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少室山拳魂隐僧心意把传人

查看数: 1736 | 评论数: 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12-10 02:07

正文摘要:

少室山(拳魂)少林隐僧 记“心意把”传人吴南方师父   四、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虽然当前已经起步,但对于漫漫世修道路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多的问题和困难还在后头,对此,吴南方师父夙 ...

回复

愚洲寒衫 发表于 2017-12-24 19:01:20
五、诗赋新篇,山高水长
  在南方师父心中,一直有三个人生榜样,那就是曾祖吴山林、师父庆贺公,以及师兄释德建。他一直在全面的学习着。
  他学习曾祖父的慈悲和涵养。禅拳慈悲,行拳就是行禅,是休养之功。他一直记得,曾祖父虽然功臻化境,但一生以弱自处,从不出手,甚至当乡邻打上门来也不还手,只是简单的移闪以化解对方攻势。而当对方进而用棍子击打时,棍刚举起便脱手而飞,被曾祖父抢过去扔丢了。但也仅此而已。当年南方师父在少林寺外教学时,某武馆三名教练恶意上门滋事,在对方凌厉的拳脚围攻下,南方师父只以简单的步法便瞬间化解了,并顺势管住对方下盘,使其应声倒地,知难而退,整个过程都绝不出手。为了更好的追思曾祖懿德,南方师父一直把山林老爷当年常用的那根眉齐棍带在身边,视物如睹人,自相勉励。
  南方师父平时为人,也一如曾祖那样谦和斯文循循如儒者。笔者曾经一再探问他平生与人交手情况,希望听他亲口说几则克敌制胜的传奇,但毫无所获,他总是说自己一个人都打不过。不得已转而向追随师父多年的师兄们请教,才得知上述故事,而且还知道,某习练东洋剑道多年的好手来和师父交流证道,师父说少林以拳棒为宗,于是决定用棍来招待,以示对对方学术的尊重。只交手一个照面,即卸掉对方兵器并控住对方下盘使其不能再动。经常有练习其它传统功夫多年的同道来向师父请教,师父一贯的只是说对方的学术好,不肯置一词贬损,如果人家一再要求,师父才按照对方的拳路走几式,但是是按照古拳谱、心意把的内在要求去演练,让对方看到空架子和内外合一练功的区别,既于人有启发教益又保持着充分的尊重,从不与人交恶,或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他学习师父庆贺公的恒心和担当。多年来,他不断整理当年师父耳提面命时口传心授的那些话,并不时温习当年师父亲笔写给他的练功诀窍、行医处方等短笺,看见这些渐渐泛黄的短笺,师父的音容笑貌又重现眼前,便是对他最好的鞭策。
  他学习师兄德建对技艺的精益求精。不管教学事务多么繁忙,每天早晚下功夫,无论阴晴雨雪都未或稍辍。吴南方师父行拳演武,端的是收如伏猫,长如猛虎,龙行无声,凤翔无痕,其始如虚,其终若无,意气充沛,形神兼备,手起如举鼎,脚落似分砖,丹田震炸狮虎吼,“熊经鸟伸,果然矫捷”,望者或心旷神怡,或惊心动魄,不由自主连连赞叹,但他却一直自谦为古轮拳法的普通修习者。外人见他背阔腰圆腿粗,练功时藏头缩尾,一如白衣殿壁画上高手的神韵,不由由衷赞叹他的罗汉体形,但他却说,山上的师兄才是真正的罗汉体,自己相比还很有差距。
  他更要学习他们的低调隐逸内敛,学习他们淡泊名利,超然物欲。多年来,吴南方师父是本能的逃名拒财,见财即躲,遇名则让。虽然创办了禅武医专修院,虽然专修院是入世的机构,做的是入世的工作,为正常运作所需,必须要收取费用,但他还是不以挣钱为目的,只等工作走上正规,等一批弟子成长起来能独挡一面,他便欲按计划实施隐居了。或上三皇寨,与师兄促膝扺掌研武参禅,或周游四方,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与眼界。不想发财,不想出名,不为外在虚物所累,自自在在充实快乐的过日子。在他看来,象曾祖父那样96岁高龄还没有任何灾病,然后在睡梦中静悄悄的走完一生,便是无上圆满之境了。
  自从全面继承了家学,实现少年心愿后,师父便滋生了这样的想法。尤其是当协助师兄把禅武医推向全世界后,此念日浓。只等着完成世修阶段的工作,做到俯仰无愧后,他就将把夙愿付诸行动。他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时进2010年仲夏,少林古轮拳法专题网站开通在即,网站首页上赫然出现这样的字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宗风不泯,燃灯传薪”。诗言志,文述心,这就是正前进在世修道上、依然守望在麦田边上的吴南方师父的心声。
  山高水长,吾师其勉矣!


