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传易筋经

[复制链接]
2089 0
ghfghfghf 发表于 2018-6-29 22:27:4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外壮神勇歌释
  二、内壮玄功歌释
  三、九转呼吸法
   1.预备功法
    ①除浊法
    ②安神法
   2.九转正功
    ①第一转服气
    ②第二转换气
    ③第三转调气
    ④第四转凝气
    ⑤第五转闭气
    ⑥第六转导气
    ⑦第七转火气
    ⑧第八转水气
    ⑨第九转伏气
  四、善后尾功
   1.还虚功
   2.解座法
  五、尾跋

  一、外壮神勇歌释
  若练外壮,约有九步。歌曰:一曰立鼎除内伤
  鼎,是庄严安定的象征。故本功第一步的站式以之命名,此步站式有二:一是并足式,两足两膝并紧站立,提肛、收臀、塌腰、拔背、顶头、微收下颌、两手握拳,一拳拳背压于尾闾之处,拳心向后;另一拳以拳背向前,以拳心按于脐轮之上。全身骨节对准,肌肉有收紧内敛之势,但精神却呈完全放松之态。口唇微合,舌顶上颚,面带微笑,两足如入地九尺,安稳肃穆而立。此为一般青壮年的站式。若中年以上或有病之人,则应取平肩式站法,即两足宽与肩平,或略宽于肩,身形肌肉与心态,均应同时放松,其他对两手头面等要求同并足式不变。
  这一步功夫的主旨在除内伤,对于身内脏器的锻炼,是以上焦心肺为主。以肺在五脏最高处,故名华盖,总司体内外气息的采摄交换与调整。天人一气相通,自能改善增强整个呼吸来统对于全身之影响。肺心相连,心为血液循环之主宰。一气一血,同是上焦脏器之所主宰,也同是人体生命活动之主要标帜。气充血足,百疾不侵,故为养生健身之关健性步骤。明白了上面道理,再依次地行九转呼吸法,详见后面第三节。至于第一步功夫的正常合格标准,当随学人具体情况而定。从时间上讲,大概最少要120天(4个月左右),多一点时间更好,以基础所在,不可玩忽视之也。
  第二安炉探阴阳
  炼丹之法,鼎安于上,炉位于下。炉在人身正相应于下焦肝肾之部位。功法取乾坤相对、坎离互藏、上下交泰之意,方能成其变化;尤其肾为先天之主,乃安身立命之所、精气归根之地,故此步与第三步,均当着眼于斯。根据中医《内经》学说,阴阳即天地之道,乃“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是大阴阳,人身是小阴阳,大小虽殊,一气全通,我们只要能以一定的呼吸,激发出全身各系统、各脏器之元始本能,自能三才一贯、阴平阳秘,完成太极之本体。曰“探”者试探义,即包括许许多多践履印证微妙变化之过程在。其具体作法,即基于平肩桩站法,两膝微屈而立,两手结太极印,即左手拇指尖掐左手中指尖之午位,右手拇指插入左手大中二指之内,掐于左手无名指根节之子位,其余四指包握于左手四指之外,此手印亦称“子午连环诀”,然后置脐腹之前二三分许;亦可以虎口相对,大指向后或向前,叉于两软腰之处,依之而运用九转呼吸之法。又当借助于降魔杵为道具(杵为倒人字形),以之抵于丹田以下之两跨内侧精囊之处而行呼吸。
  三炼睾丸造精厂
  “睾丸”包括玉茎,二者皆属肾系,乃人身主要生殖器官。易筋经功法对它特别重视,这是因为它处任督交界之所,对大小周天之运转而言有引渡作用,对日后同类阴阳之行持而言,更是阶梯法程。这本来是人体正常生理必需知道的知识,不过在封建社会旧礼教束缚时代,认为言这些器官不雅驯,故气功家多语焉不详,或避而不谈。
  练习之法,先须吐浊纳清,努气至于睾丸,以双手由轻至重,自松至紧,由勉强至自然,周而复始,行攒、挣、搓、揉、拍等诀;又再努气至玉茎之顶,行咽、洗、养等诀。详须师授。
  女子行持,当以两乳及两乳当中之膻中穴代之,当从师授。
  附洗药方:即以食盐、地骨皮等量,或蛇床子、地骨皮、甘草等量,水煎至沸,乘热烫洗下阴,日行二三次或一二次,习以为常,以使气血融和、皮肤舒畅。若于烫洗时加行吞吐呼吸之法,则是“泥水探珠”最上乘之方法。
  尚按:这一步功夫,与中国古代性知识有关,当参考中国古代房中诸书,若论修持,尤当参考藏密双身法,然此与中年以后之行者已无缘,因格于生理条件之限制,勉强行之,徒劳无功也。
  四镇心原不惊惶
  此心原即胃腑与绛宫之位,须用护心剑之道具行功。护心剑即二尺几寸之木棍,上端作团形馒头状,其功法系用低马步式,以心窝抵于木馒头上而行呼吸,可以收镇心神之效。
  心窝绛宫即膻中,何以又有心原之名?盖膻中即是气海,胃腑即是中焦水谷之海,胃神经与脑之关系最为密切。凡胃有病,每致头晕,我国人每每心脑不分,以心代脑,故此心又是指脑神经,心原即心之本源意。且膻中地位,正处于脐以上之躯干中心,故以心原名之。
  五锁玉关真精长
  武术界以腰背两肾中间之脊柱为玉关,中医称之为命门,故锁玉关有强固命门之意。命门强固,即能使真精不断增长,而真精真气与真神,又为人身上药之三品,故其地位非常重要。易筋经外壮行功到第五步,即需用玉关锁之法器(如图1形)抵在背后软腰之处以练呼吸,自能使真精源源发生。肾为先天之本,久病必及于肾,故此五步功法兼有培补先天之义,不可不下扎实功夫坚持长期锻炼之!
   图1
  六透三田气自刚
  上中下三田充实,乃是气满任脉之验。通过上面五个步骤,身内脏腑之重要脏器,俱已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加深九转呼吸之修习,三田真气不断充盈,“黄中既通理,润泽达肌肤”,都是自然而然的征验。
  七贯任督河车路
  气满则任督自开,运行自有迳路,其气由丹田而下,穿尾闾,沿脊背,上泥九,经上田、中田而返下田为一周,是为通小周天,也叫运河车。河车有气河车、精河车、金水河车之不同。初功通关,一般都是气河车,也叫子午河车,只觉一股暖气周流而已。通关之法,九转中有导气,见后。若兼用动功,则蜀东金家功夫中开合一法,最简最神,可以借用。
  八藏马阴龙虎降
  ****收缩不露,即所谓“马阴藏相”,乃康强无病之征。男子没有精液漏泄曰降白虎,女子月经断绝曰斩赤龙。这就是比喻身体已经复返青壮的一种征候。此步没有特殊作法,但是否达到这个境界,则是是否已可转入第九步之标准,不可马虎!
  九易筋骨成神勇
  功至八步,已是五脏真气充盈,须由内达外,使全身筋骨皮肉皆受到严格锻炼,由骨中生出神力来。骈指可贯牛腹,侧掌可断牛颈,是谓神勇。此步行功,有条件者,当备童男童女,进行推操拍打之法,又当备办木槌、木杵、石子袋等作为道具,初由脐腹下丹田周围始,以手推揉拍打,由内至外,从轻到重,周而复始,又从胸肋等处从上向下推揉拍打,再从背部由上而下逐一推揉拍打。道具初用木槌、木杵以至石子袋等,由轻至重拍打之。总要从上至下,从内到外,不可倒打。最后再练四肢,亦各分上下内外,依次拍打,直至指尖末稍。若无条件者,亦可以意导气锻炼,或改用太极拳、八卦掌、心意拳等内家拳法以代之,不过此需自力,较为多劳耳。
  调摄补益不老方
  调是和合、整理、均平、混融义,人身内阴阳与外阴阳,人与宇宙间、同类间、有生物、无生物、有象、无象,在在均有阴阳互交互换往来不竭之机。摄即采取,凡有不足,当采来为用,如是有余,又当释放求平,曰调曰摄,皆是意到而已,自然而然,不劳作为,能调摄即自有补益之验。此外壮神勇法之练功模式,与中医《内经》阴阳、脏象、气化、养生学说完全相符,能为人体生命之延续不断添油,身心自能健康,胜于常人,学者识之。
  二、内壮玄功歌释
  此编于内脏精气神之锻炼法,可以不假体外之法器道具。
  内外动静在筑基
  此言入门初步,不论你是练内壮还是外壮,是练动功还是静功,其主要目的在于筑基。盖外壮内壮,途径虽然不同,功夫深浅有别,但第一步总要筑固基础,以后才能逐步前进。若基础功夫不巩固,扰如沙上建屋,必不能成。
  莫把玄关须臾离
  谚曰:“修炼不知玄关,如入暗室一般”。外壮功夫的玄关,一般俱指脐下丹田,把那个地方练充实了,再逐步外扩,遍及腰腹两胁胸背以至四肢。比较高深一点的内壮功夫,则玄关有死有活。死的玄关,或在脐内,或在脐下,或在体内,或在体外,也并不是只有一个死点。不过在体内者,一般都在由顶门至会阴之一线,故曰:“黄庭一路皆玄关”;其在体外者,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各有所宜,并随传授而不同,不过总有一个所在,故曰:“死”。至于真正玄关,则是在神气相交、虚极静笃之后,静极生动、六阴之下一阳来复,才是真正玄关。这个玄关,莫能形容,无可仿佛,功到则现,功寂则隐,故曰“活”。凡练气功,尤其内壮功夫,首需弄清这玄关,把握不放,功夫才能进进不已。故曰“莫把玄关须臾离”。
  首除七情不治病,始终一生无虚疾
  真能做好筑基功夫的人,身体必定强健,精神必定壮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必定不能侵扰牵缠,而由五脏阴阳亏虚而来之虚损,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炼气功夫精益精,气归元海无喘息
  炼气功夫,呼吸九转,由初转服气到九转伏气,从浅入深,由粗及精,一旦达到极境,自然气归元海,无出无入,哪里还有鼻孔喘息的感觉呢?
