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仙将军”李景林的故事

[复制链接]
1272 9
qqqqqqq 发表于 2018-6-21 07:32: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昨天翻看资料的过程中,偶然看到了关于民国初期的“剑仙将军”李景林的 故事,由之引出来有关中央国术馆的一系列人和事。1927年下半年,刚脱离军界在南京就任政府委员的张之江,邀集钮永建、李烈钧、戴传贤、于右任、蔡元培、何应钦、冯玉祥、孔祥熙等26名国民党党政要员,发起成立国术研究馆。1928年3月15日获准。3月24日,国术研究馆在南京内桥金陵大舞台召开成立大会,租借韩家巷基督协进会的数间房屋为临时馆址。
国术研究馆除行政事务外,主要工作是设国术训练班,培养武术师资,并没有进行多少研究工作。经李烈钧、邵力子、钮永建等人游说,将该馆归属政府直接指导,由财政部拨给经费。并于1928年6月,将国术研究馆正式易名为中央国术馆。馆长仍为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
中央国术馆建馆初期,设理事会和监事会为权力机构,负责议定重大馆务事项。下设少林门和武当门,负责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将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列于武当门下,其他拳种皆入少林门。这种分类不仅不够准确,而且加重了旧武坛的门户之见。未出三个月,就酿形了多起争斗事件:如少林门长王子平和武当门长高振东徒手搏斗,科长马裕甫与柳印虎竹剑拼搏。门长、科长相争,暴露了分门体制的弊端。乃废除少林、武当两门的设置,采用“一会三处“的组织建制,设置机构。一会,即理事会,三处包括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这个建制被作为中央国术馆的定制,写入《中央国术馆组织大纲》。
1929年2月,国民政府通令各级行政遍设国术馆(社)。《国术馆组织大纲》规定“省、市国术馆正馆长,应推各省、市政府主席、市长兼任,或由省、市政府及董事会推荐资望相当都充之”。各级国术馆、社的负责人由当地政府首脑人物担任,保证了各地政府对各级国术馆的拨款,也促进了各地国术馆的组建。至1933年的统计,当时已有二十五个省、市建起了国术馆,县及县以下国术馆(社)的数量尤多,仅青岛一市,就设有国术训练所83处。各地国术馆、社的建立,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的国术馆系统。
1929年2月颁布的《中央国术馆组织大纲》第一条规定:“中央国术馆以提倡中国武术,增进全民健康为宗旨。”第二条:“为实行前条宗旨起见,本馆特延聘国术专家、体育专家及其他专门学者,办理下列事项:一、研究中国武术与体育;二、教授中国武术与体育;三、编著关于国术及其他武术之图书;四、管理全国国术事宜。”中央国术馆开设的各种班别,均分学科、术科两类设置课程。
学科课程包括:党义、国文、地理、历史、算术、国术源流、国术学、生理学、军事学、音乐。
术科课程包括:腿法、拳术、器械科、竞技科、选修科、特别科、军事科七门。在这七门技术课程中,包含有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查拳、新武术(拳脚科)、连步拳、杂拳、行拳、掇脚(戳脚)、劈挂拳等拳术;剑、刀、棍、枪、鞭等器械;气功、铁砂手、红砂手等功法;以及散打、摔跤、长兵、短兵等格斗项目。还开设了拳击、日本劈刺术等外来格斗项目。
国术国考无疑是中央国术馆成立二十年间最受人们关注的事情。“国术国考”全称“全国国术考试”。中央国术馆仿旧时武科考试和近代体育竞赛制定国术国考,用以考评习武者技能学识,区别等次。
国术考试仿武科的童试、乡试、会试,设县考、省(市)考、国考。仿武科的外场(试武)、内场(试文),设术科和学科两门考试。中央国术馆谓此为选拔真才实学的“抡才大典”。
按规定各级国术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但实际二十年内只举行过两次全国国术考试,各地举行次数不等。
