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气功筑基要诀《百字碑》浅注

[复制链接]
2257 7
dapanda 发表于 2017-7-27 17:31:5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匡常修道长


先天气功是道家一种性命双修的功法,是古代道家和养生家经过实践成功的保健延年要法。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对于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有很大作用。此功法过去都是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即使有书,也多是含糊其词,深奥莫测,其理难明,真实用法,更不落纸笔,所以后人用得很不广泛,只有少数得传者,借以延年。吾今已八旬有余,一生受益于此功,特结合自身体会,浅注详解,公诸于世,以为后学者修炼之用及供研究者参考。


一、先后三宝论


天地人为三才,三才皆有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人的三宝若少一宝即死亡,人的三宝又分先天后天。先天三宝为元神、元气、元精。后天三宝为识神(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先天后天相互配合,不易分析,不到最深功夫,是分不开的。后天思虑之神和先天不神之神(即不用意念而自然的知觉,也叫真觉)虽是能分,但也有连带关系。先天元精(即先天而生的和不知不识、静到极处而发生的真一之精)和后天性欲之精,也是不易辩明。后天呼吸之气和先天真一之气易辩而难分清浊。但只要静心修炼和体察,也终能分明,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炼精化气


(一)静养化气 习静是先天气功的主要功夫。心若不静,则气无所归,在行功时不免心意昏迷或万念丛生,以至神弛散,功无所行。要想达到习静,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在言、听、视、动等方面都不要着相,要保持安静,在行、住、坐、卧之间也要养其浩然之气,这才能不滞其入静之机。古人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生生不已,浩然长存,脾气自然去掉,性情自然温和,心无燥火,如此则方好行功也。 (二)聚性止念 练功时心一静,往往就杂念丛生,浮游乱想,心息不能相依。对此可以用观光之法,收其散性,聚而为光。做法是一面守静聚性,一面观光止念,互相利用。行功后,初时如白云片片,由外飞来,继而似浪水波动,由外聚内。久则眼前虚白一片,不见波动,这时方知性不乱矣。光者性之表现,性散光即散,性聚光则聚,性定光则定,性满光则圆。所以,根据光之表现,即知性之聚散矣。观光之具体练法,初先静坐片刻,待身心定了,方将微意止于目前(位置在眉前大约二十厘米处),似照似定,若有若无,不久就有白云现于目前,以意照于白光中,从微白而至浩白,从光小而至光大,从波动而至光定,从不圆而至光圆。但光圆必须入大定后才有,不能用意太急,更不能追求。 子丑寅三个时辰(夜11点至早5点)练功,最易见光,因为此时是生阳之时。初学练功者,尤要重视这个时机。 (三)凝神气穴,心息相依 在聚性止念基础上,当眼前呈现一片浩白不动时,即将微意移于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心守太虚,意照气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寂而照,照而寂,久则寐寐惺惺,永无昏沉,睡魔自遣,真心独立,空空荡荡,但觉微息相随其间,吸气下不过气穴,呼气上不过心,绵绵若存。在心息相依之时,即把知觉泯去,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氤氤氲氲打成一片,此炼心合气之功也。 (四)炼液化精 老人练此功最好。口内津液是养生之宝,人能炼之去病延年。津是肾水所生,液乃心血所化,此二物能助消化、补元精。《黄庭经》云:"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芝灾不生。"在行、住、坐、卧之时,舌抵上颚,自然生出津液,待口满时,引颈而呑之,自然响声汩汩,直达丹田。少时,心意入定,不知身在何处。待物极必反,静极生动,外阳举而元精生矣。 (五)生精子时 天地子时一阳生,人身气质合乎天地,故子时元阳亦生。但人为情欲所牵,乱其自然,不能合乎天地,故阳生多在寅时,故为"活子时"。内阳生,外物即举,但须知水源清浊,方化施功炼化。无念无欲,由静而生者,谓之水源清。从情欲而生者,谓之水源浊。 (六)采精火候 采精者,是将所生之元精采而归炉(炉即指丹田气穴)。但采时须知其火候,方能炼精化气,否则采而复生,难免漏精之患。火侯者,生精时谓之生精火侯。当采精时,谓之采精之侯,步步皆有火侯。采精者,是采静而后生之元精也。元精内生,外物立举,这时要身心勿动,速凝神太虚,意照丹田(微意照在丹田)。待所生之元精欲返回之时,速一吸气,下达会阴穴,一呼用意提引入丹田。如此数遍或十几遍,内精归炉,外物自然缩尽,此谓之采药归炉。 若由浊源生精阳举时(白天有欲念者也谓之浊源),用采药归炉法,少时又生。凡采而不动者,即为浊源。即用吸、抵、撮、闭口诀,一吸由后三关直升乾顶,一呼由乾顶而降于丹田,如此数遍,再温养之,至外物缩尽为止。 (七)炼精化气 接上述,精既归炉之后,须以火炼之,复化为元气,则无漏精之患。方法是先武后文。有意于呼吸,行三十六息,息息归根,不离丹田气穴,谓之武火。再以神寂照之(忘息的意思),行二十四息(数息而不着意)即谓之文火。如此夜夜行功,火侯无差,不几日,丹田温暖,精生更旺,感觉丹田常有一种太和之气,氤氲不散,如此日久,自有开关之侯矣。以上谓之调药。


