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之行随笔,终南山修行见闻

[复制链接]
522 0
鄢正雅 发表于 2019-4-9 20:52: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终南山茅棚
西安的居士们定期供养终南山住茅棚僧人的衣食住行药等,很令人赞叹和感动。不要以为,出出钱,买点东西供养就可以了。秦岭山脉的终南山,你背着数十斤的东西爬山看看。别说数十斤,即使是几斤的豆油、大米、白面等,翻山越岭地走,真的是个苦差事。若是大家没有佛教信仰,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受这样的累吧。首先,由衷的赞叹和随喜西安的居士们,虔诚供养三宝的精神!
供养之物
茅棚,在学佛之初对于我来说,是特别的神秘莫测。暗地里始终在猜测,在深山老林中,渺无人烟的世界里,住茅棚的僧人们吃什么?用什么?遇到野兽怎么办?为什么要住茅棚呢?住了茅棚怎么修行呢……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
虚云和尚曾在鼓山住过多年茅棚,曾达到不食人间烟火,也在终南山住过茅棚,入定很久。自己的皈依师父,宣航晚融老和尚,也曾在文革期间,在鼓山住茅棚八年。直到照毅老和尚的出现,我才略知,没有一定的修行功夫是不能住茅棚。也知道,如经书所言:末法年代,三乘圣人,入山林的道理了。随着时光飞逝,自己懂的东西也多了点。知道有修为的人可以,一年不吃饭,数月吃一顿。也见过有在家人辟谷一年。原来,获得生存途径的营养,并非一定要依赖食物。也许,有了这样的能力,就是他们能入山林,住茅棚的本领吧。
佛说阿练若,也指出僧众住阿练若的种种好处。对于一个凡夫来说,常住阿练若,有助于修行和利于解脱。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很多禅宗祖庭,都选择了在深山密集之处,风水绝佳之地。我曾疑惑,古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这些祖师们是怎么找到这样的好的地方呢?如江西的云居山、终南山的净业寺等。看来,能找到这些龙象辈出的福地,绝非凡夫所能知之。也就是说,没有修行上的禅定功夫,没有大神通力,是很难找到和发现的。另一个这些极其偏僻的深山之中,又如何能吸引众多僧众前来参学、问道、和合供住呢?我们有句俗语说:名山之地僧占多。而往昔的阿练若,今天差不多都变成了旅游的圣地。交通工具的发达,想去哪里就去那里。上不去怎么办,还有索道呢?而茅棚,似乎可以避免,旅游之地的厄运。
西安的居士定于19日供僧,在电视塔一超市外集合。我早早的赶到,只有我一台车。有三人在商议着什么,我感觉应该是参加供僧的居士就下了车,无我师兄和我打了招呼,算是确认了我的参加。一会功夫大家纷纷赶来,也热闹了起来,我无事可做,就拍摄几张相片吧。有师兄给我安排去最高峰的地方供僧,我想了想自己的体力不好,同车的人还不如我,经过和无我师兄商议,他当机立断又做出了新的决定,将我安排到了大部队中。这次参加供僧的居士有40多人,供养的物品有食品、日用品等。八点多车队开始出发,我紧跟在头车后面,是一个特种兵退役师兄开的车,他人非常好也相当热情。


组织居士 在商议安排活动
进山的路不是很畅通,外地人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走,没有本地人带领是不行的。当地老乡浓厚的乡音,一时无法听懂。也有很多登山族,成群结队的赶来,看样子户外运动,在西安十分盛行。前方的路大塌方,车辆只能停在路边,向着山里进军也开始了。西安居士的供僧组织的非常好,人员分工明确,队伍的前后,都有负责人照顾。体力好的就多拿些供养物品,体力差的就少拿一些,大家都没有怨言。在村口附近,大家坐下来休息,吃东西,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多了。之后组织者商议好,告之了注意事项,也通知了活动时间为五个小时。



