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武功---麦子欲干勤翻晒

[复制链接]
1237 0
储润丽 发表于 2017-6-28 05:22:0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绝世武功:补缀动桩训练站姿规矩(原文照录)

先说声对不起,规矩一直在我的心里没拿出来,我以为这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其实,远远不是这么回事哦,所以,每次看到大家给我的视频,我看后都有些不快,因为离规矩实在很远,于是我叫你们再看,再看训练博文,今天,看过竹心的视频后,我忽然觉得,我错了,翻看动桩训练博文,果然是我错了,我没有把最公正的站姿规矩说出来,只是用了两个图照了事,实在是不该哦,在此对不起。

补缀动桩训练站姿规矩:

1、地上划一直线,两脚并拢线插中间,鼻尖方向为直线方向,立正。

2、左脚不动,以左脚后跟为起点,右脚顺直线方向往前量两脚半距离为终点,右脚后跟踩在终点上右脚内侧线紧贴直线上,站好(右脚相反)。

3、整体不可歪斜,胯部不动(严加注意),左脚后跟为支点,外开,与直线刚好形成45度夹角。

4、坐下,高低自己调节,不一而足哦。

5、往前往后运动诀要:两胯尖连线落地与底下的直线为十字架关系,在前后过程中不可扭曲这种十字架关系,坚决不可哦。


绝世武功:动桩十字架构投射图谱(原文照录)

关于动桩,规矩以及图片已经有许多了,可是,在学子们的意象里还是千姿百态,真应了佛祖的真言:一人一世界。

我私下有许多的构想,好像战斗里海陆空立体攻击战,我们的动桩也是这样,上中下,前后左右,立体直观的解析,这样,才能使学子们完全切合了动桩的真意,一做就是,一坐就是,想是这样想的,实际解析图示起来可不这样子简单。

前天,蓝蓝发来了自己的构想图,真是很妙美,算是解了我的一个结了,在这里,我谢谢蓝蓝的有心。也替大家高兴了。


毕竟,动桩又明晰了许多哦。大家加油。






绝世武功:骨架与平衡(原文照录)

关于骨架结构,在武学来说,有人喜欢直接表述,有人喜欢含蓄,常有人用“打拳走架”来表述打拳,还有人说打拳就是“盘架子”,太极拳里就有“高架子”,“低架子”一说,可见,人体架子是个武学的大问题。

造房子离不开钢筋铁骨大架子,过去造房子,开始打好地基,手艺好的都砌墙角柱,手艺差的就打下手了,可不敢叫他造,架子的牢固,是贯彻房子的根本问题哦,马虎不得的。

武学也是这样子的,把架子整理好,可不就是“盘架子”?这不,立身中正就来了,练武弊病就怕低头哈腰,歪头耷拉角的人别说武学,就是做事也没大腰杆子,不成事。当过兵的人就有一副好架子,老远一看就觉得精神,立正踢步是每天的生活,人就清爽了,当然,这与武学还是有区别的,武学的架子有它的玄机,我喜欢把这里面的根本叫“柱”,立体的“柱”一旦建立起来,就能“立木顶千斤”了,这就是根桩的来历。

站桩是有玄机的,它能纠正人体不正常习惯带来的扭曲,初步的建立起正确的人体框架态势来,这对于武学是至关重要的哦。人体的骨骼肌肉复杂多样,屈伸多变,所以,一站出成绩可能有些天真,这里的原因是找不到根本问题,击不到痛处,蚕食是个好方子,可是蚕食是很缓慢很缓慢的吃法,有些人时间就不够用了,大多数人没这份耐心,就撂挑子不干了,叫人干着急。

我们现在分门独立说骨架,是因为武学是平衡的学问,人体正常的骨骼框架发生结构改变了,人体的整体结构失去力学平衡,人就站不稳了,站不住不叫桩,一碰就倒,这个不用解释了,菜院子子里架米豆都不行,大家都知道,倒下了就没得救了,什么就不用谈了。

基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就有了十字架动桩功,十字架是把尺子,量一量自己反观其身,我们就能纠正自己的错误习惯造就的病态,有人练起来别扭极了,是啊,把扭好的麻花再捋直了,这是很别扭的事情哦。不过,不这样做,我们是没法子窥探武学的,武学里的骨架问题我们要注意的东西太多了,粗略一说,就是上中下三块,上面是脊柱,中间是骨盆,下面就是腿部了,我们看下图:


这就是十字架动桩的基本图示,十字架很简单,两条股骨的大转子隆起部位连线是横,大椎,尾椎连线延长就是竖,其实,我们这个平面十字架可不简单哦,用到实际的动桩上去可就是“立体端正”的十字架了,所谓的“立体十字架”,大家应该知道有个特别,就是无论哪个角度里看它,它都是端正不偏斜的,所以说,十字架是把武学尺子,量一量比一比我们才有大进步,做事情有个榜样的力量我们进步的就快些,这好像参照物一样,若是没有了参照物的存在,我们就思考多余的问题:是动还是不动呢?地球与太阳的问题就叫我们费劲了脑子才板上钉了钉,“动桩十字架”不纯粹是纠正框架的尺子,这个在高层次的武学里还有另外的实际用处的,这个问题现在用不到,我们以后再谈。

现在我们来谈谈上中下的上部脊柱问题,脊柱重要是因为它位置的重要,脊柱在于人体正中线,是人体的中柱,也是人体的力量支柱,脊柱的力量来自于韧带的强壮与稳固,连接脊柱的韧带有许多,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这些韧带与肌肉相互连接,对于武学运动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我们看下图:



上面两图是脊柱结构韧带图,一个图片了解的不透彻,两个侧面就明白许多了,根本存在了,就有了大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当然这还需要各个肌肉或是韧带之间的相互作用,物尽其用才能做到最好,细节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哦,譬方说后背的靠劲就是武学的大门槛,一般在这里就走不下去了,这实在是个问题,我们要努力。

脊柱的学问在我们武学主要是它的运动功能,我们不是不管其他的功用,主要是武学是形而上的根本,要是谈其他,那是养生健身的健康问题,我们就忽略吧,这当然不是不重视,因为是互为其表的东西,有我有他,主次不一罢了。脊柱除了要端正之外,我们就先说这些吧,大纲主题拿出来,做文章就不跑题了。

我们再说“骨盆”。骨盆是很重要的难点,难点在于它的复杂结构以及它的位置,这里是承上启下的枢纽,上接脊柱,下连下肢,而且这里还是骶丛神经集约地哦,这是不容忽视的学问,一切基础都从这里生发开花,单说武学的平衡在这里就有许多说不尽的约束条件,通过正确的姿势调整我们可以加大髋部活动范围,就能进一步使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得到很好的平衡基础。我们看图片:



骨盆的结构复杂多样化,我们从大的方面入手了解,这样不至于没有头绪,其实骨盆从武学角度看,用两个组成来解释比较明白,我们把它分成大小两个骨盆,大骨盆又叫假骨盆,它参与腹腔的组成,与丹田有关,小骨盆又叫真骨盆,内腔就是盆腔,这里是生殖系统功能重要地,我们看看图片了解一下骨盆韧带连接以及走向,这对于锻炼还是有多多好处的,观察,熟悉,细致,这是万事万物解决之道:


骨盆盆底是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它封闭骨盆出口,并承载和支持分腔内的器官。  
  一、外层 为会阴浅筋膜与肌肉组成,包括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均会合于阴道处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会阴中心腱。
  二、中层 为尿生殖膈,覆盖在耻骨弓及两坐骨结节间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的三角平面上。包括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
  三、内层 称为盆膈,由提肛肌、盆筋膜组成,为尿道、阴道、直肠所贯穿。结构特征:形似拱形结构。两侧的髋骨和中间的骶骨类似拱形建筑结构的穹窿,两侧的髋臼架在股骨头上,股骨有如穹窿柱。它具有既坚固又省材和防震的特点。
我们看图片:



骨盆是脊柱的基座,它们的关系不能分割开来说,这就好像楼房的地基与立柱的关系,简单的分析:竖直的脊柱是为了排除可能对腹部内脏器官产生的挤压问题而存在的,额外的好处是也减除了身体的额外负担,这些省力保护结构使承受负担的思想也得到更多的自由,看看,我们总是能恰到好处坐享其成哦,保持正确自然的端正脊柱,会使我们的人体能量消耗降低到最少量,有意识的伸展与收缩锻炼,可以使肌肉唤醒并且保持他们的力量与弹性,这样,正确的脊柱生理弯曲与完善的骨盆丹田力量,腹部前侧肌肉有力的收缩与背部肌肉有力的拉伸,在中柱的支撑下,力量的互为就使我们的人体合理自然地融为一体,武学的平衡浑圆力在这里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了。粗略地说,骨盆作为身体的中心,它的自然形态是略向下的。骨盆的正确位置应是将略微倾斜的骨盆端平,从而给予脊柱更为平稳有力的支撑,芭蕾艺术为了获得这个平衡支撑力,在锻炼过程中就用了外八字站位姿势,训练时脚向外打开,这样支撑面缩小了很多。支撑面越小,人体的稳定性越差,下肢及臀部肌肉越紧张,骨盆就会由前倾变为直立了。这是纠正前倾的好法子,另外,芭蕾形体训练还特别强调:双腿向内侧收紧,收股四头肌,收紧臀大肌。如果这些都能作到,那么臀部肌群的紧张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骨盆和脊柱就会被逼到正确的框架里面去了。使骨盆巧妙地改变自然形态变成最佳平衡能力的骨盆形态,这实在是个巧妙吧?



灵活多变性是骨盆的特性,这样的结构是极易发生错误的大温棚,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因为受伤或是不正确的生活习惯,骨盆就常会不小心的发生位移,旋转,前倾,或是后倾的现象,我们知道,最佳的骨盆平衡意味着更佳的体姿,最佳的肌肉受力能力,以及更标准的动作,就意味着造就最快的的武学模式。要达到骨盆最佳这个目标,打拳画圈进行小修小补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脊柱,骨盆核心和下肢的训练体系都要围绕着获得最佳的骨盆平衡来安排,这才是武学的根本哦。

可见,正视,整理理想的骨盆在我们极致运动中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我们看下图:




骨盆位移是很麻烦的事情,异位旋转带来的身体状态在运动中是个极大的阻碍,我们可以通过臀线的高低,腰线的弧度,可以简单检测骨盆的旋转偏移侧位的问题。下图是一个简单检测的法子。



骨盆偏转位移形成的因素复杂多样,遗传,日常生活习惯,训练动作的不正确性,都是这种错误的根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当我们身体前倾时,募集臀肌的能力变差,迫使腘绳肌负担更多的工作。当我们的臀部肌肉和腘绳肌无法再以100%的效率工作,我们的臀部肌肉会以80%的效率工作,我们的腘绳肌只能挺身而出,弥补差额。这么讲把这个过程说得太简单了,但希望你能明白其中的一点道理。这个例子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体姿不佳,你在不断强化错误的体姿和动作到某一点时,你的身体就会垮掉了。有人说,我在3月5号那天病倒了,其实,远不是像他说的这个样子哦。

在实际的武学锻炼中,我们一般用一些传统而又模糊的观念进行蜗牛式的进程来纠正身体各个方面带来的偏差,大家抱着一本霉变的秘笈用了端正,塌腰,泛臀,圆裆,,,,,,等等一系列似是而非的举动,包围,纠正,驾驭脊柱,骨盆走上正确的端正之路,可是,实际的效果呢?好学者只要走过的都有一个心知肚明,谁能在茫然无绪的情况下仔细的思考一下这个糟糕的骨盆问题呢?

骨盆的错误形态归纳起来大概有四个,前后倾斜,左右偏转,我们摘取几个例子,希望大家举一反三来学习




骨盆前倾与否,大家都知道是由臀部肌群控制的,它松弛的时候,骨盆就前倾,它紧张的时候骨盆就直立,所以矫正不良姿态的关键之一,是使臀部肌群紧张起来。譬方说如果要改变弯腰驼背的毛病,就要减小骨盆的前倾姿势,事实真的是这样简单的么?真的像增加一些臀部灵活性训练那么简单吗?我们不要这么想,这不是小孩过家家的简单,这不是某个单纯的因素。我们必须发动一场在多条战线上展开的战争,这种事情尤其值得严肃认真起来,态度决定发展哦。

为了更加清晰明白的说明这个道理与问题,我们拿来主义,用更加科学的字眼来描述,规划这些复杂多变的运动机制,我们一起学习进步吧。

先来一个名词“力偶”

1.力偶: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一对平行力组成,它不能再简化,是一种基本力系。表示法:((F,F')d-力偶臂:力偶中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力偶所在的平面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是使物体转动状态发生变化。如转动方向盘,攻丝,拧水管等。力和力偶是静力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力使物体的移动状态发生变化,而力偶使物体的转动状态发生变化



2.力偶的性质
  ①力偶无合力,也不能再简化,是一种基本力系
  ②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影 均为零(力偶无投影)
  ③力偶只能使物体产生转动, 而不能使物体发生移动,所以力偶必须由力偶来平衡而不能由单独一个力来平衡
3.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
  力偶矩的大小
  力偶矩的转向
  力偶的作用面
前倾力偶

前倾力偶包括髋部屈肌(髂腰肌、髂肌、股直肌和TFL)和竖脊肌。在前面,髋部屈肌会向下拉动骨盆,导致前倾。在后面,竖脊肌会向上拉动骨盆后部,同样导致前倾。在本质上,这些肌群在协同作用(从身体前面和后面),制造了一个错误动作——那就是骨盆前倾。

骨盆前倾

在这种情况下,股四头肌和下背部很容易控制我们的训练动作。我们的臀肌怎能正确发挥他们的功能呢(或者无法以最高效率发挥功能)?

让我们分析一下我们身体中一些主要的力偶,它们会导致什么样的机能不良和补偿动作,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身体机能吧。

1)如果你的臀部肌肉无法正确发挥功能,腘绳肌和大收肌会被迫接过担子。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腘绳肌有可能反复受伤,或者出现“pulled groins”。这是运动员的常见病。

2)如果你无法利用臀部力量制造髋部伸展,你的下背部就会掌控这个动作,做出看上去类似髋部伸展的动作,但实际上这个动作只是躯干伸展。当有些选手无法利用臀部力量完成硬拉动作时,他们就会利用背部过度反弓的动作完成“锁定”。实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啊。

3)你相信髋部后方机能不良会导致髋部前方疼痛吗?Shirley Sahrmann在《运动损伤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一书中介绍了股骨前移综合症。此时,臀部机能不良,股骨头在hip Socket中向前滑动导致了了髋部前方疼痛!

后倾力偶

后倾力偶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臀肌和腘绳肌。在前面,腹直肌和腹外斜肌向上拉动骨盆。在后面,臀肌和腘绳肌向下拉动骨盆。这些肌群在协同作用,做出一个动作——骨盆后倾。


骨盆后倾
大多数人的骨盆都有点稍微前倾,但也有一些人正为骨盆后倾所苦。这听上去可能不坏,但这种不正确的骨盆位置也可能导致几种损伤:

1) 后倾带来的最常见问题是腰椎弧度变小,从而导致腰椎更容易向前弯曲。腰椎向前弯曲是危险的,尤其是在负重状态下!后倾的选手比前倾的选手更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

2)腰椎弧度变小往往会导致驼背,头部前移。驼背对肩袖健康大有影响,头部前移有可能导致颈部疼痛、颈椎间盘突出。天哪!真是倒霉透了。



骨盆明显前倾或后倾时,出现损伤的可能性加大,何止是平衡问题哦,记住,如果你有骨盆倾斜的问题,却不去纠正它,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加强你的错误动作和体姿!当你取得了平衡、能够正确训练之后,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力量的表现,还会加强你的正确的体姿!那样的话,就是坐上加速的列车了,这就是联系的重要性。

正确的骨架结构是平衡发展人体核心肌群最大力量的根本。人体核心环节(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就如同汽车的发动机,是人体快速行进中最根本的动力源。那么,它的力量大小,发力的速度或者说功率,诸肌群协同发力的效率将成为武学{极致运动}训练的关键内容,这在瑜伽训练当中,也是七轮之中的两轮地哦。

