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说足 十趾扣地似栽根,脚心含蓄像起拱;踩趟锉磨步六挣,临渊履冰似猫行。 人体发力起于足,发于腿,源于腰身,顺于肩背,达于拳指,这种起势发力程序,但凡练拳人无不知晓。然根节能否一动,整力立达敌身,那就得看能不能练好足力,又能配合好全身促动力而致用了。足趾扣地根节稳,脚心含蓄有弹力,步出如趟泥,似犁行,胫踝横竖、扒撑、锉磨,再加上腿膝提踩之意,这“整劲”已见端倪;步出落地六挣是“趋踩”,其意在膝和踝;腿之中节在膝,若无中力,腿的提扒兜撑拧之劲,而步出如犁行,足之蹬踩锉趟力也就成为空谈。膝有跪意则脚后跟腱自然张起,整身拔地欲飞,催势如风。临渊履冰之“如猫行”,则是大胆谨慎、稳固无声的“躇步”,这是一种既怀神意又成竹在胸的把握步动。古谱曰:“身为主宰,形之于步”,或谓“涌泉无力身无主”,无非说拳运动中足功和步法在人身活动中的重要性,其理论学习不应单趋字里行间,还应从反正两方面去对待去认识,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而脚为人身根节,腰是中节,头是梢节,必须会同于这头足问的“三弓合一弓的竖向松紧”,才是人体总弓的“第一挣力”。 八、说气 哼哈二气竞无穷,任督脉通贯长虹; 舌卷气降毛发耸,匀慢深蓄振为声。 凡练拳必养气、炼气。《上古天真论》有“呼吸精气……”之记载,孟子有“养吾浩然之气”之说,太乙真人更有“养精气、养血气、养真气”等等不一而足。但就日常练拳,一说是听其自然,只要加大运动量,就能增加肺活量;二是说养全真内气,行于筋脉经络之中,贯通运行自如,则自气充力实云云。这二种提法都不大适用我们初学,单用什么法或意念控制呼吸去增加肺氧量,不全面也不合理;而养真息调又太深太细,我们初学基础太差,借鉴可以,照做实在不容易,还是简单明了、浅显易行些好。 什么人都说自然呼吸好,具体做又说不清,新生婴儿呼吸最自然了,老妈妈晒太阳也随意地很,若刚于拳运动中,显然不大好用。总得通过轻重缓急、内外松紧的实际操练,而又从身体内部生化反馈出来的自然呼吸能力,才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具备功夫平台后),才真实有用。所以练习从初始的猛勇快速,渐渐变得沉稳厚重,呼吸也从胸呼吸、腹呼吸到出入随意、匀细深长的“自然呼吸”。内意内气充盈、鼓荡、氤氲、升腾才适合了拳术各种运动发力形式的“不缺氧需要”。法子虽说笨点,但解决初学时期稍有的憋闷和不适应倒有实效! 而声乃气之尾,却必须由内息运振,发力时发声,助整体发力之威,其神在外;发力不出声,旨求胸腹腔共鸣,其威在内,于一动一静间贯穿始终。尤在雷音和齐四梢之舌抵齿阖,甲扣毛发耸立共振时,一气透三焦,更是威力无比。至于“这声”要不要提出来专门操练,各随人意。 把全身各“小节”具体的要求都点滴开发出来,开荒地一样的集合起来,求得周身同动同止的共挣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把“八荒”之练作为形意拳筑基的辅助练法,但愿有所收获,哪怕对传统思路有所促进和撞击也好。这种周身归整同动同止的“共挣力”,也是各拳家孜孜以求的初级内劲和圆整劲。 八荒之练如同链条,缺一环不可。周身筋肉、骨骼、关节、内脏密切关联,节节贯通,既不可分割,又不能偏废。要把周身一体和每个具体部位的动静开合,都要通过拳法单操手盘功盘根,十六处练法,桩功慢练人地道实际操作,把呼吸合好,把四肢百骸的每一个细胞能量都开发出来,磨砺出功夫。用实际效果去检验、体察自己修炼到了什么程度! |
看贴回帖好习惯 |
楼主,你的才华已经惊动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