  百节通透元阳旺,寒暑饥饱不相通
  气足即血足,气血俱足,则元阳壮旺,全身百节通透,活力充沛,表现出与一般人不能相提并论的境界,可以赤身睡卧雪地而不感寒,曝晒烈日之下而不觉热,一食数餐不饱,百日不食不饥。
  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紧锁无漏遗。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术御无敌。
  “黄庭”有种种解释,《道藏》中有《黄庭内景》、《黄庭外景》之经文,此间是指心室,专言心不动念、志为气帅之妙。“真主人”即是正念,一正念在前,则邪念不存。“玉关”即两肾间之命门,炼外壮功夫时,且有玉关锁之法器;炼内壮功夫,不一定用法器,只要正念常存,则自然玉关紧锁而无滑泄梦遗之失。当然,如能外内同炼,则功验更是不凡,此亦须知。《青峨经》与《素玉经》为同类,只是一为女修之术,一是男修之法。功夫真能达到玉关紧锁而又对森罗万象寂照一如,无有差别念生,则人我相灭,动静不二,纵有擅长青峨经术之异性,亦可以从容驾驭而无虞。其所以能如是者,细体歌意,玉关之所以能锁,固是气脉作用,而黄庭中之真主人坐锁不动,则更是气脉作用之核心。此节与佛法密宗三灌“转毒成智”之修法有相通处,但这里只是从本法的功验方面讲,并不是说非如是行持不可。
  功成九转须洗髓,三际顿断空色一。大道平直法自然,寒空万里连天碧
  此言洗髓之功,专在三际顿断、空色两融,则“寒空万里连天碧”而入法性矣。“三际顿断空色一”一句,即是洗髓功法。此言“功成九转须洗髓”,是言九转呼吸俱已练成,即须接修此洗髓之功。实则九转伏气之中,已有三际不住之任运修习,此言顿断,是功夫更见得力。至空色两融,包括受、想、行、识,共五蕴,皆能与空双融无碍,此是佛法大乘般若宗之观习,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应深究《金刚》、《般若心经》,尤其禅宗顿悟,密宗解脱道——心地法门,皆宜细参。众生分别心炽燃,逐途成滞,帷菩萨识心泯尽,四智圆明,玄冥自然,与道合真,如寒空万里,不染纤尘,与碧空合一而无际矣。犹忆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中浣瞻礼南海普陀道场,至法雨寺观音圆通宝殿,门外右首一联:“五蕴皆空,即众生而观自在”;左联上首二字先为布幕遮掩,亟欲知之,随有微风徐来,恰恰揭开布幕,露出全联云:“六度齐备,惟菩萨亲见如来”。这是我亲身的经历,俗话说“心到神知”,历验不爽,此不过略示一例于千万耳!
  一九九四年七月八日晨于忠州之蜗居
  三、九转呼吸法
  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验,扼要叙述如后。
  1.预备功法
  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式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则以坐法为先,双趺最好,单趺或自然盘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隔以上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吸气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浊气。如是连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则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神。口唇闭合,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舌尖轻抵上鄂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
  2.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自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以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则更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则是吸升腹缩,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顺呼吸,个别特殊体质,感到逆呼吸较舒适,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与吸,俱全身肌肉向内收缩,逼气入骨的,则为内壮呼吸,但初学是不能随便采用的。
  此下分别介绍九转功夫
  第一转 服气
  除浊定神已,即以两鼻孔徐徐细、匀、深、长吸气,直入脐后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时舌尖微向上舐,整个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胀为度;吸后就呼,中间不可停顿,仍要细、匀、深、长,直趋两鼻孔而出,舌尖同时微微下移,腰腹全部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缩,以帮助压气外出。出入的气,细如一线,往来到底。出完即吸,吸后即呼,如胶似漆,绵绵不缀。这样一住一来,不断地吸气呼气,舌尖随着不断地轻轻上下动摇,腰腹部也随着不断地四向外张内缩,并且口鼻不可见呼吸之形,自己不得闻呼吸之声,外相要好似无呼无吸一般。如口中津液充满,即分小口微微仰头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时鼻孔里还感觉有气出入,后来功夫深了,就只觉腰腹外膨,气即摄入,腰腹内缩,气即挤出,鼻孔如同虚设一样了。
  此功夫专修,早上一次,上午二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业余修习,早午晚各一次。初学每座三十分钟左右,以后渐加至一点以上,量力而行,总以不感疲劳勉强为原则。若计数修习,一呼一吸为一度,初学四十九度,渐加至一百余度,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度为准。
  第二转 换气
  练气功夫,很难一帆风顺,初学服气,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须集中精力,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轨。但已上正轨之后,又经若干时日,可能又出现呼吸不匀,心气不能一致,甚至气喘如牛,心乱如麻。这是脏腑受炼而起急剧变化之故,名之为“换气”,是好现象,不要惊疑害怕。当将全身放松,心神放自在,照样锻炼下去。所以换气的口诀,只有坚韧二字。
  换气,是炼气中的一个过程,大抵初学炼气的人,多数要经过这个阶段;还有炼不如法,身体或精神上有勉强不自然时,也能出现这个现象,说他是好,因已有明显变化之故,但终究要超越它,故有放松、自然之诀。若是在先已练过气功,或者资质特别相应,也有可能不出现这一过程,总要任其自然,有了不惊疑,不有也不着急,才能顺利前进,不入岐途。
  第三转 调气
  经过换气阶段,渐渐又可达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为“调气”,调气的意义有二:一是有为功夫,就是使不调者仍归于调;二是功夫的阶段,则是指气已调顺的境界。什么是调气的有为功夫呢?服气时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细匀深长,此调气的呼吸要求,则专在自然从容四字上留意。应当能调到几许细即几许细,几许匀即几许匀,几许深即几许深,几许长即几许长,做到自在悠闲、缓急中度,一点没有勉强为准则。呼吸已调的境界又怎样呢?气息往来自然、匀整而有力、舒适,即已是达到了“调气”的境界。
  功到“调气”阶段,大脑宁静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种种证验感觉发生,或身轻如毛,或体重如山,或四体动荡,或觅身不得,或有寒热骤生,或有见闻异境,其他尚多,难以尽举,此当不惊不喜,不见不闻,专心行持,他非所知,是为至要。
  第四转 凝气
  于空气清新所在,以两鼻从容细匀深长吸气,纳入丹田。于吸气的终了,即心气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动,用以增益气神,填补虚损,约经三、五秒钟,稍觉不耐,即将气缓缓放出,同时存想清新之气并未随出。每次停住的时间,随功力进展,逐步增加,由数秒渐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缓缓而进,总以呼气时仍然从容自在为度。
  此凝气功夫,只限于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体或精神上的紧张不自然,都是错误。前此一至三转,忌饱腹行动,此功则正宜饱腹从事。于每座功完,最后一口气呼出时,更应神入丹田,觉气亦安住丹田,并未随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当常保此意态而勿失,切要勿忽。天气晴明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日行动,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长胆力,亦是要着。
  按前此流传的内养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过内养功的停气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过九字(即入气出气各占一字,中间停气七字)。本法最初停气的时间。亦只一字、二字,后则可以尽量延长。
  又高级层次至此,当修体呼吸。体呼吸法亦有浅深层次,当根据学人之资禀量级而有多种变化,须量体裁衣,勉强不得。此赖明师之指点,非纸笔文字之所能为力矣。
  第五转 闭气
  此是大停气功夫,前此凝气,至不耐即出,此则须尽力多住,此为不同之处。抱朴子曰:“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即是此法。此须有前面回转为基础,若无墓拙,是不能修习的。若勉强为之,无益有损。
  按此转即是修刚气,不过是由渐而至,与下手直接修习为有别。此种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别强调,但对修习者的年龄限制很严,一般都要在三十五岁以前,并且还要体质强壮的才能胜任。
  第六转 导气
  导气是在闭气功夫已稳固之后的作法,功至此步,须练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空彻,心中有白亮号字上升出顶门,摄集宇宙间所有精英,化为白色金刚;再由顶门下入心中,自身即化为金刚,坚固至极,无物能坏。
  再入正修,此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密语通关。诀曰:“①字导气起丹田”,即用气之后,存想心气凝结于丹田,现一白色①字。“②字导气至命门”,①字下行而穿尾闾至命门,转成白色②字。“③字导气在夹脊”,②字沿脊上行至夹脊变成白色③字。“④字导气至顶门”,由③上行过玉枕,入泥丸,变成白色④字。“⑤字导气至喉间”,泥九之④下行至喉,变成白色⑥字。“⑦字导气至心原”。“⑧字下行入心间”。变成白色⑨字。此⑨字又下行至丹田,化白①字轮流一周。至此方让气出,又再闭气行之,周而复始,每座最少修一百零八转(观想字如图2)。
    图2
  第二阶段,是导气四末。即闭气以后,存想气透手指足趾之末稍,更或从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讲的发放外气,即是此类。此是气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导气至于身外之法,黄师戒谓不宜多练,多练恐于身无利。但佛法密宗,息、增、坏、诛四法,除诛法不宜乱用,坏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长可多用。盖高级功法,自别有善巧,此须学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
  第七转 火气
