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武术中的气功

[复制链接]
1361 0
44229852 发表于 2018-7-11 01:22:3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按照道士们的观点,凡是肚子里不会发光的都是“非道也哉”,都是歪门邪道都不是气功,为了和世俗相区别,他们干脆弄个怪字,不叫气功叫“炁功”。但市面上不发光的功多得不得了,我以前写作文说“国学”家最后没有货了就拿出气功耍一耍,说明社会上当时流行的气功在我心目里是没有用的东西。见识一些后,看法不那么文学化,但也没有经学化,还需要一些思考。

第一次见到实物的是邻居的上海亲戚,练通背拳,说其师兄如何在上海某公园只要其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又把什么泰拳手打得哇哇叫云云,为了证明其拳之能,公开在我们村里以其两个手指和大家扮手腕,要知道那时的青年还有很多是“社员同志”:两百多斤的稻谷在烂泥水田里“哗”的一声挑将起来,在烂滑如油的田埂上走上一两百米,再从岸边高而晃悠的踏板上下到水泥船上入仓(绝世农民)。。。。。这么有力气的人中却居然没人动的了他的两根手指,人们的结论只能是这老头有气功。他为村里老大爷治疗漏肩风更神,双掌(极厚实)悬在老人双肩上。不一会老人直喊烫死了烫死了,后来有没有好,不知道。当时的我天天练转掌,自然很想请教一下,左冲右突居然冲了进去,一掌打在他的身上如同打到铁板,被其一把抓住很轻易的丢翻在地。老人家喜欢教人,让我们摸他的身体,七星软档是第一次从他那里听说并体会到(由此也认识到自以为传奇般学到的转掌不过是个外形)。老人有个儿子,比较懒,学了点皮毛好显摆,一次打抱不平,得罪了本地的联防队,联防队设计请他吃狗肉喝烧酒,完了,灯一关,把他摁倒在地,一顿大头皮鞋招待,第二天见到他,脸上贴满各种的狗皮膏药,不过挺乐观,因为我记得这些狗皮膏药都是笑着的。

第二次见识的是绵拳。

武术中的气功(二)

古人说:子喜欢鱼,鱼也会喜欢上子的。对中华武术的好奇,导致自己最后走上学习太极拳的道路。起先认识的是杨老师,太极师父的师弟,虎背熊腰,铁塔一般,说是师弟,实际是太极师父的学习者,因为年龄相仿故而以师兄弟称呼。杨老师先让我显示一下所学,还没转上两圈单换掌,就说,你转的不圆。。。(一句明白话,胜十年糊涂功,大家有喜欢八卦掌的不妨先去琢磨一下自己能不能转圆)。当时脸就红了,在另一边我可是被捧的。接下来就让我用出所有能耐打他,和打在通背老师傅身上不一样的是,打在他身上就像打到皮球,大家如果用拳打过真实的皮球都有体会:不敢用力,怕挫伤关节,也用不上力。好不容易打上力踢到感觉,嘭的一下像枯叶一样被反弹回来。。。。。当时的感受真是土堆遇上泰山,嘿嘿!以前见的那些高人都是吹得。当时就表示愿拜师学习,杨老师呵呵笑,明天你去公园我们的场子,星期天,我师兄说不定会来。

第二天大早我就到公园,等到太阳老高才看到杨老师,旁边一个瘦高精悍汉子,看上去眼如电身似钢,不停的打量我,杨老师介绍说:我师兄还没有到,这是我朋友,练绵拳的,没有听说过绵拳吧!很厉害,浑身不怕铁棒敲打,但是练习者体格要合适才行”。我这才明白,绵拳师父不停打量我是在观察我的体格质地,我是愿意相信这个“不怕铁棒敲打的”,因为从杨老师身上就感觉到了。不过我还是说了句:有这么厉害?不料,杨师傅真得从身后摸出一柄带把的拇指粗的钢圆来,“你来试试”。绵拳师傅也鼓励我:用力打,随便打。说完斜对我,我当时手都有些抖,噼噼啪从背打到腿肚,又从腿肚打到胸腹,绵拳师傅谈笑自若,说:我边做动作,你边打。。。又是吃足了劲嘭嘭抽打一通,那个惊心动魄现在想起来似乎还在眼前,绵拳师傅毫发无伤,我手心全是汗,心都要抖出来了,杨师傅在一旁只是微笑踱步:练这个要吃苦的,全身软档都要练到,丹田里面大部队(丹田气)要能到那里就到那里。。。。这是我又一次听到这七个软档,这回不光我摸他们,他们也摸我,那些个地方鼓出劲来哪有那么容易,比我当年站两小时四平马还累多了,第二天浑身肌肉细胞连骨髓里面都是酸痛难当,但最后我还是没有练到不怕铁棒敲,因为太极师傅的出现,并最后作了他的学徒,而他是不这么练的。