  修真心语-吴南方文选语录
  一、口传心授
  你师爷(行性法师)常说,功夫在零不在整。法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练功就是练法,不得法而练只能是死练瞎练。
  何谓禅武医?
  禅,就是通过本人内在的觉悟,不断对外界世界的认识来开发和挖掘人的智慧。
  武,就是学习拳法的意义,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能达到身、心、气的有机结合,产生周身混元一气。
  医,通过习武认识脏腑对人体的作用,更加认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来实现,脏气通,腑气畅,精气神充足。
  禅武医的核心思想
  磨心性,树立正气。体魄健,智慧无边。无说境,禅机无限。
  脏有五,即心、肝、脾、肺、肾,脏通藏,有贮藏之意,为精气贮藏之所。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主藏精气,即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以精气充盈为佳。
  心司血脉,主藏神。
  肺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行水,畅百脉。
  脾司运化,主生化气血,主升清,主流血。
  肝司疏泄,主藏血。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脏腑变化,主水、主纳气。
  人以胃气为本。
  禅就是练功的境界,是功夫的智慧。
  古轮功夫是禅拳,练的是禅功。
  功夫就是合一,自身内外合一,人与自然合一,天地精气合一。
  禅功是和谐的,是自己的身心和谐,自己与他人的和谐。
  禅功主要是调节后天的健康,是种健康的功夫,自然的功夫。
  养生要重练丹田,丹田就是气海,若元气不足,周身起病。内养功专练丹田。
  修禅,包括调饮食,去心魔,开智慧等方面,行走坐卧都是禅。
  古轮拳法的技击,突出一个协调性,练时周身无处不和谐,用时周身无处不是拳。行如龙,猛如虎,不是靠手是靠身,正中有圆,旋转变化。防中有打,接取变换。
  禅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佛教二千五百多年的智慧相结合的产物,其表现的载体就是禅拳。因此,要练好禅拳,就要学习国学、中医、人体解剖等等。
  格斗是门智慧和学问。没有禅的底蕴的打斗只是鲁莽的技巧,不能算做格斗。须在修禅的基础上,遵循正确的修炼方法,保持慈悲的心态,充分了解自身(脏腑经络),才可能达到格斗的境界。
  格斗不是以消灭人为目的,而是在于化解对方的凶猛攻势,从而把握住对方,消除彼此间的戾气和怒气,重新创造和谐。因此,格斗和禅的慈悲心是不矛盾的。
  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静坐功夫以呼吸调息,连拳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起落进退皆合规矩,手足动作亦须和顺。内外神形相合,谓之调息。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无有停滞,一气流行,循环无端,谓之停息,亦谓之脱胎神化也。虽然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二者似乎不同,其实内中之道理则一也。
  拳术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滞无亏而已。神气圆满,形式虽方,亦能活动无滞。神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也。
  二、劝人歌
  拳架好学气难定,苦练多年不随心。师父批评心受累,父母操心怨气生。凡事先要问自己,不在功夫在调心。人生在世谁事顺,心顺万事皆能顺。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心意正念生正法,世间生活再变化。不断觉悟勤努力,功夫才能有收益。天人合一自然法,不悟一生白费力。
  三、公诸同道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则曰内。是故少林禅拳与各派之学,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
  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若偏阴偏阳皆为病。夫人之一生,饮食之不调,气血之不合,精神之不振,皆阴阳不和之故也。故古人创修心练身之法,使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身体力行,以合其道。日久则能复其本来之性体。然吾国拳术门派颇多,形式不一,运用亦异,毕生不能穷其数,历世不能尽其妙。
