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的二字钳羊马到底怎站才是正确的

[复制链接]
809 0
妾圉 发表于 2019-5-8 14:27: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去学的那个武馆感觉没有太重视扎马,着重都在于招式跟套路上了,没有详细讲解,我上网搜了搜,感觉这个帖子不错,大家说说里面的对吗



先说败马
马有五败咏春歌有云:「马有五败,十者九坏,现挟跪撑,摊身最惯。」所指的就是坐马时常犯的五个错误,依次是「现马」、「挟马」、「跪马」、「撑马」、「摊身马」(图9),而其中又以摊身马最为常犯。败马不单影响动作、难以发力,更甚者是对关节做成不正当的扭曲和压力,令到筋骨劳损,习以为常,对身体做成永久的伤害。(至於五坏马的详细错误与害处,容后再谈。)。



站二字拑羊马必须端正平衡,姿势正确,重心分布恰可,松沉而稳,始能达到「力从地起」,「腰马合一」,「六合发力」的要求。



明白甚麼是正确的二字拑羊马后,回想一下,你是否见过很多八字马、四字马、挟马、摊身马呢?某名教头站的不就是八字摊身挟马吗?(但近年又转为八字挟跪马,奇!)另一宗师站的不是四字跪马吗!「十个咏春,九个坏马」,果然不差!


咏春拳注重「力从地起」,「腰马合一」,马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也不够的。但咏春门人的马步却大多不正确,是以术语有云:「十个咏春,九个坏马。」可见其犯错之多,那就让我先来谈一下咏春马!

众所周知,咏春拳正身坐马时是站「二字拑羊马」,那何谓二字拑羊马?怎样才是正确的二字拑羊马?

「马」来源自古代驰拼沙场的骑兵,将士们冲锋陷阵无论是闪避或追击敌人,都倚靠坐下的战马,好的将士便要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扎马」或「坐马」是锻炼「马步」的基础,而马步就是保持坐马的姿势来步行(当然行走时就不是二字拑羊马)。扎马或坐马若是长久不动时又名「站桩」,站桩亦是修练功力的一种方法。

大部份的武术扎马都是双膝向内拑紧如坐真马一般,咏春马比别家武术为小,故不「拑马」,而称「拑羊」(此处只取其意,不是说如真羊大小)。有说「拑羊」应为「拑阳」,此说颇为矛盾。至於说以内拑之力将敌方之腿拑住,实际却是绝不可行,笑话一宗,不提也罢。

OO、马开步半咏春二字马「马开步半」,即开马后两足尖分隔约一足半的长度。「二字」就是指坐马时两足尖与两足跟形成一中文之「二」字(图1),意思是双足尖的距离比双足跟的距离略短,若过短便成「八」字(图2),若等长便成「四」字(图3),若过长便成「倒八」字了(图4)。有些咏春建议双足要构成一等边三角形,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八字马(图5)!






当双足构成一「二」字,双足向前延伸交会,便形成一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腰长约如一手臂由膊至拳尖的长度(图6)。从物理学上说,以此姿势出拳,足部便有最强的抓地力。(这只限於正身二字马,正身子午马或侧身马却有不同,此点略为复杂,暂且不谈。)若是「八」字、「四」字、甚或「倒八」字,那就绝不能「力从地起」了。






二字拑羊正确的拑羊马,当双足构成「二」字后,由足尖到足跟拉一直线,眼从此线向前看去,足尖、足跟、膝、臗关节要连成一直线,即四点置於同一平面上(图7)。从肌肉学上说,这姿势能发挥腿部三重伸展肌的最大力量,亦不会对关节做成不正当的扭曲和压力。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从侧面看,正确的重心线应位於脚中心后约一英寸(即前足腕之下),而体重则平均分配在重心线的前后。收臀提肛后,[骨氐]荐骨与股骨要拉成一直线(图8),这就是「六合发力」、「腰马合一」的一个要点和秘诀。这时双腿微微内拑以保持前说之四点於一平面再整体下坐,内拑之力切忌过大,否则便会变成五坏马之「挟马」。再此重申,千万不可练内拑之力以求将任何东西拑住,这只是笑话。再有一说以拑膝力以防敌方扫脚而不易跌倒,此是笨方法,不练也罢。



“马”指古代战场中驰骋沙场的骑兵的战马。在冷兵器时代,古骑兵作战靠的是速战速决,骑士们手持长枪大刀临阵杀敌,都须借助于胯下战马的冲刺之力,方能达到冲锋陷阵、一击必杀的目的,因此,马的优劣直接决定骑兵作战的速度与效果。