  火气的修习,是增加健康、延长寿命、揭开人体生命奥秘的钥匙,须于闭气、导气已得自在之后修之。其法:观想丹田所在,有一红日,色红,光明,透亮,火热,炽然,任何物体遇着,都会立刻变成火焰,其火焰温暖、舒适,能使人产生无限安乐。以观鼻前径寸之地,乃宇宙大气之精华,能使丹田之火,不断增长。于是,从容细匀吸气,纳入丹田,前后二阴之气,同时微向上提,与外入之气,会于丹田,尽融入于红日之内,光热因之愈益增长炽盛。至气不能耐,缓缓放出,但红日的观想不要放松,每次最少应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稳固之后,应观光热外侵,凡火热触处,立刻转为红热之火体。初由丹田而满腰腹,又由腰腹而满两肋,而满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发,整个身体成为一轮红日。凡火热到处,皆有温暖、舒适、安乐之惑觉,尽力而往。
  炼此火气之时,应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热之品;或更以壮阳益气之药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茴、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红铅等药适当配丸长服之。
  又此火气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准密法,火焰之增长不宜超过项轮,此点值得注意。
  第八转 水气
  火满全身,应修水气。先将全身放松,意想自身玲珑光洁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观顶上高约一尺,悬一月轮,清凉皎洁,寂照光明,与秋夜碧空的月轮一样。次想皎月流出清凉甘露像乳一样润泽,冰一样凉爽,功能润枯泽朽,起死回生。斯后调整呼吸,用小停气法,于吸气之时,想甘露随气灌入顶门,直趋丹田,停息时,想润泽全身,安适异常,停后不需久住,吸、停、呼约各占一字即可。随呼气时,清凉安适观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积愈多,充满全身,全身即变成一个月轮。以后专住此观,呼吸任其自然,时间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气,一贯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调理阴阳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过观想不同。此处观法,与佛法密宗接近,不过不观脉轮。古哲云:“性在天边,命沉海底”。故此水火的观修,也是性命双修的一法,不要轻视。
  第九转 伏气
  伏气亦称胎息,是呼吸气微,仿佛鼻弄中无出无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为功夫,到此方入无为正定。其法:先须停止头脑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运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一无所着”之正念。不思过去,不想未来,不辨析现在,安安稳稳,舒舒适适,自在寂照而住,时间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长住,需随时提起此念,不断熏习,不断缓缓增加住的时间。日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长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这里,境界体验甚多,唯一的要诀,是见若不见,闻若不闻,既不跟着内外缘境转变牵缠,也不要去制止压伏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难以住止的境界里,这就叫“转不住为住”却成大住长住。
  此上九转功夫,每一转修习时间的长短随修习者的体格、年龄、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别。一般的情况是:一至三转,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转,大约需修习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两转,最少修习一百天。至九转伏气,则是终生(身)行持功夫了。
  3.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
  (1)还虚功
  实修九转功夫,每座功之后,皆当接修此功。其法:初将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长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时间久暂不拘,能久一点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开,呼吸任其自然,将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随之放开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体空松通透,一呼一吸,无处不相通连,恍如身体与外界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样。如此约五至十五分钟为准,可免走漏滑遗之险。
  (2)解座法
  凝气宁神,两手掌互相搓擦,至觉火热,一手在内,一手在外相叠,按于小腹之上,顺转三十六,逆转二十四,觉外摩内应,腹气随之盘旋,愈旋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又再搓热,摩两腰,不计其数,火热为度。再两手浴面,开口吐气,令火外散。再摆腰腹,扭肩胛,旋颈项,舒手足,起身,活动手足,散步片刻而终。
  如身热有汗,应以干毛巾拭干,不可当风贪凉。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始可行之。
  此真传易筋经功法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级而登,引人入胜。凡年龄不大,身体较好的人,修此最为相宜。
  若年老休弱,最好按柔气功修习法行动(可参考拙著《胎息经注释》),较为适合而无弊。若必欲修此,则须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可勉强图效。且闭气一转须略去,导气亦当审慎从事为要。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二日于忠州蜗居
陈盛甫亲传易筋经练法
史明

  我国历代著名武术家大多数喜练易筋经,将之作为看家养生功夫。陈盛甫教授生前所传授的易筋经被武林人士称为地功门绝学之一。在地功门中又称其为十二大劲功,偏于练力。习练时配合呼吸,运用内家功法,静中寓动,调节身体内脏机能,练气练力,易筋通脉疏络,意、气、神并行,可达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增强功力之功效,是不可多得之养生长寿功法。陈盛甫先生寿近九十时身体仍然健壮,当与习此功有很大关系。下面是这套秘传易筋经功法的详细习练法。
  预备式——无我无为入定式
  每日清晨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的场所,面向东方,迎着东升旭日,自然站立,双手自然环抱于丹田处,调整呼吸,全身由头至脚逐节放松,通身不用任何拙力,采用腹式呼吸法,使自己意念集中到丹田。静气宁神,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使大脑处于一种似觉非觉的安静状态,无我无为,此即为入定式。
  待入定约15分钟后,可按照下列程序逐式进行演练。练习第一式如自我感觉已很纯熟时,方可继续练第二式,依次类推,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第一式:按掌
  由预备式始,左脚向左横迈一步,两腿缓缓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朝前微分呈八字形,约成75度角。双手由丹田处缓缓回收至身体两侧,两臂同时内旋,双掌同时向上翘起,使手臂与手掌间成90度角,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十指可最大限度地向上翘起。吸气时,双肘微微上提微屈,双掌自然随之向上抬起;呼气时,双掌随臂下沉,自然向下按压,气沉丹田,内劲直贯双掌。心中默数49次,意念随呼吸而行,且气贯两掌,整个动作须着力而行,一提一按是为一次,自会感觉有一种酥麻之感由掌心到十指尖、虎口、曲池,直达肩井穴。
  第二式:翘指
  接上式,双臂屈肘缓缓上提,至双掌与腰部平行时,拇指指向腰眼,掌心朝下,再将双掌其余四指依次扣于掌心成握拳状,拇指着力上翘49次,意随呼吸而行。以自觉从虎口合谷穴产生一种酥麻感传至肘部曲池穴为佳。
  此式实作起来相当费力,但对于习练劲力、功力亦相当有效。学者切不可畏难而半途放弃。
  此式尚有另一种练法,即由第一式始,拇指指向两腿外侧,其余四指紧握成拳。随呼吸,拇指尽力上翘;同时,其余四指握紧成拳,如此心中默数49次,自会感觉一种酥麻之感由掌心经合谷穴、曲池穴,直达肩井穴;同时,肩部之云门穴、中府穴亦可得到很好地振动,其功效相当显著。
  第三式:握固
  接上式,两臂缓缓放下,然后先将拇指扣于掌心,其余四指依次回扣掌心,握紧成拳,这种握拳方法称之为“握固”。肘尖朝后,两臂伸直,虎口朝前,两拳紧贴于两腿外侧。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49次,以自觉手臂内侧之内关穴有胀麻感为佳。
  第四式:平握
  接上式,双手由拳变掌,然后两臂由体侧向上自然平举,当与肩平时,双掌缓缓向身前平行划弧,使两臂平行,高与肩平,两臂稍屈,拇指扣握于其它四指之间,成握固状,虎口朝上。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49次。以自觉肘弯尺泽穴和胸肩前中府穴产生生胀麻感为佳。
  第五式:举握
  紧接上式,两臂由平行状缓缓向上直伸,拇指仍握于四指内,虎口朝后,拳心朝头部,拳背朝外,手臂不可贴靠头部。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49次。以自觉缺盆穴至气户穴,最后到乳根穴产生一种胀麻感为佳。
  此式尚有附式:即将两拳变掌,掌心朝上,掌指向后,意念有掌指托天之意。随之有气感后,不可强行控制,任其自然。或心无杂念,默默意守下丹田即可。此式属地功门中日月天地功之一部分,学者切勿轻视。
  第六式:鼻拳
  接上式,两臂缓缓放下,两臂划弧屈肘,拳变掌对准鼻部。掌心向外,掌指相对,虎口向下。然后将大拇指紧握于其余四指内,成握固式,双手握拳如拉弦状。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49次。以自觉小海穴有一种牵制刺痛感为佳。
  第七式:担拳
  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两臂缓缓分开,并向左右伸展与肩部平齐,双拳仍成握固式,虎口向上,拳心向前。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49次。以自觉手三里穴至肩一穴有一种酥麻感为最佳。
  第八式:压趾
  接上式,双脚脚尖着地,脚跟抬起;两臂边内旋边徐徐向前划弧,双臂呈水平状,与肩同宽,务必伸直,虎口向上,拳心相对,大拇指仍握于四指之内呈握固状,姿势不变。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心中默数49次,每握一次,两脚也微微上踞一次。以自觉手臂尺泽穴、腿踝处之昆仑穴及膝窝内委中穴有一种胀麻感时为佳。
  第九式:耳拳
  接上式,双脚跟着地后,身姿仍同第一式。两手臂仍保持上式平伸,然后两臂屈肘,使两小臂向上,两拳直对两耳部,拇指仍握于四指内成握固状。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心中默数49次,两拳同时紧握49次。以自觉从小海穴、肩贞穴、天宗穴至肩外腧穴产生一种胀麻感为佳。
  第十式:山拳
  接上式,下肢姿势保持不变。两小臂缓缓离开耳部,两前臂与肩平齐,两小臂上举与头部形成“山”字状,拇指紧握于四指之内,虎口向内,拳心向前。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心中默数49次,两拳同时紧握49次,每握一次,胸部自然向前微挺。以自觉云门穴、章门穴、期门穴产生一种胀麻感为佳。
  第十一式:脐拳
  接上式,下肢姿势保持不变。将两拳翻转至肚脐两旁,拇指仍握于四指内成握固状,拳心向内,虎口向上,两拳拇指与脐同高,两拳微微相抵,距脐约一寸。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心中默数49次。然后,深吸气三次,使气直沉丹田,口鼻齐呼,出气时丹田外鼓(另一种练法:用舌在口内轻搅,觉口中津满,分三次缓缓咽下,随气送至丹田部位)。以自觉胸腹内浊气排出体外为佳,丹田充实,胸部自然会舒畅,头目清新,精神焕发。