  吾自幼好习拳术,少随祖父吴有德习少林禅拳。年稍长,又随师张庆贺深研。致力四十有年,颇得拳法之精要。有一得而不敢自秘,又合诸先辈口传心授之法而欲公诸同好,俾学者能得其真意焉。
  各派拳法形式不同,其理相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胜于人者则一也。按少林禅拳,汇纳百家之长,集禅武医于一体,身心气合一为根本。身者练身生力之技能,心者修心调意之法,气者脏腑调理之奥妙。三者为一体,禅者武之魂,武医禅之用,最终三空而合万物之中。
  余深恐先辈苦心精诣,久而淹没,故述之以公同好。惟自愧学术谫陋无文,或未能发挥先贤妙旨,望诸同道随时增补之,以发明其道可也。
  午子年元旦题余
  四、禅拳的感悟
  我出生在武术世家,由于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接触少林禅拳。幼年时常随功夫深厚的祖父外出给人诊病,少年时潜心跟爷爷(吴有德)习拳,后来又受师父张庆贺指点,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祖辈家传倾囊相授的禅拳精髓。我多年来通过长期的练拳和觉悟,对少林禅拳的智慧和它慈悲的内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禅拳是少林历代高僧和民间武师在中原纷争逐鹿,朝代兴替变更的一千多年中,静守少林一方净土,用佛家慈悲的禅心将中华悠久的武学文化和养生文化,以及禅文化相融合而创立的一门高深武功。它博大精深,朴实无华,刚柔相济,老少皆宜。其内涵最重要的是它以慈悲为动力,直指人心,能使人心安,大家心安,国泰民安。
  禅拳的修炼来源于自然。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内心的觉悟,按拳诀的要求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内外双修,最终达到禅通武达医理明的境界。
  桩功的变化,应为动作的变换,移身先移胯,胯力在垂肩。两腿力量的变化,不要刻意求劲,只有全身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才能做到时紧时松、伸缩自如,起落开合虚实分明。全身是一个整体,变化都受内心的支配,禅拳的提高,必须内心时常品味心意在身体各部位的运用,日久磨炼,才能达到一气贯通,神形兼备。禅拳的练习由桩功开始,再到步法和简单的动作练习,到套路的练习,最后是器械的练习。
  自古武术界有南拳北腿的说法,所以说少林禅拳主要以根部的训练为主,少林拳不但要有扎实的底盘,而且还要有灵活多变的根部。拳诀曰:周身便是手,劲从脚下走。此话说明根部的重要性。少林禅拳发出的劲是一种外观自然旋转滚拈之劲,也称混元桩。长期练习能使身体轻灵,步法快捷,势正气顺,力整步稳。每一势先从慢入手,要始终掌握全身的协调运用。正如拳法摘要所说,身以滚而动,手以滚而出,身动腿手随,三节自可齐。身法的自然,对劲力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拳诀曰:上提下坠中来练,六*合一体要自然。四稍发可冲冠、牙可断金、舌可摧齿、甲可透骨,四者的作用合而归心,内劲方出,这是自然之理。日久生功,力能顺达自然就会加快速度,也就是平常所讲爆发力的作用。但必须清楚少林禅拳的爆发力来源于周身各部位的有机结合和内气的充盈即内外相合。
  禅拳的进化要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践。正如无上禅拳心意把的基本练法要求,两肘横身摇膀不离肋,行如虎之无声,龙行之莫测,这说明了攻防的严密性,体现技击的性能,以及内功深厚变化莫测。因此功夫越熟,一动百随,劲从心生,内外贯通,伸缩自如,变化无穷。如曾祖父的师父谌谟行走如飞,过河不湿鞋,曾祖父(寂勤),双肘夹石成粉。当然他们惊人的功夫不是外在的练习就能达到的,少林禅拳还有它更重要的另一面—内在的修为。
  禅拳不同于竞技武术,它是武学的上乘,它和人的思想行为融为一体,紧密相联,相辅相承。没有很好的修行,就难以认识到少林武学的内涵。没有内在的修行也就难以提升功夫的意境,更无法达到化境。内在的修为分修心、修德和悟禅。修心和修德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即要心平气和,乐于助人,舍已为人,心存慈悲。我发现对禅拳修炼有一定的造诣者,都有菩萨心肠和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修心修德,能使人外在的行为和思想达到默契。人的气机通畅,五脏六腑功能增加。因为禅机即气机,从而使人的思想纯正,意志专一,杂念排除,自然也就容易提高功夫。
