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至宝,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传下来的内功功法

[复制链接]
752 0
iuryhornzq 发表于 2017-9-23 10:25: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是中华武术的巅峰之作,是炎黄子孙历代传承之瑰宝。

太极、形意、八卦三大功夫,创造性地与阴阳之理、五行之说、八卦之数有机融合,借象取意,使武术之法植根于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幻化出无限之机变、无穷中组合、无止之生机,无尽之魅力。

内功是太极、形意、八卦的精髓和灵魂,武术家历来将之奉为至宝,只在弟子中传授,从不轻易示人。左致强老师9岁拜北京著名拳师“活猴”丁连堂学形意拳;1968年追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王巨章习仙衣八卦掌;1982年有幸结缘太极大师李经梧并被纳为入室弟子;经梧大师去世后,左老师拜混元太极拳创始人冯志强为师继续研习太极拳。四位师祖择心爱之才为徒,倾其囊而授,将三大拳技和本门内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左老师。


三派内功虽形式有异,其原理相通,一脉相承。左老师习练的气托功、太极内功、三心归一功有其共同特点:第一,讲究凝神、调息、全身放松。功法开始和结束都要求意念集中、呼吸细慢匀长;自百会至涌泉,全身的骨骼、肌肉、血脉都处于空松的状态。第二,讲究吸贴抓闭,充实带脉。引涌泉之气至命门,使命门内力优先得到巩固,继而充实整个带脉,复引命门之气行于身体某个部位,应用于技击。第三,讲究气血循环、周而复始。身法始于无极又归于无极,内气源自涌泉复归于涌泉,通而无滞。在老师的指导下,只要依法而练,不会出现任何偏差。第四,讲究活练,注重运用。气托功法可借助外力迫使习练者压低桩法,增强臂部弸力,施之于人,搭手即可将对方掤起,使其丧失根基;太极内功可使带脉充实,松沉劲力加强,长期习练,任人推于腰部,可保持自身岿然不动;三心归一功将命门之气引至夹脊,运之于臂,瞬时发力,可使杀伤力出乎想象地提高。第五,讲究随机应变,富于变化。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外形变化全赖内气转换。

以上功法是四位师祖的门内要窍,是左老师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至宝。望得之者百倍珍惜,不得轻易外传。

八卦气托功法(归浑圆功法)

气托功法由河间府黄家坞王巨章恩师传授,王巨章得之于陈世阚,陈世阚师承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此功法得气快,气感明显,对稳固下盘、增强掤劲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面南站立,浑身放松,两脚并拢,两眼平视,自然呼吸。

重心逐步过渡到右腿,左脚横开一步,与肩同宽,重心落于两腿之间。

选中正前方一目标,口微开,吐气。吐气要细慢匀长,同时意想内气下沉,自喉、膻中、下丹田、至会阴分开,沿两腿下行,从涌泉沉入大地。气吐之愈远,沉之愈深。

两手自体侧平举,高与肩平,掌心向下;然后环抱胸前,要求松肩、沉肘、两手自然舒展,拇指与乳头相对。自然呼吸。


身体慢慢下蹲,至舒适为度。要求:印堂、两肩、命门、两胯逐次放松(四松);两掖、肛门、两膝微微上提(三提);百会上顶、舌尖上顶(两顶);两脚放平(一平)。意想百会与天相接,涌泉与大地相连,天地人浑然一体。

保持上述姿势不变,在两手手背上加砖。初始两手背各加一块;坚持一个月后再各添一块;百天之内,两手可各托三块。此后可视个人体力逐渐增加。托转时,要求五指自然并拢,形同柳叶;上身保持正直,胯部放松,大腿与上身呈折叠状,夹角约120度,膝盖不能过脚尖;在保持松肩沉肘的前提下,两掌尽量前探。

保持上述姿势1至2分钟(随功力增加可适当延长)。

收功。将砖放下,空站片刻,此时两手有强烈的气感,有自觉自发外掤的感觉。习练者勿追此幻象,意想精神内敛,外气内收,开始收功。肩肘逐次放松,口部轻吐浊气,两手随之回收至胸、至腹、渐渐至两腿外侧,自然下垂,左脚收回。

如果真喜欢武术的话,建议大家站桩,练练桩功。这是现在很多人都验证过的,比较认可的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无极桩修正身法,混元桩进行换劲,然后三体式或者太极拳套路练劲,经过进一步练劲用劲,效果非常显著。

想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种现代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深邃,被肤浅的认为落后!由中医及武术,我心痛哉!很多习武的人,对传统武术莫名爱好,但却缺少明师指引,难以客观正确的认识武术,即便是自己修炼,由于中国传统武术自带文化属性,很多地方很多窍要,非指点无法突破。正因为传武的误解泛滥,急需拨乱反正,我师兄应众人邀请,提笔著书,成《传统武术答疑解惑录》一书,广传武术思想,点破修炼窍要,为光大爱好者答疑解惑,帮助光大爱好者了解武术,练习武术,其拳拳之心实为我等钦佩!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1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