骨盆的问题我们不能详尽,实质的东西可以尽数,而有些东西确实不能用话来说的,我们用纯粹科学的形式在阐述古老的传统,有人可能在嗤之以鼻,当然,在锻炼的进程中,我们却不是这样简单化,这些科学规范的析说,是我们武学锻炼的坚实根本,把模糊的东西明晰化,加上我们持戒有度,我想,新武道不是区别,是根本。


绝世武功:站桩论(原文照录)

站桩是很艰难的。

艰难之处在于两点:

1、来自于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个人习惯用力动作模式。

2、来自于陌生动作模式的茫然与无知。

人人喜欢站桩,一站就是那个贴了标签的“自己”,喜欢站在自己先前形成的个人用力习惯的动作模式里用功,这就像走左了到北京的道路继续用劲的走下去,当然,有从小骨骼清奇的,就没有这个错误存在了,怎么站都行,可是,这样的人是很难见到的,一上路就做开了与众不同的大事了,高高在上。

鉴于这种情况,站桩就是一个未知领域的探索世界,怎样是对的?最直观的就是看,自己看,找人看,找无数人做监督官,自己看似乎就像小偷做判官判自己刑徒一样,不公平的很哦,通常要对着大镜子把自己跳出来审视才可辩个大概,要辨个十全十美可能不太可能的,所以,要叫检察官监督最好,最好的法子是脱个精光站定,高低歪斜一目了然了,这好像不太雅观,可是很实用。

上面的两点大家可能看到了,“觉”是这个艰难之处的来源点,若是没有“觉”,我们就不会知道习惯与不习惯之间的差别了。
“觉”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对于武学来说,最有意义的那个应该是“本体感觉”,这个外来词意思捉摸不透没关系,说白了其实就是自己感受自己的身体情况,譬方说,打针会痛,这是痛觉,痛的地方在哪儿,不是胳膊是屁股,这是位置觉,痛的时候肌肉紧张,有的针都弯了也没打进去,这是肌肉自律反射造成的肌肉紧张阻碍形成的,如此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
本体感觉很奇怪结构也复杂,它的源点来自于骨骼肌,肌腱,以及关键韧带处的本体感受器,这样子说不懂,其实,本体感受器存在于我们身体的各个角落里。肌肉的拉力,关节的动态,身体活动的位置,姿势的状态,这都是本体感觉的功劳。我们的身体之所以感觉灵敏,屈伸自由,位觉,运动觉,振动觉这些功能发出信号,相互协调,如此,我们能够完成一个个精美的姿态变化。
本体感觉有两种,一种是静态,一种是动态,静态的本体感觉能使我们知道身体各个组织的位置以及彼此间的联系,不用说太多,大家也应该知道了,这与站桩有关系,与静坐有联系。动态的本体感觉,是调节速度,方向,平衡,以及外在环境,力度改变后的自身反应改变,看看步法是很重要的哦。
还有个问题很重要,本体感觉还有意识与无意识之分,这很简单,刮风眨眼睛就是无意识的,拿东西就是有意识的了。

练拳站桩走架子,主观意识总是游走在似有似无之间,心不在焉总是有的,这对于本体感受器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的作用,我们武学要求身体能在无意识状态下,本体感觉也在无意识状态下,对于自身动态或是静态的运动,对于动态或是静态的外力运动环境里,自然自如地做出对应的应对模式,这样,我们的武学才有极高的本能反应,当然,这个本能是在武学运行模式下的本能才是好本领,不是别人一推你就抗,武学也有一抗,此抗非彼抗,不是一家子哦,大家要分明白才是。

大家知道了感受器是反射信号的机器,“身体自己”接收了信号的位置,方向,深浅,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你相信这都是真实可靠的么?大家都知道合眼感受特别多,譬方说,站桩,你站着站着,你的感受器给你的信号是:姿势一直是这样的,可是,你睁眼检查一看,都歪到腚巴骨上去了,可见,错觉害人不浅,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相信自己的“心”呢,当然,人一累,感受器就不那么有条理的了,有的人有病,问他到底哪里不好受,他说,那里都不得劲,说明病的不轻了。

身体的感受器有时与眼睛有干系,譬方说,我们两个胳膊交叉,两手十指扣在一起,你叫他随便哪个指头动动,似乎都要辨别一番才能行得通,这个游戏告诉我们,错觉是很正常的,纠正错觉的诀窍就是,眼,心,意合,譬方说站桩,对着镜子看住架子,或是叫监督官看住你,不要被觉带来的错误习惯带走,用现在的正确纠正过去的习惯,慢慢认识,建立,熟悉,定性,如是,一个正确的觉知才能建立起来,这样,运行模式才有可能按照武学的格斗模式建立起来,一个动作的建立,一个正确动作的建立,若是按照太极拳市面的传统练法,必须有心法与动作的系统结合,先后,上下,各个动作的要领必须详尽而且科学,这样,才能在日复一年的意识指导下,觉与身体才能按照武学的的模式合二为一运行起来,这也只是一个合理的身体间架与意识,也就是气血,骨肉之间与意识之间一个合理的武学搭配问题,这个间架是混元力的奠基石,他只是在你过去的基础上,有了无尽的妙处,增加了似乎无尽的力气而已,大家看好了,这只是一个架子,这还不是真正的“桩”,真正的“桩”必须是从上而下的一根擀面杖,也就是,我们前面强调的“柱”,有了它,才是一瞬间几个力交替震荡组合的更迭基础,我把这个描述在这里,也好叫痴迷的知道有个模子走一走,因为,据我观察,能有身柱在身的,现今不知道还有几多人,也许是我眼拙吧,那些自己吹破天的武子,表演的时候抖几抖都没关系,私下里要好好用功才是,自己门里没有,要虚心求教,低一下头有嘛子关系啊,当然。这个身柱武学,门槛实在是高些,并不是告诉你,你用功就能得到拥有它,至少,你知道了,告诉后来人,叫有德有缘的后来人继续下去,这也是我们武学之人的品行了。一个人一生做不了什么,至少说一次实话吧。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杞人忧天,庸人自语,可能各家都有我说的这些,自家又捂得严实,我不知吧,但愿是这样。


绝世武功:站桩的秘密(原文照录)

有些话重复了多少年了,尽管这样,因为个人的着眼点不同,取舍也就不同了,我要做的就是那个忘事的老太太,絮叨了过工去,再絮叨了过来,直到记不起来为止。

站桩我们早先的博文已经写得比较清晰了,还是有人在一遍遍的问,可能懒得看也懒得思考吧?这是很不好的,要想学佛修道练武,闻,思,修,证,是一步一个台阶哦,所以,整个博文要通读,下面的评论也要细看,这样这个闻思才算合上了,这些闻思跟不上,武学的内容串不起来,看一点试一点,这个法子不可取,要我说,干脆不要试了,省的走了半天的路再折头回来找,为何这样说?是这样的,最初,博文上手就写动桩的东西,这就像学佛的顿悟,直指人心,以后再慢慢摘开分解悉数,这才是渐修的内容,你说哪个重要,哪个在前呢?也就是说,我们的博文文章在没有重新归纳步骤之前,自己要先看全面,这期间要多问,我们共同找出适合自己的步骤来,这样上手一般就不会错误了。嬉戏谷自己重新提问题答问题,这个法子对于学习是个很好的模子,晒在场上的麦子要想干得快,一天要翻很多遍哦,也是这个道理。

练武都说练养结合是最好的,养字功夫除了思想上的东西,还有形式上的东西,思想上的东西,无出于佛学内容,形式上的东西,无出于意拳上的站桩,过去站桩的东西,也就是浑圆桩与三体式。意拳形式多样化,也只是大同小异的开枝散叶,多姿多彩罢了。

我们现在这篇文章,是再强调一下站桩,补一下养字功夫,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益处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几乎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的,何况那些多病多灾的苦处人哦。

站桩要说的也就是一个事情,就是骨架的正确性,有人强调心法,那是头上安头,不得已的权说方便,什么心法啊,就是没有心法,就像这篇文章,你总结出来也就是五六句重要的东西,其余,都是东扯葫芦西扯瓢的联系问题了。

骨架就是渠道,渠道顺溜了,水自然流的快,这就出现了正襟危坐,遛臀,凸臀,外八,平行,沉肩坠肘,膝盖内扣等等问题,这些规矩,都是为了骨架端正而来的。

这里面起步最重要的是:遛臀,这是活胯,圆裆,塌腰的东西,尾骨,裆劲开发不出来,什么都是假的,那不是武学哦。膝盖内扣意要有,这是腿力条顺需要的规矩。

这两点做好了,基本也就不用什么,放松站在那里发呆就好了,发呆久了,会不舒服,哪里紧,哪里酸痛,就放松那里就是了。这是养字第一秘诀哦,可不要自己与自己较劲使。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用在这里,刚刚好。

这是什么道理呢,以前的博文里有的,找找看?


