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先父赵道新——作者:赵大猷 赵大星

查看数: 2101 | 评论数: 3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4-7 00:15

正文摘要:

1908年9月26日,父亲赵恩庆生在天津一个钟表维修商的家庭里。幼时读高小与甲商。修表、邮务、电报虽样样精通,但都不感兴趣。因我祖父赵荫棠喜好拳脚,又与当时天津武术业的总霸主张占魁(张兆东)为近邻,于是 ...

回复

ytndxbccro 发表于 2017-4-25 19:28:55
1、奇怪,《道新拳论》无人谈论
  围绕着赵道新,有一个奇怪的武林现象,就是他的名声震天响,他的绝世武功令人仰视,但他留下的那本书——《道新拳论》,人们却少有谈论,甚至是有意回避。
  这是不是有点奇怪?一个像原子弹爆炸一般进入众人视线的人物,他的书,却没有产生相应的反响——无人喝彩,无人叫骂,也少见中间立场的评论。
  沉默,并不表明人们没有读过此书。相反,由于《道新拳论》是名家名作、奇人奇论,兼之围绕着赵道新与王芗斋、心会掌与大成拳的关系等问题,十二年前,意见不同的各方曾爆发过一场空前激烈的论辩,所以,那在众人的关注中一篇篇推出来的文章(总题目为《道新拳论》),不可能不对读者构成强烈的吸引。
  问题是,人们读了也就读了,人们对《道新拳论》涉及到的“训练方法”等尖锐问题,并没有表现出与对赵道新其人对等的强烈兴趣,相比王芗斋拳论和“卢氏结构”曾引起的广泛关注,《道新拳论》可用一个“惨遭冷落”来形容。这种反差,表象下藏着什么玄机?  
2、更奇怪——赵道新放火拆庙,众人假装看不见
  从个人声威和武功论,赵道新可比八极拳的李书文,是个响当当的招牌性的人物。像这样的传奇人物,一般来说,哪一门拥有了他,都会以他为荣耀,到处跟人神吹。赵道新是正宗形意、八卦出身,所以按照常理,他应该被形意拳和八卦掌视为骄傲才对——哪怕是两家为争赵道新而打起来也不奇怪。比如大成拳,不就极力把赵道新往自己门里拉吗?但是奇怪,这个“常理”却没有出现,形意门和八卦门不但没像大成拳那样争赵道新,抢着注册说他是自己人,反倒有意无意地往外推他。好象赵道新没练过形意和八卦,好象赵道新跟形意拳和八卦掌扯不上关系(而事实大家都知道,赵道新乃形意八卦大师张占魁的嫡传弟子)。怪哉!
  但说怪也不怪,这位终生视张占魁为师的老赵头,他在他的《道新拳论》里公开地说:“形意是‘打人’的招、‘推人’的劲。”“以我看,仅就训练方法和比赛制度而言,形意拳就该好好向拳击学习。”“形意拳家至今未搞清形意拳是专用于‘散手’还是‘推手’的技术。”“谁要是想终生苦练五行拳、十二形、杂式捶或直接用拳招来格斗就能‘升堂入室’,那就太天真了。”至于八卦掌,他说:“那些用‘趟泥步’来绕对手飞转,以八个方位来打击‘中心点’或凭抽身穿掌来绕到对手身后的妄想是教唆自己和他人当‘炮灰’。”“八卦掌有层很厚很厚的皮……是八卦学说往八卦掌上硬套。”
  他这简直是要形意拳和八卦掌的小命,要活埋此二拳。
  不过,一些偏于情绪化、习惯了把好恶带入是非领域的人,仿佛没有听到赵老头的“漫骂攻击”,他们回避了。奇怪,依武林人一贯的脾气,大家该破口大骂、掀起对《道新拳论》的激烈声讨才对。