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于1928年10月15日至20日在南京公共体育举行。山东、河北、北平、南京等17省、市和中央国术馆的共333名应试者参加了这次国术国考。这次国考的术科考试分为预试和正试。预试是单人表演。项目包括拳术、刀、剑、棍、枪。正试是两人特邀比赛。项目包括徒手的拳脚门(散打)、摔角门;持械的棍、枪门(长兵),刀、剑门(短兵)。预试及格,方可参加正试。
预试中个人单演拳术和器械的水平颇高,有240多人获及格资格,其中150人参加了正试。由于对抗比赛无时间限制,会期届满,比试至第四轮即宣告终止。取中朱国福、王云鹏、张长玉、马裕甫、张英振、窦来庚等15名为最优等;取中杨松山、郭长生、马英图、韩化臣、佟忠义等37名为优等;取中柳印虎、林志远等82名为中等,只参加预试而未报名参加正试的有赵鑫洲、于振声、吴图南、何福生、曹宴海等。
第二次国术国考于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考场建筑呈八卦形。河北、湖南、绥远、山东、河南等21个省、市的438人参加了这次国考。这次考试,大致沿袭第一次国术国考的成法。所作改进是预试有了评分细则,对抗比试有了统一的护具。还增设了搏击(拳击)比试,以及女子对抗比试。
这次国术国考共取中甲等43名。其中拳术对试(散打)13名,长兵3名,短兵6名,摔角3名,搏击(拳击)重、中、轻3级共9名。参加女子组正试9名选手,皆取为甲等,以鼓励女性习武。据记载,参加这次考试的部分女选手随旧中国体育代表参加了36年柏林奥运会,并且在武术表演项目中有出色的表现,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国术国考虽有种种不足,但是它制定和实践了武术拳械单练与对搏的竞赛规则,选拔了优秀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竞技武术的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除四川等大后方国术馆继续活动外,大多数国术馆相继停办。1937年8月14日,日机轰炸南京,中央国术馆南迁。在迁转过程中,政府停发经费,教职员工和学生生活十分困难,多数教师和学生沿途离去,自谋出路。1941年,迁至重庆北碚时,馆内人员仅剩二十多人。此后,在四川境内组织培训、巡回表演、举办比赛,但都仅偏于一隅,失去了往日的规模。1946年迁回南京,无馆址,缺经费,已无法维持活动。1948年为经济所迫,无法进行招生,难以教学,从而宣告闭馆解散。
中央国术馆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强我宗族,壮我国魂,洗刷东亚病夫,振兴黄帝子孙。”中央国术馆以培养军队教官、中等以上学校教中及公共体育场所指导员为目的,以“泛学博通”为教学原则,广设武术技术课。学生毕业后可应聘担任各地武术教师或教练。被录取的学员在国术馆学习不但不收任何学杂费用,其衣食所需全部由国术馆供给。入馆后的学员发穿校服,校服的前心和后背分别有“强种救国”和“自卫奋斗”八个大字。中央国术馆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抗战爆发近十年间,共收了五期学生,每期人数不多,少则十几人,多则百余人,总人数估计不超过五百人。
抗战爆发后,不少学员都投入抗战事业,分配到各部队中任武术教官。抗战、内战结束后,分处海峡两岸的武术教师,有不少是出身于中央国术馆。中央国术馆对于近代中国武术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提到中央国术馆,那就必须提到它的创始人和馆长张之江将军。
国术的由来:
为什么武术被尊称为“国术”?也是张将军的功劳。张之江认为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国宝,他在1927年向当时政府申请把“武术”改为“国术”,以提高武术的重要性,当即获得批准。从此,“武术”便改称“国术”。
张之江生平:
张之江(1882—1966)字紫珉(子姜),又名子氓(亦作紫氓),号子茳,别号天行,教名保罗(西北军中受冯玉祥影响信基督教者较多)。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沧州地区,今属黄骅市。受武术的熏陶,自幼热爱武术。中国国术(武术)主要倡导人和奠基人。为人重德守义,办事雷厉风行,刚决果断,是冯玉祥五虎上将之首;军中尊称大主教。曾任察哈尔都统西北边防督办、代理国民军总司令、国民政府禁烟委员会主席。
第二个林则徐:
他在禁烟时的决心和作风让群众赞为“第二个林则徐”。1927年11月27日行政会议明令派张之江赴鲁、豫、秦、陇,视察禁烟。1928年11月21日深夜,上海市警察局保安队在上海大达码头拿获大批烟土,这宗大买卖由军方包运,后台老板是财政部长宋子文,上海市长张定璠亲自干预,警方查拿武装运烟反被掳劫的消息见诸报端,26日张之江请国府派员调查严办上海烟土案,27日蒋中正请令催禁烟主席张之江来沪查办运土案,29日国府派禁烟委员会主席张之江、司法行政部长魏道明、司法行政部刑事司长王淮琛等往查,30日张之江、魏道明、王淮琛到上海查办,但蒋介石蓄意包庇,12月3日令上海公安局长戴石浮停职,张定璠致电中央请连带停职,以明责任,未获准。12月8日张之江、魏道明将调查沪烟案详情,及讯问江安轮役分别整理,并附加意见书呈国府核办,“沪土案”草草了结,张之江态度消极,谢绝一切来宾,上第二次辞呈,18日行政会议,张之江因病辞禁烟委员会主席(决议)慰留,21日国府明令慰留张之江。
南口战后的国术健身:
张之江的国术之缘首先是自幼习武,当然与西北军尚武亦不无关系,比如西北军威震天下的大刀队。还有一个缘故,张之江在南口指挥作战时,日夜操劳过度,因而在退却行军中患了半身不遂之症。在疗养过程中,有不少武术专家劝他练习武术,可恢复健康。他接受了这个建议,每天练习武术,从不间断。坚持锻炼半年后,果然病情逐渐好转,继而完全康复。他通过自身体验,确认武术不仅杀敌自卫,而且能治病救人,使身体健壮起来。从此,他摆脱一切军事政治职务,下定决心要把武术重新提倡起来。在张之江筹建中央国术馆时,蒋介石曾派孔祥熙到张之江家中,敦聘张之江为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张之江婉言谢绝,说:“我提倡武术比当部长更能表达我的爱国之心,因为武术能起到救国卫民的远大作用。”
中央国术馆之父:
国术研究馆按说属于学术教育机构,张之江便向国民党教育部提出申请备案,然而教育部认为武术是已经被淘汰的产物,不需要再提倡,坚不批准。虽经一再申请,最后只准属于民众团体,不属于教育系统,经费自筹,百般刁难。
  张之江创建国术馆心切,便各方奔走呼吁,最后找到李烈钧先生。当时李烈钧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相当于国民政府副主席。他和张之江是辛亥革命云南起义的老战友,也是云南起义的主力,而且交情甚笃,感情深厚。当张之江把教育部刁难的情况告诉他后,李烈钧当即拍板说,教育部既然不准,干脆由中央国民政府直接领导,属于国民政府直属机构,经费由财政部国库开支,每月定为四千元,不足之处可以自行筹措。因此,“国术研究馆”便改称为“中央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是在1928年3月15日《国民政府公报》第41期刊载第174号公文批准备案的,当时由政府要入纽永建、蔡元培、孔祥熙、何应钦、于右任、张之江等发起建立起来,并发表宣言,中央国术馆设理事会,由冯玉祥担任理事长。
三请李景林:
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后,亟待选拔副馆长,武林名人想当此任者不乏其人,但张之江只心仪李景林。至于为什么,请看下一篇吧。
  张之江和李景林曾两次是战场上的对头,有过深仇大恨。但是张之江不记前恨,毅然拜访了李景林。李景林回答:才疏学浅,难当此任,另请贤能。
  张之江第二次又到李景林的寓所,进行游说。他先从军阀混战说起,继而谈到列强污辱中华民族是“东亚病夫”这个奇耻大辱,为了昭雪这个耻辱,只有提倡武术,强种强身,卫国卫民。李景林内心受到感动,内心在做思想斗争,张之江便起身告辞,最后说:“三天内听您的回音。”