  第十二式:端拳
  接上式,身体姿势不变。两拳变掌,手腕外旋,使两手掌心向上,仍处于脐部,十指自然分开,掌指朝前,双手如端一重物,腿膝伸直,足尖点地,脚跟抬起缓缓屈腰向前,至手臂略擦地之后,又缓缓向上起,待身体直立后,两手近鼻端,翻掌缓缓下压,如此反复三次,足跟方落地。然后,双手自然放手身体两侧,静立片刻,待意念解除后,收势归原,缓缓行步散功。
  至此,全套功法全部结束。
  此套功法乃练气练力,易筋通脉之法,务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每次二十分钟至半小时即可,专心练习至百日,青壮年可全身劲力大增,神勇无比;年老体弱多病者也可强健体魄,舒筋长力,祛病延年,其效如神,惟专心习之者自明。
  本套《易筋经》所涉及的穴位,读者可参阅中医针炙挂图,亦可参考针炙方面书籍。此套功法无出偏之说,初习时应纯任自然,自会功力上身。



,也叫子午河车,只觉一股暖气周流而已。通关之法,九转中有导气,见后。若兼用动功,则蜀动金家工夫中开合一法,最简最神,可以借用。
(八)藏马阴龙虎降
****收缩不露,即所谓“马阴藏相”,乃康强无病之征。男子没有精液漏泄,曰降龙虎,女子月经断绝曰斩赤龙。这就是比喻身体已经复返青壮的一种征候。此步没有特殊做法,但是否达到这个境界,则是是否转入第九步之标准,不可马虎。
(九)易筋骨成神勇
功至八步,已是五脏真气充盈,须由内达外,使全身筋骨皮肉皆受到严格锻炼,由骨中生出神力来。马并指可贯牛腹,侧掌可断牛颈,是谓神勇。此步行功,有条件者,当备童男童女,进行推揉拍打之法,又当备办木槌、木木午、石子袋等作为道具,初由脐腹下丹田周围始,以手推揉拍打,再从背部由上而下逐一推揉拍打。道具初用木槌、木木午以至石子袋等,由轻至重拍打之。总要从上至下,从内到外,不可倒打。最后再练四肢,亦各分上下内外,依次拍打,直至指尖末梢。若无条件者,亦可以意导气锻炼,或改用太极拳、八卦掌、心意拳等内家拳法以代之,不过此需自力,较为多劳耳。
调摄补益不老方
调是和合、整理、均平、混融义,人身内阴阳与外阴阳、人与宇宙间、同类间、有生物、无生物、有象、无象,在在均有阴阳互交互换往来不竭之机。摄即采取,凡有不足,当采来为用,如是有余,又当释放求平,曰调曰摄,皆是意到而已,自然而然,不劳作为,能调摄即自有补益之验。此外壮神勇法之练功模式,与中医《内经》阴阳、脏象、气化、养生学说完全相符,能为人体生命之延续不断添油,身心自能健康,胜于常人,学者识之。
“九转呼吸法”,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之核心
本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验,扼要叙述如后。
1、预备功法
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势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则以坐法为先,双趺最好,单趺或自然盘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膈以上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吸气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浊气。如时练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身,口唇闭合,眉头舒展,面带微笑,舌尖抵上鄂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
2、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于自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则更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则是吸升腹缩,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顺呼吸,个别特殊体质,感到逆呼吸较舒适,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与吸,俱全身肌肉向内收缩,逼气入骨的,则为内壮呼吸,但初学是不能随便采用的。
此下分别介绍九转功夫


第一转 服气
除浊定神已,即以两鼻孔徐徐细、匀、深、长吸气,直入脐后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时舌尖微向上舐,整个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胀为度;吸后就呼,中间不可停顿,仍要细、匀、深、长,直趋两鼻孔而出,舌尖同时微微下移,腰腹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缩,以帮助压气外出。出入的气,细入一线,往来到底,出完即吸,吸后即呼,如胶似漆,绵绵不辍。这样一往一来,不断地吸气呼气,舌尖随着不断地轻轻上下动摇,腰腹部也随着不断四向外张内缩,并且口鼻不可见呼吸之形,自己不得闻呼吸之声,外相要好似无呼无吸一般。如津液充满,即分小口微微仰头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时鼻孔里还感觉到有气出入,后来功夫深了,就只觉腰腹外膨,气即摄入,腰腹内缩,气即挤出,鼻孔如同虚设一样了。
此功夫专修,早上一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业余修习,早午晚各一次,总以不感疲劳勉强为原则。若计数修习,一呼一吸为一度,初学四十九度,渐加至一百余度,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度为准。
第二转 换气
练气功夫,很难一帆风顺,初学服气,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须集中精力,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轨。但已上正轨之后,又经若干时日,可能又出现呼吸不匀,心气不能一致,甚至气喘如牛,心乱如麻,这是脏腑受炼而起急剧变化之故,名之为“换气”,是好现象,不要惊疑害怕。当全身放松,心神放自在,照样锻炼下去,所以换气的口诀,只有坚韧二字。
换气,是炼气中的一个过程,大抵初学炼气的人,多数要经过这个阶段;还有炼不如法,身体或精神上有勉强不自然时,也能出现这个现象,说他是好,因已有明显之故,但终究要超越它,故有放松,自然之诀。若是在先已练过气功,或者资质特别相应,也有可能不出现这一过程,总要任其自然,有了不惊疑,不有也不着急,才能顺利前进,不入歧途。
第三转 调气
经过换气阶段,渐渐又可达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为“调气”,调气的意义有二:一是有为功夫,就是使不调者仍归于调;二是功夫的阶段,则是指气已调顺的境界。什么是调气的有为功夫呢?服气时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细匀深长,此调气的呼吸要求,则要求专在自然从容四字上留意。应当能调到几许细即几许细,几许匀即几许匀,几许深即几许深,几许长即几许长。做到自在悠闲、缓急中度,一点也没有勉强为准则。呼吸已调的境界又怎样呢?气息往来自然、匀整而有力、舒适,即已达到“调气”的境界。
功到“调气”阶段,大脑宁静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种种证验感觉发生,或身轻如毛,或体重如山,或四体动荡,或觅身不得,或有寒热骤生,或有见闻异境,其他尚多,难以尽举,此当不惊不喜,不见不闻,专心行持,他非所知,是为至要。
第四转 凝气
于空气清新所在,以两鼻从容细匀深长吸气,纳入丹田。于吸气的终了,即心气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动,用以增益气神,填补虚损,约经三、五秒钟,稍觉不耐,即将气缓缓放出,同时存想清新之气并未随出。每次停住的时间,随功力进展,逐步增加,由数秒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缓缓而进,总以呼气仍然从容自在为度。
以凝气功夫,只限于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体或精神上的紧张不自在,都是错误。前此一至三转,忌饱腹行动,此功则正宜饱腹从事。于每座功完,最后一口气呼出时,更应神入丹田,觉气亦安住丹田,并未随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当常保此意态而勿失,且要勿忽。天气晴朗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日行动,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长胆力,亦是要着。
按前此流传的内养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过内养功的停气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过九字(即入气出气各占一字,中间停气七字)。本法最初停气的时间,亦只一字、二字,后则可以尽量延长。
又高级层次至此,当修体呼吸。体呼吸亦有浅深层次,当根据学人之资禀量级而多种变化,须量体裁衣,勉强不得,此赖明师之指点,非纸币文字之所能为力矣。
第五转 闭气
此是大停气功夫,前此凝气,至不耐即出,此则须尽力多住,此为不同之处,抱朴子曰:“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之多出少,以鸿毛著口鼻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侯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即是此法。此须有前面四转为基础,若无基础,是不能修习的。若勉强为之,无益有损。
此转即是修刚气,不过是由渐而至,与下手直接修习为有别。此种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别强调,但对修习者的年龄限制很严,一般都要在三十五岁以前,并且要体质强壮的才能胜任。
第六转 导气
导气是在闭气功夫已稳固之后的作法,功至此步,须炼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通彻,心中有白色号(倚天按:应该不是“号”字,大概不是梵文就是藏文)上升出顶门,摄集宇宙间所有精英,化为白色金刚;再由顶门下入心中,自身即化为金刚,坚固至极,无物能坏。
再入正修,此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密语通关。诀曰:“*字导气起丹田”,即用气之后,存想心气凝结于丹田,现一白色*1字。*2字导气至命门,*1字下行而穿尾闾至命门,转成白色*2字。*3字导气在夹脊,*2字沿脊上行至夹脊变成白色*3字。*4字导气至顶门,由*3上行过玉枕,入泥丸,变成白色*4字。*5字导气至喉间,泥丸之*4下行至喉,变成白色*5字。*6字导气至心原。*5字下行入心间,变成白色*6字。此*6字又下行至丹田,化为白*1字轮流一周。至此方让气出,又再闭气行之,周而复始,每座至少修一百零八转。
第二阶段,是导气四末。即闭气之后,存想气透手指脚趾之末梢,更或从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讲的发放外气,即是此类。此是气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导气至于身外之法,黄师戒谓不宜多练,多练恐于身无利。但佛法密宗息、增、坏、诛四法,除诛法不宜乱用,坏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长可多用。盖高级功法,自别有善巧,此须学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倚天按:文中之*1、*2、*3、*4、*5、*6在原文中应该是藏文,可惜无法打出来,故只好这样代替了,且原文中的藏文恐怕也印刷有勿,我怀疑这六个藏文就是六字大明咒,但由于印刷有误也不能确认,不过我想不必观想出具体文字的形象,只要存着这个意念就可以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七转 火气
