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真人授马丹阳二十四诀》简析

[复制链接]
1605 0
ioligjfykg 发表于 2017-4-26 01:33:3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文摘录于拙著《龙涎集续编二》,发表的目的是让修炼者明白什么是“出家人”!及内功修炼的专用名词之内涵。总之,读之有益吧!
《重阳真人授马丹阳二十四诀》简析
前言
  此诀原载于《正统道藏》。由于此文章句紊乱,颇有错漏,想是当时口述笔录未加整理之故。似为马丹阳门人笔录之,因后有“丹阳师曰”之句。而后世修道之人将此奉为经典,亦未敢擅改。今虽原文照录,略加评注阐释,以供修炼者参考。
  此《二十四诀》内容,皆为“内功”“丹家”修炼之“术语”,即“行话”,武术、拳术的修炼家们亦常在内功修炼法中运用。故而有阐释其中精义之必要。认识明白,概念清楚,那么在练、用过程中方不会出现失误了。
  王重阳,咸阳人,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日卒,五十八岁(按年记为五十九岁,因逝世是为正月初四日,而是年立春节为正月十一日,故算五十八岁)。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字知明,后改名?(zhé,音哲),至宁海(今山东牟平)后又自加一吉字为?(仍音哲),字智明,号重阳子。现在有关王重阳的文献上仍通用王?之名。
  内丹派钟、吕一系,自宋张紫阳开南宗后,金、元之间复由王重阳开创北宗,称全真派。明《正统道藏》所收王重阳著作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及授马丹阳《金关玉锁诀》、《二十四诀》,《道藏辑要》收有王注《五篇灵文》等。
  王重阳逝后,七大弟子各传门派。马丹阳传遇仙派,谭长真传南无派(念本音),刘长生传随山派,王玉阳传嵛山派,孙不二(马丹阳之妻)传清净派,郝大通传华山派(其另一弟子蒋道德在武当,称郝祖岔派第一代祖师)。据《道统源流》载马丹阳传宋披云、孙璧之等后留传榔梅派,即武当山本山派。邱长春传龙门派。自元代以来龙门派最盛,后来又?南宗而分为南、北二派。
  北宗全真派开创于王重阳,极盛于邱长春,其社会影响至深且远。全真派之学术思想,就其道统源流来看,属少阳派北宗,就内容其修炼来看则少阳派、文始派,统属炼养派中之内丹派,即以自身之精、气、神为内炼根本,或称“自力”派。
  关于对“全真”一辞的解释,举例说明如下: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此其道生。”真人者也。
  《全真集》序说:“谓真者至纯不杂,浩劫长存,一元之始祖,万殊之大宗也。上古之初,人有纯德,性若婴儿,不牧而自治,不化而自理,其居于于,自适自得,莫不康宁享寿,与道合其真也。”
  《青岩丛录》说:“其号称全真者,乃屏去幻妄而独露其真之意。”
  《中和集·全真活法》说:“全真道人,当行全真之道。所谓全真者,全其本真也,全精,全气,全神,方谓之全真,才有欠缺便不全也,才有点污便不真也。全精可以保身,欲全其精,先要身安定,安定则无欲,故精全也。全气可以养心,欲全其气,先要心清静,清静则无念,故气全也。全神可以返虚,欲全其神,先要意诚,意诚则身心合而返虚也。是故,精气神三元药物,身心意为三元至要。学神仙法不必多为,但炼精气神三宝为丹头。三宝会于中宫,金丹成矣。岂不易知?岂为难行?难行难知者,为邪妄眩惑尔!”
  《道藏·太玄部·晋真人语录》说:“全真者,合天心之道也。神不走,气不散,精不漏,三者俱备,五行都聚,四象安和,为之全真也。”
  由上面简述王重阳与北宗的全真派之传承的修炼宗旨,其与张伯瑞为少阳派南宗,陈抟的文始派。此三派皆承传于唐、五代间钟离权、?洞馘、刘海蟾,而此三人可上溯至汉之魏伯阳氏。故内丹四派共宗钟、吕,上溯东华少阳君,总命之曰少阳派。
  而修真之说,《黄帝内经》有记载,前已有引文为证。老子载《道德经》中说:“我无身,何患之有?”以内功修为说,“我无身”乃真人之神全的境界之描述。庄子记载孔子论“心斋”说:“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也是论内功修为的“真人”境界的。可知,修真说早于炼丹说。以功法言,属“内功派”,是修炼内功的。
  修真和炼丹,在历史上先后出现。而在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问世后,始有炼丹派产生。严格的说,修真和炼丹有严格的区别。修真,只修得真人之身便可;炼丹,为求内丹合成。然而后来历史的发展,修真和炼丹似有不分之趋势,混成为一说了。即有以修真说炼丹,或以丹道说修真。这是因为修真和炼丹皆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法式相同之故。因为“金丹”难以合成之故,故炼丹真成“金丹”者,累世不一见。故一些炼丹客只成修真之艺境。而修真者却不能合成“金丹”,因合成之法不是,不知合成之法式。
  然历史发展的原因,修真说、炼丹说、气功说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说,皆可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练家子所运用来修炼传统拳术、拳道的攻防功夫。故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精通修真、炼丹、气功等学说,对于成就拳术、拳道功夫艺境,是大有裨益的。故我阐释此《二十四诀》的意义也在于对今天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有所补益尔。
《二十四诀》
  0、马丹阳问重阳祖师曰:甚是论祖宗,性命、根蒂、龙虎、铅汞、刀圭、黄婆、婴儿、姹女、龙蛇、心猿意马、宾主觉照、太上、三宝、九星、五刚三才、抽添火候、金丹、?离三界、七返、行住坐卧。
  阐释:说是“二十四诀”,但总问中是现在句读的二十一个问题,如果象“心猿、意马、宾主、觉照、五刚、三才”这样分开,亦合二十四诀之数。而在后面全文之问答为二十六之数,其中“出家、修行、长生不死、是道、三命”等五个问题,又不在总问之中。可见此文章句紊乱之现象了。故只有依原文之整体规划设计,不失其精义的基础上尽量补足,以保持原作的完美性。为保持原文的整体性、连贯性、一致性,凡补足之文字下加注点标明,读者知之便可。
1、祖师答曰:宗者是性也,祖者是命也,名曰“祖宗”。
阐释:
《黄帝内经》曰:少腹为祖气,胸中为宗气,今以宗祖定“性命”也。即“性是神,命是气”。阐明“性命、神气”本一,单言者二。内功法皆遵此说,皆以此说。修真、炼丹、练拳,皆为神充气足的“尽性立命”之学业尔。故亦应知此“祖宗”说为何意。
2、丹阳又问:何名见性命?祖师答曰: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名曰性命。
阐释:
性者,何也?乾之物也。人能养之,则乾阳不亏。精从内守,?自外生,可以炼丹,可以入圣。杳杳冥冥之物为命,生生化化之物为命。黄帝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孔子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孟子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俟天命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上仙云:修性不修命,如何能入圣?修命先修性,方入修行径。盖欲立命,先养其性,若不悟性,焉能知命?故《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以圣人无二心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养性也;“阴阳媾精,万物化生”,此立命也。积精累?,此养性也。流戊就己,此立命也。知此是名见性命。