武术中的气功(三)

一般的硬气功是肌肉抽紧得,也就说靠切向用力来达到硬度,是没有大用的。内家拳的“硬气功”靠的是法向的力度,也就是拳论中的气宜鼓荡,鼓出来的,前者是一排战士横排,后者是竖排,显而易见两者区别巨大,没有练过的人,容易做到第一种,因为合于习惯,而太极拳或类似的内家拳是第二种,所以不提倡一上来就练抗打,因为习惯的原因反而容易造成障碍。练太极的从不专门练抗打,但是和不拍铁球排打的硬功师父靠手,只见硬功师父手臂肿而太极师父的手臂红都不红。

自从学习太极拳,可以说就一天到晚和气功打交道,高级的太极态就是高级的气功态,打太极要进入状态,进入状态就是进入气功态,我们如是言。

当然我们所说气功不一定就是打坐观想吐纳之类,目的还是为贯彻拳论精神,比如拳论中讲:上下相随。那么我们自然会问,什么样才是上下相随,气功态的太极拳对此是这么讲的,脚怎么动,手也要怎么动(精细到脚趾手指相应),膝怎么弯,肘也怎么弯,大腿如何转上臂也当如何转。。。。。然后才谈得上其根在脚,形于手指。如何并时时能做到这一点呢?相应的部分差别消失互相连通,自然彼如何动,此亦如何动,分立的部位如何打通呢,这就需要利用两者之间的空间,要把这部分空间想成实体,自然就两者打通了(一致)。空间部分想成实体这就是太极之所以和气功一致的原因,而不是说接通了什么神秘能量,神佛罩着你了。而所以精神力被激发。

不一样的状态有一些不常见的现象,这完全可能,就好比同样一枝军队,李德说了算还是毛主席说了算效果完全不同,我想所谓气功也是一样,他不是赐予你额外的神秘力量,而是对自己进行重组,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知道并指导这种重组?

武术中的气功(四)

有一个字练不练拳的都很熟悉,那就是“静”,把单独的静或宁静致远之类的挂在厅堂铭刻碑石这是我们所谓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一般的思维宁静和心情平静只要主观感受认可了,也就不再深究了,但是拳术里的静说到底是性命关系,要有实证,我们都应该问一问什么才算静?

让我们在地上画一根线,让自己身体站立,让投影比如头部靠近这根不动的线,心不旁想,自我安静,因为这根不动线的参照,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投影一直在动,和这根线的距离一直在变,无论怎样想保持投影轮廓和参照直线的距离,都最多保持一秒或几秒,这个简单的实验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一直在动,可以称为背景运动。

由于人体有背景运动,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力学接触实际都是振动接触,李小龙之后连洋人都知道要静下心来,集中精神集中力量,就是为了消除振动带来的散射效应。泰拳比赛前的拳舞,一般以为是一种仪式,渲染一种宗教情绪,实不知这种自我陶醉是让自己在临战之前安静下来(由此可见古泰拳在这方面也是很有研究的)。。。。。但是不把这个背景运动彻底降下来,最后还是免不了振动接触,皮开肉绽,伤筋断骨,而不是如钉子,如子弹如射线般穿透,就不会有外形(切向)无变化、内部(法向)却失去功能所谓内伤现象出现。

同时我们知道对一个探测器而言,背景信号(噪音)越大,有效信号就越难被恢复,同样一个人的背景运动越强,对外在的情况就越难判明,太极拳论中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不可能实现。我们必须做到真正的静,让参照线和投影轮廓线成为永恒,这也是拳术合于气功的又一理由。

武术中的气功(五)

