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前部

[复制链接]
1232 6
菜鸟 发表于 2017-10-19 05:40: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部十二式练法
  
  此部易筋经所列各法,即俗传外功易筋经。共有十二式,每式动作不同,各有其妙处,宜于清晨薄暮之时,在空旷清洁之地练习。待十二式行毕,即从第一式复习,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一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增加,神完气足,有易筋换骨之妙。但须每日行功,不可间断,方有效验。
  第一式 面向东而立,两足平行分开,相距一尺左右。凝神调息,排除杂念,蓄气于腹,毋使走泄。头向上微抬,闭口,舌抵上腭。两目向前视,不可瞬眨。然后将两手折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略屈肘关节,将手提起至腰部稍下处为度。两手虽上提,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如按雀跃之状。略停,两手十指向上翘起,掌根则运力向下捺,行时须极缓,至极度后,再停顿片刻,放下手指,提起掌根,回复原状。如此一翘一按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1)。
  要点:此式名混元一气式,乃先天之象。一翘一捺,得乎动机。停顿贯气,得乎静定。动静相因,而阴阳判,万物生。以下各式,皆由此式化生。行时宜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不可相离。日久之后,则气随神到,而连于内,力由气生,而行于外,内外相合。两手上提时,切不可上过于腰,否则非但不得其益,且有损于筋骨,切记!
  
  第二式 前功已毕,则将气力收起,回复原状,舒展全身筋骨,以免过劳。行第二式时,先将两足并紧,全身正立,蓄气闭口,昂头睁目,与第一式完全相同。两手握拳,惟大拇指伸直,握拳极松。握完,拳置于大腿前,拳心与腿面相贴,两大拇指遥遥相对,略停顿,两手大拇指向上翘起至极度,同时两手其余各指用全力紧握。两臂之力须下注,切不可有丝毫提劲。略停片刻,两大拇指徐徐放下,余指慢慢松开,回复原状。两臂宜用提劲,使气力上收。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2)。
  要点:此式伪本有将两拳贴置于大腿两旁,而大指向前,殊不得势,则气力不充,精神涣散。至于翘指时,手指不可提劲,则气力得以下注,而贯注于拳指之间。拳则愈握愈紧,指愈翘愈高。行此式时,紧时气力下注,松时气力上提,以气行力,则内外无不流通,此为人身相连之故。
  第三式 略休息,再行第三式。正立如前,两足平行分开,相距一尺。腿部运力下注,不可稍有轻浮。昂头睁目,口闭牙接,蓄气于腹,与第二式同。两手大拇指屈于掌心,余下四指紧握大拇指。两臂垂直,双拳置大腿两侧,拳心贴腿,拳背向外,臂部不用力,拳握得极松。略停,将两拳缓握至极度,同时运力于手臂,使之下注,即用力将两臂挺直,气力易达于拳指之间。略停,缓收臂力,放松拳指,回复原状。如此一紧一松,行四十九度。(图3)。
  要点:此式主力之点,在于拳臂。行气之法,一提一注,固与上式相同,但其不同之处又在于上式并足,此式则分开;上式伸大指,此式屈握大指,皆各有其用意。两足分开,则下盘牢固,不易摇动。握拇指于掌中,所以实拳心而易于着力。臂向下挺而突其肘节,所以使全臂之气力下注于拳。而各式之动作相差无几,在功效上则差异甚大。行功之际,除动作之外,尤须注意神气贯注,务使精神气力融会一起,连则全连,敛则全敛。若精神气力不相融,虽练百年,亦是无益。
  第四式 接第三式,休息片刻,舒展筋骨。先全身正立,两足紧并,用两腿之力下注,以固下盘。然后两大拇指屈置掌中,其余四指握拳。两拳由前向上举起,以平肩为度。拳心相对,虎口向上,两拳距离与肩同宽。上举时,两臂宜直,上身切忌动摇。略停,运力紧握拳至极度,两臂同时向前伸,气力完全前注。停顿片刻,将拳放松,收回两臂的伸劲。伸出时,切忌左右动荡。如此一握一松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4)。
  要点:此式乃注气平行之法,使气力进则注于拳臂,退则流行于肩背。握拳伸臂,两肩必向前探出,肩向前探,背部之筋肉势必紧张,此时气力完全前透,待松手收力,全部筋肉完全松弛,气力亦因退行流注于肩背各部。此式最忌用力时两拳左右动荡,否则全身之气力不能专注于前,而旁行散乱,行之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第五式 接上式,略事休息。全身正立,两足紧并,昂头睁目,闭口咬齿,凝神蓄气,如第一式。两手松握拳,翻拳向外,徐徐从两旁举起,竖于头上,拳心相对,虎口相后,肘微弯。两臂须离开耳际一寸,切不可紧贴。两臂上举时,两足即随之踮起,脚跟离地一寸左右。略停,两拳紧握,两臂蓄力向下挫,似拉住铁杠,将身上收之状,同时两脚跟乘势向上举起至极度。停顿片刻,两拳徐徐放松,收回气力,两脚跟缓缓放下,仍离地一寸左右。如此一起一落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5)。
  要点:此式乃将气力流注于全身之法。举踵踮趾,则腿胯等处必气力贯注而后坚实。若气力不注,则腿胯虚浮,势必全身动摇,不能直立,难于行功。至于两臂上举,是欲使肩背胸胁腰腹等处筋肉处处紧张,以便气力易于流注进退。此式最须注意在紧握双拳之际,下挫其臂。下挫是运其两臂之全力,向下挫去,并非真令两臂做此动作,而是运意使气力之法。特别注意的是,两脚跟起落务须徐缓,切忌猛烈,否则受震荡,足以影响大脑和心脏,为害甚烈。
  
