之不同,而各有不同之练法若干种。特别是「六大开」与「八大式」,不同的练法最多,意味最云深长。

六、八极拳之劲道

八极拳劲之训练,亦有层次。大抵先习「沈坠劲」,再练「十字劲」,而终至「缠丝劲」。依序行来,逐步精进,以为本门各种拳势发劲之基石。

所谓「沈坠劲」,不仅是练腿脚,乃是要将四肢百骸,每一部位,皆练得一运劲时,更有沈、垂、下坠、稳固、而屹立如山之势。绘图于后、黑影部分即示劲力沈坠之处。(图一)

所谓「十字劲」,简单来说,就是向上、下、左、右四方,作如同十字形的撑展的劲。就是要将「沈坠劲」中所凝具的劲力,再向四面八方抽引弸张的意思。绘图、以为补充。(图二)

所谓「缠丝劲」,就是要将「十字劲」转绕回环,三盘牵引而出之的劲道。无往不复,流走周循;灵活、敏锐,可以随遇而出,应感而发。图绘一例,略示端倪。(图三)

此处所述,为八极拳中,最基本之劲道,及其训练之程序。至于在此基础之上,所滋生的各种拳势之劲道,如弹、捅、砸、弸等等之类,概未涉及。

一】



【图 二】





七、八极拳之功法

八极功法之表现于手足部位,也是最基本的,为「熊步」、(熊形。)与「虎膀」(虎形。)二功。其中熊步为八极门之所独有,关系到劲道的训练,亦关系到应用的步法。而且它的练法很多,绝不是外间那种一摇一幌,半步半步向前走的玩意。

至于「虎膀」则是上肢的训练,以拔出肩背之劲为目的。意思是打通脊背,以畅功劲;是它的效用。但因为它训练的动作,在外观上,乃是将左右二「臂」,向前「捅」打的。所以,也常书作「捅臂」。

八极气功,以「哼」、「哈」二气为基本。但在作哼哈二气的训练之前,又必须经过气沈丹田,(蓄气、纳气。)与气运周身(引气、行气。)的两步基础功夫。第一先使你有气可用,第二更使你能在不同的部位运用;否则只是空谈,是一世也出不来功夫的。

等初步功成之后,再依身体不同之部位,及不同使用之时机,而分出鼻的「哼」、与出口的「哈」两大类,来配合动作,发劲致用。当其鼓荡急切,激奋猛烈之时,亦每每引吭吐气,开声喝叱,不为奇也。

八极功法之中,必须以器械佐助的,为「贴山靠」、与「打沙袋」二法。「贴山靠」外间每书之为「铁」山靠,以强调此功之坚强,有如铁石。其实如真正曾练过此功循序渐进之训练的,必了解由于初习之时,的确是平「贴」在墙(古人则以平滑之「山」壁用功。)上用功挤「靠」的,所以,仍当以「贴山靠」为是。

至于打沙袋,几乎是各门各派之所共有的一种训练方法。但也因各自的需要不同,而练法每每有异。八极门中沙袋之锻炼方法极伙,不易企及。而且沙袋的种类既多,使用的方式各异。购置已非容易,摆设更费地方。尤其其中有些戴在身上的沙袋,由于没有沧县本地那种特殊的细沙。(沧县风俗,婴儿都将下身套在用火炒过的沙布口袋中,不包尿布,而随时换沙,又卫生、又舒服。)实在难于制作。因而,时在工业社会的今日,便每因物质条件之限制,而无法一一都设置起来,充分锻炼了。

八、八极拳之应敌

八极应用对敌之基本姿势,一曰「三尖对」、一曰「猬缩式」。所谓「三尖对」者,就是鼻尖、手尖、足尖这「三」个「尖」要「对」准在一直在线之谓。而且,要时刻保持此一准绳,永远以此尖端对准敌方。只要此式不被哄动,不被破解,则我永远安藏在此「三尖对」的护卫之中,绝不可能被人袭击;而且可以随时袭人,长攻深入,而不必畏惧。八极拳之所以能身入虎口,而安如泰山者,以此。

所谓「猬缩式」,乃是应敌之时,蜷曲了身子,求低、求小的一种方法。但它又不是害怕、躲藏的怯敌姿态。而是虽然蜷曲,但却如同刺「猬」似的一「缩」身,就竖起了全身的箭毫,以戒备应战「式」子。式子越低、越小,则可能招致攻击的面积亦越小;而攻击来时,我手足顾应招架所需要移动的距离亦越短。尤其是得有机会,发动攻人时,可以立刻发动,不必先作内收之准备动作,最是快捷,方便。

八极应敌,下面是「捆锁步」、上头用「封缠手」。所谓「捆步」、是从外门侧进,以足捆堵敌势,使不得展。所谓「锁步」,则是由中门直进,以足锁扣敌势,使不能出。然后在这两种步上衍生出种种其余的步法来。

至于「封手」,多用在主攻之时,封住敌人出手之门。而「缠手」,则多在敌人先发,已经攻来时,以此缠而出之。二法相辅相生,再从而变化出其它各种手法来。

八极拳应敌之时,除了身手方面的技巧而外,在精神、意念上,又讲究「狠、稳、准」、「奸、滑、急」。「狠」是存心;「留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而且对自己也要狠,其最高之境地,则有「舍身」打法,不易习得。「稳」是态度,八极应敌必先沈气「内转」、「不动如山」。一定要做到时机之把握,部位之命中。八极拳法,「一打气,二打血,三打阴阳两不接」。必须按部施术,乃克功奏效成。

「奸、滑、急」又是进一步的修练。眼要「奸」、步要「奸」、手亦要「奸」。乃可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滑」则是变化,哄诱;到极致时,可以引领对方之动作、掌握敌人之意念,而求取胜利,弄人于股掌之上矣。「急」则指一切的意绪动作无不是「急上又加急」的要求。机会一纵即失,门户稍开则闭。一招慢、招招慢;可以亡身丧命而有余。是故,一切要领,必须还要归到一个急字,才是「百战不殆」的保证。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欧典丽 发表于 2017-1-30 12:08:44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楼主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13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