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养生咽津功:玉液养生-张天戈

[复制链接]
1536 1
fgg 发表于 2018-7-27 09:45:2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中国造字“氵+ 舌 = 活”字说起,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唾液(口水)肯定是患病了,甚至有了严重的疾病,说明唾液对人生命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又称玉液炼丹)的方法和其作用。
古代人把口中的唾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甘露、唾液等。如晋·《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延年。
各派养生功法在修炼时多数都有舌头的动作。譬如舌尖抵上腭不动,舌随呼吸而上下动,以及某些“搅海功”等。这些现象引起中医养生医师探索兴趣,唾液在养生练功中有什么作用?结合练功体会和实验观察,介绍给大家。

由于养生功法的不同,舌动法也不同,其医疗保健的作用也各有差异。
1、舌轻抵上腭有利入静,如在静坐、强壮功、站桩功中,可以起到排除杂念,是散乱的心绪平稳达于入静,有利于调息和元气产生。
舌底上腭不动,有使元气上下运行的作用。养生家把练功中产生的元气进行的前(任脉)、侯(督脉)交替称为周天运行。在元气沿后正中线上运行时,要由舌尖抵上腭,接通督脉和任脉的通路,又称“搭鹊桥”,使元气周而复始的运行。
2、舌体上下起落可生津液,津液中所含SigA具有增强免疫、抗感染的作用。
如内养功的第一种呼吸法,吸气时舌尖抬起,停气时不动,呼气时舌尖落下。这种随呼吸不停的起落运动,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吞津(口水)入丹田,有利硝化和增加食欲。消化系统有病的人如胃溃疡、胃炎、胃下垂等常有食欲不振,不思饮食,除用三调(姿势、呼吸、意念)外,舌动是有一定医疗保健作用的。
3、舌体搅动即搅海功(舌体在齿外唇内上下左右搅动),产生大量唾液后,练咽津功(请参见“玉液炼丹”功),每口分三咽,练九次,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久之水火既济。此法还可使舌体和口轮匝肌等进行运动,对口腔、牙齿及面部肌肉、神经等均有保健作用。
舌动虽有此妙用,但在练功中要注意,一定要顺乎自然,若在练功中用意过重或舌动过力,唾液分泌过多反而影响入静,此时可将舌尖轻抵下齿,微张口,口吸气,鼻呼吸,唾液立即减少。须注意舌动应轻微柔和,不可用意过重,不可用力。用意过重可引气上升,而致头胀不适;过力又可引致舌体疲乏,无益健康。
通过以上几点作用说明:练气功时的舌动,是气功锻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舌动产生的津液具有重要的生保健养生价值,难怪古人造字时,用 氵+ 舌=活!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很简单,不需要任何设施,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
一、姿势:静坐、静卧、静站都可以采用。平心静气后,鼻息口呼,轻轻吐三口气。
二、叩齿生津:闭咀,轻扣牙齿20—30次。然后将舌头伸出齿外唇内上下搅动,古代称谓赤龙搅海。5—10此后津液可生满口。
三、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三口,再用意念随吸气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每次练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每日可练3—6次。无病者,每日早晚各练一次。叩齿、搅海即可生津又可固齿、保健、治牙病。为帮助记忆可用下面歌诀。
四、咽津歌诀:一咽二咽,气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气充实,气通三关(任督交流)。常年锻炼,寿可百年。

备注:
㈠ “渴饮玉泉,饥食枣”引自西安出土汉代《铜规矩镜》铭文:“尚方佳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寿如金石之宝。” 此铜镜是研究我国古代化学、养生学发展史的珍贵文物。
㈡ 西安与延安之间有个庙 ,是唐代医圣孙思邈的“药王庙”,庙中存有“千金要方”石刻碑,碑上刻有“叩齿、鼓漱、咽津”等气功养生记载。
《铜尚方规矩镜》有八寸碟大小,铜制,铜镜边刻有文字,中间有山水和人物。表面涂黑漆,又叫黑漆乘。说明我国汉代化学工业相当发达。现珍藏在西安博物馆。湖南等地也有出土,其铭文大体相似。1981年已经列入一级文物珍藏。
㈢ 本文部分内容曾在健康报发表。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踟逊吐 发表于 2018-8-18 12:26:41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以后可能会用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4

帖子1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