张之江提笔写了一幅横幅,上写“武魂”,上款题芳宸老兄指正,下款是张之江涂鸦。他托这幅横幅由国术馆的王子平、孙禄堂两位教头亲自登门送与李景林,并邀请其到访指教。李景林素知王子平、孙禄堂是武林中享有盛名的佼佼者,张之江今派两员大将来敦聘,李景林极感动,认为张之江曾三顾茅庐,如再固执显得不通人情,于是他便随王、孙二人搭车回访张之江,并表示歉意,欣然接受副馆长的职位。张之江终于如愿以偿。
将国术推向世界:
1936年8月张之江率领中央国术馆派队员参加柏林奥运会,进行武术表演,使西方第一次见到中国武术,武术表演轰动了世界体坛,张之江为此获得了该届奥运会以“五环”为标志的纪念章,并被誉为“中国国术开始走向国际体坛的第一人”。
国术领袖:
1954年12月,张之江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特邀委员,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1955年2月11日,毛泽东主席曾致信张之江,对他的爱国热忱表示敬意。1956年2月,张之江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发言,对发展中国武术提出自己的见解。同年秋,国家体委在北京举行全国武术表演,张之江应聘为总裁判长。



  人们谈到李景林,很少谈及他的带兵和督军生涯,而是津津乐道于他的“武术大师”身份。确实,如果你知道这位将军和张三丰、杨露禅这等武学神人一脉相承就知道他的确应该成为传说。
军事生涯:
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入黑龙江巡防队。辛亥革命时,李景林随军南下,与革命军交战。据称,李景林作战十分勇敢,主动出任第二敢死队队长。当时,敢死队一共500人,分两队,由蔡甸渡襄河,直趋三眼桥,打得革命军毫无还手之力。李景林的敢死队抢先占领汉阳的龟山,因而得清廷嘉奖,赏穿黄马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黑龙江第1师参谋长,奉天陆军第3、第7混成旅旅长等职。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任东路第3梯队司令。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与张宗昌组成第2军,担任热河南路的作战。奉系取得了直隶、山东、安徽等地盘后,北京政府任命李景林为直隶军务督办兼第1方面军团司令。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时,李景林与郭松龄、冯玉祥结成反张密盟,宣布脱离奉系,转而拥护段祺瑞,并电劝张作霖下野。1926年,李景林部队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天津,退往山东。1927年,李景林部队与张宗昌部队组成示鲁联军。李景林任副司令,共同对付冯玉祥部队。后被张作霖
罢免所有职务。退出军旅,寓住天津、上海。
武术渊源:
  李景林,字芳宸,号“广古川”,生于1885年,卒于1931年,河北枣强县恩察镇前七家村人。李景林是汉军旗人,有资料称,李景林原名景林,后冠以李姓,至于何等原因,则未见记载。尽管李景林在民国督军中的“名声”不大,但他却素有“剑仙”、“神剑李”等其他督军难以企及的封号。至于李景林的武功渊源,则众说纷纭,就连他的师傅是谁,也有不同说法。一说李景林的师傅是陈世均,而武当剑丹字派第12代传人吴志泉(曾任常州武协副主席)否认此说,指出陈世均的生平不可考,甚至可以说是“查无其人”。按照吴志泉等人的说法,李景林的武功渊源大约有三个,一为幼学根基;二为武当剑,得自宋唯一;三为太极拳,源出于杨露禅。
武当嫡传弟子:
  幼年时,李景林以燕青门和二郎门打下根基。14岁时,李景林进入“育字军”(少年学生兵,地点在沈阳)。育字军管带宋唯一见李景林有武学基础,人又机灵,因而收为弟子,秘授武当剑术。
宋唯一武术界的地位很高,他是武当剑下乘“丹”字派第9代传人(注:武当剑法分三乘九派,上乘是偃月神木,分字、柱、极三派,精于神;中乘是匕首飞术,分符、鉴、七三派,精于飞;下乘是长剑舞术,分釜、筹、丹三派,精于舞。但道教收徒甚严,有“宁可失传,不可误传”之古训,因而上乘和中乘剑法已经失传,今人所见仅有下乘功法而已。宋唯一研习的就是下乘“丹”字派,该派第一代传人为张三丰的九徒弟张松溪)。宋唯一还是武当剑术传世以来第一位著谱人。1922年,李景林任东三省陆军第一师师长,率部驻北镇整训,师徒重逢宋唯一将其所著《武当剑谱》传给李景林。因为尽得宋唯一衣钵,他也就成了“丹”字派第10代传人。