火气的修习,是增加健康、延长寿命、揭开人体生命奥秘的钥匙,须于闭气、导气已得自在之后修之。其法:观想丹田所在,有一红日,色红,光明,透亮,火热,炽燃,任何物体遇着,都会立刻变成火焰,其火焰温暖、舒适,能使人产生无限安乐。以观鼻前径寸之地,乃宇宙大气之精华,能使丹田之火,不断增长。于是,从容细匀吸气,纳入丹田,前后二阴之气,同时微向上提,与外入之气,会于丹田,尽融入于红日之内,光热因之愈益增长炽盛。至气步能耐,缓缓放出,但红日的观想不要放松,每次最少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稳固之后,应观光热外侵,凡火热触处,立刻转成红热之火体。初由丹田而满腰腹,又由腰腹而满两肋,而满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发,整个身体成为一轮红日。凡火热到处,皆有温暖、舒适、安乐之感觉,尽力而往。
炼此火气之时,应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热之品;或更以壮阳益气之药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菌、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红铅等药适当配丸长服之。
又此火气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准密法,火焰之增长不宜超过顶轮,此点值得注意。
第八轮 水气
火满全身,应修水气。先将全身放松,意想自身玲珑光洁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观顶上高约一尺,悬一月轮,清凉皎洁,寂照光明,与秋夜碧空的月轮一样。次想皎月流出清凉甘露像乳一样润泽,冰一样凉爽,功能润枯泽朽,起死回生。斯后调整呼吸,用小停气法,于吸气之时,想甘露随气罐入顶门,直趋丹田,停息时,想润泽全身,安适异常,停后不需久主,吸、停、呼各占一字即可。随呼气时,清凉安适观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积愈多。充满全身,全身即变成一个月轮。以后专住此观,呼吸任其自然,时间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气,一贯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调理阴阳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过观想不同。此处观想,与佛法密宗相近,不过不观脉轮。古哲云:“性在天边,命沉海底”。授此水火的观修,也是性命双修的一法,不要轻视。
第九转 伏气
伏气亦称胎息,是呼吸气微,仿佛鼻中无出无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为功夫,到此入无为正定。其法:先须停止头脑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运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一无所着”之正念。不思过去,不想未来,不辨析现在,安安稳稳,舒舒适适。自在寂照而住,时间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长住,需随时提起此念,不断熏习。不断缓缓增加住的时间,日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长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这里,境界体验甚多,唯一的要诀,是见若不见,闻若不闻,既不跟着内外缘境转变牵缠,也不要去制止压服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难以住止的境界里,这就叫“转不住为住”却成大住长住。
此上九转功夫,每一转修习时间的长短随修习者的体格、年龄、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别。一般的情况是:一至三转,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转,大约需修习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两转,最少修习一百天,至九转伏气,则是终生(身)行持功夫了。
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
(1) 还虚功
实修九转功夫,每座功之后,皆当接修此功。其法:初将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长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时间久暂不拘,能久一点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开,呼吸任其自然,将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随之放开,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体空松通透,一呼一吸,无处不相通连,恍如身体与外界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样。如此约五至十五分钟为准,可免走漏滑遗之险。
(2) 解座法
凝气宁神,两手掌互相搓擦,至觉火热,一手在内,一手在外相叠,按于小腹之上,顺转三十六,逆转二十四,觉外摩内应,腹气随之盘旋,愈旋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又再搓热,摩两腰,不计其数,火热为度。再双手浴面,开口吐气,令火外散。再摆腰腹,扭肩胛,旋颈项,舒手足,起身,活动手足,散步片刻而终。
如身热有汗,应以干毛巾拭干,不可当风贪凉。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始可行之。
此真传易筋经功法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级而登,引人入胜。凡年龄不大,身体较好的人,修此最为相宜。
若年老体弱,最好按柔气功修习法行动。(可参考拙著《胎息经注释》,较为适合而无弊。若必欲修此,则须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可勉强图效。且闭气一转须略去,导气亦当审慎从事为要。
--------------------------------------------------------------------------------
附录:
傅金铨《真传易筋经序》(同尘 供稿)
顺施则凡,逆施则道,亘古及今,万仙万佛不能外此而别有造化。顺逆者阴阳也,阴阳交而万物生,阴阳隔而天地否,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理之在天下,荐紳先生或有能言之者。
概自释迦把断要津,金钵盂遂沉海底。释部谈空,真机罕露。彼只知权顿渐三法,不知精气神三宝。人皆知三教一源,又孰知三教一法乎?祖祖相传,同是这个。惟此圣神功用,运之于内则成道,运之于外则成力;运之于求嗣则中的,运之于御女则无敌。祖师慈悲,但愿举世尽成仙佛,读者其知所轻重矣。吾闻有道之士,神威慑人,揭地掀天,排山倒海,叱逐风雷,斡旋造化,意之所至无不披靡,力云乎者小矣!是书无刻本,传写甚讹,兹得黄舆山人秘本,用校鲁鱼,付梓公世。
大清道光三年岁次癸未花朝日,济一道人傅金铨题于合阳丹室

张义尚先生《真传易筋经》(残篇)
大江东按:“九转呼吸法”,是张义尚先生所著“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的一部分。 查张义尚先生《真传易筋经》原刊载在浙江《气功》杂志1995年6-9期中。另查在 浙江《气功》杂志1998年1-3期尚有《真传易筋经补编》。“雄霸”先生已经转发了大部分,因本人手中资料不足,不能补上欠缺,希望有以上诸期杂志的朋友烦劳发上来!
今天,我翻了一通,找到浙江《气功》杂志1995年6期,有张义尚先生的《<真传易筋经>介绍--兼论修道从何下手》,现打字输入发上来,希望其余部分道友若有空找到也发上来,补充完整,以飨同好!同尘先生是否也作下补充或提供资料!
《真传易筋经》介绍
--兼论修道从何下手



《真传易筋经》介绍
--兼论修道从何下手
张义尚
修道因层次高低、功法深浅而有千差万别。道家的人元金丹,是命功的极致;佛家的明心见性,是性功之高标。笔者此前曾发表多篇略述道家《金丹真传》同类阴阳的真象,乃从高处着眼而谈修持的内涵和理论的。但高级功法非一般人所能践履,则有志修身者是否就此知难而退呢?我以为作学问应当从高处着眼,同时也应从低处着手!即所谓“低处修时高处到”。所以锻炼形气的功法也应重视。
同一“炼形”之道,内容有高低精粗之分。低层次者,大都偏重在外形之动作变化,如《道藏》所载古传各种导引法,外家拳术及学校中一般体育运动锻炼皆是。其次较高者,大都已注重形气结合,内外并炼,如内家功夫中之太极、形意、八卦、大成等拳术,蜀中《真传易筋经》、《五禽戏》等亦属之。又如蜀东金家真传之开合功,动作只有两个,以统摄阴阳、开合、吞吐、浮沉、进退、起落,既是养生益智之高功,又为武术技击之神功。尽管目前大气功师层出不穷,功法也五花八门,但论炼形功夫,实无有精简高妙能过之于“开合功”者。不过此功非明师口传亲授而又勤学苦练者不能登堂入室。又有所谓“自发动功”者,乃神入渺冥、静极而动之产物。道家南宫派有此方法,但古代祖师对此褒贬不一。笔者以为此法出于自然,用之得当也可补“炼形”之不足;若认为奇特,唯此独尊者则过矣。若以佛家秘宗各派之“金刚拳法”相证,则可以正确对待。
我现在所要介绍的是蜀中《真传易筋经》。世传《易筋经》,一般都认为是佛家入门修身,为日后修习明心见性奠定基础之功夫,乃出自印度高僧、东土禅宗第一代达摩祖师。不特武术界习之,即使文人也有炼之以资健身者。但内容却非一致,或则繁杂而寡要,或则简要而失真,盖以师授虽一,悟解有别,目的不同,取舍自异,也犹书法临摹,母帖虽一,所习成品绝无完全相肖,故不足为奇。蜀中《真传易筋经》,是我在1938----1940年间读书于北碚复旦大学(抗日西迁于北碚)时蜀东涪陵人黄克刚老师所传授。由当时经济系主任卫挺生教授支持,我利用整整一个寒假,在卫教授的北碚天生桥的家中,和黄师两人,把全部功法整理记录下来。黄师所传为其家世传舆公山人之遗意,比传世《古本易筋经》精简扼要的多,傅金铨有渊博学识和相当证德,曾为《易筋经》题词:“舆公秘传易筋经,先佛妙谛道难命,择人而授先圣德,世守勿替衣钵存。”
《真传易筋经》功法,有外壮、内壮、动功、静功、炼形、炼气、炼意等不同。若就浅深层次而论,大抵初功多是外壮炼形之动功,次则是内壮外静内动之呼吸吐纳等炼法,最后方是锻炼意念,此中又有识神、元神、先天、后天,及先天之先天等层次,到了最后,则外形是静,但已静中有动,动仍是静,动静无分,归于自然之大道矣!
自来道家对传授“命功”最为慎重,故多出以隐语,世人倘恍迷离,无从下手。北派强调性命双修,不外乎“本身阴阳”之调炼,见效缓慢。佛家尽管不重气功,也无所谓命功,然于小乘禅定、天台止观和密宗修身等法却讲的踏踏实实,次第井然。《真传易筋经》就黄师所授的内容中有吐浊纳请、九转呼吸、外壮内壮、存身洗髓和藏文字母观想等而论,明显与藏密中九节风、宝瓶气、拙火定等有一定联系。
道家南宗重“身外阴阳”,陈泥丸翁云:“莫言已是显现成,试问幻身何处得。”故不修幻身则已,若欲兼修此五蕴幻身,即此血肉之躯入无余涅槃,证金刚不坏之虹霓身者,非善巧利用“身外阴阳”,尤其“同类阴阳”不可。此所以藏密无上瑜加重二、三灌顶之修法,而道家《金丹真传》中更有特别不共之绝密功法!!
《真传易筋经》中“内壮玄功”歌:“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紧锁无遗漏,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术御无敌。”明显透露了无上瑜加双运道。不过其实际操作,书中未予发挥,仍需师授。并且此等功夫乃是已达般若绝顶、转毒成智、火里载莲的欲乐大定。若非自身通灵,能如鸠摩罗什能吞针出针者,切忌轻易妄为。否则狮子跳处驴亦跃,未有不丧身失命者,慎之慎之!
从上可之,本法出处很明确是道佛两家相融后产物,与傅金铨大有攸关!
黄元吉绝学不可妄解——略评《颠倒之术》
黄元吉绝学不可妄解——略评《颠倒之术》
  武汉 静虚子
  自近代仙学巨子、丹功名学者、前道协会长陈樱宁翁私淑黄元吉真人玄关一窍绝学以来,当世丹功名家,皆推崇备至。真修实悟者,更仰戴为不二法门。近日惊闻,1899年即创“敲竹鼓琴”新法的张执阳,便是黄门“直指单传”嫡传第一代的“一代宗师”?!可怜陈翁虽自1905年后,便广游名山,虔诚访求仙术,却无缘得遇。1933年后,陈翁以刊物大弘仙学,实有弘道大功。1961年后,陈翁被尊为全国道协会长,更私淑仰慕黄翁玄关绝学,但苦求而不见黄门嫡传高人,无缘亲聆教诲。惜哉!园顿子,樱宁翁!