三、聚火开关


(一)气足开关,八脉俱通 开关者是通过以上炼精化气,丹田气足,日久在静定之时,忽觉丹田发热,气生气穴。这时千万勿动勿惊,心归杳冥,任其自然自生,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决不能昏迷,以防气散。待到热极欲动之时,我以真意领之,入尾闾之穴。原则是气不动我不动,气将动我先动。气足者自然一撞直上乾顶,须臾化为甘露,深入任脉,香甜满口,脑髓清定,响声隆隆,直达丹田,非同前咽津之响声也。从此,八脉俱通矣。气不足及体弱者,气力稍差,不能一撞直上乾顶,须以神守之。待气欲动时,以意引之,过尾闾至夹脊。如无力上冲,须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将动时,以意领之,一撞而上过夹脊,直至玉枕。再无力上行时,仍须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将动时,以意领之,一撞而过玉枕,在入泥丸,少时片刻,化为甘露,降至丹田矣。 (二)周天运法,还精补脑 周天者,是每次气生,引气入任督行一周而归丹田,故谓之周天。此后静极气又生矣,外物立举。这时须不惊不动,待气足欲回时,以神领之,一吸而神气直上乾顶,一呼而神气下降丹田,为之一周。以神守之,寂而照,照而寂,在杳冥之间把知觉泯去而入定矣。此后复生如此,谓之还精补脑。 (三)气就神交,任督自转 以上周天运法,行之既久而定静之时,忽觉丹田温暖,元气生矣。所生之元气自不外驰,而上入中宫,与神相交,氤氲配合,如如不动,恍惚之间,已入定矣。少时元气又动,一股热气(不行阳关矣)由丹田入尾闾过夹脊,经玉枕直达泥丸,又下降丹田气穴。此时神随气行,不由自主,非人力所能为也。此后复生如此,行之既久,既而归入大定。在定静之中,一道白光亮如水银,由任督二脉旋转不停,三百余周自然而停。此后复生如此,谓之法轮自转矣。 (四)阳火止闭,保健延年 接上述法轮自转后,真气已不行阳关,外物自不举也。此时身之宿疾,不治而愈,夏不畏热,冬不畏寒,神气充足,精神愉快,如如自悦,但还需要常乐我静,不使神气外驰,保持自然,这样使耳能返聪,目能返明,气足可以防病,身强自能延年。 以上所说是根据亲身体验,亚非虚言,有志于此道者,若能诚心参悟,照诀而行,便可成功。


现提出几点意见:

