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经历来谈谈,从近视到道家养气到武术内功

[复制链接]
1006 0
鄢正雅 发表于 2019-10-24 10:23: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近视到道家养气,武术内功

在懵懂无知的童年,像大多数人经历的那样,近视悄然而至。我讨厌对于近视所造成的种种不便,对于这种现状难以释怀。我试图理解分析他,用我自己的思想,以便搞定他,终结他。虽然过程并不愉快,但最终我得以自圆其说。
正如书中所说,眼球就像一个厚度可调的凸透镜,使景物恰好成像在视网膜上,而主视眼和辅视眼周围的肌肉负责调节眼球,使两个眼球厚度互为基准,并最终调成两个厚度恰当的凸透镜。

而当其中一个眼球周围的肌肉因为疲劳松弛不再能调节眼球时,另一个眼球也会因为失去基准,而不能将眼球调节至恰当厚度,使景物不能恰当地成像视网膜上,形成近视。
眼部长时间疲劳的肌肉会变松弛,萎缩,或许便是我们熬夜形成黑眼圈,并随时间流逝脸上眼眶不断加深的原因。同时,松弛萎缩的肌肉不再能紧密缠缚在眼眶骨骼上,最终逐渐脱落。并随着我们日常生活,肌肉拉伸的作用,逐渐偏移到其他部位。我想这也是老年人眼袋特别突出的主要原因,因为眼袋里面的肌肉早已偏离,不再能支撑眼部皮肤,使皮肤松弛。脸部其他部位也是如此,而随着肌肉偏离,使我们的脸部轮廓日渐清晰,明显。
同时这也符合道家养气理论,侧面说明了这种人体形式的真实性。人的头部就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机械,他的各构件相互连接,彼此联系,以维持机械正常运转。头颅是这个机械的刚性部件,眼睛,鼻子,牙齿,耳朵等相当于机械中的小仪器。而许许多多的肌肉则把这些仪器固定在头颅上,这许许多多的肌肉又以一种生物缠绕方式彼此连接,在在外围包上皮肤,形成我们的头。
而道家养气理论,就是将那些已经偏移的肌肉拉回原位,从而再次支撑起外面的皮肤,使脸上沟壑消失。同时肌肉上气血充足,不断滋养皮肤,达到鹤发童颜的效果。
人体全身的肌肉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相互缠绕,达到一种自平衡。而当某一部位肌肉偏移时,自然会牵动其他部位的肌肉。当控制眼球的肌肉脱落后,沿着脸部的肌肉纹理,偏移至脑后,向下扯动后脖颈肌肉向下,后又继续向下拉扯眼球一侧的肩膀上肌肉,(人体单侧的肌肉纹理是这么分布的。)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上半身肌肉平衡彻底打乱。
而这又与目前社会所推崇的传统武术太极的运行机理相符合。即通过一系列连贯轻柔的动作放松全身肌肉,又用重复的肩部引导动作使偏移至背部,甚至更往下的肩部肌肉回归原位,(就是我们戏称的打麻将,说是老舞动手臂不知道在干嘛),达到最初时肌肉平衡的目的。
对于下半身肌肉平衡的打破,我认为原因应该归咎于鞋。当脚面受力不均匀时,我们习惯用脚外边缘肌肉承受更多的压力,这就使得脚外侧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而内侧肌肉却没有承受压力处于松弛状态。从而外侧拉扯内侧肌肉移位,造成我们脚变形,丑陋。(想想我们小时候那匀称的手和脚,再看看现在尖形扁平的手指和歪曲斜着生长的脚趾,就知道从小到大累积的肌肉变形有多严重了。)然而到这里还并没有结束。黄帝内经有云:肌肉如一。人体的肌肉本为一体,脚步肌肉移位,自然拉扯腿部肌肉,使腿部变形,压迫膝盖向内,形成内八,奔跑动作变形等。腿部肌肉继续向上拉扯,最终打破了下身肌肉平衡。


若把人体肌肉的这种自发变化过程称为熵,熵值增加定义为衰老,熵值是零为刚出生时状态,熵值为负为进化,则对人体健康状态的描述最清晰不过了。而从几千年来佛道所传承的文化来看,熵值负数的人的确是存在的。
如果这便是人体衰老过程的物理实现机制,如果这便是修行道家养气和传统内功的目的,循着人体肌肉纹理,以意识干预身体肌肉运动,达到养身目的。如果风靡全球的健身房兴起就是我们潜意识抗拒衰老的实践,那我觉得传统武功和现代科学健身手段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走的更快,更远。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7

帖子34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