  第六式 接上式,略事休息。全身正立,昂头睁目,闭口蓄气如前。两足平行分开,相距一尺左右,两手各以四指握拳,再将拇指放于外,握时须松弛,不可过紧。然后两臂从两侧举起,拳心向上,至臂平直时屈肘,竖起上臂,至拳面正对两耳,离耳一寸许,拳心向肩尖。略停,徐徐握紧拳至极度,前臂用力向内折,上臂用力向上抬。略停顿,即徐徐放开,回复原状。如此一松一紧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6)。
  要点:此式乃运使气力,进而流注于臂肘指节之间,退而流注于肩背胸廓之部。小臂内折,则筋肉紧张,气力易于前达;大臂上抬,气力易于在胸背流行,内脏器官必因而舒伸。行功时,上身不可动摇,两臂切忌震荡。
  第七式 接上式,略休息。两足紧并,全身直立,昂头睁目,闭口蓄气。两手各将四指握在里面,大拇指扣于外,松握拳,由前向上提起。提至肩前,略停片刻,即运力于臂,徐徐向左右分去,至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上身略向后仰,但不可过度。两臂分开后,两足尖徐徐抬起,离地一寸许,同时将拳徐徐握紧,鼻中吸尽一口清气,再将足尖轻轻放下,两拳缓缓放开,同时从口中吐出浊气,回复原状。如此共行四十九度(图7)。
  要点:此式乃运使七力旁行之法,兼调内腑。伸臂握拳,以增气力。一呼一吸,调理内腑,即吐浊纳清之意。故行时上身必须后仰,才可使胸廓开展,尽量呼吸。至于足尖上抬,乃使下盘稳固之意,气力贯注,而不动摇。
  第八式 接上式,略休息。此式与第四式大同小异,即并足正立,昂头睁目,闭口蓄气。两大拇指先屈于掌心,余下双手各四指握其外,松握拳。拳由前向上举起,至与肩平,虎口向上,拳心相对,两拳相距约二三寸。两拳上举时,两脚跟徐徐提起,离地约二寸。然后两拳用力徐徐握紧至极度,略停,再徐徐放下,两脚跟也轻轻放下,着地时要极轻。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8)。
  要点:此式练空中悬动,使气力流注于上下各部。与第四式不同之处,在于两拳距离远近,及举踵与不举踵。握紧双拳后,两臂向外分,至与肩膀宽度相等,至放松时徐徐合拢。此式最难点在于不可使身前俯后仰,下盘要稳固。
  第九式 接上式,略休息。全身直立,头正目前视,上身须直,闭口蓄气如前。两足紧并,两大拇指屈置掌心,其余四指握其外,松握拳。两拳从下向上从正前方提起,至腹前,屈两臂向上翻起,拳心向外,两拳面斜向鼻尖两旁,屈肘,两拳相距三寸许。然后徐徐握紧两拳至极度,同时前臂用力向内翻转,上臂用力向前逼击,肘向后分引,全身同时用力,略停顿,徐徐放松双拳,收回全身气力,回复原状。如此一松一紧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9)。
  要点:此式在翻转向上时,宜似握千钧重物向上翻提之状,虽手中并未有物,心中当是如此。此式伪本错处甚多,且与第六式混为一谈,贻误世人。此式与第六式不同之处当详细参看,亦不难领悟。
  第十式 接上式,略休息。正立如前,两足并紧,昂头睁目,闭口蓄气。两大拇指屈置掌心,余下各指松握拳。虎口贴腿,拳心向后,两臂从前面举起至与肩平,运肘力向左右分,至与肩平,同时两臂向上竖起举直。此时两臂与肩成一“山”字形,拳心向前,虎口向两耳。略停顿,两拳徐徐紧握至极度,同时两臂用力向上托,如手托千斤之势。两肘向外逼出,如欲使之合凑。但皆用虚力,并非有形动作。如此略停片刻,即徐徐松手。如此一松一紧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10)。
  