  梅自强先生在《颠倒之术》编者的话中,即以黄门“直指单传”第四代传人自居,文中又云,己实得师门九层功法的前七层。对黄门精华至宝、玄关一窍,理当洞彻精微,如数家珍。解奥之文,当与黄元吉真人传世佳著若合符节。可是梅氏之解奥,在很多理法关键处,与黄真人二著,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梅氏解奥之依据,本于该书“九层十法真传”。
  梅氏真正师承,实本于张执阳。张执阳所传乃安乐法门,后天小术也;黄真人所示为传统正功,天仙大法也。梅氏传承张氏之学,以之解奥黄翁真传,实弘张抑黄也。夫以后天安乐小术,解奥先天传统正法,岂能不妄不误?略举数则玄关理法,黄翁与张氏在根本处,互相矛盾对立之论如下:
  一、黄翁以受胎成形,示玄关之理为修先天性命;梅氏则执父精母血后天色身为本。
  梅云:“真与正的标准,集中表现在三关九窍中的讳莫如深的为首一窍玄关。因这一窍是人体受胎成形的起点即父精母血,即性与命、神与气的合成物.”(颠P300——11、13。即《颠倒之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第11至13行。又括号内所示,如不标明出处,皆为本文作者小注。后仿此。)
  传统丹功常以受胎成形之理,示人逆修返还之法。受胎时,父精母血只能成就凡体色身;并非神气,更非性命之根。有情生命之根、之主,乃先天性命。先天之命,乃太虚一元真炁。先天之性,本在炁中,静合为一;胎息一起,由先天一炁动分判出,隐藏于历劫不坏之种子中。凡有情之物,基于持种之因,再由一念之不持,贪淫欲而入胎受种。先天性命的太虚一元真炁,亦同时入胎受种,化生诸多不同有情物类,此即有情生命之主、之本。父精母血,仅人及有情物受胎成形,后天凡体色身之本;仅先天性命暂时寄居之屋舍而已。传统丹功,借后天有形,逆修返还此先天性命,方可点化阴神,转识成智。引黄翁著述为证:
  “若论乔丹之道,生神之理,实与凡父母生育男女无异,亦与凡俗之投胎夺舍相同,所分别者,凡人生之受气,成就一个有形有色之体,只因一念不持,”(P95——15、17。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乐育堂话录》第95页,15至17行。后仿此。)“人未生以前,此气浑於於穆,同夫太虚一炁。自念头(历劫不坏持藏种子见有情物性欲交媾动淫念)起处,不知不觉此气即落於父精母血之间,然而此时只有精血一团,无有形骸肢体……,於是有个腔子,我之元气即附於腔子之内,……。要皆元气伏於腔子里,而后才成一身一形,内有知觉之灵,神明之变也。后之人欲修金丹,以成金仙,又岂可离此腔子而外有所图哉?(P132一8、16)。
  二、求玄关的心印法诀有根本差别,黄翁传承天仙大法;梅氏无旨无法,并妄指山根、上丹田为玄关。
  传统正宗丹功,历世所分南北二宗,东西两派、文始派、隐仙派,乃至今人所谓“中派”,众位已得道仙真,皆以同一求玄关的心印、法诀,入手孕、调药而求得先天一炁即小药作丹头。
  玄关心印为在下丹田外鼎处,和合神炁求内鼎。若不知鼎器、药物、火候之要妙,微阳生与小药生不同景征之玄秘,按法诀于外鼎处,求得内鼎,先立玄关之体,则亦不能真得外鼎之用。若不得内鼎,妄执色身固定处所,无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乃至身内身外任何固定处所为玄关,皆是门外汉之妄语。何必徒作口舌之争、文字之戏哉!
  玄关外鼎器在行孕、调药之功时,虽在心下(绝非山根或上丹田)肾上的空间内浮游混化;当内鼎一立,功成景现时,机发成窍,必归根于下丹田中的炁穴。古真与黄翁以“窍中窍”示之。前一个窍字,既示外鼎亦示下丹田;后一个窍字,既示内鼎亦示炁穴,即玄关现于炁穴中。黄真人悉遵传统功法。引证如下:
  “吾示在关一窍,是修道人根本,学者之先务也。不比中下二乘,说窍有形可指,有名可立。尔等须从混沌又混沌(此既隐示混化先求微阳生,再求小药生,求内鼎之法。学者当具只眼,不要误认无故重复是幸。),方有丹药底本,神仙根基。”(颠P154——16、17)。“此个中字,所包甚广。其在人身,一在守有形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回光返照,注意规中,於脐下一寸三分处(在外鼎处),不即不离是。一在守无形之中(求内鼎法)——《中庸》云,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颠P254-11、15)。
  “此个气穴,非有形有象,肉团子上;是神气合一之气穴也。神气聚则有形,神气散则机息……,金鼎非真有鼎,玉炉非真有炉,亦无非神气合一(求内鼎),凝聚於气海之旁,即男子媾精之所,女子系胞之地(在外鼎处)是。”(颠P95——6、11)。“古云,入定工夫在止观。何以止?止於脐下丹田(在外鼎处)。何以观?观於虚无法窍(求内鼎)。”(P74——14、15)。“三丰云,凝神调息(求内鼎)於丹田之中(于外鼎处)。盖心止於脐下曰凝神,息归於元海曰调息。”(颠Pll0——13、14)。“时时以神光直注下田,将神气二者收敛於玄玄一窍之中。”(颠P32——9、10)
  为了防止不得真传之修士,下手兴功,即把上乘法中,纯神还虚、合道圆性之外鼎器上丹田,误当为初成筑胎神之基法中,孕、调药之鼎器,而不能求得先天一炁。黄翁特示“此性原在离宫,理宜离官(此处离官指上丹田泥丸宫,非指中丹田绛宫)修定,始见本来性天。不知此特气质之性(生死轮回之本),而未可言虚无之性也。学人欲见真性,求之离官难矣。惟有坎官(明示下丹田),是我先天一点真正乾阳(仙佛真种,复性之本)。下手兴功(兴功二字,当具只眼。乃和合神炁求内鼎也。并非一神自凝之孤修。),即从此处神光了照。久久自见本来面目。”(颠P97——4、6)。
  真修实悟者当知:梅氏所传承张执阳的初层法中,以凝神守山根为得玄关窍,对传统正功而言,此不过是收摄六根,意专一缘,为兴功前之预备工作而已。若不能意专一缘(第六识之本性即变易不停,迁留不居。初修之士,未得金华,何能相因?真专一缘),只能算是休息,并非练功;若偶有修者,以此为法,苦炼而能一神自凝、毫不动念,亦不过阴神家活计,只可出阴神;万不能得先天一炁为丹头,亦无真正果证。盖人生出胎,后天口鼻之息一起,识念即缘息而进,从此后天主事,先天之性隐泥丸,先天之命藏炁穴。性命双修之入手兴功,必须专意凝神(含先天之性)於下丹田藏先天命之处,以性求命。古真云:真土擒真铅;火烧苦海;水府求玄;鬼窟盗宝。
  梅氏持张执阳之传承,谓不须苦修即得玄关。如“以其右手中指,从他的祖窍(即上丹田玄关窍)直下祖脉(督脉上端鼻准)再旋回至受传者的祖脉,沿鼻柱上到祖窍,“指点”而言曰:“玄关就在两眼之间。”这就是学中人常说的“真传一句话”……,故不惴背叛而全盘托出。”(颠P301——11、29。此段引文内括号内容及文中之引号,皆梅氏自注。)梅氏于初层功法的注③亦重复此指(颠P323——21、24)。所谓“一脉真传”,有人指明即得,不修而有,知之常存。何等眩人?不必知孕、调药中之鼎器、药物、火候;不必苦炼孕、调药之功,亦不必辨孕药及调药功成之景征,迅即采封小药火炉;这些都是传统功法中,口传心印、秘而不宣之玄密。贪求速成者,妄图省事;不知真诀之混徒,正好乘机胡混骗人,欺世盗名。
  ………………(中间部分文字遗失)
  三、《悟真篇》首示唤龟招凤筑基权法,张执阳东施效颦,徒用其名,妄解其旨。
  紫阳仙祖于《悟真篇》中,首示“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指点漏体之人,当先修初成筑胎神之基的权法。历代得道仙真,多有同指。不得真传之人,却常如张执阳、梅氏一样、往往随意妄解。更可笑是梅氏还自诩为该二氏之首创发明,自误误人。余今不惜罪过,略加直指。此诗第一句示先行孕、调药之功,求取白虎首经至宝即先天一炁即小药。敲竹(虚心实腹,凝神炁穴)唤龟(孕药功成,微阳生后,再调药)吞玉芝(玄关现、玄牝出、小药生,二候采牟尼)。第二句示接行小周天功,团聚刀圭内药。鼓琴(立天心斗杓,意鼓息吹,火逼金行)招凤(四候有妙用,抽铅添汞,还精补脑)饮刀圭(六候别神功。行一得玄妙机小周天后,神炁和合,戊己二土,凝成刀圭内药)。第三句示三百个得玄妙机小周功足,当行采、服金丹大药之功,筑完胎神之基。故云,近来透体金光现(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唤龟之功,必当在招凤之功前。岂可颠倒胡混哉?如若不信吾言,请看黄翁之教:
  “破漏之人与年老之体,后天铅汞将尽,性命何依?不得不用敲竹唤龟、鼓琴招凤二法(故称权法而非清净正法常法),而后有玉芝灵苗(真土擒真铅,孕、调药功取先天一炁即小药),刀圭上药(真铝制真汞,铅汞归真土,小周功后凝珠成象,团聚成内药),可采(二候采牟尼)可练(四候有妙用),化凡躯于乌有,结圣胎(近来透体金光现,筑成胎神之基。初结胎,看四正,中成功前期,必有四正温养道胎之功)于灵关(土釜黄庭)。等火候至密,(尤其是小周天功的程限规则),非得真师口传,万不能洞彻精微(不与凡人话此规)。”(颠P122—-25、28)。又云“若夫年老之人,……故老年人气血已枯、竹若不敲,安能大觉(小药生玄关现、玄牝出之时至神知的觉觉、觉觉、觉觉。)?琴若不和,安得长神(小周天功之乾坤交媾,抽铅添汞、还精补脑)?故解敲竹者,即寂然不动(寂、寂、寂),感而遂通(觉、觉、觉),皆示孕药真功心印)。唤龟者,即礼下於人(凝神下丹田),心有所得(先得微阳生再得小药生)。至鼓琴一喻,以真阳一到(小药生时玄关现、玄牝出,橐籥之象自现,阖辟机缄自成),自鼓荡其阴霾(小周沐浴、升降四侯妙用),和合气血(凝珠成象,团聚内药也。”(P114一17至P115—5)。