  禅是修心修德过程中觉悟出来的。功夫离不开禅,练少林禅拳,要处于一种很自然的运动状态。如虎啸于森林,猴跃于山涧,鸟飞于万里碧空,马奔于无边草原。而人总是免不了会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苦恼,这些苦恼有的闷在人体中会导致气血不畅,阻碍功夫的进步。禅的智慧可以打开人自身的心结,实现和达到自我的改善,产生一种自然的状态。
  师父张庆贺讲:禅是一种超于自我的心境,禅是自然的、自在的、光明的、美好的,经过持之以恒的修炼是完全可以体悟到的。禅是一种内在的智慧,它是武学的前体,不悟禅是练不好禅拳的。禅拳能使人的身心与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合一。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因此只能靠自己在修行中觉悟。师父曾对禅学的理意进行阐述,他说:行禅先修心,禅不是迷信,是要依佛法修自己的心性、品德、善行,始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自然心、慈悲心、济世心。
  禅是武学的根基,武功是禅心的体现,禅拳内涵极其丰富,不是花架子,它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如果禅不通,则武不能达。师父说:禅拳在零不在整,禅拳就像大海,将内在修为的点点滴滴都容纳了进来。
  禅拳的修炼是一个人修心炼身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和防身目的的过程。它包括养生和技击两个方面,其中养生尤为重要。
  养生是功夫的源泉,不能养何能练,禅拳讲的就是养练的结合。修练禅拳可以使人五脏六腑的功能越来越好,经络血脉运行越来越协调。必须结合少林窍疗法和饮食疗法始终保持窍道通畅和清淡素食。人离不开自然。人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养生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这需要了解人体,又需要了解自然万物的阴阳转化,内外变化都有其共性,了解和认识自然方可知人体的奥妙,从人体的特点推知自然的神秘。少林禅拳从观察自然来获知人体的神秘,又从人体中得到启发,了解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要更好的了解脏腑和经络的关系,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的含义,是功夫达到最高境界的重要因素,可见养生的重要。养生和医术是一家,懂得养生,也就懂得医术。
  总之,禅拳是自然的,身心的健康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禅拳的核心是修心、修德、延年益寿,修炼的方法是禅武医三者相辅相承。师父对此曾有精辟的论述:调养贵在静心,静心有助于练功。要使自己的功夫有很高的造诣,得有一个长期的磨炼过程,更要深层次地领悟禅学和武学的关系,知道脏腑对武学的帮助,才能使功夫提高。
  禅拳是慈悲的,它溶入了佛家的无限智慧,处处闪烁着慈悲的祥光。这可以从它内在的价值取向上体现出来,它追求的是人自身的和谐,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人本具有很高的智能,能用在正确的方面就得善果,用在错误的方面就祸害无穷,而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美好的生活需要智慧。而美好又有内在、外在之分,禅拳追求的是自然的内在之美。增长智慧可以向外求,但那会给他人、给自然、给各种生灵带来灾难。禅拳则不同,它将智慧的取得完全集中在向内求,向心中求。修练禅拳的过程也是向内心探索智慧的过程,并使自己的心性越来越慈悲,从而焕发出人性内在的魅力。祖父和爷爷以及师父都是如此。当年祖父已九十高龄,在方园几十里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医生,他心态非常好,每天忙着给人治病,有时深更半夜有人来请,他就会立即跟病人的家属到几十里外的山里出诊。他们都是怀着一颗慈悲心,医人无数,无不体现着禅拳的魅力。
  禅拳充满慈悲,它是一门以慈悲的修炼方法来获取人生智慧的学问,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光明大道。
  总而言之,少林禅拳是武学中一座独一无二的宝藏。它实在而慈悲,实在为本,慈悲为魂。它不仅蕴含着无上功夫无上禅,还有无价的文化精髓、人生智慧、济世良方……修炼少林禅拳,上可感悟天人合一的奥妙,了生死,下可强体魄,为天下苍生谋幸福,可陶冶性情,享受生活内在的快乐。