从太极拳训练的角度来讲,能静,那么你就首先对不动的物体有一种感应,逐渐距离感也就有了。能静,那么无有恐怖,无有颠倒梦想,所谓的一打胆也有了。能静,力量也纯粹,令人胆寒的透骨之力也有了。。。。。。对内家拳来说与静相应的还有一个灵字,有静不一定能灵,有灵却一定要静。能静且灵,传统武术中常引以为傲的境界说也就有基础了。练太极的常说要空无,从静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给所谓的空无下一个定义:不是那种空荡荡白茫茫无所有,而是包含一切的最深处的彻底的清静。

静那么好,如何达到呢?众说纷纭的修行法门里我们看到两句话:“倾听自己。观量世界。”具体的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医脉诊练习中得到启示。练脉第一步是对刚硬的物体如铁片瓷片感受自己的脉跳血行,手指如号脉状号在铁片或瓷片上,能判断大小虚实疾缓刚柔等后,改铁片为牛皮猪皮。一长段时间后再改在水中,一更长段时间后改在空气中,到握水把空气如握人手,然后再去诊人气脉就如同听到音乐的诉说,不可言悦,却又清清楚楚那么真实。习太极拳者就是需要收视反听,平心静气中听自己身体各部在运动中的关系,在听各部的关系中平心静气,由粗到精,逐渐达到身体心神的统一,最后就会像练水中空中脉诊,听到自己在整个虚空中的脉动,生命深往之,天籁应和之。

人人拥有身心的宁静,但时代火车奔腾,我们将不再记得悬空的浩月,群山的鸟啭,夜风的寂语。。。那么不妨在绿地的一角,含眼观心,旁若无人,打上几式太极拳,聆听无所有的过去和未来,融入广厚的天和地。

气沉丹田真的是什么气聚集在丹田吗?

气沉丹田是靠轮胎打气那样把气打到丹田去吗?这是机械主义者的想法。那么是神秘物质看中你到你的身体里去了吗?神秘就是不知,不知的东西俺没法讨论。

首先定位丹田,是在任脉肚几眼和督脉命门连线上,同身寸离肚脐眼三寸处。这个位置有什么特殊呢?

首先国学认为,这是阴(任脉)阳(督脉)相合的地方,也是分先后天的地方。再者是心表小肠(火)所在处。

其次是西学认为人体重心区域,也是腹部神经元集中的地方。

练拳中气沉丹田,首先是把身体各部安在大脑的电线,拔掉几根,接到丹田上来。所以这个过程没有气,但人的感觉发生变化了。这是一种气感。

电线重接,那么整个电线布线的方法也得重新安排,安排这个方法的蓝图或模板呢?这个时候气就出场了,按照气的运动特性(趋圆性等流体特性)布线。这个气不需要多,有就行。参看《气不用到宇宙中去找》 .

布线从图形上可以乱七八糟,但是效果上也就是电场电流分布必需符合蓝图,也就是说意要符合蓝图。由于重新布局,故而身体的感觉会不同,而布局又是按照气的蓝图,那么就会有气感,而不是真的气都到丹田里去了。

把各部和丹田联系起来(或者说各部联系象是有丹田),丹田(主持)运动也许就是气沉丹田的秘密。如此打起拳来会非常不一样。。。

“各部安在大脑的电线,拔掉几根,接到丹田上来“,这是太极拳的洗礼。

十三式十三势新编

没有标准的事,只能是编织一样再编一段

十三式看起来好像是有十三个式子,每个式子一个秘密,然后就太极拳了,这十三个式子的面目我不知道。这种太极我不懂。

十三势讲法就要复杂。式是从外形招法入手的,势是一种势力一种气势。势能,着重于一种效果,状态。

十三是个《易经》数,《易经》是中国式的数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根源性的地位。儒家,一道、三纲、五常、四维、六艺、八德都是《易经》数,是孔老二熟读《易经》后根据易经结构来模拟人群结构和个人世界观。

同样的事发生在拳术上,那就是太极拳、也就合一、阴阳、三才、四稍、五步八门。

一生三,三生万物,但练太极是逆着来,合一就是太极,合一从万开始没必要,从十三开始就可以了,十三势传统的说法是,前后左右中五步,棚捋挤按。。。八法。这五步八法的论述太多了,不再重复。

但我的看法不同,十三势是人站在那里无论动静就要有这十三种势力(能)。一直不丢,就是太极。

<div align="left">[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1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