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丹道内丹小周天’是标题,正宗的说法应该是‘百日筑基’。
保证几点:一,此法是正宗方法,无论东西南北中皆由此起。
二 ,方法简单而具体,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
三,包学包会,通小周天,到玉液还丹为止。
四,内容公开,公正。
五,免收费。
六;持续更新,答疑,解惑。
内丹第一步; 筑基
对于年轻人来说,筑基这一步很简单。整个过程注意两点;一,控制欲望,但也不用绝欲,要节制。其实你想通了,揭开这层皮,绝世美女跟被宰的猪没什么两样,都是血淋淋的。二,要有耐心,别坐没几分钟就想有感觉。做到这两点,保证一个礼拜就能找到感觉,如果,年龄大,或体弱多病,时间会延长
操作过程;
在开始的时候,姿势很简单,要怎么坐就怎么坐,散盘,单盘,双盘都可以,怎么舒服怎么坐,坐在登子上也可以。闭上眼,通鹊桥,就是舌头卷起抵住上腭,在初期,双手最好采取跌伽手势,放在丹田前。总之,要舒服,舒服才能长久。然后,放松,全身心放松,意守下丹田,就是脑子在保持沉静的同时,微微的想着一点下丹田,去除杂念,控制呼吸,使之绵长。但要注意,不要弄得自己不舒服强行深呼吸,自然就好。呼吸,有自然呼吸,就是你现在平常的呼吸。有顺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扩张,呼气时腹部收缩。还有逆腹式呼吸,吸气时胸部扩展,腹部收缩。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扩张。修炼的时候怎么呼吸呢,开始的时候越简单越好,建议采用顺腹式呼吸,吸气时真气通过鼻子直达下丹田,然后停住,呼气,全身浊气排出体外,这就是所谓的‘去浊存清’。再有就是吸气时胸部扩展,真气由鼻到胸部气海。然后呼气,压缩胸部,真气由胸部传递到腹部下丹田,腹部扩张,就像真气由胸部抽到下丹田一样,这就是逆腹式呼吸。逆腹式有一定难度,在开始肯定很难达到,千万别强行,保持自然就好。逆腹式呼吸在以后修炼中会自然形成,不要急于求成。
逆腹式呼吸,虽然得气快,但也容易虚火上升。在运行周天的时候要用逆腹式呼吸,这以后再说。
以上写了这么多,先贤用十六字便概括了,那就是;‘收视返听,凝神入炁,调息绵绵,心息相依’。
关于筑基的时间和过程的问题;
自古以来,关于筑基的时间有多种说法,一,是要筑到阳光二现为止,这个难度很大,几乎没人能做到,如果一旦能做到,后边的路会很好走,但也很危险。
二,是按此法筑到小药生为止,这是比较实际的,普通来说,只要坚持下来,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悟性高的,练得又比较纯,两到三周就能达到。嗯,悟性高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他悟性高,领悟快,进步就快,所以死功夫不够,以后很多时候是要看死功夫的。
筑基的过程;筑基-炼己-调药-产药-采药-炼药-上督脉,然后是过三关-上百会-过鹊桥-下任脉-回丹田-下会阴,再进入下一个循环(此为小周天运转)。然后出玉液,玉液还丹,然后气走大周天,移丹,出金液,后面还有很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筑基,跨出万里长城的第一步。
关于第一步的内景;
按照第一步的方法去练,会有什么内景呢,首先,觉得下丹田发冷,大概练了三天以后会有这种感觉。同时,还会伴有腹鸣,矢气外放。一星期以后,会觉得下丹田内有什么在跳动,轻微的跳动。然后是感觉逐渐发热,尤其是使用逆腹式呼吸方法之后,会觉得每一次呼吸,下丹田都会热一下,只是轻微的热,随着练功的深入,热像越来越明显。如果你的意识比较纯净,还会不自觉地想到女人,阳物勃起,感觉浑身暖洋洋地。
那么,怎样才算第一步练好了呢。首先,无论你是什么天才,按照第一步的方法去练,至少要练三周到一个月,如果本身身体虚弱,还要多练一段时间。要做到什么地步呢,很简单,只要做到一坐下来练,只需要几分钟便能感觉到下丹田的热气,就是了。需要注意的是,性欲肯定会高涨,要注意节制。
关于打坐的时间,时机和次数;
打坐的时机虽然有子午流柱的学说,及子,午,卯,酉四正时之说,一般来说,刚开始练,不用太在意,什么时间都可以,每天两次,每次保持二十分钟以上就可以了。最主要是一个‘纯’字,心不能急,急也没用,能达到的境界肯定可以达到。