  梅文却云“张执阳宗师发掘古道经窍潜力,创编出两种新功法,即“鼓琴招凤”与“敲竹唤龟”。(颠P309—11、12)。“鉴于古道纯赖自力更生,更发现太虚中还有某种不知名物,可以根据天人相应原理,用人工予以招徕,补我之不足。故对太虚不名物给予强名为“太虚真气”,并形象地比喻为“凤”,即以“鼓琴招凤”名之。所谓“琴”即生理上的鼻腔——弦,即橐籥,即入静后的细微呼吸……这些都是从实践检验肯定而后发明的,故张执阳能成一代宗师,可惜碍于清规,初只直指单传一人,二代传我师等五人。”(颠P327—13、22)。“鼻腔中空如竹,用橐籥予以敲叩…灵龟即尾闾关内命宫中的命气,人们的命蒂、命根。灵龟化气升腾,…,而目的是“徒于南冥”亦即“图南”。“南”者,玄关也,脑也,泥丸也,先天“乾鼎”也,后天离宫也。不知这些玄机奥秘的真谛,很难理解老、庄和《参同》。”(颠P331一13、28)。梅氏的招凤之功在前(梅氏三层功);唤龟之功在后(梅氏五层功)。更妙的是梅氏自诩云“这两部借助外援的功法,除我为文提供外,再无人提及。喜被纳入《中国功法百家》及《中国流行气功选》之中。”(颠P124-11、12)。
  此本《悟真篇》首创示之法(创自古仙真,首示自紫阳仙祖),张执阳与梅氏皆不知其旨,连层次都不清楚,更遑论功法、心旨?徒用其名,东施效颦不亦羞乎?妄解经旨以假乱真,不亦损乎?后天小术自诩风骚,不亦狂乎?何必强不知以为知,东扯西拉借老、庄,《参同》遮羞,诳晓后学!尔实不解玄机奥秘的真谛。因此吾今更有说焉:
  丹经凡云橐籥、阖辟,皆示气炁同根,相关互用之机,悉示武火片时之功,销阴复阳以成“盗”机(清净正法视为权术、助功,不得已而不可不为也)。岂可按梅氏以“入静后的细微呼吸”的文火解之?(文火虽是清净正功,单用亦不得其用。)若此之辈,实未得真传,不知火候之旨矣。初成功法的三个层次中,皆有文、武火之交相互用。岂张梅二氏之学所可窥哉!龟非玉芝;龟乃命气,孤阳不生,难作丹头。玉芝指先天一炁小药也,乃含汞之铅。龟欲成玉芝,须调药之功和合后天性命,阳生阴长白虎首经始出。古云:元黄若也无交媾,怎得阳从坎下飞也。小药只能采封于炉内,达摩大师所云,二候采牟尼。黄翁借用《悟真篇》之语.以“前行短”示之,则已明示此炉并非张、梅二氏所云“乾鼎”泥丸也。(自称嫡传之人,处处皆背祖训,世间亦几稀矣!)。入炉温养后,炉中火发,始可行小周天四候有妙用之功,升降乾坤而乾坤交媾。若问坎离交媾的炉在何处?只能漫应曰在心下(可知绝非山根或泥丸)肾上;具体位置只能待真师口传。
  清净正功,非安乐小法,更非旁门小术与左道邪术,岂可于身外别有所求哉?前文以受胎成形示玄关之理时,曾明示先天性(一炁动分后隐藏于历劫不坏种子中,并非轮回种子,幸勿误会)命(太虚无炁。此非梅文中同名之所指)已於受胎时,堕入色身之中,今更直指其藏于色身内之太虚中,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垢无净。古德云吾有一定,秘在形山;古真常书一“中”字,示人寻求之。恩师有诗云:“片时成六侯,一刻会源头。大道从中出,元机莫外求。”若此正理,欲求天仙清净正法者,绝不可有丝毫怀疑变通(常叹不得真传学者,对示真法者,盲而不知,妄评繁琐不清净。口中空喊清净;行功实往外求;何曾真清净?岂知仙佛正宗,清净之真旨哉?)。否则,请向三千六百门,八万四千法去问津。梅氏以为然否?今再以尔托庇的黄翁之教证之:
  “所谓真一之气,乃鸿蒙未判之元气,混沌初开之始气。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莫不由之;成仙成佛亦岂外是。以故修道之士,必於此气认得清以后,才有作用,其在人身,虽贯乎精气神之中,而实无迹可寻。非口鼻呼吸之凡气,非虚灵知觉之灵气(灵觉识神,虽含玄影,却非真性),非坎离心肾之动气(后天神,薰蒸温养,亦非命本)。…,先天则生乎阴阳(静本合一,胎息为界,动立判分),后天则藏於阴阳(金藏矿中,玉隐石内,后天生化,悉由主宰)。”(P69-4、8)并棒喝直指“第后学浅见,不知人有清明暗,皆是气机运行,而专以气之清明,寻虚无一气;而于昏浊之际,则以为不在也。讵知此个元气,不因清明而有,亦不为昏浊而无。”(P43—14、16)。
  如上所述,梅氏真正传承的张执阳《内丹功九层十法窍诀直指》与黄元吉真人传世二著精华,初成功中,求玄关及小周天功的理、法、诀、景、旨,在关键处根本不同。岂可妄称为黄门绝学?从光绪十年(1884年)黄真人自著《道德经注释》至庚子(1899)年,仅仅十五年,张执阳就背离师门正法而自创新法,若张氏果系黄门“直指单传”的衣钵正传,岂非有欺师灭祖之嫌乎?己传承载誉寰中的高师衣钵者,会如此吗?尝思聪颖如白祖,自幼从师,侍师十年始得初成之法,侍师十二年始得传三成全法。又如证大成之伍祖,侍师十九年,始得全传。二祖皆深怀师门厚思,每自叹侍师时短,恐难得全旨;更皆倾全力,著书度世,弘扬师门传统正法,皆证大成正果。对比二真人,张执阳不亦狂乎?不亦愚乎?若此心性气质,何能逃黄真人法眼?何望能得真传?又梅氏之师龙腾剑氏,在民国八年(1919年)亲出《重刊乐育堂语录跋》,并未冒称黄门弟子。故其在距光绪十年短短三十五年之内,就不知开宗祖师、晚清鸿儒黄元吉真人为何时代之人?竟妄指为元代净名派名道,同名的黄元吉,落为笑柄。(请参本文附录)。即此三据,梅氏岂可妄称张执阳所传为黄门“直指单传”之嫡传?
  园顿子生前,欲钩玄黄翁之学而未果,吾本不欲多事,因梅氏迷于张执阳后天安乐小术,妄解黄翁《道德经注释》,使传统正宗丹功,面目全非。扬张抑黄而又以黄门“直指单传”之嫡传为标榜。若此,将迷误今世及后世真崇黄元吉传统天仙正法之修士、真崇园顿子之学者,误堕入张执阳所创立安乐小法而不自知。故不得不冒谴喋舌,以警醒之。接引仙佛真种,入天仙正门。梅氏若真宗黄门,当研、弘黄门正学;若仍宗张执阳,请自认清宗祖,不必以黄门传人自居,冒名求售旁门私学;更不必以传统天仙正法为标榜,以伪充真乱真,惑众欺世;既不耻于世间,更不容于仙门。
  吾文谬妄之处,有违黄翁二著及传统天仙正法之处,祈贤者教正之,弘扬传统正法。
  附录、浅析《重刊乐育堂语录跋》
  ——龙腾剑并非黄门弟子
  “右乐育堂语录四卷,为黄元吉先生门人记录①。先生生于元代,张三丰集中,叙述师承,先生姓名亦在其列②。是书出成于道咸年间,计时几历千载,而犹聚徒讲学,殆所谓留形住世之俦欤③!世衰道微,人心陷溺,非阐明性命之学,无以唤醒群迷;而古来谈道之书,如参同悟真,文字玄奥,解人难索;此外诸书,多借龙虎铅汞坎离水火等名词,牵附比喻,读者如入五里雾中,杳不知其所指;求其明白简易,深入显出,于行工次第,确有程序可循者,不稍概见④。是书朴实说理,畅发玄风,诚性学之梯航,命宗之津逮也⑤。腾剑往年,曾获旧本,残缺不完⑥。戊午来省,得借观于康千里处。⑦恐希世之宝,年久而散佚也;爱商之同学诸子,精校分刊,广为印刷,以公诸后世之读者,潜心玩索,当不河汉余言⑧。
  民国八年己未七月中浣荣县龙腾剑谨跋⑨。(P209——2、12)
  以上原文全录,断点亦悉遵原文。为分析便利,略加标点,聊分为九句,普按九句顺序进行剖析。
  综观龙氏此跋,不但无一言自认为黄门弟子(梅氏却冒尊其为第三代嫡传);并且处处显出,偶逢机缘,得窥全书。亦未见龙氏尊奉《乐育堂语录》为祖经,以弘扬祖经为本门弟子神圣职责;仅见私淑黄门之后学,弘扬正法,建功立德之心。与梅氏在《颠倒之术》书首,编者的话中,伪造传承,诳编宗谱,自诩“直指单传”衣钵正传,大阐“祖传”绝学的充满自豪感,恰成鲜明对比。现逐句浅析如下。
  首句即明示龙氏非黄门后辈,故行文漠不关心亦不尊重师承源流;对提到师门祖训亦未顿起恭肃敬颂之心;仅平淡地说“为黄元吉先生门下记录”。若果系黄门第三代后辈,岂敢直呼开山祖师之名,并仅称先生?岂敢直呼先伯、叔祖师为黄元吉先生门人?此皆大不敬也!当改其文为:皆先伯、叔祖师记录开山祖师元吉翁黄真人之慈训。
  第二句、第三句更示龙氏非黄门后学,更非衣体正传,执掌宗谱者。故于短短三十五年内,即不知开山祖师为何时人?更不知其从何所来?隐何所去?落为笑柄。
  第四句、第五句亦可看出,龙氏非黄门弟子。故行文对再版《乐育堂语录》毫无弘扬祖经为本门弟子不可推却的责任与自豪感之意;只有黄门之外,私淑黄翁绝学的修者,弘扬正学,自度度人之心,亦如今之有识学者,私淑黄翁绝学一样。
  第六句更示,龙氏以前所学,非黄门之学。故不把黄翁仅有的二本传世佳著之一的《乐育堂语录》,作为入手必研的祖经,专遵而笃行。只不过偶以机缘而“曾获旧本,残缺不完”,仅略识正宗绝学而已,尚无缘得窥全豹。
  第七句亦示龙氏非黄门子孙,故直到重刊语录前一年,民国七年成午(1918)年,才因缘具足,得借观于康千里先生处,得窥《乐育堂语录》全文。则龙氏在此前之所学,只不过是张执阳所传后天安乐小术而已(张执阳传王慧清再传朱恒泰再传龙氏)。(颠P309——6、15)
  第八句示,龙氏虽非黄门正式入门后辈,却远比张执阳等夙缘深厚。方能得遇黄翁绝学,且能识知求,私淑弘扬天仙正法,自度度人。并未自欺诳人,冒称黄门传人,甚或妄尊“直指单传”衣钵正传;亦未诳称弘扬祖训,欺世盗名;故行文曰“恐希世之宝,年久而散佚也。”表明此著乃黄门传承祖经至宝;并非龙、官、刘组成学会自家之珍。龙氏亦未妄解真经贻误后学。以此不求名利弘道之功,必绾后劫仙缘。
  第九句示再版时日为民国八年己未(1919年)七月,更未诳人,妄署黄门第X代弟子龙腾剑谨践。使人知来龙去脉,正防奸人伪冒,欺世诳人(世人不研龙氏留存此跋。何能知,何能信梅氏欺世盗名?)。龙氏自有缘见《乐育堂语录》完整文本起,时仅一年,即广刊济世,弘道之心诚愿大,功德弥高,乃真修者风范。与冒名求售,为浮世虚名,不惜陷亲师于不义,更不惜颠倒黄翁天仙绝学、入手正传以诳人误人之徒,诚为泾渭分明,不啻天壤之别。”龙氏虽弘黄翁绝学,并未诳冒黄门后辈;亦实未得黄翁绝学,孕、调药求玄关入手正法。真崇黄门之修士,当于黄翁传世二著《道德经注释》与《乐有堂语录》中求黄真人真传。万勿受骗,为梅氏所欺,误入张执阳所传后天安乐小术法门,空误一劫人生之“天赐之命”。“天命之谓性”的先天一炁,所具足成仙作佛之本的机缘。是幸!