  能明白上述之意,就知道元神是性,是心中所有,心中主宰,固不离心;元?即命,是肾所本有,肾之志者也,固不离肾。虚心者,谓修性;实腹者,谓修命。虚其心、实其腹,性命双修之法也。即始于“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的养气之法尔。惟此法为尽性立命的初修之正道法门。只此入门才能明心见性、修身立命,方见本真。能见本真者,谓之见性命。
3、丹阳又问:何名为根蒂?祖师答曰:根者是性,命者是蒂。
阐释:
此说明性命双修的理法。?为长生之本者,言先天?即“真阳之精”。练功返还得此精?则能长生。然此精?,必由神而驭之方能长生长住。神为修长生主者,若不以元神主乎元?,便不得真长生之?。经云:“神行即?行,神住即?住。”诀云:“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知此者,为“根深蒂固”,亦名“性坚命固”,自然能长生矣!古法云:“养精者,饱含真永之精以炼己;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论述至此,性命双修、神气本一之理明矣!《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异,积精所致为专年,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阴阳太和气,故能不死天相既。”此又阐明性命双修的根深蒂固之理法,即明心见性的性坚命固之道理。古有云:“练形亦可长生”亦此理尔。
 4、丹阳又问:何者是龙虎?祖师答曰:神者是龙,气者是虎,是性命也。
阐释:
龙虎二字,最早见于《周易参同契·龙虎二弦章第九》:“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说明内功修炼之士,知畏此虎,要先伏之;畏龙之害,调而降之。此内功法中的“降龙伏虎”,方使二气合和。又在《四者混沌章第二十八》说:“……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混沌,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偶。……”金与水,木与火,龙与虎,是谓三物。若此三物交汇而作一家,则必藉戊己二土之力,方能成其功。
  陈致虚注云:故虎向水中生,虎居于西。而龙从火里出,龙居于东。丹在虎圈,若要合丹,降龙伏虎。此之意也。
  钟离权曰:“龙,阳物也。升飞在天,吟而云起,得泽而济万物。在象为青龙,在方为甲乙,在物为木,在时为春,在道为仁,在卦为震,在人身五脏之内为肝。虎,阴物也。奔走于地,啸而风生,得山而威制百兽。在象为白虎,在方为庚辛,在物为金,在时为秋,在道为义,在卦为兑,在人身五脏之内为肺。且肝,阳也,而在阴位之中。所以肾气传肝气,气行子母,以水生水。肾气足而肝气生,肝气既生以绝肾之余阴而纯阳之气上升者也。且肺,阴也,而在阳位之中。所以心液传肺液,液行夫妇,以火克金。心液到而肺液生,肺液既生以绝心之余阳,而纯阴之液下降者也。以其肝属阳,以绝肾之余阴,是以知气过肝时即为纯阳。纯阳气中包藏真一之水,恍惚无形,名曰阳龙。以其肺属阴,以绝心之余阳,是知液到肺时即为纯阴。纯阴液中负载正阳之气,杳冥不见,名曰阴虎。”(——《钟吕传道集·论龙虎第八》)阴虎,是谓“虎不在肺而生于坎位”,气者是虎之意也。阳龙,是谓“龙不在肺而生于离宫”,神者是龙之意也。
  故修炼内功,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而深一层,是谓“龙虎交合”,又名“神气相交”,还是说的阴阳合和、性坚命固之法式。
5、丹阳又问:何者为铅汞?祖师答曰:“铅者是元神,汞者是元气也。”
阐释:
自古炼家皆曰:“铅汞最难言。”初练功者,真气隐于人之内肾,所谓铅者此也。肾中主气,气中真一之水,名曰真虎,所谓铅中银者此也;所谓汞者,心液之中,正阳之气,名曰真龙。心气太极而生液,液中有正阳之气,所谓朱砂者心液也。
已得功夫,达到“龙虎交媾,已生黄芽”,自见铅汞。已得大药,保送黄庭,若采药而以元铅抽之于“肘后飞金晶”,抽铅添汞。此后,自下田入上田,铅既后抽,汞自中降,以中田还下田。故祖师曰:“铅是元神,汞是元气。”乃针对“五行颠倒”之法而说的。歌诀云:
           铅象如龙法最灵,窈冥恍惚本无形。
          要知采取无中有,只是先天气上升。
          汞本西方白虎精,与龙相会便交并。
          壶中景象般般有,升降阴阳自准绳。
铅,先天也,其升如龙;汞,后天也,其降如虎。龙升虎降,相遇中宫,须臾作吟啸之声,顷刻有交媾之象,龙吞虎髓,虎啖龙精,故能于恍惚窈冥之中,产生元珠之宝。古歌云:
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
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
当其龙虎升降交媾之时,便当依时采取以为药物。此药物者,“铅汞”也。然此药物难采,必密以提防,自能降伏。故紫阳有歌诀云: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
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
  由此看来,按丹经多以铅为元气、汞为元神说的是小周天法阶段,此则指大周天法阶段。自见铅汞,也是比喻之说,不如此比喻,如何能知道“铅中银、汞中砂”之论为何事呢?如何能区别“龙虎”与“铅汞”所指同一物事而功夫景象阶段先后不同呢?
6、丹阳又问:何者是金公、黄婆?祖师答曰:金公是心,黄婆是脾。
阐释:
心与肺为夫妇,心乃肺金之老公,故曰“金公是心。”歌诀云:
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
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姹女作亲情。
  故知金公者,忄也。玉清宝?曰:忄本火体而金情,汞本水体而木性。故谓忄火本是东家震之子。祖师所答“金公是心”,正是道出此中之精义尔。
  五脏中之脾,为祖,属太阴,位居中宫,戊己土是也,所主意也,故曰“黄婆是脾”。皆非指脏器而言,实指脏象之说,即“心之神,脾之意”尔。
  复命篇曰:龙虎本是同一体,东邻即便是西家。谓要修炼“九转还丹”,必须认得金公之忄,而采归黄婆之舍以养之,取将姹女之汞以合之,则自然二物相亲,而性情和谐以结婴儿也。
黄婆舍者,乃坤母之家,其中宫土位是也。歌诀云:
姹女游行自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长。
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公作老郎。
  可知祖师言“金公是心,黄婆是脾”,乃说明金公之忄的出处,而采忄以配姹女。再言姹女之出处由来,却入于坤母之家,而与忄为配,是乃姹女配嫁金公也。以忄称为金公,岂非老郎乎?此中皆练功之理、法、步骤、过程尔,俱各有其理存焉!