绝世武功:武学要素(原文照录)

练习拳术,就像伸手拿来了一把独轮车,怎么练也还是打转转,怎么上不了台面哦。

广义上讲练拳有好多个层次,一般有两个层次我们比较知道,一个是健身,一个是武学。

在健身的层面上也有两个分类,一类是老年人,一类是少壮派,老年人比划来比划去,就变成一日三餐里不可或缺的馒头,少不了也没什么嚼头,少壮派打着打着就不满意了,慢慢慢慢到处找对手,咪着眼用自己的见识对号子,心下说:这个稀松的很哦。

无论怎样的比划,累积总是存在的,要是加上有心,时候到了,身上就会看到许多稀奇事,是的,这个稀奇是有代价的,勤奋与学习我们要放在心里去。

我们现在说说武学的大体重点,放在这里,也好别叫勤奋与笃学的白费了心思。

练拳都知道要培基筑本,这是说身体虚弱的要先好起来才能走下一步,这个道理很简单,站都站不住,你想叫他立的牢,可不是脸红脖子粗麽,这就像刚刚栽下的小树苗,旱涝冷暖都脱不开干系,一棵树苗要想成活长,根系扎下才能有保证哦。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树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俗语都是大智慧,看来,练拳要从下往上攀,这个比较的靠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发现,在我的弟子里,腰腿劲特别足的人,心一急,竟然什么也有了,我没有胡说八道,这还真像武侠里常说的那个样子哩。这个道理也简单,他本身什么也不缺啊,无非缺个样子罢了。

腿劲锻炼一般用站桩,这样的好处是面面俱到,可是站桩规矩心意不到位,那是老牛破车子,现代的体育里,还有许多的新法子来练腿,这样的法子加快了锻炼的进程,它的弊端也不少,该练的练不到,不该练的蹭蹭长,有失有得哦。

腿功其实是与胯合在一起的,因为,阴阳要在大腿根这里发生联系,胯功是个中心点,这里调教好了,这劲那劲的基本也没什么大问题了,有人把胯叫做大拳头,是说胯松好了,胯一抖人就受不了了,连这个的时候,有人叫大家虚胯,怎么虚?老师不点,自己是虚不了的,也有人叫大家把这里掖住,怎么掖?老师不说,也是没法子掖的住哦,这可是个实际,在这里我通常不愿意说松字,因为松字很叫人烦,有人松了几十年怎么还是无用呢?这说明这个词句有问题,我觉得,松胯,松腰,这是叫松散的肢体发生联系的一个法门而已,那个意思有些像“挥挥”鞭子把散放的朵朵白云“赶”到一起去,散漫的无数只绵羊慢慢聚拢来,再一眨眼就是雪白的一片了,我们在专业里叫累积,记忆动作,使之清晰成自然状。

确切说,松着做,感知它,涵养它,直到它补了原先我们身体里的那个不知道罢。

松胯的法子有许多,杨式里有个法子,轨迹拳也有法子,,,,,,,大部分是说摇臀荡胯,胯做好了,尾巴就长出来了,有人也把尾巴叫钟锤,这个没关系,那个意思在就行了,什么园裆,什么开胯,无非能够收的起来,放的出去罢了。

胯部骨盆坐的下,力一上身,就顺导在脚下了,往下这与下肢脱不开干系,往上与脊柱也脱不开干系哦。

脊柱具有支撑功能,它的承载力必须有无数个条件才能促成,塌腰坐胯力就下去了,说的这样简单,练起来难着哩。

这篇文章意义在哪里?

武学的重点是:腿,胯,脊柱是三要素,这个做好了,其余也就顺风顺水了。


绝世武功:到底是敛臀还是泛臀(原文照录)



在上面的博文里,从骨架,脊柱,我们捋将下来,有个常见的太极拳俗话在臀部这里就出现了,太极拳以及别的拳种里都在强调说两个字:敛臀,泛臀,还有溜臀。“敛”字的意义很明显,就是收的意思,敛财就是这样,用各种方法收钱哈,敛臀也是这个意思,把臀部收一收,“溜”字是滑行,原先怎样划我们现在顺势往下滑就是了,这与敛臀是一个意思哦,可是,“泛臀”就难为了,怎么看,“泛”字也是个向外不向内的意思,泛着水花,可不就是冒水么?泛臀可不就是翘尾巴了?

您看,太极拳我们怎么练?他说一个“外”字,人家偏偏说一个“内”字,都是大师说的话,我们能够怎么样?今天往外翘一下,明天往里兜一兜,糊涂得很哦。

今天我们来细细的分析一番,把这个“泛臀”或是“敛臀”说他底儿掉。

先抛开那些杂家的理由我们不看好不好?我们翻翻过去的博文来捋一捋,我过去一再强调武学的“中柱”问题,“柱”者,直矣,圆也,脊柱就是中柱的根本哦,自然的生理弯曲还有脊柱的特殊灵活性,脊柱是很容易发生生理病变的,武学要求脊柱尽可能多的减少生理弯曲度,使我们的人体中柱更加直立有弹性,这在实际的人生当中也是有极大好处的,腰间盘突出症说得简单一点不就是压力不均衡造成的么?生理弯曲度小了,压力均衡度就大了,这就像压弹簧是一个道理的,给它正面一个上下均匀的压力,压的越紧顶力越大,你要是把上下的压力一偏,可就危险了,小时候,毛蛋子的脸就被这样的玩法弹破了,血流哗哗的哦。

我们下面看腰间盘突出症的图示

图示很明显,一旦发生突出病变,医生一般会叫患者在背部垫一小枕头,为何哪?为的就是不要再叫另一侧的压力增大了,压力一大水液就又往这里挤来了,那可痛得很哦。看图谁都知道最彻底的法子就是把脊柱椎间用些力气拉开来就好了,那怎么可能?

我们看看这个图:


这个图看完了,我们就知道了,为了达到脊柱尽可能的直立状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姿势呢?

“下颚微收”是要的,因为这里有个颈弯,“正襟危坐”也要的,我们看到这里是个背弯,“敛臀”是不是更要的?因为这里有个腰弯啊,你看,这里的尾骨微微往前一戳,骨盆也就端正了,“气沉丹田”也有大囊了,我们曾经说过的前凸或是后凸也就解决了吧?事情并不复杂,可是,这在过去可不这样简单哦,傻子摸鲶鱼,全凭感觉说话,一人一世界,可不就乱套了?

我们这是纯粹的用事实来说话,难免有些死背教条,这在武学是不被允许的,武学要求的是灵活贯通性,因为,每个人体质骨骼各不尽同,所以,要知道这个道理才是好,还有啊,拳论里要求的姿势都是有个度量的,譬方说,下颚是“微”收,敛臀要“微”敛,用“溜臀”就恰当些,这是防止过犹不及之症哦。

譬方说“敛臀”这个姿势,我们往前一兜,身体就紧张了,一紧张就不能够气沉丹田了,这就是过犹不及了,怎么办?好办得很,“泛臀”啊,意念里微微往后一想一松,小肚子就踏实了,气沉丹田就来了。你看,这里有个重要要记住“敛臀是敛臀,可不是缩肚子哦”,敛臀是为了把脊柱骨盆端直起来,这个是根本,“泛臀”是为了解决“敛臀”的紧张度而有的“气沉丹田”练法,并不矛盾哦。我们要的是恰到好处,不是“前也不是后也不是”,不是过犹不及哦。

“敛臀”之时有紧张,小腹自然会上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要使内气沉于丹田,必须使小腹向下,向后方沉坠,这样,既达到了气沉丹田的目的又有了脊柱骨盆端正的条件,皆大欢喜了。


绝世武功:关于“三尖“规矩(原文照录)

