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形意拳一代名师孙德兴先生
——写在恩师辞世二周年之际
兴盛
元月2日就是恩师辞世二周年了。每当我漫步走进兆麟公园,熟悉的场地上,那位身体健壮、面庞润红的老人仿佛仍在眼前,或在演练,或在指点,动作简练,手脚为真,气力合一,看似轻盈,而气劲大似无比。他就是杨永蔚先生的爱徒,我们的恩师,车氏形意拳第四代传人孙德兴先生。
师父1928年2月26日生于山东海阳县小滩村。当地有个习惯,每年秋收后,就在场院里开始练武。在大人们的熏陶下,师父自幼酷爱武术。八岁那年,他随家来到关东,在哈尔滨一家工厂当童工。1945年哈尔滨解放后,先后上学学习、当学徒工、当技术工人,从未中断练武,并且在劳动中认识了一样酷爱武术的李占魁、梁文连、韩福昌先生,结下了一生的友谊。1947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道外北江沿一个煤场,他们认识了每年来哈尔滨一次教授形意拳的杨永蔚先生,成为人生精彩的开始。杨永蔚先生师从于车毅斋先生的高足樊永庆先生,后又得到车毅斋老先生、宋世荣老先生的亲传和指点,成为一代名师。师父他们每天劳动之余,不管多累多晚,风雨不误在旮旯里看杨永蔚先生教人习武。诚意感动了杨先生,每当人们走后,就会单教几人一、二手基础功,后来又教了基本拳功。随着师徒间感情的加深,他们了解到杨永蔚先生在吉林生活很不如意,为了更多更深学艺,也为了帮助老师分忧,师父他们动了心思,从1948年末开始筹划在哈尔滨自己成立场子,请杨永蔚先生来哈定居授拳。那时四人都挣钱不多,成立武馆困难可想而知。他们四处拜求帮助,终于感动了一位经商的刘介恒先生,康慨解囊捐助了一百元钱。这雪中送炭的一百元钱,成就了四位年轻人梦想的启航。1949年末,师父和韩福昌、李占魁、梁文连把杨永蔚先生从吉林请到了哈尔滨,任哈尔滨健康武术馆馆长,四位师兄弟正式递贴拜师,从师学艺。
杨永蔚先生到哈尔滨后,孙德兴先生开始如鱼得水,在杨老师的精心传授下,加上自身的勤学苦练,功夫增长迅速。五十年代哈尔滨武术处在鼎盛时期,形意拳、 太极拳、八极拳、大洪拳、太祖拳、螳螂拳等等名家云集,武术馆社众多,形意拳武馆在哈市就有多家,没有真功夫,开武馆很难立足。杨永蔚先生让以孙德兴、梁文连为代表的弟子们频频参加市里的各种武术活动和比赛,每次出场都表演不同的项目,每次都赢得掌声雷动,成为当时哈尔滨武林一道独特风景。他们为老师和武馆争得了荣誉,来学者雀跃。那时师父工作之余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练武和陪伴老师的一切活动中,甚得老师的器重,再加上当时年轻,领悟力和记忆力较强,苦练功夫,不惹事非,因此更得老师的偏爱,多有所获。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经过层层选拔,在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哈尔滨武林争得了荣誉。1953年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哈尔滨的选拔赛在道里原红星体育场进行,数百名运动员参加,师父是形意拳竞选上的唯一代表,对抗比赛项目民族击剑获得了第一名。东北地区选拔赛在沈阳进行,师父再次获得第一名。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在天津举行,其中有表演赛和竞技赛,师父获得了两赛都参赛的名额并获得多枚奖牌。民族击剑项目在全国赛中,为了保护运动员,要求带上面具和护身,初带者很不习惯,师父仅获得了全国第三名,很觉遗憾,但他高超的技艺仍得到了武林界的瞩目,当时《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都对师父进行了详细介绍。赛间,他见到了姜容樵先生并得到了姜先生的指点。
师父不仅尽得杨永蔚真传,而且遵祖训,一处投师,百处学艺,特别是1953年末离开哈市投军上大学,在军队搞科研,全国各地出差机会多,完成本职工作外,放弃了有限的休息时间,访师拜友,虚心求教,交了不少武林的朋友,得到了不少武学知识。师父通过几十年的不断研习,在保留传统形意拳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传统的形意拳,进一步丰富了形意拳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练和授徒风格。补充、发展和完善了形意拳的基本练法,基础桩功、五行拳功、十二形拳复式功和盘根术功法,完备了习练体系。把形意拳的技击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结合一起,为习练者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性。
师父德艺双馨,半个世纪以来,培育了众多弟子,可谓桃李满园,仅在哈尔滨市曾拜学在老师名下的就有数百人。晚年除教授弟子外,还编著了数十万字的《山西车氏形意拳术》一书,把自己学习的心得和学到的精髓,把形意拳的真谛留给了下一代。形意拳六种基础桩功,也是师父的最后传授佳作。
恩师辞世前,把精心整理的杨永蔚先生的笔录赠送给了陪伴他的弟子们。为恩师送终的弟子有:入室弟子武兴盛、刘玉成、张伟先、马有顺、何佳、国强、刘振戎、郝新发、崔学深、林发军,得意弟子王志祥、邓建通、王放,徒孙张永滨;还有同门师侄:程绍发、张子君、姜绍荣。
为了继承和发展恩师孙德兴先生传授的形意拳术,哈市的弟子们在武协领导的帮助下,成立了“德兴形意拳研究会”,成员有武兴盛、郝新发、刘玉成、何佳、张伟先、国强、马有顺、刘振戎、林发军、崔学深、王志祥、邓建通、刘伟、张立华(韩福昌老师弟子)、刘开玺、李忠滨、罗铭远、张永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