关于调药
调药;随着命功的深入,呼吸越来越稳,匀,细,长。当呼吸越来越轻微悠长的时候,听不见自己的呼吸声,也感觉不到明显的气机进出,再凝神入下丹田。调药阶段不能心急,要有耐心,用文火慢慢温养,以达到意动气生的境界。注意意念不要用的太重,要似守非守,若有若无,自然就好。套用句术语;要‘清静自然,勿忘勿助’ 关于产药;
产药---随着性功的进步,入静越来越深。通过调药使体内精,气,神达到旺盛,有一番内景《类修要诀》大致描述如下;‘丹田融合,全身绵酥快乐,身体耸直,心自虚静,四肢似不由自主,恍恍惚惚,似走泄而未走泄,丹田之气,自下往复行,身体皮毛受气,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不要以为这很难,只要有耐心,这样的功景很容易就能体会到。但是,不是遇到了就能采,得做到经常能遇到,说句套话,就是‘炼己调身’已经纯属。从开始到这个阶段,耐心是必须滴。古人比喻为,‘如鸡抱卵’是毫不为过滴
关于师承,收功。
师承;从炼己,调药,产药到采药,过三关通小周天,运转河车纯熟。都是内丹基础功夫,只要有耐心,可以自己练。至于,到‘大周天’则必须找师父。
收功;在开始没什么特殊收功方法,也没那么多讲究,也就是摸摸脸,俗称‘摩天根’,活动活动,就该干吗干吗。讲究点就搓热两手手心,由下到上摸脸九次,再由前到后,梳头六次,再拽耳垂三次就可以了。再要更多的讲究,就百度田诚阳道长的‘退符八法’即可。
关于炼丹与房事;
在内丹小周天阶段,不需要禁欲,这是肯定的,如果这一步也要禁欲,那未免太难。但是不能纵欲,按照正常的性生活标准,每周一到两次性生活是没问题的,嗯,最好还是一次的好。
但是要注意一点,就是每次练完之后不要马上过性生活,可以肯定的是,练完以后有这么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欲望比平时要大,因为我们炼得的真气是来源于精气神,当然也包括精,这种真气是不稳定的,如果不行房,则可以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以为下次的基础,如果马上就行房,则将这来之不易的真气又转成了后天之精。那样就会虚火上升,因为锅内无物,空在烧火,就会口干舌燥。如果你在练功之后控制一下性生活的次数,尽量不要在练完之后马上过性生活,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些状况。
但是到了大周天阶段就必须禁欲。
关于什么是‘药’;
药---所谓的药,就是体内的精,气,神,在内景上则指的是哪股沸腾的真气
关于‘偏差’
‘ 偏差’之说,是过去的修炼祖师,为了慈悲度人,担心学道的人不得其法,所以在有些关键地方,以“危险”二字提醒学子。但不一定就是真的多么可怕,所以不必望而生畏。因为道家修炼,师法自然,皆是古代修炼家数千年来经过自己的身心证验得出的真法真诀,依照修习,决不会有危险的可能。只要能够做好筑基的功夫,真心清静,合乎自然,则修功自然而然,妙本天成,并无“危险”可言。所以做得好,则功夫逐渐递进,不断进步,直至大成;做得不好,则功夫也无妨害,最多停滞,不再前进。这就是上乘大道,只有一条正路,没有其他不良情况,也是正道和旁门的根本区别的地方。
对于初学而言,功夫多处在入静调息的浅层次,所以更不必担心,不会有可怕的危险。有的身体如果存在病疾,就要先从治病入手,恢复健康,免得对修炼功夫造成妨碍。有时学做修炼的人,就存在这个情况。如果用修炼的方法治愈疾病,往往也会产生神奇的疗效,但是须要注意顺乎自然,循序渐进,就能达到目的。对于高层次的丹道修炼,才要注意防危虑险,因为功夫层次越高,则危险的可能性越大。好比爬山一样,越是靠近山顶,则摔下来的可能性越大,修炼也是这个情况。不过修炼入此层次,则经验、悟性和智慧、功力已超越常人,足可应付自如。
百日筑基’这是很简单的基本功,不会有偏。偏差的话,那就是,真气不足,强行用意念引气去冲关。冲又冲不过,就是冲过了,也是意念通而已。犯了大忌。没有麦子,空转磨。把自己耗干。
关于打坐,为何入静难;
打坐有时不能入静的原因很多,仅举几项供参考:
1,精神、肢体未放松:
因工作肉体劳累,或用脑过多,精神紧绷,或有生活压力、工作挫折,或有忧虑、烦恼、心事,或因事怒气冲冲等。如在这种情况下静坐,杂念必多,精神、肢体很难放松,更不要谈入静。