李景林对武当剑的推广下了一番功夫。尤其值得一提的,李景林在征得师父宋唯一的同意下,将历来秘传的武当剑法公开(1923年,宋唯一传给李景林的《武当剑谱》在北京印行),此举为武当剑的普及影响深远。如此说来,称李景林为“武术大师”,誉以“剑仙”、“神剑李”等封号,并非空穴来风。
杨氏太极嫡传弟子:
  庚子国变时,“育字军”解散。那一年,李景林16岁,返回家乡后,又到邻近的永年县带艺投师,拜在太极宗师杨露禅的三儿子杨健侯门下,深得太极拳精髓。
但此节有不同说法,据素有武术“活字典”之称的著名武术家沙国政(曾任云南省武术队教练)讲,李景林的太极拳传自杨露禅的大儿子杨风侯,《武当》杂志1993年第3期发表的《太极拳传人世系表》也记载着“杨露禅-杨风侯-李景林-姜容樵-沙国政”这样的传承。但也有资料称,李景林的师傅并不是杨风侯,而是杨健侯。因为杨风侯去世较早,就连杨风侯之子杨兆林的功夫也是叔父杨班侯和杨健侯传授的。但不管怎么说,李景林的太极功夫源出于杨露禅,则基本可以肯定。
在学习太极拳时,李景林与杨健侯的儿子杨澄浦结下深厚情谊,曾为太极拳的普及出过力。如今,国家体育总局仍在推广的《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等拳法,就是以原山东国术馆《太极拳讲义》为基础整理而成的,而《太极拳讲义》就是李景林与杨澄浦等人合作的结晶。当时有人称这套太极拳为“李景林式”,又称“杨式新架”或“新杨式”。



推广武术:
李景林在军中就有亲随弟子郭宪三、杨奎山、林志远及黄敬义。李景林任奉军混成旅旅长时,将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对骑兵规定要“斩劈活靶及活靶反击”的实战军训。又在军队里建立武术队,帮助训练士兵的素质和格斗本领。
他在公开太极拳法和武当剑谱的同时,还广泛收徒。特别是1929年“全国打擂比赛”所造成的影响,拜师学艺者更是不绝于门,前后有500多人向李景林递帖拜师(一说仅上海打擂期间就有800余人)。如此广泛收徒,也成为武术界中的美谈。
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馆长张之江捐前嫌,三邀李景林出士。李景林出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副馆长,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会后曾一度执教浙江国术馆,受教者有黄元秀、高振东、诸桂亭、钱西樵、苏景田、沈尔乔、孙存周等。
1930年,因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引发中原大战,李景林奉国民政府之命,在济南策动反击并创建山东国术馆,1931年任山东国术馆馆长。在此期间从其学艺者有万籁声、李玉琳等人。
倾力举办“全国打擂比赛”:
  1929年初,李景林计划举办一个“全国打擂比赛”的大动作,但苦于没有资金。
  在一次与黄金荣、杜月笙二人的叙谈中,李景林表示要请他们帮忙举办“全国打擂比赛”,请他们每人资助五万大洋,并拔出手枪轻轻地放在台上,开玩笑地说:“你们是有名的‘大流氓’,这次我暂当一回‘大土匪’”。说完,哈哈大笑,黄、杜二人连说好商量。
  “勒索”大流氓并非小事,十万大洋也非小数。曹幼珊知道事情后,请出政要张静江和大商贾王晓籁商量。张静江当时是浙江省长,是民国特殊人物,当年是曹幼珊请张静江把流落在上海的蒋介石介绍给孙中山的,蒋介石见到他也礼让三分,现在他答应李景林举办“全国打擂比赛”,经费及名称由浙江省政府研究决定。关于十万大洋之事变轻了,由曹幼珊出面说情,黄金荣、杜月笙各出两万大洋,王晓籁自愿资助二万大洋,体面地为了李景林解决六万大洋的经费。