  五、少林文化的精髓--禅武医
  禅武医可谓少林文化传承中的三大瑰宝,而三者又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禅为三者之灵、之宗、之魂。少林武学可谓之“禅武”,“禅武”一总绝非牵强附会地合武术加上禅之标签,而是有其深刻内涵的,禅为心宗、体心、练意、练德,开智生彗。禅机即气机,经脉真气畅通则心健,身健机敏过人。
  少林武学以禅为本,练拳是修禅,以禅武如一为少林武学之最高境界。禅武如一即体心、体意,练身形、生神力、心为主、意为帅、气为旗、心主神明、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既能把持自己,亦可把持对方,此即少林密宗拳最上乘武功“心意把”之拳理。此种境界禅即武,武即禅,非禅之武不是真正少林上乘武学。
  习练传统的少林拳法,首先要以练气开始,练气首先要养气,而养气就是练心,即心意的锻炼,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禅宗主张“无念为宗”、“清净本心”是一种无意识的功能状态,只有在心灵澄澈,心空无物时,才能开启潜在的,意识活动多体验不到的及被理智、情感、习惯所抑制的直觉悟性。少林功夫在整个修持过程中突出禅的无念合道的思想,以不用意识,不用意守的“无意念”为练习之要,顺其自然,使精气神顺其本性与天地合一,所以只有参透禅机,才能超脱于生死怖畏之域达到极致所归,即生命精神所皈依的不动心功夫,所谓超于宸中,得其象外也。
  练少林禅拳如果没有达摩面壁九年的精神,对禅没有悟性,就学不好少林禅医,如果不练少林功夫,自己对人体的经络,气脉的运行导引没有亲身体验,很难对人体经络,气脉了解透彻,就无以施治,而没有上乘的功夫,也就不能运用手法,气功为病者施治,因此以学禅开始,进而学武,学医承继少林文化精髓。
  少林医学谓之“禅医”是中华传统医学重要的一支,“禅医”之基础理论包括病理、药理、养生、保健等,都是以“禅机”和“气机”为基础,强身先修心、修德。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百脉气通则身心健康,脉不通则气滞,病则由此而生,所以禅医一道用药,养生保健即以打通气脉为基础方法。
  养生之术,其法甚多,然庸而正,微而显,粗而精者,莫妙于练心、练意、练筋、伐髓。儒道之于养身,名异实同;儒家尽心知性,是一气贯三才;道家修真养性,是一气化三清;释家明心见性,是一气成三宝。心不净,身之五官百体皆为情欲所缚,运不能清浊分,定不能使阴阳合,是以养身莫先于养心,养心莫先于素定,动静之分,即静中生动,养身养心之道得矣。
  中国武术追求“性命”双修。而与武术并传的禅宗,它的明心见性,解脱自在,便是见了“性”,而在参禅中调身、调心,息心静坐的方法,便是修了“命”。少林武术吸收,融入禅宗的修炼方法,丰富自己的功能,进而也为中国传统养生学增添了特色,也为少林功夫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因此,少林功夫的学习就是先修禅,进而修身,懂医术之道的一个过程。不懂禅就体悟不到少林功夫的内涵,更不知经络脏腑对功夫的作用,那么就练不出真正上乘的少林功夫。


  


【吴南方简介】
  吴南方(法名德方),生于1962年12月24,河南偃师人,1995年皈依佛门,礼少林寺当代高僧上素下喜大和尚为师。
  吴古轮(法号寂勤)玄孙,吴山林大师曾孙,张庆贺(行性)徒弟,释德建师弟。少林古轮拳法第四代嫡系传人,嵩山少林禅武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河南省少林禅武医专修学院院长,河南偃师武协副主席,中华传统武医研究院副院长等。
1005956566 发表于 2017-12-22 03:38:12
少林功夫天下闻名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