2,姿势太僵硬:
端坐、散盘、单盘、双盘,要顺势而为,不要勉强,功到自然成。如刻意追求,很难放松,也很难静下来。
3,身有疾病:
有明显症状的疾病静坐时,因病痛而难安静;无明显症状的疾病静坐时,当练到真气生发时,则往往因气机触动病根,出现气冲病灶部位的酸麻涨痛重等,而无法放松入静。
4,习惯使然:
平常坐惯了椅子、沙发,现改以散盘、单盘、双盘,静坐一段时间就腰酸背痛,腿脚酸麻,要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慢慢适应。还没适应过来时,很难长时间保持入静。
5,进入换劲期:
修炼静坐并不是一帆风顺,节节上升。修到某一环节,身体虽没有任何不适,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的感觉,不是疼痛,而是一种莫名的,很别扭的,难以忍受的感觉,到这时候就静不下来了。这是无法明说的障碍,也许是潜意识作用,也许是因果业障,或所谓魔障。如是魔障,也一定只是自己心魔,不必联想太多。
真正入静,是在真气逐渐生发、充沛的过程中,自然不静而静。那时,神息合一,杂念渐少以至于全无。入静的功夫是随工夫的累积而提高,也可说是经验累积的结果。
气脉未通前,久坐气血不畅,一旦腰、腿出现酸、麻的感觉,很容易心烦气燥,也很难保持真息。如果身体出现这些现象,不宜坚持,可休息一下再坐。初学静坐不要马上追求时间长度,要先重质不重量。
关于打坐时的‘手印’
当今许多人学习道教打坐,但是往往苦于念头难除,及无法得气,其实这与静坐时的手印要诀,存在极大关系。倘若得法,则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道教修炼的手印, 自古以来都在师徒间秘密传授,因而世人罕知。为了使大家不再疑惑,现在打破框框,将其中要诀,详细公开于此。
修炼时双手结印,道教称为“掐诀”,又称“抱诀”或“抱印”。修炼手印,在道教内部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又称“太极诀”或“太极印”。具体做法是:
两手掐诀之时,男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四指(女子右手虎口,抱左手四指。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而以右手虎口,抱左手大指(女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大指)。同时,两手大指梢,各自接触另一手心的劳宫穴(在手心正中凹陷处)。
这样两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极图”形状(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睛,用来接通自身阴阳二气),其余四指代表“八卦”,两手一阴一阳,故此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如是阳手护阴手,阴手抱阳手,即是《道德经》“负阴抱阳”之义。
两手合在一起,就象接通了电源的正负极,阴阳二气自然接通。而且阴阳结合之后,马上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气场,心情自然平静下来,两手迅速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如此心自然静,念自然停,身自然安,气自然行,对于静坐修炼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佛教禅定印是佛陀入定时所结的手印,又称为法界定印,即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禅宗偏重于修性,所以这一手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而道家是性命双修,所以修炼所用的太极印,不光是容易入静,更加能够连通人身阴阳二气,使其自然运行,因此会比较容易得到气的感觉,有利于补充人体精气神,并与天地之气合为一体。
关于‘气’;