  还有太极拳、少林拳和南拳等圈子,他们也都忍了,好象赵道新从来不曾讲过诸如“民国时期,太极拳家曾公开辩解:太极拳手之所以在各类技击赛上成绩不佳,是因为太极拳太高深,人们难以掌握的缘故……这是掩饰,还是坦白”对于太极拳“极柔才会极刚”的理论,赵道新放言道:“这套‘物极必反’的哲理很诱人,但有谁灵验过吗?不,你若能偷窥到那些发劲放人脆快的太极大师关在庭院内都秘练些什么,就会明白的。”说到少林拳,赵又不以为然道:“它的轮廓很实际,但细节很不科学。”对于南拳,他干脆一言以蔽之,曰:“南拳各派从外表上看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肌肉较劲的拳术。”
  如此大放厥词、放火拆庙,在迷信[color=#444444 !important]武术神话的人听来,他们内心的感受肯定是想骂大街了——估摸他们在心里也早把赵老头骂了个体无完肤。无奈,他们——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不敢公开骂,他们至今缺乏将憎恨化作文字的勇气,跳到杂志上去骂。不能骂,便只有躲了,假装着看不见,仿佛赵道新从来不曾写过什么《道新拳论》。
  多么好玩,赵老头指名道姓地挑房盖、拆大门,很多人还得忍着,好涵养地闭目缄口。真绝了。
  看来,赵道新是碰不得的。别看他早已经死了。  
3、《道新拳论》为何无人敢骂
  赵道新身负绝世武功——这是他“猫毙鼠”的原因之一。
  武林最信服有真功夫的人,谁手硬,谁说话就显得理大,使得欲挑战《道新拳论》的人未开口心先虚,担心招来武林一片嘲骂:“你说《道新拳论》是胡说八道、低档次,可人家赵道新、马金镛练出了大功夫。你那拳法倒正确、档次倒高,怎么不见练出功夫来?”赵道新武功高这一事实,令所有想放翻《道新拳论》的人从心底绝望。的确,赵老头太横了,想当年,多少大师都栽在他的拳下。不是有人说,连他那位大名鼎鼎的义父,都惧他三分——在天津熟悉赵道新的圈子里,人们对此深信不疑。我不清楚这件事仅是传闻还是事实如此,不过,赵道新的功夫既然值得人们举到众多大师的头顶去定位,起码表明,此人的拳脚十分霸道。
  说起来,赵道新之所以难以撼动,他手硬还仅是原因之一。在他身上,还有一个比他的功夫更硬的东西,这就是他的背景——他与众多武林大鳄的渊源,这才是恨他的人跨不过去的高山。譬如赵道新是形意八卦大师张占魁的爱徒(张占魁其人,与李存义、李书文、李瑞东、马英图、王芗斋等人,武功声望处于同一量级,且彼此惺惺相惜);赵道新有许多名人师兄,其师兄韩慕侠、姜容樵、张长信、钱树桥、裘稚和均名冠武林,而赵竟功夫“青出于兄”;至于他和王芗斋的关系更是广为人知,有关二人之纠葛的传闻颇多;还有,他与姚宗勋、张恩桐、卜恩富、张恩贵等人是好朋友,且其武功为众友所推崇仰慕;此外还有吴翼辉、孙禄堂、孙存周、卢正文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武术大家,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欲要放翻赵道新,先得颠覆烘托着赵的张占魁、王芗斋、韩慕侠、钱树桥、姚宗勋、张恩桐、吴翼辉、孙禄堂……他们有这气魄吗?
  更要命的是,把这些神话人物都颠覆了,那么颠覆者自己身上也就不剩什么了——等于颠覆了他们自己赖以存身的祖师先辈。
  这下总算摸着命门了,人们回避赵道新,是出于赵老头和众多神话级人物是连在一起的,拔出萝卜必然带出泥,否定赵道新就得否定那些大师,炸死一大片,导致他们无“家”可归。没奈何,他们只得装聋作哑,任赵老头一巴掌接一巴掌声声脆响地猛抽武术神话的脸,只当没有这回事。  
4、是“拳术”,不单是某一拳术的训练方法
  赵道新头上的光环越是神乎其神,《道新拳论》的“破坏力”越显得可怕。比如赵道新明明搞出一种叫心会掌的拳术,可他在《道新拳论》里,每当提到训练时,却不指明是心会掌训练法,一律代之以“拳术”二字。“拳术”是个大概念,大概念的“拳术”将所有具体的拳术一网打尽,毫无遗漏,心会掌、形意拳、八卦掌是“拳术”,八极、大成、太极、通背也都没跑出“拳术”的圈子。