  1929年5月3日,张静江主持召开了浙江省政府223次会议,决议文件就是“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之创办,其动议者为省政府主席兼国术馆长张静江先生。决议聘请李景林为筹备主任,诸民谊、孙禄堂为副主任。9月27日向全国各省通电,邀请确有国术技能者参加比赛,一切食宿及来往路费均由大会提供。10月11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正式成立。
武学造诣:
李景林先生一生戎马生涯而致力于中华武学,堪称楷模。由其流承的武当对手剑,更是攻防有效,实用性强,参合抽、带、格、击、刺、点、崩、搅、洗、压、劈等十三势,成为武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初习对剑分五路;次活步以十三势随意对击,但须剑不见剑;最后舞剑,行气似流云,极自然之妙。李景林云:“配琴舞之,更有古雅之趣,不同凡俗,他剑焉能道此”。
李景林曾以重金礼聘当时武林名家诸如八卦名师贾凤鸣、武学泰斗孙禄堂等人聚其寓所,彼此间相互参学,共同切磋剑术技艺。据傅永辉老师生前回忆,其父傅振嵩当时任督辨公署卫队长之职,每晚与郭岐凤二人各持竹剑示范对击,诸公取剑中攻防有效,实用性强之法加以定名,总结出抽、带、格、击、刺、点、
崩、搅、洗、压、劈等十三势,继承发扬了武当剑原有击、刺、格、洗之法。李景林集思广益,从进击攻防角度创编对剑一套,谓之“武当对剑”,此后发展到五趟,其中不同者约六十余势。李景林据此将其随意串连示人,故而今日武当剑单练套中繁杂不一。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三日,因突患痢疾,在济南病故,年仅四十七岁。生前友好邹声远曾有诗云:“龙泉之尺鬼神惊,起舞寒光耀眼明,君家绝技应无各,传与群美后代光。”李景林先生一生戎马生涯而致力于中华武学,堪称楷模。
很多资料里面把他的名字已经传成了张骧武。实际上他叫张骧伍,河北冀县人,名宪,字骧伍,解放后改名襄五。曾任奉系李景林部下少将旅长。自幼好武,先后从宋唯一学武当剑、八卦掌,从神枪李书文学八极拳。1928年退出军界后,随张之江、李景林创办南京中央国术馆,任副馆长。
我们现在很少能见到他的名字、介绍以及影像,完全是因为政治原因。这已经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是已经掩埋甚至篡改的历史。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QQSS007 发表于 2018-6-23 01: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贴没人理我,我勒个去!
板凳
123tao 发表于 2018-6-27 17:45:37 | 只看该作者
读了楼主的帖子,顿时马桶就通了。。。
地板
kenbli 发表于 2018-6-30 04:01:53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末日我都挺过去了,看到楼主我才知道为什么上帝留我到现在!
5#
三世佛 发表于 2018-7-8 13:26: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
6#
j7u31qj171 发表于 2018-7-9 01:03:23 | 只看该作者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啊!
7#
ljw1984 发表于 2018-7-9 11:38:56 | 只看该作者
祖国尚未统一,我却天天灌水,好内疚!
8#
逆之羽 发表于 2018-7-10 23:21:42 | 只看该作者
看帖不回帖的人就是耍流氓,我回复了!
9#
gxy19830123 发表于 2018-7-17 08:03:58 | 只看该作者
以后就跟楼主混了!
10#
zjnzyj 发表于 2018-7-18 19:47:4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么多帖子,第一次看到这么高质量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4

帖子8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