7、丹阳又问:何为刀圭?祖师答曰:至微也。
阐释:
语出《金丹刀圭章第十四》:“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粉提以一丸,刀圭最为神。”修炼内功,直代添汞抽铅,铅将尽,汞亦乾,七魄已死魂亦变。是气索命将绝,体死亡魂魄也。景象至此,其色转为紫金,赫赤之还丹也。“粉提以一丸,刀圭最为神”者,其小如一提之粉,其小如一丸之药,黍大曰丸,其轻如刀圭之匕,言至微也,而其神妙有不可述也。
  饮刀圭,窥天巧,辨朔望,知昏晓。
  混然子曰:饮者,宴也;刀者,水中金也;圭者,戊己真土也。言作丹采药之时,必采水中之金,金不得自升,必假戊土化火,逼逐金行,渡上泥丸。金至此化为真液,如琼浆甘露,落于黄庭。宴之味之,津液甘美,故曰饮刀圭也。
  一斤指圆成之数,数乃积小以成之大。故十粉曰丸,一丸如黍,一黍余曰“刀圭”,六十四黍曰一圭。此“刀圭”之轻重也。
  此刀圭之喻“津液还丹”之内景象也,实乃金丹之正药也。
8、丹阳又问:何者为婴儿、姹女?祖师答曰:婴儿是肝,姹女是肺。
阐释:
婴儿者,肝绝肾阴的纯阳之气;姹女者,肺绝心阳的纯阴之液。又:姹女者,灵汞也。婴儿者,金公之忄,采归黄婆之舍以养之,则自然二者相亲,二性情合谓之结“婴儿”。由此可知,同名意异,在内功修炼法中,由于功夫阶段不同,所指亦自不同。最易出现,此例最明。练功者需自明之。然此答乃指第一种说法为准。结合前文观之,则认知最为明白了。
 9、丹阳又问:何者是心猿意马?祖师答曰:心是猿,意是马。
阐释:
心是猿,喻心神灵动如猿,易动不易静;意是马,喻人之真意,动而不居。
  修炼内功,虚心实少腹,即“心气下降”是为虚胸,是名“收心猿”;心气降至少腹丹田,是为实少腹,心猿所收之处所,再以意守之,勿助勿忘,名为“拴意马”。以此法修之,便得“炼精化气”之功。此法为“凝神入气穴”。继尔得“气”之候,真气自动,在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再以头中元神之灵光照之,是名“凝神照气穴”。前者为“武火”,后者为“文火”,中间为“抟气”。三法各有所用之时,须得名师指点,自有先后之功。可知传统内功法本“文武火”双修。抟气之时,返观内视,“神注于气,意动于气”,是名“念住不住之真住,真念尔”。此乃练内功之无为上法,即“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之正法尔。故祖师答曰“心是猿,意是马。”如果“信马由缰”,则“非助即忘”,乃练内功之妄者也,无益而有害。故应牢记“降心为不为”之法旨。
 10、丹阳又问:何者名为宾主觉照?祖师答曰:宾者是命,主者是性也。悟识真假为觉照,是自己伶俐聪明为觉照也。
阐释:
此以“宾主”论练功的主从关系,故曰“命为宾,主是性。”确立练功始炼性的基本法则。以炼性入手,心气降于少腹丹田,炼精化气,是为修命。故内功法皆为“性命双修”法。明心见性,七壳自破,则性坚,性坚命固,是谓脱壳换相。因始终以“炼性”为主,命从性而固,故有此宾主说。但从生化机理说,命主性从,命立性存。故性命主从的宾主关系不能弄错。
  内功修炼,有功夫内景象,亦有魔侵的假景象。悟而能识真辨假的人为“觉照者”。
  能知“以气为念”而又“念住不住是为真住行之真念”的人,能知“来者是真,过者便假”的人,能知“事由心造,心想事成”的人,能知“勿助勿忘”的人,皆为自己伶俐聪明之“觉照者”,亦能“以文观法,以形鉴真,铸法立法,方便他人。”
  故修炼内功,不得明师传授,不能得其门而入,自不易功成艺就。就历来所知,凡假师所传,易入魔境。凡入魔境者,不得明师点悟,迷而不知返,自入万劫而不复。谨记!谨记!
 11、丹阳又问:何者名龙蛇?祖师答曰:龙者是性,肾也。蛇者是心中嘉气也,是不离性也。
阐释:
经书所云“盖虚危之坎,日月合璧之地,一阳初生之方,龟蛇盘结之所。”是故龟蛇盘结之说,每见于经书之中。例如:
《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之歌诀: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此歌诀之中的“自有龟蛇相盘结”之说,就是明显的例证。
  而此说:龙者是性,是何意旨?性者,乾之物也。人能养之,则乾阳不亏。故“精从内守,?自外生,可以炼丹,可以入圣。”全凭乾之物也。《易经》以乾卦六爻喻为六龙,六龙本一龙。故祖师直言“龙者是性”。
  龙能潜九渊,升九天,善变无形又无穷,又能呼风唤雨,闪电雷鸣,化成万物。
  故知,此时所言“龙者是性”,含“龟”者是性、肾之性也之义也。肾主水,其神兽者“龟”也,玄武也。蛇者是心中嘉气。故历来内功修炼法中的“心肾阴阳水火相济”之象,名为“龟蛇相盘结”的说法。
  故知此问“何者名为龙蛇?”是问“龙”与“蛇”的借喻之区别处。而祖师应答“龙者是性。龟,肾也;蛇者是心中嘉气也,是不离性也。”这样加以说明,龙、龟、蛇、性的概念层次借喻之区别分明矣!以此而推论出:龟者,是肾之性也;蛇者是心中嘉气也。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又名“龟蛇相盘结”。故曰始终不离乾之物的龙性也。是“性”者,以守正阳之法、守至正至和而已矣!命由此立,性由此存,生人之序也。性由此坚,命由此固,修炼之道也。性命者,一也。此乃从初修入门之法而言及终成正果之候。因其言简意深尔。
 12、丹阳又问:何者名为三宝?祖师答曰:有内外三宝。外三宝者,道、经、师。内三宝者,精、气、神也。
阐释:
“道”在此有两种含义之内容,一为道路之含义,一为“道”作为万物之始祖的本来,及形成天地人法万物和其演化的法则、规矩、规律、始终之内容。这里说的是具体修炼的“金丹大道”之“道”的内容。而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亦依此论而立法。
  经,作经典著作、经验总结解,修炼者循行之纲领性著作、法则。
  师,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师分明师、庸师。明师者,修炼而得道者,必能以文观法、以形鉴真、因行知解、因知行解。庸师者,修炼而不得其道者,其己不通,望文生义,曲解辩说,危言耸听,领人易入魔境,惑人反伤自身,勿轻视之、试之。
  修炼内功,要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领会,把握住“进功”的层序之道路。这需要有此功夫的老师传授、点悟。内功修炼,无师自通者难矣!故“道、经、师”是修炼者的三宝,缺一不可。《黄庭经·至道章》言:“至道不烦诀存真。”说明修养之道,至简至易而不烦杂,其要存于真诀而已。真诀在经、师之中存之。
  修养之道,含修真、炼丹、拳术攻防之道,皆以自身精气神为原材料,经过一定系列方法、系统过程才能终得正果。但此三种修养之道,皆遵“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个过程确是一致的。修真者,得“真人之身”为正果;炼丹者,合成金丹为正果;求拳术攻防之道者,达神明艺境、具神化之功为正果。故知,所求不同,得亦不同。
  以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言:浑之为体也,纯而笃静;其为用也,动而多玄,既曰纯净,以其本乎天之一,养气于至清;则乎地之一,融精于至宁;此于艮之一,涵神于至灵。又以灵神浑化清,宁而一之,更至于空灵。是统三才于一致,内而精气神无少缺欠,外而筋骨皮一息坚融,至是则内空灵而外灵变。此浑元功之所以然也。此正是:气愈下兮身愈轻,神居上兮心生灵,精常固兮法术行,形自空兮玄妙通。
  此歌诀说明“精气神”三宝的重要作用。然其所成之功夫景象又如何呢?亦有歌诀可为证,录之如下:
  果尔志向上者,当先静以筑基,存之深养,内外三宝合一,浑化归一。正所谓:“内外全无渣滓质,养成一片紫金霜。阴阳造化都归我,变动飞潜各有常。”
  由此可知,内外三宝于修养之道的核心作用了。尤其是将明师为至宝者、活宝者,于修养之道已握成道之机要尔。
 13、丹阳又问:何者名为太上?祖师答曰:太者是大之极也,上者是至重至高之极也。
阐释:
太上,大之极,重要之极,高之极也,无上之谓也。这可有修炼、建体、至用的分别。以体言,“道”体乃大之极、至重至高之极,无上之体也。修真者,真人之身为太上、无上;炼丹者,金丹合成为太上、无上;习拳者,拳道合一的无形无象之道体为太上、无上。以练法言,不先物为的“建体至用”系列之法为太上、无上。此法是“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直自然先天之力,在神为非人力也。”可直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丛生、永生无灭。以用言,就拳道来说,不先物为的无为法,可达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至此寂感遂通的艺境,便是太上、无上艺境,亦是至德全神的真一不二之艺境。一个修炼者,从修炼、建体、至用皆取“无为”便是无上,那在始终修炼之过程,就会明而不昧了。所谓“无为有作是真诀”,此也。
 14、丹阳又问:何者为出家?祖师答曰:出家者万缘不挂,自己灵明乃是出家。
阐释:
此乃以“自身”为“家”而立论的,故说出家者万缘不挂。即不为物累,清爽自在,而又灵明。按修法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万缘不挂”。按正果说,“我无身何患之有”是“万缘不挂”。六祖慧能之偈语“菩提本无树,灵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此正是“万缘不挂”的道通之境,言必合理,动必合道,又名“一尘不染”。唯顺随而自然灵利而又明朗。言修炼之事,舍欲从道便是此境,是名“万缘不挂”,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即妙圆之真心,无染无著,清静之体也。
15、丹阳又问:何为修行?祖师答曰:修者真身之道,行者是性命也,名为修行。
阐释:
上文言“出家”所指之精义,此句言出家者“修行”之事的精义。所谓修者“真身”之道,论述的是“真气运行,脱拙换灵,脱胎换骨,脱壳换相,脱凡入圣”,易换自身之道。前人云:“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对“真身”修法、功果的描述。故可知“行者”行的是“神充气足、尽性立命”之道。不管是修真、炼丹、习拳道,皆为此“修行者”也。虽最终正果目的不一致,然皆为“真身”不二。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功修炼法与此相同。唯具备攻防之功夫,只有拳道所独有。故前贤所论“内清虚外脱换,真至脱壳换相”是内功修炼、外功修炼才能达到的,即只有“文兼武全将相身”,达神明艺境,具神化之功,才是正果。故此可说,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也是修行之事,因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内外双修、文武双修、性命双修之道。前贤云:“打拳原为保身之计。”即云保身,那修行真身之道,也就是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事情了。故习拳者必修真身之道,行尽性立命者也的事情,乃顺理成章了。故有“神充气足,尽性立命”知修行的一切内容了。知此,谓知神明矣!达此谓之神化之功了。
16、丹阳又问:何者名为长生不死?祖师答曰:是这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
阐释:
此正说明“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的“体用”说。天心者,妙圆之真心也,释家所谓妙明真心,易家之成性存存,儒家之诚也,理心、道心之谓也,老子所言之道也。以人之修行将此谓之“心”。心本妙明,无染无著,清静之体,稍有染著即名之妄也。此心是太极之根、虚无之体、阴阳之祖、天地之心,故曰天心也。元神者,乃不生不灭、无朽无坏之真灵,非思虑妄想之心。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故以如如不动妙圆天心为主,以不坏不灭灵妙元神为用也。
  静者为性,动者为意,妙用则神。天心即性体。此体寂然不动,本来无染。然对此性体之描述有两处:一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悟法后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对性体的最具体之描述。性体尚未分阴阳,为阴阳之所从出,所以说是“阴阳之祖”,相当于“无极”。以天心为主,实即以修性为主。修性既要以天心为主,自当知何者为天心。但其真实境界又难以言表、形于文字。概言之,修行者如能做到“无念、无相、无执、无住”的高度净化的妙明之境,则天心自见。元神者,即天心之妙用,感而遂通。何谓元神?元神指于静定之中一点,“孤明独照”、“虚灵不昧”之灵知灵觉。然对此性体妙用的另一处之论,即“放之则弥六合,其大无外;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小无内;卷放得其时中,丝毫无差。”此即性体和元神妙用的“体、用”合述之论。故拳家多以此言修炼、建体、至用的。
  真性不乱,是为长生不死之功,是说此真气之性体本来就是一尘不染、无牵无挂、不增不灭、无始无终的。修行者得此真气之性而觉照、觉明,是谓之修得“真性不乱”。故曰:此是长生不死之功果。而此“长生不死”是指“道体”无死无生而言的,不是指“肉体凡胎”的身躯而言的。肉体凡胎之身躯已落入轮回之生命界,可分化聚合的物质界,必然有生有死。此问答告知修炼者,修的是道体“真性”,行的是尽性立命。真性充足则自身“空透”,才是本壮保身之良法。故修炼者应分别“真性不乱”的长生不死之功和肉体凡胎有生有死之概念的根本区别。修炼者如知此论之言语内容,就不会妄言“肉体凡胎长生不死”之说了,也就不会有此妄想了。但修行者的“住尸不朽”的功果内容,则不在此论之内。
  传统手战之道的“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三点神光九重天”的说法,就是高度概括了“真性不乱”之体用的修行之道的精义的,即“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之宗旨的长生不死之功。
17、丹阳又问:何名是道?祖师答曰:性命本宗原无得失,巍不可测、妙不可言,乃为之道。
阐释:
“本宗”说得好,说得妙!老子说:“有物混成,不知为何,强名之为道。”此“本宗”之意,乃老子本来所说的“道”。这个“道”乃是生成天地、万物及人之“宗祖”。而人修炼、修行、修养之事,亦是以复此“本宗”为正道之法,无一例外也。故此可知,祖师所答的“性命本宗原无得失”是言人人具此之性不得亦不失,只不过修行者知不知道而已。而此性原来就是“道”。此“道”乃“物物非物之物”也。明白此理,修炼内外功夫自可不迷了。即本宗“道”而行,自然不会迷失本“性”了。
18、丹阳又问:何者名为清净?祖师答曰:有内外清静。内清静者,心不起杂念;外清静者,诸尘不染著为清静也。
阐释:
修炼内外功夫,需要内外清静。何谓清静乃是事关成败之大事。按法而修是必先有事,勿忘勿助,是心不起杂念,为内清静。外绝七情六欲之欲望,则一尘不染著者,是外清静。内外清静者,自然是神清气静,本心妙明,天心自见。
  以拳道言,孙禄堂先生说:“惟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剔透,无有一丝杂气搀入其中。”是为内外清静的上乘的“德体”之功夫。故“心一思念,纯是天理,俱是天道”。于此可知,清静亦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的内容。前贤所云“内清虚而外脱换”直至“脱壳换相”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内外清静之道的方法、功夫艺境之描写。