规矩就是法度,就像孙猴子画好的圈圈,出了圈圈就不能保证安全了,近来有学子练用不能结合,这是标准的学不致用,是不可取的,纸上谈兵不行哦,学习是为了实践的拓展与加深,若脱离了操作的实际性,就像现下的大学生,学了法律做统计,人生有变数,这样的情形不是说是天大的错误,还是很可惜的。

基于这个情况,我又审视了前面的动桩,觉得是我也有些欠缺,我发现我把一项规矩给暂时删节了,这是我的自由主义发了芽,也是比较错误的,这里改正过来,原来的预想是:把这个规矩暂时搁一搁,先把局部的锻炼拓一下,再拓一下,最后,再把用的规矩拿出来加上去,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些胡闹:习惯成行了,再来改么?糊涂。

三尖对接,这是太极拳的重要规矩,一般大家都知道,可是,能够知道的深一点,知道的很清楚,我想,这需要很好的说一下子才行。

“平衡”是我们在地球上站立生存的主要条件,(地球的引力真是大啊,我们既然在这里生存,就要依附与它,还有别的法子么?)高楼,树木,钢丝绳上的舞者,擂台上的武者,这一切倒下去就没有了意义,“三尖”就是这样的,它的出现对于武者的意义是重大的,这是一位武者保持进攻防守所具有的战斗状态,我们不能说这是唯一的,我们可以说,在这样的规矩范围里,我们最能保持战斗的持久性,这还不够么?

我们说的平衡是与重心有关的,也与中心有关的,什么是重心呢?重心的定义: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质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过的那一点。似乎很绕口哦,规则而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据说孙老先生曾经表演过贴墙轻功,他的意思就是重心与武学轻功的关系。

重心,中心,平衡,在自然状态下人的站立与他们有何主要关系呢?

先人的智慧确认了武学的站立最佳临界点,于是三尖参照出现了,三尖的规则保证了固定或是运动中,发力,引进化劲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自己重心能够在自己的最佳可控范围里游刃有余,这是无招胜招的一个最佳途径,通常的三尖是指:鼻尖,膝盖,脚尖,三尖的位置怎样对接呢?用话说费力不说,也不好清楚,我们用图吧。



好了,前有界后有边,你就在当中逛荡好么?其实,不说这些,你的东西上身了自己也会找到这个合适的,这样一说,到了一个时候,就像拍卖会上落地的锤子,成交了,踏实了,我还能做些什么呢?实在是与我无关哦。都是自己的结果。


绝世武功:脊柱与武学(原文照录)

在我们人类的生命过程中,脊柱的意义是很重要的,脊柱是身体的中心,是个大柱子,它上端接颅骨,下端到尾骨尖,直也,支也,中也,这几巴掌的距离,囊括了我们武学三分之一的科研课题,我们要正视之,我下面把先祖,家师与我对脊柱的知识积累粗略的给大家写一下,大家看看,我以为是很必要的,知识虽是知识,道理知道了,再验证到身上去的过程就会直接简短了些,这是我们新武道要探索研究的根本,我们痴迷武学的要认真严肃些才行哦。

脊柱的构造很微妙,这种特殊的结构性质,造就了它的支撑与灵动性,我们不得不喟叹世界万物的严谨与巧妙了,反过来,身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与地球自身的引力作用,使脊柱的这种特殊结构很容易产生不规则的病变变形的,而这些来自于先天与后天的不正确病变都是制约武学进步最大瓶颈了,当然,这在身体健康方面也是最大的病变根源哦,我们这里不谈它。

  脊柱的含义直观一些我是这样看的:它就是一根柱子而已,柱子的作用是什么?支撑也。这不由叫我记得过去老式大门后的顶门棍,顶门棍要结实,不要弯才好,要枣木或是秋木的就扎实多了,门外用多大的力只要门框在就不怕它会折,梧桐木或是朽乱木就不行了,当不得大力气,可见,结实与圆直是顶门棍必须的重要条件,脊柱的样子远远还不是这样的,因为它不仅仅只是个支撑的柱子而已,我们看,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它是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组成的,由于骶骨又是由5块,尾骨又是由4块组成,所以正常脊柱也可以说由33块骨和合组成的。看了这些,你知道了么?这根柱子的结构与一般意义的柱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哦,我们的人体柱子不仅具有支撑的重要性,而且也具有灵动活泼的变化性,这就高级了吧,事物的复杂带来的负面也是多而乱的,这样众多的脊椎骨,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能力,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及天地运行对它的影响,脊柱的形状稍有不慎它的变化就可想而知了。维护先天自然,纠正后天不正确的习惯形态变形,在我们武学以及人类的健康范围里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哦。我们分析它,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它,把最原始的自然形态挖掘出来,那应该就是本我一体的最好注释了。

我们一般意义的运动中,脊柱的负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是指站立、坐位或卧位时脊柱所承受的负荷及内在平衡,动态则指身体在活动状态下所施于脊柱的力。这些大小负荷需要相应的关节、韧带和肌肉来维持承载,不同部位的脊柱节段承担着不同的负荷。我们来看下面的腰椎承载力,由于腰椎处于脊柱的最低位,前面是柔弱的腹围,后面只有一柱支撑,你可以想象这里的负荷承载力不是一般意义的相当大吧,力量汇聚于此又是活动段与固定段的交界处,我们常常看到有许多的人皱眉扶腰苦不可言,很明显,这里成为腰脊伤痛最常发生的地方。前面丹田后面一柱支撑,这是武学的大玄关哦。
看了上面的文字以及图片,我们来说武学的问题,端正常常是说人生的态度,其实端正也是武学的身形根本,一个真理翻来覆去都是对的才能经得起考证,端正就是这样,我们用正襟危坐来说端正的形象化,我觉得比较确切,我们练习正襟危坐,偏了或是斜了,自己总是找不到一个标尺,偏斜的概念自己找不到落脚,我对学员说了许多的方法,都还是没有懂得彻底,这不怪我们自己是怎样的笨,一个地方没到达,那个疆域就是陌生的,依葫芦画瓢总是蹩脚的,这怨不得大家,我现在再说个好法子放在这儿,大家调调线,找个直观的标尺吧,也好泼了这盆糊涂水。

找个线垂按在后头枕骨中间,两脚肩宽开立,你用自己最好的平衡姿势站好,你看看线垂与脊柱的关系是怎样的好么?这样,纠正就有了目的性了。还相信自己的自以为是么?有感而为是对的,可是依感而发也常常做不了那个真,因为自我感觉对的有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对的,一种是错的,我们新武道要建立的是感觉与实事确定性的一体世界观。这就是合拍。意身和在一处,佛祖也就不心急了。

脊柱的侧弯曲用这个法子就可以知道与中心线偏离了有多远,先天性的不正常弯曲一般要通过手术才能矫正,这个不要费心了,后天性的脊柱侧弯就是我们武学功法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韧带,肌肉,肌肉中的新陈代谢,肌肉弹力等等环节的锻炼,锻炼过程中保持整体动作轨道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只有正确的方式与方法才能使长期不良姿势,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病理弯曲改善并且改正之。

端正是指人生的态度,端正也是武学中脊柱的重要练法,这是我们新武道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


绝世武功:脚尖是堵墙(原文照录)

膝盖与脚尖的关系不简单,我忽然想起这就像马路上的斑马线,车子过了人行线就有危险了。

武学交手很与这个譬喻相类似,屁股一撅,膝盖往前一冲,这就像过了人行线,车子就飞来了,哦,心下一说,就倒了。

当然,我这是对不知道未入门的学子说的话,知道的就不要跟我计较了,身上的东西实在是不好说的,就这样吧。

为什么脚尖是堵墙呢?这就像车行道,左边的不要到我右边上来,当中两条警戒线,你不小心过了它,嘭,飞起来了,为什么这样呢?它说:你只许在你那边活动,这里不是你的地盘哦,噢,原来是这样啊。

脚尖往上立了一堵墙,它说话了:你不要往前拱。

武学动作是有轨迹幅度的,这里有堵墙堵住了,它告诉你可以找另外的自由度,师父说:沉下去,沉下去。

沉下去可不是往下坐一坐,那是哪里啊,这不好说了,看图吧。

这个博文有些片面性,对于锻炼中的学子也好也坏,可能你看了后会对你的位移有障碍,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想说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微妙与不同,这就像许多学子要求看动桩视频一样,我不想把一个视频放在博客上让大家看,实际是这样的,没有一个视频可以代表武学的整个过程,他只能代表一个阶段的缩影,甚而至于只是几天的代表动作罢了,确实是这样的。