我背着大摄像包、相机、腰包,跟在了队伍最后面。一是为了拍摄,二是登山的路背着差不多有20多斤重的东西,有些吃不消。一路上登山族不断,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住茅棚者来说,谈不上是寂静而幽雅的修行环境了。因此,对这里的茅棚环境产生了疑问。

西安的居士告之,这里住茅棚的大多为东北出家师父。途中见到一个茅棚无人居住,听说师父不在。终于到达了一个由几个比丘尼居住的茅棚,看起来条件蛮好,水泥砖头房子,有围墙和院子。应该称不上是茅棚了。确切点说,是山里的小庙,还差不多。西安的居士们很有素质,提前决定不准在山里的茅棚吃东西,怕给师父们带来麻烦。这一点,相当好,值得提倡和赞叹。这个所谓的茅棚住着四位东北来的比丘尼,其实,比丘尼是不能住茅棚。对于行脚、乞食,单独的比丘尼也是不允许和不方便。比丘尼必须依附在比丘的教化下,进行修行。如佛陀所规定的八敬法,比丘尼不遵守八敬法,佛陀比喻为,人天之大贼。另外,比丘尼需要半月半月,在比丘僧团处请教诫。所以,对于普通的尼众来说,是不能住茅棚。在《空谷幽兰》的书中,介绍了一位比丘尼。这位比丘尼持《金刚经》,90年代圆寂后火化,心成了舍利。如果比丘尼修为程度都能达到,她这个样子,住茅棚是没有问题的。而修为的程度怎么样,也只有自己知道了。佛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参加供僧居士 从20几岁的年轻人到花甲之年的老居士

在茅棚里喝水,吃着师父送来的柿子(这种柿子漫山遍野都是),还有特别好吃的野生猕猴桃。我决定不走了,因为听比丘尼师父说,山里的比丘师父(大约31人),都去了香港做法会,弘法利生去了,茅棚都空着呢。本想,找真住茅棚的师父们聊聊。听到比丘尼师父,喜悦而自豪的告知,我顿时失望了不少。看来,这里是无法找到真正住茅棚的师父了。
途中休息

大家要继续爬山,去别的地方做供养,我不走了。想在这里呆一会和这些比丘尼师父们聊聊。我接触佛教也算时间不短了,各种各样的僧人也接触了不少。仅凭观察,就能知道是否是真修行人或是怎么样。比丘尼师父对我说了很多,让我去他们僧团的网站去看看。我几乎晕了头,住茅棚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宣传,让大家都知道,我在这里住茅棚?知道她们都是某比丘所剃度,而佛制戒律中规定,比丘不允许为女众剃度,收受女众弟子。同样还有一句:非菩萨和阿罗汉不可。也就是说,只有菩萨和罗汉方可以为女众剃度,收受女众弟子。虚云和尚曾收过女众弟子,虚云和尚的德行大家都知道。当代金刚肉身舍利的成就者,弥光老和尚也是虚云和尚的弟子。他老生前也剃度收过女众做为弟子,弥光老和尚绝对有资格为女众剃度。但他老人家生前曾对弟子们说:今生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为女众剃度,接收女众为出家弟子。