19、丹阳又问:何者为三命?祖师答曰:《黄庭经》云:存精是元始天尊,存神是太上道君,存?是太上老君,名曰三命。然后再寻三命枉费功夫。神?相同,太上再留方便门,转化人道常有也。在三者东华帝君,是心也;化十方诸灵大帝,是肾也,除此外不可寻也。天有九星,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大;天有五刚,地有五刚,人有五刚,天有三才,人有三才。
阐释:
《黄庭经》历来被方士奉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并为养生修道之士所注重。该书于魏晋之际为魏夫人华存从景林真人处取得秘藏草稿,撰为定本而流传于世。大约在晋武帝太康九年(公元288年)《黄庭内景经》先出,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黄庭外景经》问世。《黄庭经》之书名首见于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晋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书圣王羲之书《黄庭外景经》以换鹅,在道家史界传为佳话。
  解释人有三命,“生命、寿命、命运”谓之三命;何者为立命之本?存精,名号元始天尊,无始无终,寿命之本立也;存神,名号太上道君,无上之道也,生之制也,生命之本立也;存气,名号太上老君,纯阳正气,应运而弃也,命运之本立也。三命之本立,则性坚命固。此谓之“三命”的全部内容,名曰“三命”。
  知此三命的全部内容,然后再寻今世、前世、来世之三命,则枉费工夫了。嘱人修行,即修炼内功,主要是“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即“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才是修炼“精、气、神”三宝的方法。又:目不视而神在心,存神不漏;耳不听而精在肾,存精不漏;口不妄言而气在丹田,存气不漏,是为内三宝自合也。才能达到“存精、存神、存气”而能“至德全神”,方有保身命由己握的“立身安命”的最佳效果。除此外是寻找不到“天人合一之天人感通”的最好的修炼保身之方法的。
  神即气,气即神,言体者气也,言用者神也。故曰神气相同,即神气本一不二。能知道神气相同,是修行到无上艺境而再留下了一个进阶的方便之门,即从固精、存神、炼气入手的方便之门。由此而达到“天人感通”艺境乃从人道转化到天道,即脱凡入圣,乃是修行的常规法则、常有之规律。老子曰:“以有余而奉不足,天之道也;以不足而奉有余,人之道也。”故修行者,修行自己以行天道之事尔。
  在三清之中有太清、上清、玉清,是谓三清。而东华帝君,是心也,乃取“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宸君”一句。紫霞,即紫气。紫气东来,谓之“东华”;虚皇,元始虚无之神的本号;玉宸君,太上大道君之号。君皇,又可称“帝”。故曰:三清中的太清乃太上道君称作东华帝君,就是“心”。此心乃前面所说的“妙圆真心”之“心”。此心之主宰神也。
化十方诸灵大帝,是肾也。十方者,八方加上下也。化者,一气之化生也。例如: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家虚成。
肝神龙烟字含明,肾神玄明字育婴。
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明。
  这正是《黄庭经》的特点,“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即皆以“神”喻各部位之至灵的功能。如:
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陇字灵坚,
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仓,
齿神?峰字罗千。
  再由“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说明脑中存有“泥丸九真”,即九宫真神。《云笈七签》有云:“真有九品,向外列位,则当上真上向,高真南向,太真东向,神真西向,玄真北向,仙真东北向,天真东南向,灵真西南向,至真西北向。天真者,不视而明,不听而听,不言而正,不行而从。”此乃本真。
  而此本真“所存在心”,即指都摄于心神。关于内外之神的功能,《云笈七签》谓“心存玄真,内外相应”也。
  即化生十方诸灵大帝,是肾中元阳之气,一气流传而化生之也。即初始炼功的“神依?”之“伏炼”,即“炼精化气”。继而“炼气化神”以启动十方诸神之灵通。诸神灵通功能启动,则“气依神”。继而“炼神还虚”,乃诸神灵通如一。此即“养精者,饱含真永之精以炼己;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的正统炼功思想。
  除此之外不可寻也。这正是古传“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蓄气以成真”的正统炼功思想之明证。凡内功修炼中的所借喻之诸神说法,皆自身内精、气、神、五脏、五官等各种功能说,体现了《阴符经》所言的“万化生乎身”的炼己之说。各种之神皆自身内的部位功能之喻耳,并非指自身的外界还存在有神。故说:修炼自身内外功夫,只有在自身求之,到身外是求不到的。
  如《太极拳经》中说:“浑然无迹,妙手空空。如有鬼神,助我虚灵。”其中鬼神,应如此认识:神者,气也。因神气本一,言则为二。拳术中之“内劲”亦可名“神”。鬼者,形也。鬼乃阴也。阴成形,阳化气。言鬼者,即言形,拳术中外形是也。那再读此经文为“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气形,助我虚灵。”则可知拳经之意,旨在阐明“内气、外形”的匹配合一,达到中和的“虚灵妙境”才是真功夫。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妄言“鬼神”之他说了,也就不会妄信鬼神之他说了。
20、丹阳又问:何名九星?何名九窍?祖师答曰:天有九星,是北斗七星,左辅、右弼二星,名为九星。人有九窍,耳、眼、鼻六窍,加口、前阴、后阴,是名九窍。
阐释:
天有九星,是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再加上左辅、右弼二星,合计为九星。人有九窍以应之:耳、眼、鼻之六窍,加口、前阴、后阴,是名外九窍也。
  如要修炼内功,尚有内九窍以应之。一般称为“心之七壳”。未通之时称壳,已通之后则称窍。《易筋经》中所说“脱壳换相”即指此“七壳”而言的。明言七壳,实是九窍,曰“玄通、灵根、妙钥、统真、通枢、涵神、洞幽、左辅元龙、右弼白虎”,此乃以应九星之九内窍尔。
  此九星以应人身内外各九窍之说,本“天人合一”之喻论。天有九星,以演天象,可明天道。人以外九窍应之,以成人体生命之活动。按医家说:人之外九窍,乃明九暗十一。明九窍乃祖师所论之九窍。暗十一窍,乃口中有气窍、食窍,前阴之窍有尿窍、精窍。故曰:人之外窍,明九暗十一,是谓之“老少生成”之象。修炼内功有“塞其兑”一说,上言“口”要少言语以养神,节饮食以养气;下言精窍要节性欲以养精。故养生学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亦有修养学中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等之论述,皆为明外九窍之生理、明外九窍之养生的方法。是为“塞其兑”之精辟论述。兑者,往来之门,闭此门则能返观内视,内七壳通,内九窍通以利天气之往来,内功养生健身之精义自见也。
21、丹阳问:何者天有四时?人有四大?祖师答曰:天有四时,春夏秋冬;天有四大,地水火风。人有四时,寒热温凉;人有四大,心精气身。人有四肢,起落开合。
阐释:
天有四时,春温气升,夏热气胀,秋凉气降,冬寒气敛。人体气候,亦有温热寒凉之性以应之。人有心精气身以调和自身的温热寒凉与天性合和如一。人之四肢的起落开合于天性的升降涨渺是谐和的。修炼内功、内气的运行即依此理法而行之,谓之符合天道。舍此便不知法矣!