  要点:此式乃练气力之上行,除握拳外,其余皆非有形动作,是以意使力之法。即拳家所说“意神到而力随之”。坊间俗本,皆演有形动作,则易势乱神散,而无收效,学者当明辨。
  第十一式 接上式,略休息。全身正立,两足紧并,昂头睁目,闭口蓄气如前。两手各将四指屈置掌心,拇指护其外,松握拳。然后臂用力,拳向上提,置于小腹之前、肚脐两侧。肘微屈,虎口斜对,拳面向下,拳心向内,拳距腹一寸许。略停顿,每手四指徐徐紧握至极度,两拇指用力上翘,愈高愈妙。两臂虽无动作,但气力须上提,不可下注,似提千钧重物。稍停顿,拇指徐徐放下,其余各指亦放松,两臂气力缓缓下注。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共行九度(图11)。
  要点:此式乃运气升降之法。紧握时,以鼻吸人清气一口。放松时,口中吐出浊气一口。惟须行之徐缓,吸须吸尽,吐须吐尽,切不可失调和而中间停顿,致内部受到意外震激。运力上提本为无形动作,两肩切不可向上耸起,是为至要。
  第十二式 接上式,略休息。两足紧并,昂头睁目,闭口蓄气如前。两臂直垂,指尖向下,掌心向前。然后两臂徐徐从前面举起,至与肩平,大拇指在外,掌心向天,两手相距与肩同宽。两手上举时,两脚跟也同时升起,至离地二寸。略停顿,两手徐徐放下,两踵亦轻轻落地。如此起落各行十二度,再举掌如前,手掌上抬,肘即向下扎。同时两脚跟提起,再轻轻恢复原状。脚跟落地后,即将足趾上翘至离地一寸。如此行十二度,全功毕(图12)。
  要点:此式乃舒展全身筋络血脉之法。以上十一式功夫虽各有功效,但行时气力不免偏注,故必须用此式调合,使气力贯注全身,无太过或不及,犹如打拳后必散步休息。综上述十二式功夫,每日勤习,则三年后必可有成,气力相随无往而不可。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6

跳转到指定楼层
7#
7897586 发表于 2017-11-16 10:02: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病已经好了百分之六十二了!
6#
896060796 发表于 2017-11-10 01:45:13 | 只看该作者
祖国尚未统一,我却天天灌水,好内疚!
5#
木辛 发表于 2017-11-8 21:34:59 | 只看该作者
信楼主,得永生!
地板
themedy 发表于 2017-10-31 18:02:5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帖子提神醒脑啊!
板凳
欣彤7903 发表于 2017-10-24 18:44:18 | 只看该作者
上次给楼主开的药,你都吃完了?
沙发
噬魂苍穹 发表于 2017-10-22 04:03:1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8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