麦子欲干勤翻晒(2)——培元筑基部分

绝世武功:没心没肺功(原文照录)





这是没心没肺养生功:俯下去是一图,仰回去是二图。
过程是这样的:一图往前,前腿蹬,有把重心蹬回去的意思,随蹬意弯腰伸臂即可。二图往后弯腰手臂稍直,似抓举,身体后仰到尽量大,尾骨往前掖,往前脚掌下走,前腿前胯平移不要用支撑顶力牵制后仰以及往前掖,随后面动作就是,手臂似抓举随动作摆到耳后,此时两肩牵制胳膊有个往后往下的意思。

动作不要刻意用大力,可以随音乐节拍完成,用舞曲配合动作,可以防止思意纷杂,轻松锻炼,单侧至少100个,双侧交替锻炼,一次不能完成双侧可以休息后交替完成,用数量来积累质量,轻松,不宜走偏。

目的:活胯,落胯,健肾,正脊,练习腿部收劲,减肥,增加整体体质。

配乐曲:摇啊摇(DANCE MEX)DJ舞曲,或者是耶耶耶DJ舞曲,快是快些,囡囡说就是不叫你多想,是个好法子,所以叫没心没肺功。

再加一个踮脚小鸟飞,一次也是100个。

这两个组合下来,认真做谁不淌汗谁过关了。大家加油!


绝世武功:武道不可省略的前奏曲(原文照录)

先打我一耳瓜子,为什么?

我在现实里,是要求每个徒弟都要在动桩前把身体预热动作做的够足的,那个偷一懒,我决不饶了他,当然,也只是狠狠瞪瞪他而已。

现在,你们不在我的视线里,看学子的情形与体会,大概没几个会在意动桩前预热身体的事情吧?我听竹心说过好多次预热的事情,别的不见说过两回,这都怪我没说厉害,说明白,所以,先打我一耳瓜子算是惩戒。

预热身体,就像回暖的土地,僵住了一个冬季,春一来,土头就蓬松了,这还不算,要深翻一下,下个种才能发出芽哦,身体也是这个样子的,肌肉之间,关节间隙,筋膜,筋腱没睡起,你呼啦啦拉他大街上跑,东西南北不着调的那个懵哦,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的,我们这个武学功夫,除了剔除累赘,就是跟筋膜,肌腱做工作,揉身热力动作不够足,全身咯嘣脆,你一用劲,不够活泛的筋腱就硬邦邦的拉起来了,筋出槽就是这样子的开始了,筋出槽,拉动关节,骨错缝也来了,当然这只是个大体意思,本不是如此简单的。

鉴于此,我们立个规矩,进我们的课堂做功夫,第一式是没心没肺功,第二式是小鸟飞,再来才轮动桩吧,任谁都不要变了顺序,功中不准大声说笑,活动完毕,立地放松,拍打十分钟,功毕。


绝世武功:怎样用自己的体质来练拳(原文照录)

武学大道,除了法以外,源于个体先天禀赋不一,体质在我们武学当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词,一个师父万千的徒弟,这代表了一种规矩要适应万千的变化,千人千面一个圆,这个规矩是大得很,不可谓不难哦。

所谓的规矩,就是些绳子而已,绑一头牛用几根稻草,那是傻子们做的事情,要是用它缚鸡一只,还是绰绰有余的。这里鸡与牛的区别,是我们武学锻炼方法必须要正视的大问题。

体质这个东西,由先天禀赋有差别,后天锻炼有影响,到底是哪个左右了哪个呢?这话不能这样谈起,这是个国学大问题,单就凡俗的眼光来看,后天锻炼还是有主导作用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不是空穴来风哦。说到这里,我发现有些人在生活里不是因为学习而成功的,也发现有些人不学习是注定不会有结果的。这是事物的两面性,按因果有缘论,做事情也要从实际出发才行。

武学锻炼要看体质,为的是要审势利导,以防弊病发生,都说练拳容易改拳难,这话也不是随便这样说来的,习惯与错误造就的常态,是拳学道路的最大阻碍,练拳就是治“未病”,病在身,不觉然,病也。治病之道当以“辨证施治”,食疗,药攻,术导,气养,心疗,要择其益,攻其害,才可水到渠成哦。

早年间有一位太守请华佗看病,华佗认为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于是他接受了许多财物,却不给他好好看病,不久又弃他而去,并留下了一封书信骂他。太守大怒,让人去追,他的儿子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悄悄拦住了去追赶他的人。太守在极度愤恨之下,吐出了几口黑血,病很快就好了。看看,不用药也可以治病哦。

这是有本事的名医可以随便做做的,没本事可不能乱用,用错了,一条命可就不保了,受不起。

练拳也有这个道理的,人有强弱,事有大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弄不好也是收拾不来的。先天的禀赋遗传以及各种因素,造了个样子在那里了,这个样子结构千变万化,这样一来人的心理,心力相互依附也各有所长短,力量,耐力,柔韧性,机体与心理的极限承受力,对于相同的运动,不同的个体,我们不能用一百斤的力量来锻炼小学乃至高中的所有学生吧?所以,练拳要知道一对一的道理,徒弟自己要明白,不明白就犯糊涂:怎么一样的弟子,叫我这样做,却叫他这么做?笃信不疑是要坚定的。也有糊弄徒弟的老师,这不在我们谈的范围里,按下不表罢。

上面我们提到:力量,耐力,柔韧性,我们从这里入手来谈谈现代体育与传统武学的区别与联系,也好使我们对于“体质”这个概念更多的深入一些,在我们现代的体育学里面,这三个代表通常用来体现个体的整体素质能力,学院派针对锻炼者,会分门别类逐一加强,锻炼中,锻炼者一般都热衷于力量,爆发的锻炼,譬方说,深蹲,长跑,短跑,俯卧撑......这些方式,这种傻瓜式的锻炼模式,我们拿来主义看,在武学当中应该是“形”的锻炼范畴,也就是武学调身的过程,属于“命”的修为,这种单一的形体训练,“调息”也是不能忽视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排除二氧化碳,保证大脑,肌肉消耗能够及时补充,这只是辅助形体锻炼的一个条件而已。

我们看武学锻炼,形意拳的名字就是最好的诠释了。“形”就是外形锤炼,“意”就是加上意念。可见这是形体与气功的再造术,单纯的气功与武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武学有严谨的锻炼体系,包括,气功{形与意的结合},手眼身法步,喂手,对练,实作,心为令,意在先,见形起意,形意相合,如此一步步走上武学的实体功能,气功不存在这些内容,傻傻的与自然与自己配合就可以了,当然也不是如此简单的,这里是性命修炼主次强弱的复杂问题,一时难以表述清楚,按下不表,说到这里大家不难发现,现在的太极应该是属于什么了,说它能打那都是自骗自得的心相哦。我这样说,是对武学的敬畏,却不是对于当今太极的否定论,太极还是好太极,只是缺了或是省下了许多的东西罢了,小学生是学生,大学生也是学生,程度不同罢。

练拳的基本都知道:内功与外家的区别在于用意,用意的根本在道家是从培元筑基开始的,也就是“性命”双修的问题,在武学不仅仅只是如此,要达到意到力到的整体格斗能力,他们的分歧还是很大的,这是道与术的分支,其实,这两项是不可分割的,侧重不同罢了,我们这篇文章单独提出“体质”这个词汇,主要是为了探求武学在锻炼当中“度”“量”的程度问题,这是所有体育运动的主体核心哦,竞技体育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承受力的能力问题,在专业里他们叫受挫承受力,我们还不如叫“受错”承受力来的明白些,这里面有两件事情要知道,那就是机体极限与心理极限,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目的性锻炼遭受到阻碍,或者失败,“动作不到位”,机体需要的满足感遭到挫折,这时,体验者的情绪通常会产生变化影响的,这种影响,研究表明在我们的心理即可以产生积极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这是我们作为锻炼者应该要正视把握的,尤其是运动对于体质弱者的器质性伤害临界点,学子以及老师更是要慎之尤甚,且不说能力不足下的运动补偿会使我们的计划遭受破产,造就更改困难之病态,单就机体的承受力带来的突发性事故我们就受不起了,那可是千大的罪过哦。