22、丹阳问:何名天有地水火风?人有地水火风?师曰:天有地水火风者,金木水火土也;人有地水火风者,心为火、精为水、气为风、身为土。
阐释:
此再言四大内容,以证天人合一之理法。心火、肾水,坎离相交,以生纯阳真气,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身柔若絮,修真、炼丹、修拳道之基础定矣!修养之道,不知此四大精义,亦不得正果。
23、丹阳问:何谓天、地、人之五刚?祖师答曰:天之五刚,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也。地之五刚,恒衡岱华嵩五岳是也。人之五刚,肝胆脾肺肾五脏是也。
阐释:
天之五行,人以五脏之气应之。故五脏之气曰五刚,乃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分则五脏之气,合则五行本一气。
原文中之“胆”为“六腑”之一,按五行五脏说可能是“心”的誊抄笔误,今以五行之五脏说解之。五脏以脾土为枢,水火乃土之气,金木乃土之形,故有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地球上,万物出于土,又化归于土。而炼内功之中的“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坎离交合”,肝助肾气上升,肺助心液下降,其升降氤氲合和之功能,皆赖脾土以为媒婆。故知,此问答旨在言明练功中五脏气之功能的作用,即“神意魄志魂”的五藏神之功能说。
地之五刚者: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是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
24、丹阳问:何为三才?祖师答曰: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风(乙丙丁)。人有三才,精、气、神。
阐释:
以三才而论,有天、地、人三种客观存在的才能。天有三种才能,表现在:日乃阳精,月乃阴精,星乃阴阳之精。地有三种才能,表现在:水为阴,内含一阳之精;火为阳,内含一阴之精;风乃阴阳合和之精。人有三才,表现在:精为阴精,?为阳气,神乃精气合和之精。本段论述三才之理,说明“天人合一”之理法,蕴含着修炼内外功夫之方法。知之,则练功可不迷途矣!
  而又进一步申明:眼为神之窗,口为神气之门户。故养生说“五色使人盲,口开神气散”皆论“塞其兑”之道理。心肾为日月,喻阴阳水火。除此自身之内外,不可外求。如“心为火,精为水,气为风,身为土,乃合天之四大地水火风”,此皆论“天人合一”之道的理法。天道、地道、人道,本一“道”也。修炼自身内外功夫,外必合天道自然法则,内必顺随自身各部位之性情,方是上法。故有如上之论说,乃“天人合一”之道理,皆传统的类物比象法的具体应用。明在说理,然法在其中,是其精妙处。老子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然必“人法地、法天、法道,方见自然”,即“水流湿、活就燥”之意尔。如此修炼,乃无害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是在神为非人力也,即顺使无穷也。
25、丹阳问:何名抽添火候?祖师答曰:除一切尘垢、一切杂念,又神气常存于本性不昧,名曰添火候也。
阐释:
修炼内功,本是“趋尽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之事,本无“火候”而言。为说明内气生成运行的正确方法,而以“火候”喻之。而将“进阳气,退阴符”之运行法,谓之“抽添火候”。
  在炼功初期的后天口鼻呼吸返先天丹田真气呼吸,亦名“抽添火候”。还有任督周天法的“活子时法、活午时法、神息丹田的闭息法”,皆存在具体的“抽添火候”之方法。
  《火候经》言:“随机默运入玄去,达观往昔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仙。”此直言说出“火候”只是呼吸二字。而此“呼吸”二字,乃真气运行的“吸提呼放”之方法。陈虚白曰:“火候口诀之要,当于真息中求之。”《灵源大道歌》云:“千经万论讲玄微,命蒂由来在真息。”此又直说出火候只是“真息”。真息者,乃真人之呼吸,而非口鼻之呼吸。
  如以炼丹而言,火候最秘,其妙非可一概而论。修炼之始终中有逐节事条可论之:
  建鼎筑基之候、采药之候、封固之候、起小周天之候、进退颠倒之候、沐浴之候、火足止火之候、采大药之候、得大药服食之候、大周天之候、神全之候、出神之候等等,皆是火候之事。故丹书唯以“火候”为经论,有《火候经》一说。可知其重要了。
  练功中如何认识和对待火候之事,即“当有候有为,我亦当有;当无候无为,我亦当无。”是言。有作者,小周天也。无为者,大周天也。盖火候行于真人呼吸处。此处本无呼吸,自无呼吸而权用为有呼吸,以交合神?。久炼而成大药者,必用有为也。不如是,则道不真。然“呼吸”本一身之所有也,先自外而归于内,则内为有,故大周天必欲至于无。然无者,非不用火而言无,乃是火候行之妙于无者。即不先物为之无为,方能因物之所为而能为。
  再看此答已是“孤明独照”“明心见性”之后的事,即“大周天”境界之候。故曰“神气长存于本性不昧”之候时,名曰“添火候”。至此正是“但信无为,孰知有作”的关键之时。只此方是“添火候”。
  时至此候,正是“阴邪炼尽”纯阳之体的状态,亦老子所云“涤除玄鉴,能无尘乎”的火候之事。所以说,初修内功之时以返观内视之法,勿助勿忘,以去杂念,除尘垢,滋养真气为主。一旦觉知、觉照、觉运、神气常存于本性不昧的时候,是谓“添火候”,亦勿助勿忘,而使性足,方是正法。
  性足则无杂念。而去杂念之法,即“不先物为”才能“因物之所为”。知此者,得“火候”之秘旨尔,则易神充气足而尽性立命,自完修行之功果。正果者何?修真者,乃得真人之身;修丹者,乃得金丹功果;习拳者,可拳道合一。皆可永离灾患,延年益寿,历世通达,安处世,敬其业,可保一身平安。
26、丹阳问:何名为出家?祖师答曰: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有功行修真之德者为出家。
阐释:
此诀全文中有两次问“何者为出家?”而祖师回答的内容却不一样。正因为所答的内容不一样,才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可有两种正确的答案以贯始终。前者所答是说初修内功者初修所行的“气沉丹田德润身”的去除杂念、污垢、阴邪之事,名为“出家”修行之事。后者答的内容是说已修行的身形不为己累的“至德全神”的得道者,是为“出家之人”。“有功行修真之德者”一句便是明证。
  由此两文两答之内容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出家”二字,非指佛家弟子之出家入佛门而说的,亦非指道家弟子之出家入道观而言的。确切地说,乃指修炼内功者的行为及功果所言的。由此可知“佛、道”与修行者的“出家”之语义概念不完全同了。