同样,武术中“扎马”的优劣,也决定了武者搏击能力的高低。所谓扎马就是保持坐马的姿势来行功炼劲。大部分的武术扎马都是臀部下坐,大腿与地面儿乎呈平行状态,双膝向内钳紧如坐真马一般,姿势较低。尤其北派拳法中的扎马动作,往往采取四平八稳的矮架四平马进行训练。扎马或坐马若是长久不动时又名为“站桩”,站桩更是内家拳内劲修炼的重要法门。

咏春派扎马的姿势比别派武术的马步姿势要高一些,咏春前辈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扎马之后双膝内钳的稳定状态下,即便胯下骑的是一只愤怒挣扎的公羊,其也难以挣脱扎马者的腰马内钳控制。故而咏春马步称为“二字钳羊马”,寓意为习练咏春拳应做到腰马稳健、腿法轻固。

咏春拳强调“力从地起,腰马合一”,马步的优劣决定了习拳者发力的强弱。常人若无咏春扎马的训练,即便是身强力壮之人,在平时运动状态中,也实难发出咏春拳要求的整劲,大多情况下,人们运用的都是散劲。

如何有效地区分整劲与散劲?
很简单,当人们做弓步屈膝推车、推重物时,所展现出来的力量较接近于整劲,只是未经训练的周身筋骨的力量还不够凝聚集中。如人推墙时(图003),摹本上采取的步法姿势,不自觉中暗合了武术中要求的弓箭步,此时较容易调动周身四肢百骸的力量作用于墙面,且人体形成了一个拱形的结构,这样便于从地面借力发力前推,同时双手感受到从墙面回传来的力量,通过身体连通的结构,自脚底回到地面。这样,每次用力前推时,感受最明显的四个支撑点为手腕、肩膀、腰胯及后脚;在这四个大关节瞬间一起作用的情况下,发出的力址相对较大。只是,人们一旦恢复直立姿势,挥拳或踢脚时往往用到的只是局部力量,很难发挥腰马合一整体力址。因此.二字钳羊马长期训练的意义在于,令人体获得科学的发力结构,令周身筋长骨健,无论何时何地遭遇人为袭击.均可本能地运用腰马的力童.灵活地卸力、发力,化险为夷。

二字钳羊马的拱形蓄力结构,是获得咏春内劲发力的先决条件。
咏春拳历经近百年来的改良与发展,二字钳羊马的姿势已经融合了众多咏春高手的智慧,在力学结构上对人体筋骨的锻炼,堪称经典与完美。

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检验自身站立的二字钳羊马是否达标合格?现提供两种检验方法:

其一,采用墙壁试力的方式。离墙约一步之遥.面对墙壁,以二字钳羊马姿势站立.保持右手口字冲拳的形状.使右拳面突起的骨节刚好抵住墙面;在保证二字钳羊马整体姿势不变形的情况下,以腰胯带动周身,通过拳头向墙面突然发力前冲。如能明确感受到.墙面回传的反作用力通过右拳、右肘、双肩、腰胯、双膝.回到脚底,则说明二字钳羊马的动作成型了(图010)。初学者在扎马无法确定是否达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此种方式寻找整体发力的感觉.从而逐渐将扎马动作规范定型。

其二,采用配手拍拳试力的方式。以二字钳羊马姿势站立。保持左手日字冲拳的形状(图011);令一配手旁边随意站立,抬起右掌以短促轻快的动作.轻拍扎马者前伸的左拳面,如扎马者在整体动作结构不散乱的情况下,能明显感受到配手拍击时的力址瞬间传到脚底,且配手也能感受到一股反作用力自扎马者脚底回传至拳面.作用于己手(图012)。如此连续拍击试验,如每次都能清晰感受到力的传递,则证明二字钳羊马的动作成型了。

一般而言,只须潜心揣摩与勤加练习,常人每天一次扎马15分钟的训练,两周左右,身体会自动适应动作.身体的协调性与稳定性会大幅度提高.周身关节筋腿会初步形成静态条件下的整劲连接结构。接下来,可进人日字冲拳劲发于寸的训练阶段。

通过二字钳羊马的长期扎马练习。可将人体的整体力量有效地凝聚于一点,锻炼正面朝向目标时的结构用力方法。因此朝形发力,也是指通过二字钳羊马的扎马练习.调动周身的力觉.配合身形步法的移动,击打对手身体中线的薄弱环节.爆发整劲于一点,达到一击克敌的目的。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4

帖子12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