  修当思,黄翁二著,成书于光绪十年(1884年),真正黄门及门弟子、数千从学,早已传抄深参、刊书弘扬、专研笃修,视为黄门之天宝祖经。张;王;朱、郭、陶;龙、官、刘;若果系梅氏诳编的黄门四代后辈。为何皆不弘祖经?并且揩手中无祖经?不寻、不研、不修、更不传祖经及宗谱?仅龙氏偶得残本,直至民国七年,始得借观全本于外人康千里先生处?立即奉为瑰宝,仅一年,民国八年,立即广刊弘扬,写后跋记述重刊经过。可见龙氏等诚为识宝、爱宝、有力弘宝;愿捐资弘宝之善信。从1884年至1919年,由张执阳到龙腾剑未弘宝者,实无宝也。其四代非黄门后辈明矣。
  由此,揭露出梅氏于《颠到之术》中,伪编宗谱,诳称第四代“直指单传”衣钵正传,纯系子虚乌有之谎言。实为欺世盗名,伪冒正宗的大骗局。梅氏仿冒正宗欺世盗名事小,以假乱真,淆乱正切,贻误真修者事大。警之!
  梅氏实为张执阳门下第四代后辈。按其冒认黄门,所伪编之宗谱,梅氏亦只能冒诳为黄门第五代。不知其为何升格,尊其师辈为第三代?吾不知其祖师辈:张;王;朱、郭、陶;五人三代,何代因何故,被其清剔出宗门了?


<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 style="font-size:16px">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
(1) 还虚功
实修九转功夫,每座功之后,皆当接修此功。其法:初将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长短大小,任其自
然出入,时间久暂不拘,能久一点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开,呼吸任其自然,将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随之
放开,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体空松通透,一呼一吸,无处不相通连,恍如身体与外界俱
不存在,只是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样。如此约五至十五分钟为准,可免走漏滑遗之险。
(2) 解座法
凝气宁神,两手掌互相搓擦,至觉火热,一手在内,一手在外相叠,按于小腹之上,顺转三十六,逆转二
十四,觉外摩内应,腹气随之盘旋,愈旋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又再搓热,摩两腰,不计
其数,火热为度。再双手浴面,开口吐气,令火外散。再摆腰腹,扭肩胛,旋颈项,舒手足,起身,活动
手足,散步片刻而终。
如身热有汗,应以干毛巾拭干,不可当风贪凉。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始可行之。
此真传易筋经功法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级而登,引人入胜。凡年龄不大,身
体较好的人,修此最为相宜。
若年老体弱,最好按柔气功修习法行动。(可参考拙著《胎息经注释》,较为适合而无弊。若必欲修此,
则须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可勉强图效。且闭气一转须略去,导气亦当审慎从事为要。
--------------------------------------------------------------------------------
附录:
傅金铨《真传易筋经序》(同尘 供稿)
顺施则凡,逆施则道,亘古及今,万仙万佛不能外此而别有造化。顺逆者阴阳也,阴阳交而万物生,阴阳
隔而天地否,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理之在天下,荐紳先生或有能言之者。
概自释迦把断要津,金钵盂遂沉海底。释部谈空,真机罕露。彼只知权顿渐三法,不知精气神三宝。人皆
知三教一源,又孰知三教一法乎?祖祖相传,同是这个。惟此圣神功用,运之于内则成道,运之于外则成
力;运之于求嗣则中的,运之于御女则无敌。祖师慈悲,但愿举世尽成仙佛,读者其知所轻重矣。吾闻有
道之士,神威慑人,揭地掀天,排山倒海,叱逐风雷,斡旋造化,意之所至无不披靡,力云乎者小矣!是
书无刻本,传写甚讹,兹得黄舆山人秘本,用校鲁鱼,付梓公世。
大清道光三年岁次癸未花朝日,济一道人傅金铨题于合阳丹室
张义尚先生《真传易筋经》(残篇)
大江东按:“九转呼吸法”,是张义尚先生所著“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的一部分。 查张义尚先生
《真传易筋经》原刊载在浙江《气功》杂志1995年6-9期中。另查在 浙江《气功》杂志1998年1-3期尚
有《真传易筋经补编》。“雄霸”先生已经转发了大部分,因本人手中资料不足,不能补上欠缺,希望有
以上诸期杂志的朋友烦劳发上来!
今天,我翻了一通,找到浙江《气功》杂志1995年6期,有张义尚先生的《<真传易筋经>介绍--兼论
修道从何下手》,现打字输入发上来,希望其余部分道友若有空找到也发上来,补充完整,以飨同好!同
尘先生是否也作下补充或提供资料!
《真传易筋经》介绍
--兼论修道从何下手
张义尚
修道因层次高低、功法深浅而有千差万别。道家的人元金丹,是命功的极致;佛家的明心见性,是性功之
高标。笔者此前曾发表多篇略述道家《金丹真传》同类阴阳的真象,乃从高处着眼而谈修持的内涵和理论
的。但高级功法非一般人所能践履,则有志修身者是否就此知难而退呢?我以为作学问应当从高处着眼,
同时也应从低处着手!即所谓“低处修时高处到”。所以锻炼形气的功法也应重视。
同一“炼形”之道,内容有高低精粗之分。低层次者,大都偏重在外形之动作变化,如《道藏》所载古传
各种导引法,外家拳术及学校中一般体育运动锻炼皆是。其次较高者,大都已注重形气结合,内外并炼,
如内家功夫中之太极、形意、八卦、大成等拳术,蜀中《真传易筋经》、《五禽戏》等亦属之。又如蜀东
金家真传之开合功,动作只有两个,以统摄阴阳、开合、吞吐、浮沉、进退、起落,既是养生益智之高功
,又为武术技击之神功。尽管目前大气功师层出不穷,功法也五花八门,但论炼形功夫,实无有精简高妙
能过之于“开合功”者。不过此功非明师口传亲授而又勤学苦练者不能登堂入室。又有所谓“自发动功”
者,乃神入渺冥、静极而动之产物。道家南宫派有此方法,但古代祖师对此褒贬不一。笔者以为此法出于
自然,用之得当也可补“炼形”之不足;若认为奇特,唯此独尊者则过矣。若以佛家秘宗各派之“金刚拳
法”相证,则可以正确对待。
我现在所要介绍的是蜀中《真传易筋经》。世传《易筋经》,一般都认为是佛家入门修身,为日后修习明
心见性奠定基础之功夫,乃出自印度高僧、东土禅宗第一代达摩祖师。不特武术界习之,即使文人也有炼
之以资健身者。但内容却非一致,或则繁杂而寡要,或则简要而失真,盖以师授虽一,悟解有别,目的不
同,取舍自异,也犹书法临摹,母帖虽一,所习成品绝无完全相肖,故不足为奇。蜀中《真传易筋经》,
是我在1938----1940年间读书于北碚复旦大学(抗日西迁于北碚)时蜀东涪陵人黄克刚老师所传授。由当
时经济系主任卫挺生教授支持,我利用整整一个寒假,在卫教授的北碚天生桥的家中,和黄师两人,把全
部功法整理记录下来。黄师所传为其家世传舆公山人之遗意,比传世《古本易筋经》精简扼要的多,傅金
铨有渊博学识和相当证德,曾为《易筋经》题词:“舆公秘传易筋经,先佛妙谛道难命,择人而授先圣德
,世守勿替衣钵存。”
《真传易筋经》功法,有外壮、内壮、动功、静功、炼形、炼气、炼意等不同。若就浅深层次而论,大抵
初功多是外壮炼形之动功,次则是内壮外静内动之呼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4

帖子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