  此段之答,名为“老君曰”。从前面释文可知,太上老君是指存气功法而说的。这是祖师托名老君言,即可理解为“存气”之言。就是说,要存气,神必守规中,清静虚无为法,自身上下之精气自然皆归于丹田气海之中,功行至真气运行,达到至德,是谓全神,已为修行出家艺境之人了,即真人艺境了。由此可知“真人”就在百姓中,并非天外有神仙。
27、丹阳问:何名太上七返?祖师答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心性,养精?;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戒怒,养肺气;五者美饮食,养胃气;六者少思虑,养肝气;七者寡嗜欲,养心气是也。
阐释:
作为“七返”之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炼丹之道的“集灵为神,合神入道,以还上丹,而后超脱。还丹之理,其旨深微。有小还丹、大还丹、七返还丹、九转还丹、金液还丹、玉液还丹,以上丹还上丹,以上丹还中丹,以中丹还下丹,以阳还阴丹,以阴还阳丹。名号不同,亦以修炼时候差别,而下手处各异也。”即炼丹也是系列方法、系统工程之事业也。
小还丹:
本是下元。下元五脏之主,三田之本。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既相生也,不差时候,当生而引未生,如子母之相爱也。以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既相克也,不失分度,当克而补未克,如夫妇之相合也。气升液降转行,周而复始,自子至午,阴阳当生;自卯至酉,阴阳当停。凡一昼一夜,复还下丹,循环一次,而曰小还丹也。奉道修炼之士,于中采药进火,以成下丹,良由此矣。(凡炼丹法中所讲年、月、日、时、分、昼夜之说法者,皆自身中天地阴阳定位的年、月、日、时、分、昼夜,不是自然界中的年、月、日、时、分、昼夜尔。)
大还丹:
龙虎相交而变黄芽,抽铅添汞而成大药。玄武宫中,金晶才起;玉京山下,真气方升。走河东于岭上,灌玉液于中衢,自下田入上田,自上田复下田,后起前来,循环已满,曰大还丹也。修炼之士,于中起龙虎而飞金晶,养胎仙而生真气,以成中丹,良由此矣。
七返还丹:
五行生成之数,五十有五,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三五七九阳也,共二十五;二四六八十阴也,共三十。自肾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则五行生之数也,三阳而二阴。自肾为始,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则五行成之数也,三阴而二阳。人身之中,共有五行生成之道。水为肾,而肾得一与六也;火为心,而心得二与七矣;木为肝,而肝得三与八矣;金为肺,而肺得四与九矣;土为脾,而脾得五与十矣(此观《河图》之象便知)。每脏各有阴阳,以数论,奇阳偶阴。阴以八极而二盛,所以气到肝,而肾之余阴绝矣;气到心,太极而生阴,以二在心而八在肝也。阳以九尽而一盛,所以液到肺,而心之余阳绝矣;液到肾,太极而生阳,以一在肾而九在肺也。奉道修炼之士,始也交媾龙虎,而采心之正阳之气。正阳之气,乃心之七也。七返中元而入下田,养就胎仙,复还于心,乃曰七返还丹也。
九转还丹:
二八阴消者,真气生而心无阴,以绝二也。大药就而肝无阴,以绝八也。既二八阴消,而九三之阳自长。肝以绝阴助于心,则三之肝气盛而阳长,七既还心以绝肺液,肺之九转而助心,九之肺气盛而阳长,则九三之阳长矣。是为九转还丹也。
七返九转:
以其心之阳复还于心,而在中丹。九转者,以其肺之阳,本乎心生,转而复还于心,亦在中丹。七返九转,既已知之矣!
  所谓金液、玉液,上中下相交,阴与阳往复而还丹者。前贤往圣,多以肺液入下田曰金液还丹,心液入下田曰玉液还丹。此论非不妙矣,然未尽玄机。盖肺生肾,以金生水,金入水中,何得谓之还丹?肾克心,以水克火,水入火中,何得谓之还丹?
金液还丹:
金液乃肺液也。肺液为胎胞,含龙虎,保送在黄庭之中,大药将成,抽之肘后,飞起肺液,以入上宫,而下还中丹,自中丹而还下田(术语名“肘后飞金晶”),故曰此乃“金液还丹”也。
玉液还丹:
玉液乃肾液也。肾液随元气以上升,而朝于心,积之而为金水,举之而满玉池,散而为琼花,炼而为白雪。若纳之自中田而入下田,有药则沐浴胎仙;若升之自中田而入四肢,炼形则更迁尘骨,不升不纳,周而复始,故曰此为“玉液还丹”。
阴极阳生,阳中有真一之水,其水随阳上升,是阴还阳丹也。
  阳极阴生,阴中有正阳之气,其气随阴下降,是阳还阴丹也。
  补脑炼顶,以下还上;既济浇灌,以上还中;烧丹进火,以中还下;炼质焚身,以下还中。五行颠倒,三田返复,互相交换。以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外形气化、炼神还虚,是为真人之说。自下田而迁至中田,自中田而迁至上田,自上田而迁出天门,弃下凡躯,以入圣流仙品,是阳神外出之炼神还虚之功果。至此方为三迁功成,自下而上,不复更有还矣。此为天丹之道功成,自入大乘之境矣!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即指此也。
  今因七返一词而介绍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始终过程。凡此中言语皆为修行之道中的术语,莫以凡俗之理念观之,免生误解。所为术语,即修炼自己的功法、功果的专业用语。只在传承、讨论、认识、修炼中运用的专业用语,是为“术语”。
  下面再阐释祖师所答的“七返”内容,就可与前面所介绍的“七返”之内容做个明显的比较了。
  丹阳问的是“什么是太上七种返朴归真的具体方法之内容”。太上,就是无上的意思。按现时的说法就是“正确的、最佳的”养生方法。
祖师回答说:要想修炼内外功夫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除具体练功方法外,在日常生活中有“七条”应注意做到的内容,即不修而修、不养而养的修行内容。可见,一个修行者是炼、养相互结合融为一体的。故对此七返内容亦是不能忽略的。故只有逐条阐释清楚,才能述明此中之精义,以为修行者知也。
一者、少言语,养内气
  养内气就是养真气,而养真气就要少言语,因多言者伤气劳神耗精。俗云“话多伤神。”就指此而言的。古云:“塞其兑。”兑者,口也,说也。此又为“戒妄言”,因妄言者则神狂不拘,神狂必然伤神耗气,气不得其所弃也。“养气忘言守”即简明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不止说练功时如此,日常生活中亦应当如此。此乃存气之上法。老子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也指出了多言之种种弊病。故凡修行者应谨记此条。
二者、戒心性,养精?