关于这个‘气’是哪里来的,是慢慢培养,从无到有,越来越多,是练出来的呢,还是从宇宙中吸进来的,还是本来在自己身体里的。
关于这个‘气’明确的说,是来自于自身。如果哪个人说他可以吸收宇宙的灵气,那么至少可以肯定他练的不是丹道。这个气是精气神结合的产物,精,就是肾精,气是呼吸之气,神,是我们的意念。肾精是后天的,是交媾之精,经过神和呼吸的锻炼,成为先天之精, 转为真气。
关于‘勿忘勿助’;
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炼之中,对于身体内景的变化,保持自然的口诀。张三丰真人云:“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丹经又云:“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为功夫。”意思是说,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象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关于‘有为’‘无为’;
有人说,内丹修炼先天无为法乃正法大法,而后天有为是小道伪法,岂不知作为“人”,本身就在后天这个层次,唯有由后天有为进入先天无为为正法,不可能一下就进入先天无为状态。那些一开始就傻坐苦等的人,一辈子休想进入丹道之门。老子道德经之“有欲观窍,无欲观妙”早已说明了这一问题。有欲无欲,就是有为与无为,期间就是个过渡问题,讲究的是“临界”,太极图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即阴阳的临界线S,也就是所谓的“玄关”效应。我们打坐,一开始必然是“观窍、意守”,这是有为。继而入静,什么也没有了,即是进入无为太极状态。就在这入静的一刹那间,窍穴开启,阴阳立判,历历在目妙在其中。如此交替,气穴不断显现,真气不断发生……。入静并不是常静,如果常静,那无疑是睡着了!真正的入静,是心无杂念,此时“神”就活了,所谓“心死神活”,就是这个意思。所谓无欲,或是叫无为,并非什么也不为,而是遵循自然规律、促成自然而然为目的。
如呼吸问题,又叫调息,由有为的抽添,即火候到无为的胎息继而达到真息(真息即无息),也有个过渡问题。丹经叫做“服气”和“伏气”。服气者,后天火候的调节,伏气者,先天无为的胎息与真息。二者(有为无为)有机地配合,就叫“炼丹”,一开始,岂有纯粹的无为状态。
第二步‘采药’
采药;丹书中名之"火逼金行",火,指的是心神和呼吸,金,指的是你第一步练出的先天精气.时机非常重要,当你有了7楼描述的那种状态时,要及时采药,早了力道不足,难以运行,迟了药物太老,运行的结果是导致你虚火上升,有的人早上起来还会流鼻血.
此时需要加强意识的作用,引导丹田热气向下向后而行.如何引导呢,四个字"吸,抵,撮,闭"
吸者,吸气而不呼,并不是说你只吸气不呼气,是深呼吸,长吸气而闭气,在闭气的时候加强意识引导.能运行河车的人都知道,吸气时对药物运行有莫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吸气时,气走督脉,而呼气时,气走任脉,一个呼吸,是为一个周天.此时要忘记所谓的"呼吸无声,弱有弱无",要加强呼吸.用术语说,就是"用武火",武火,就是加强的呼吸,而文火,则是缓慢悠长的呼吸。
以呼吸(意识)为火,以真气为药,以周天路线为鼎,则可在乾地(上丹田)生小丹,丹降过雀桥而化为玉液.以玉液为药,再入鼎炼之,可得金丹,金丹生于中丹田,降之种入下丹田,方可养婴儿,金丹乃是婴儿之种.养婴儿使之生长,配合元神,方可成就阳神,阳神气足,破体而出,才是最终目标。
抵者,舌抵上腭,名之"通上雀桥",这人人都知道,但是该抵住什么位置未必人人皆知.在上腭顶有一个如缝隙一般的小窍,以舌尖抵住,才是正确的.当然,初学者如果抵得久了,舌头僵硬而酸痛是难免的,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不会有不适.其力度不需要太大,只要接触有感觉了就行.当然,如果实在不舒服,就简单抵住牙齿上面一点也行,随着功力深入,自然会进步.
撮者,微微收紧谷道(**),名之曰"通下雀桥",注意的是,一切以舒服自然为要旨,别弄得自己不舒服就行.通上下雀桥,则任督则连成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