说到这里,我举个例子罢,这孩子是个书呆子,学业之外不知他物,大学毕业后为人师,授课之余喜好佛经禅典,遇到我门之后,不再读经念佛了,逢人就慷慨陈词我门是何等之伟大,可见,锻炼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愉悦的,又过了几个月,有人说,xx疯了,见人就晃胳膊,自信过头了,那天,他的老师看架子,打了三个照面提了三个不对头,下午,xx就不见人影了,听他们说:不练了,过去这样做说是对的怎么现在这样做就不对了呢?一波三折的情绪,是身体收到了很糟糕的信号使然。到底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情绪困惑呢?有人说这是魔障。

人的体质与心理的发展是辩证的,人体是物质,心理是灵魂,一方有碍,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在性格迥异的学子们面前,在体态万千的人事里,我们怎样才能使外向型不骄不躁,使内向型开放进取,使抑郁型自信晴朗?“度”的适量把握无论学子还是老师都是明确而且重要的课题。锻炼的目的就是要在不断反复的印证当中,偏执,自闭,懦弱,自卑,全都见鬼去。练拳就是去心相,不骄不躁才是大道哦。

上面的举证分辩了快练太极的各种规矩缘由,也就是锻炼者的“体质”在锻炼中的重要性,体制的强弱是锻炼者进度快慢的推动剂或是绊脚石,欲速不达是说:弱者动力补偿使机体不能正确的达到整体混元力,强不载弱,遭受偏薄侧重之大忌,肉体与精神一旦在极限边缘崩塌,后果可能无法收拾了,所以决定锻炼的规矩,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对于学子们是有无限必要的,这样说来,惊恐之心立起来,岂不慌了求学问道之坚心么?那我们不妨说说太极拳了。

都说太极是滑拳,意思是滑头的很,其实这正是太极拳的聪明之处,太极拳里的聪明之处不在“滑”字这里,它的聪明在于一“松”字概之,怎样才能够老少皆宜,强弱皆宜,却又合于大道呢?

松之,“静”也。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一语中天机哦。

“松”与“静”相系,“静”与“清”相连。有人说:灵台无物谓之静,一念不起谓之清,看一看,想一想,有缘者自有境地了。

所谓清者,也就是无天地人我之意象,浑浑沦沦恍如太虚,这时候一派先天机之未发,虚而待之,静极自动,是为清也。

打拳练松,形体端正,用的是导引之术,烹的是舒适功夫,清净身心,唯有入静才能产生炁,没有入静得来的气,不是真气,不过是气血流动的热感罢了。松之,静者,脉静而内蕴元神,神思静而中长元气,收心归静,凝神于虚,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精炁神三宝皆出于此也。神乃心中之元神,炁即肾中之元炁。调息凝神最关键,“心止于脐下曰凝神,炁归于脐下日调息。”眼观鼻,鼻观心,心系脐下三寸之地,丹田也。

以静为贵,由静而起,生动而炼,归静为养,动静一源,体用一道,静则为心,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静极生动,是为真动。一静一动,互为其根。性命双全,形神俱妙,太极拳者,大道自然也。

如此而来,你还敢说太极拳的短处么?身世清白,家境显赫,威威太极可不是一般山野农家哦。

说得好,不过就是道家的炼养之术么?大道相通,术业分别了。兄弟是兄弟,区别还是很大的。

太极如摸鱼,形意似抓虾,练拳自有“武火”猛煅,“文火”烹养之说,轻重之道在于个体的能力而言,太极拳的聪明在于松静舒适,它的前提是健身,宁愿不出功也不要出差错,中庸之道不好把握,干脆不把握就是了,松下去动起来。天长日久,自然也是好的很哦。

松就是松,加上松而不懈就不好办了,这是中庸之道,何谓中?静载其中,不在力,全在意,盯紧了就重,忘记了就散,话说回来了,不是做着么?它能跑到哪里去?如此来去,在动桩规矩中做下去,自然会有一番天地哦。

近来有学子犯有偏薄之病,特写此博文放在这里,以供自备督查。望谨记之。

性:理,神,意,念,德。

命:法,息,杰,精,形,功。

一个是精神范畴,一个是机体范畴,大体是这样的。


麦子欲干勤翻晒(3)——动桩前行部分
绝世武功:旱地划船法(原文照录)




这是嬉戏谷与心动幡动做的推磨图,我曾经听过一个武林轶事,说有人在这里面找到了武学玄机,现在,他两人把它做出来,我摘给大家,要谢就谢他们吧,这个动画够尽心了,大家可要加油哦。
曾经笼统的提过这个功法,没刻意的为它写过一篇,实在对不起它的功劳啊。

它的来历实在不简单,我们动桩是一个严谨合体的武学程序,这道命题定理的形成实在需要一步步的推衍才能够形成的,我发现在众多的学子中,轨迹也许是没多大的问题,可是,轨迹承载的内部实质却是最难掌控的,旱地划船不仅仅解决了两腿的蹬空问题,互为之间同动协调,这个功法也是至关重要的,还有折叠啊,靠劲啊,好处无限制哦。

既然它承载了动桩的大部分东西,我们现在就把它列在动桩前,作为一个特殊的功法来对待吧,假以时日,旱地划船过关了,把它移到动桩里去就可以了,也很省劲。

旱地划船两腿轨迹重要变化:

1、长度 是指弓弦来说的,前腿弓弦是指尾骨到前脚掌的连线,后腿弓弦是指尾骨到后脚掌的连线,他们的变化是这样的,你来我往,你长我短,你短我长,这就像一根绳上穿了一枚戒指,绳子没变化,戒指在动来动去地走,此为开合互为变化之一要哦。

2、角度 就两腿来说,大角度是指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这个夹角在两腿前后一站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关系,你大我小,你开我合,你大多少,我就小多少,你开多少我就合多少,一旦这种关系产生阻碍,结果就是支顶之劲了,顶抗就是这样子的。小角度是指脚踝处的夹角,我们先不管这里。

3、位移 位移是指尾骨的动作轨迹,尾骨的动作轨迹要灵活开阔,这样,长度、角度的变化才宽阔,大开阔的动作轨迹,才能增加你的记忆力,做事弄个大动静,别人记得清,自己也就不易忘掉了,伤疤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哦。

旱地划船两腿思想重要轨迹:

1、拉簧论,拉簧实质就是门道里的拉簧,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弓弦,从尾骨到两脚各挂一根拉簧踩在脚掌下,拉簧就形成了。

2、不空论,拉簧存在既不空,拉簧不在即蹬空。打个比方就是皇帝的新装哦。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无,在意不在力。

形成旱地划船的三要素,拉簧,长度,角度。

旱地划船前后互换原则,往前去,蹬拉开后腿拉簧,注意力在后腿,往后去,蹬拉开前腿拉簧,注意力在前腿。在意不在力,适力而为之哦,最怕的是体质弱的不要找补偿,就是说不要脸红脖子粗,不要两手攥得紧紧地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这都是错误的,那不是两腿互为锻炼了,那是努力气,不管用,还练些毛病在身上,做不了别做了,松身心,赶紧回到没心肺功法里去跳舞,慢慢强身健体后再来吧。

上面的功法是最低级的功法,这个练不明白,咱们就不要谈什么武学了,去强身健体吧。大家加油哦。



绝世武功:重心,不空,掌控(原文)
重心,细想一下应该是人体站立与地球的关系。

不空,那就是肌体之间联系的状态了。

掌控,是自我肌体联系密度对重心控制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动态的自律行为,阴阳互为是这个行为的准则,简单说就是矛盾老人强调的矛盾力了,再简单就是蹬收一体的整体动作关系,一旦产生单方向的控制,那就是行动障碍的病态了,至少是我们拳学所谓的双重问题。解决之道在于对拳学矛盾力的身知体验,以及身体架构运行的规则,这两个中心是很关键的,太极拳说解决之道要从腰腿求之,这相当于领导讲话:这个事情要做好,必须贯彻两个中心一个基本点,实际是什么话也没说。

掌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针对自己的事情,相当于行立坐卧跑,另一个则是外力强加于自我后,自我掌控外力的能力,这相当于两个人在推搡摔跤。这两种掌控方式提出了内家拳形成的根本轨迹锻炼系统。其实,人生大部分的作为都是这个轨迹作用下的衍化,只是术业有专攻罢了。