茅棚内休息

那位始终介绍他们僧团如何如何的比丘尼,还在不停的介绍。我转过身不再看她了,问年龄较大看样子是负责的比丘尼:“你们平时用什么功夫?”这位比丘尼有些尴尬,顿了顿说:“《地藏经》度冥,我们是女众不敢诵读。《金刚经》冥阳两利,我们诵《金刚经》……”这哪里是哪里啊?我问:“《金刚经》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何有冥阳两利之说呢?”比丘尼面红无语。我又接着说:“住山,住茅棚的僧人,岂能去香港做佛事?为了弘法利生乎?住山本为让六根更加清净,不染外物,一种对凡夫的修持方法,等于佛说常住阿练若的种种利益。好听点说,去香港做佛事,为了弘法利生。难听点,就是为了几个钱而去,为了贪欲而去,还是茅棚僧乎?”几个比丘尼紧张起来,直接回答:“僧人收到的钱,都要上交常住,自己不用。”我也在懒的说了,上交不上交,反正这个钱已经拿到手里了,还说什么呢?
决定下山,谢绝了比丘尼们留我吃饭。她们在做菜盒子吃,看来住山茅棚的比丘尼们,真的有闲暇时间,能精心烹饪。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丘尼应该少住这种小庙(茅棚),减少居士们的负担,多去大丛林常住。终南山曾出现比丘尼被奸杀,食蘑菇中毒等很多事情,还是住在大丛林和合共修为好。
下山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当今的年代,真住茅棚有修行的师父,是绝对不攀缘、不化缘、不求人。甚至独来独往,如同佛所言:独行无侣。也不会,选择住在越来越成为旅游者、登山族游览及观光的地方。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作为凡夫的我们找不到的。即使面对,也许对面不相识。边走边想,也不觉得累。
去香积寺素菜馆请师父吃饭,饭后在街上走,见到一比丘,眼观鼻,鼻观心,处在一种定中在行走。不会因为闹事中的人群而分心,始终处在摄心的状态之下。当他对面而来之时,我侧立一旁,让他过去。他似乎有所察觉,但依然摄心而行,没有抬头看路边及行人一眼。我很赞叹,发自内心的赞叹。大修行者,也并非在山里,在茅棚中。也符合《六祖法宝坛经》之义。
走到了一村口,有两个警察和村民聊天。我将背包放好,站着休息。有一个警察和我聊了起来。问哪里来,为什么来终南山?不妄语,绝对是有益的。本想找个理由打发他,想一想,不如直说。而这一直说,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又问怎么知道终南山?我提到了《空谷幽兰》,没有想到他也看过这本书。他又问,对终南山佛教僧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谁?我提到鸠摩罗什、道宣律祖等。似乎,并没有回答正确,他还在等待我的回答。见我在疑问中,他落落大方,表情庄重地提到了虚云老和尚。并为我如数家珍地,讲到了虚云和尚为什么来西安,为什么住茅棚及住茅棚的事迹。从虚云老和尚,他又讲到了当今茅棚的现状。告之,终南山有很出名的老和尚,让居士四人抬轿下山。他又说道,当年虚老在终南山,政府请他出山,找来八抬大轿,虚老坚决不坐,让轿子在前面走,他走在后面,算是坐轿子了。我没有想到,终南山一个村里的中年警察,对佛教如此了解,对虚云老和尚如此知晓。
我问,你对当今终南山住茅棚僧人怎么看。另一个警察接着说:“野和尚居多,什么都干,骗钱的也多了起来。”说完这个警察和村民聊天去了。中年警察又说:“现今是,读完佛学院,就要住茅棚,两种方式的镀金。回去后,自己就有资历和资本。”对于这一点,我似乎有所了解,听后并不惊奇。他接着说:“还有一种,就是敛财。通过住茅棚的方式来敛财。因为住茅棚,极易容易让信众信服,甘愿作出各种供养。并广而告之,为其宣传。”
我问,难道当今终南山住茅棚的人,就没有真修行的人了?他回答:“有,真有修行的人,深山老林中,你能找得到吗?他们大多不攀缘,不化缘,不求人,自己修自己的,远离热闹的地方,你找不到的。”他见我有些失望,就建议我多看大乘经典,也是一样的。并告知,先弄明白佛说的道理为基础。我忽然想起照毅老和尚,就问他知道不?留着大胡子,云云。他想了半天说,这片山林中,没有这个人。由此看来,他对管辖区内的山林,住茅棚的僧人还是蛮熟悉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他令我受益匪浅,他最后主要的意思是说,放着佛说大乘经典不看,到山里来找佛法,是找不到的,终南山的茅棚也今非昔比了。同时,他建议我去西安八大祖庭去看看。
告别之后,我下了山。终南山茅棚之行,算是结束了。感恩三宝,感恩西安居士,为此次中南上之行,提供的帮助和关心。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7

帖子34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