  养心性,即养妙圆真心。心本妙明,无染无著,清净之体。其具元神不生不灭、不朽无坏之真灵。天心以元神为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故养精?要戒心性。戒什么样的心性呢?古云:“用心耗精,是为不道,不道早亡。”此为戒思虑妄想之心贪婪而说的。修炼内功,贪婪妄心所致,即入魔境,反伤自身。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以“武练、横练”的方法训练,皆为不知戒心性的贪婪所致。故此种方法自耗精?不得养正气于中,而极易伤及自身之根本。平时要“淡泊以志远”,“心中不搁事,事上不搁心,惟顺使无穷”,是为养精?之上法也。精满气足神充,天心清净,无染则不妄,是为尽性立命。就是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亦要循序渐进,步步按法而修,无助无往,功到自然成。内外功夫皆如是,依此宗旨。这样炼养结合效果最佳。
三者、薄滋味,养血气
  精神气血,四美也。血乃四美之一,气足则耐寒,血足耐暑,神足耐饥,精足力绵。精血者气之化,神亦从之。医家云:膏?厚味,足生大疔。厚滋味易生痈肿,壅塞血脉,气化运行滞阻之故也。所谓“壮火食气”就是指厚滋味而言的。故养血气就要薄滋味,所谓“少火生气”之精义。生气者,生化机制蓬蓬勃勃,即朝气蓬勃之生机。
  故曰,厚滋味是“壮火食气”之法,消耗正气之嗜欲,必然造成血气自不能得养。此条戒厚味的宗旨,现时的“富贵病”现象皆可证之,皆因厚滋味而造成血气之病症。故真养生之法,在饮食上要薄滋味。
四者、戒嗔怒,养肺气
  养肺气要戒嗔怒。嗔怒则肝气暴戾,无名火升,气满胸中。无名火灼肺脏,肺燥则肺不能行肃降之令。肺气逆则肺自受伤,则燥症峰起,甚者“浊气冲头”,可得“暴厥”之症。故古人说:“气以和为贵。”而拳家言:“和颜悦色真刚毅,无仇为良”。其理皆在戒嗔怒,则肺气得养矣。
五者、美饮食,养胃气
  要养胃气,就要美饮食。而美饮食不是厚滋味,而是指普通饭菜之饮食要“精工细作”,以提高食欲,保证营养,利于消化,便于吸收。因为胃为百谷之海,号太仓。胃又是腐化食物的传导之腑,易于消化的食物对颐养胃气是很有益处的。此“美饮食”绝不是“肥甘厚味”,而是清淡适口,保健益生之饮食。孔子说“食不厌精”就是指的“美饮食”,即普通饮食的精工细作可以提高食欲,易于消化,便于吸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摄取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损失最少。这样饮食则胃气不伤而能得养。故此“美饮食”与“肥甘厚味”是有本质区别的。现时一些长寿者的经验皆有“美饮食”的良好习惯。而一些富贵病患者,皆为肥甘厚味之人。这可证明“美饮食,养胃气”的养生方法之良好效果的正确性了。而“病从口入”的提法,除去不洁净的菌、毒、虫的入侵之因素外,再除去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造成伤胃气以外,则厚滋味就成了伤胃气的杀手了。传统医学认为:“卫气出于下焦,营气出于中焦。”而中焦主要是脾升胃降。故知,胃气不可伤也。故美饮食才是养胃气的良法。
六者、少思虑,养肝气
  七情中所说“久思伤脾,虑而不决则伤肝。肝者,将军之官,决断出焉!当断不断,必生内乱。”乃指此思虑不决而伤肝气。肝性条达,如思虑不已,优柔寡断,必伤肝脏的条达之气。而肝气伤,不能行生发条达之职。故修行者少思虑(因思则气结之故,亦会造成肝气不能疏通之职)是养肝气之良法。肝气和则七性自安。肝乃心之母,故母和子安之理。
七者、寡嗜欲,养心气
  寡嗜欲则心清净。清净则妙圆真心本体不昧而妙明。稍有嗜欲染著,即名之妄也。妄则心气必伤。然寡嗜欲之内容广泛,前贤诸圣每有论述,记录如下:
  徐神翁曰:但精神无烦恼,睡少为中修行之人也,乃儒、释、道三教圣人之意。凡人出家绝名弃利、忘情去欲则心虚,心虚则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矣。
  孔子曰:“仁义礼智信。”若修行之人,仁者不弃,义者不污,礼者不自高,智者不争,信者不妄言。
  《金刚经》云: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也。修行之人澄其心而神自清。
  晋真人云:心清意静天堂路,意乱心慌地狱门。
  丹阳师云:要知上天入地好弱由心。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故不动心。
  太上云:出家若不降心,百年之后,无得中处。
  重阳真人云:出家若不降心,返接世缘,道德损矣。
  《性命书》云:洗心对越,乃万物之根蒂。
  经云:心生则性灭,心灭则性现也,心灭者是宝。
  经云:诸贤先求明心。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
  拳家言:拳道无它,道心是也。道心者何?放之则弥六合,其大无外;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小无内;卷放得其时中,丝毫不差。即妙明真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真心之妙用。元神者,乃不生不灭、无朽无坏之真灵。灵之象,神以知来,智以藏往,来往无不切时恰机。此乃真功夫者也。
  由上述众贤圣真人、经文之精义,清心寡欲戒嗜,皆为修行之人所尊。习拳炼内功亦本此精义为法则,吃穿住行皆不失也。
  一个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能够遵上述“太上七返”内容而身体力行者,则真气、精?、血气、肺气、胃气、肝气、心气充沛,是为“内壮”。内壮则神充气足,定可尽性立命了。而此“七返”之法,是谓不修而修的方法,觉而遵行,必收修行之效果。此亦为“十二时辰不昧”的“真修行”之法。
释后语
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途枉摆抛。
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井蛙应谓无龙窟,篱?争知有凤巢。
丹熟自然金满堂,何须寻草学烧茅。
——张伯瑞·《悟真篇》
修炼一事,“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长生之大药,人人具足,个个完全,只不过未曾开发烹炼。而长生大药,不因智者而加多,不因愚者而减少。所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皆具佛性,而有为者亦若是,即此义也。惟是修炼迷途之流,以嗜欲汨没其志气,以财色耗散其精神,以妄为空费其资本,乃妄抛其长生之药,不觉形容暗瘁枯。
  故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也是内功修炼精、气、神为根本功夫的。然内功修炼诸法,唯有“金丹大道”法最全、最佳,乃求大道之无上法。然“金丹大道”的历代著作,借喻之术语名词最繁杂难懂。故借此《二十四诀》之内容,对众多术语名词稍作阐释,以利于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阅读丹道著作有所正确引导之补益,以便精研诸丹道著作有个良好的知识基础。此乃《二十四诀》阐释之本意。
早有对丹道功法系列介绍之意,因其内容庞杂,不知如何起手为好。最后选中此《二十四诀》,盖因其简单、系统,名词术语详尽。一方面对术语名词内容之精义进行了解析,一方面对炼丹之始终过程也进行了相当的描述,可使修炼传统手战之道者对“内功”修炼内容有个大概全面的认知,可使在练功过程中自我把握而不迷途了。此乃本文阐释的目的和意义。如欲精通内功修炼方法、步骤及功果者,可观拙著《中华拳术明镜录·功法卷·内功篇》。 马国兴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2

帖子1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