鉴于旱地摇船的功法规则,我们细细的分析下这三者的品质与联系,明白了他们的本质,我想,太极拳也就基本明白大概了,只是大家别对脑子里形成的太极方式起谩疑,这个也是不好的,这是低层次的间架功夫,是拿不出台面的东西,当然,任何人要是连这个也不身知,太极还是不练的好哦。

我们说说重心吧,人体站立的方式很独特,加上人类自我懒惰的共性,我们人类渐渐形成了一种单方向机体支撑站立模式,这种模式是我们人类机体与地球特有的重心引力特性出发的,是一种省力模式,社会的进步也是这种模式的推动剂,人类不再像远古人类一样攀爬多动,也没有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无为而为的淡然与坦然,欲望的贪婪却使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机体的煎熬里跋涉,所有这些,人类与鸡舍里的泡泡鸡几乎没有区别了,而人心幻惑,怕是最大的危害哦,我们知道,弯腰拾东西,若不是重物,一般都懒得把腿弯曲一下,就是这个简单的动作,我们可吃了大亏了,你自己可以做个实验,检验一下你的机体能力,你坐着不动,把右腿或是左腿伸出去再收回来,规矩是整条腿都要绷上劲,尤其是大腿内侧也要绷上劲,这要自己用手试着才算是,不然自己觉得了不起,其实还是个软皮蛋的,这样子的规矩下,你能屈伸自如么?怕是大部分的人连绷上劲都难哦。试过了这个要是不行的话,何谈健康?何谈炼精化气呢?都是自己意淫自得了。这里顺便带一个问题把双重问题给大家弄明白了,规则是这样的,绷起来是双重,绷上劲屈伸自如就是互为了,大家这个要记得哦。
整体如铸好难哦,大家可不要努力怒气这样练的,要练也要蚕食它,前面说过很多了,要知道循序渐进,养为主,练为辅,叫身体吃得消记得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不亢不卑是这个样子的,内家拳最大的困难就在这里,怎样会用劲呢,其实不只是内家拳,学佛修道,瑜伽功夫不都是如此么?有的名目叫激活,有的名目叫唤醒,万变不离其宗,我觉得还是不空为最好,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一试便知了。
还是回到旱地摇船上来吧,不然又要流于空谈了,那可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情了。
不空是这样的,前腿收下去,到位了要掉头回去了,这个“收”下去的动作你要抓着不散了,好,抓着这个收字你蹬回去就是不空了,你散了这个收字就是“蹬空”了,也就是前腿没作用是上身往回倒,重心自己随过去的,我把这个叫省力自动支撑平衡模式,我们拳学是控制平衡模式,大家别以为这是很累很艰难的事情,过了火烧火燎的疲劳期,你就知道,哦?原来这也可以很自在的麼,所以,改变是你经过之后才能深刻理论的事情,缺了经过就是空谈了,这就像“蹬空”一样一样的,嘛都不是,还谈什么拳学呢?
先这样吧,希望知其一,而懂其二。



绝世武功:我们是莲藕人(原文)




上身在哪里?

倒走找端庄,端庄是上身。

两腿怎么办?

你开我就合,你合我就开,我们是灯火兄弟。

上身与两腿怎么办?

两脚是发动机,后脚蹬,后腿开,上身俯,前腿合,前脚蹬,前脚开,上身仰,后腿合。

我们是地地道道“莲藕人”



我们不是软骨头,我们是顶天立地“莲藕人”,头可断,血可流,藕断丝还练。


这里说的是旱地划船哦


麦子欲干勤翻晒(4)——武学常识部分
绝世武功:练习内家拳真功你必须知道的东西(原文照录)

此文仅献给痴迷却不知“武”为何物的洗练者!

一、"松"是练内家拳劲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二、"意"是内家拳劲必须的东西,最重要的练法,缺"意"就是单纯的力量的训练.此为"学拳容易改拳难",谨记!三、"丹田"是代号而已,不可执迷不悟!确切说,是“古人在未知神经系统,屈伸肌之前一种模糊的粗浅认识而

做出的一种模糊的定位名称”,其本质只是交感神经支配屈伸肌群的能力而已,能力越大,我们就说丹田

越足,当然这只是它的主要方面,也还包括肌肉本身的力量能力,望习武者深思!

四、"阴阳"也是代号而已.最起码功夫初期是这样的,确切说对武者是指身体肌肉的两面性,我们人体所有动作

的产生就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或伸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譬如,握拳的动作,本身是掌心的主动肌收

缩(阴),掌背的伸张肌伸展(阳),在同时作用骨骼而产生握拳的这个结果.可是,人类的成长却退化了辅助

方的主动,大力加强了主动方的作用,于是,神经系统也慢慢削弱了对辅助肌的细致支配,以获得一种适合

人类进化的单向的独特省力运动方式,可是,这就是我们内家功夫的天敌,即为阴阳不均!

五、所谓"圆",最初,就是神经系统支配两面肌肉的能力,重新增强与扩大达到"收"与"展"平衡,自然自如的

真我状态,以期更加协调省力,无论传导出击平衡达到最佳,此为"圆"的建立,当然,肌肉的收缩力量的大小

也是功力的组成关键.

六、"松沉"是肌肉收缩扩张时神经感知系统所带来的感知觉,是人体感知自己异与常态后所传达的一种自我

相状,"沉"只是感觉,只是肌肉参与运动数量增多的关系,因为理论上它未曾增加也未曾减少,当然有细微

的改变,相应,速度与力量在肌肉更多参与的基础上更加增大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七、神经,肌肉,骨骼......生理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必然的,无我相,即为脱胎换骨,最后自然而然,出手即为招,当

然,这还要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强化过程!!!!

给我加精哦,我会道破天机!!!!!!!


绝世武功:丹田与内劲的关系(原文照录)

丹田指下腹部,无所谓脐下几寸。

内家拳的特点就是发力的方式与劲力的通达有明显的独到之处,故为内家,这样就不得不关注丹田,丹田是名谓而已,它的存在与劲力的生成及浑厚是互为左右,也可说是阴阳关系.

说丹田必说命门腰椎,无腰椎也无丹田,无丹田决无劲力,这就是腰脊板似牛之说!当然,还有诸多因素!

现在我们看看道家与佛家的修为与丹田的关系是怎样的?

道家修为分为动功,静功等八个方面.我们只说动功与静功!道家的动功只是相对于静功而言,有导引,服气,缘督,吐纳,武术等,道家静功表现在一个"静"字,有心斋,坐忘,存思,内视,守一等.综观道家动静各功,在练功时,无论外形动与不动,但精神活动都要保持相对宁静,即为"动中有静""外动内静"静中有动"佛家也是大同小异,这就是丹田修为的必须基点,.

可见,"静"是一切道佛修为的关键,一代大师吴图南先贤在他的里把心宽腹实定为一切内家拳的基点,这与我们时下的各种太极拳也是切合的,于是人们自然的把"静","心宽腹实"自以为是的找到"松"这么一个外衣来穿着!

很对么??????????

无论在小说还是电影里,我们总是看到师傅对刚拜师的弟子说:站桩去!画面闪过一站就是三年!时下里还是这么样的镜头!可见,站桩的重要性,先不说这种方式的对错,我们说站桩与丹田有什么关系呢?

马子步一开,不动为"静","松"站为本,于是漫漫坐了下来!丹田似乎是实了,你们注意哦,是"似乎"哦?

这就是内家拳的特点,也是道佛修为的特点哦!

佛家有小乘,大乘之分.佛祖在他的说: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既是般若,

佛法难修,人人有佛,可是佛无二法,你得到的可是大道么?

内家拳连广场上的老妪也会几招,说来也是头头是道,什么麻,热,涨,清爽之类,此为修为道上的拦路虎.但也不是坏事!

般若无形相,智慧心既是,若做如是解,既名般若智.

你的丹田真的实了么?

我们探讨的可是武学哦!可不是修身养性哦!

<div align="left">练武,不是丹田自己的事情,它不过是结果中的一个实物表象而已!扑鼠的猫,捉鹿的虎,你看到它的四肢了么?你看到它的眼神了么?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3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