1,本文所述是先天气功筑基部分,作为一般人修炼强身延年之用,对周天长生上乘功夫,以待后续。 2,练功姿势,取便坐、盘坐、平坐均可。 3,练功时间,可取四正时(即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如做不到,亦可因人因时而定。但欲把功夫练上去,需每到自觉腹内气动时(如汽车开动之状),立即行功静坐。待气不动之后,方可收功下座。如若时练时停,就会前功尽弃。 4,注意事项 (1)先天气功是性命双修之功法,心须把修德、养性摆在要位。道德品质好,多做与为善人的好事,去掉私心杂念,不生气, 不动怒怒, 才能养吾太和之气,把气功真正练好。过夫道家磨性,这方面必须下最大决心,天长日久的磨练才行。 (2)注意饮食多素,起居有常。中老年多吃素,早睡早起,极有好处。 (3)注意房事,节制性生活。道家在这方面有严格戒规,不磨去情欲是练不成是上乘功夫的。至于现在一般人陈功。起码要做到节欲。 (4)动静适宜。我一生不仅召习静修道练气功,还坚持习武不懈。深感欲健身长寿,应当动静结合,这也是古人的经验。但要注意照科学办事,不能退劳,否则适得其反。 (5)持之以恒。为此还要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有人说: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就是叫我们随时随地都要结合练养之法。 (6)对元气不守炉的处理办法:虚恭多而无味者,则系元气下泄,需用吸、抵、撮、闭之法运化之。外肾囊湿而下垂者,为元气下泄,亦用此法。 附录: 《百字碑》浅注 匡常修 《百字碑》是我教吕祖所著,原载《吕祖全书》第三卷。吕祖名岩,字洞宾。唐代河中府永乐县人氏。 《百字碑》全文二十句,共一百字,论述了道家气功修炼过程、方法和景象。全文比喻较多,今人对它的解释不一。现据我自身体会浅注如下,与同道者探究。 1,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这两句概述了道家练功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即忘言忘守,就是在练功时做到不守而守,只有用不守而守的方法练功, 才能达到气不聚而聚的要求。 在练功中要达到忘言守,往往并不容易做到.要降服练功中的心猿意马状态,但不能用强制的手段,而是要练心,但是要用无为自然的方法去练它,这样练起来自然而然了,一自然就能达到养气的目的。 2,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即气之动, ""即心神之静 。""即气也。当练功时意念连到无为的状态,即入静时,气就产生,静极必生动,所以静为动之宗祖。相反动极复静,动又为静之宗祖。故动与静是练功中的自然之道;而且它们互为宗祖。如果没有气机发生又何谈动和静乎。 3,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静极生动。动极生静谓之常道,又谓真常。"应物"即采气也。静到极处,必然产生气,有了气就要采练辣。在产气和采练时,心神不能昏迷,昏迷气就散了。 4,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性即先天元神。练功入静时,心不昏迷,神就不散乱。性不散乱,产生的气自然而然回到丹田。 5,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即坤炉丹田是也。气回到丹田就要操炼成丹。操炼方法是在丹田内匹配阴阳,其法如同将坎中之阳填补离中之虚(阴也),会达到乾坤的要求。 6,阴阳生反复,普化-声雷。 在丹田中不断进行阴阳匹配, 丹田气越来越足, 气足欲动时,用真意领之,过尾闾、夹脊、玉枕背后三关,直撞乾顶(泥丸),气化为甘露下降,过十二重楼时雷声隆隆。 7,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白云"即气也。"须弥"借用须弥上之名比喻人体最高点即头也。气足后沿督脉上冲乾顶,气化甘露从头向下降,复回丹田。 8,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甘露从头而降,如饮使人长生不老的美酒,其景极其舒服,这种自饮即可长生有其乐无穷的美洒的快活情景,如果没有练到这一步功的人怎能知晓。 9,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练到以上功时,有时静到极处,从脑中可以发出一种极其美妙难言的琴声,此后灵机逐步自开。 10,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做到这二十句,可以达到一定的功夫,继续修炼就可以达倒上乘功夫,即按道教所说的,修成道果登天成仙(延年益寿之意)的目的。 全国道教协会理事、青岛市崂山太清宫一炁道人匡常修根据代代相传,结合自身体验写成的这一套道教气功,言简意赅。功法中有许多不传之秘。 匡常修道长现已有八十余高龄,他八岁开始学习武术,造诣很深,其内功之精纯,实受益于先天气功。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Aeon 发表于 2017-7-29 08:19: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病已经好了百分之六十二了!
板凳
逃之夭夭 发表于 2017-7-31 12:18:3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网不回帖,回帖就回精华帖!
地板
cqautofan 发表于 2017-7-31 18:28:29 | 只看该作者
白富美?高富帅?
5#
慈佛 发表于 2017-8-1 01:55: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病历本丢我这里了!
6#
ys71 发表于 2017-8-3 08:22:4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怕楼主删了!
7#
唐哒哒 发表于 2017-8-4 09:31:5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我最崇拜的人!
8#
莫邪123 发表于 2017-8-6 11:22:01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改天让朋友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9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