  于是,《道新拳论》在愚顽昏聩和别有用心的人看来,就是一片“阴影”,令他们肉跳心惊。因为赵道新那种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拳术”训练法,一旦蔓延开来,深入人心,则所有披着玄奥、高深、自成一家等外衣的神秘修炼法,即便不是顷刻土崩瓦解,也会渐渐地被动摇,弄散了架,使众人无“家”可归,使众神无徒追随。所以,赵道新不可提,《道新拳论》不可读,不幸读了要尽快把它忘掉。
  我这人一向煞风景,“哪壶不开提哪壶”,别人越是回避赵道新,我越是忍不住要谈他。尽管赵道新的“拳术”二字,把我们八极拳也划拉进去,我还是喜欢谈我这位邻居(我与赵道新家仅隔一条河),北京人有句话“爱谁谁吧”。
  回避《道新拳论》的先生们,抱歉,我又要引述几段了,不愿看,您就闭上眼吧。
  ——在训练中我们注重传统,更注重创新。
  这话简直是专对沉迷“原传”、“古传”的人说的。
  ——某些习武者……从来不能容忍别人提出的异议,并固执地认为无论在任何方面,外国的拳术不如中国,旁门的拳术不及本门。
  迷信中国拳“无论在任何方面”都比外国拳高明的人,你听着感觉如何?
  ——掌握一门技艺并不是越多、越复杂就越好。要知道高奥的技艺就存在于那些司空见惯的招法中,训练就是使平凡的招式产生不平凡的效果。
  你老师要是爱拿奇妙无穷的“复杂”技法拆招讲手,你就该寻思一下,是赵道新糊涂还是你老师没练明白(或糊弄人)?反正他们俩有一个是半瓶子醋(或骗子)。
  ——在执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就要以爆发力训练与实战训练为主……把实战视为艰苦和危险,并作为最后才能进行的高级训练是不对的……应把实战作为家常便饭。
  你在“短期”训练(比如练了两个月)之后,练实战对抗了吗?假如你练了两年还没进入到以“实战训练为主”,你该问问你老师,什么时候练对抗,是不是还要再等十年八年?
  ——击物训练是爆发力与进攻技术的结合训练,包括击打主要提高速度的梨球、主要提高力量的重沙袋和主要提高协调性的吊球,还包括击打能提高灵敏反应的那些无常规晃动的手靶。
  如果说打沙袋、手靶有一万个缺点,拒绝沙袋、手靶的缺点就有一万零一个。
  ——各个拳派中那些有价值的练法。以及其它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如果你是练八极、形意或大成、八卦的,那么我问你,你老师面对足球、拳击等“有价值的练法”,他是宁可使你不长功夫也要拒绝呢,还是凡能提高格斗能力的东西就吸收,以此指导你的训练?我告诉你,文化发展有一规律:多种文化融合则进步,固守单一则落后。
——一种打法是否能成为进攻的武器,不是看这一打法是否正统,而是看这种打法在实际使用时是否舒适、有效。招法应因人而异,不必统一拘泥。
身高1米65的人,不能和1米78的人练同样的招法。同等身高的人,玉树临风型和虎背熊腰型,也要走两种路子。即便外在条件大同小异还有个性格差异问题,要考虑学生是机智型或勇猛型,还是赵道新那句话“招法应因人而异,不必统一拘泥”。
流言 发表于 2017-4-25 11:22:41
就有那么多的武痴喜欢玄而又玄的东西!
前辈唤醒不了某些传统武术的追捧者,那是传统武术的悲哀!
zb3qdjyp 发表于 2017-4-18 02:51:50
没有读过他的拳论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