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网
标题:
易筋经原文总论
[打印本页]
作者:
47#
时间:
2018-7-2 01:13
标题:
易筋经原文总论
《易筋经总论》原文
(般剌密谛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障无碍,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先洗涤净尽,无一毫瑕疵之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
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果能内清虚而外坚固,登圣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虽由胎禀而受之各异,有筋驰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驰则病(痪——凡文句中,在括号内之内容均为《易筋洗髓二经》之内容),筋挛则瘦(瘛),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它许入道哉?
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配合之道也。易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寒为暑(热)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先后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可以易挽回,天地可以易之反复,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提),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使之然者也,岂可容其驰挛靡弱哉?而病(痪)痩瘛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驰者易之以和,筋挛者易之以舒,筋靡者易之以壮,筋弱者易之以强,筋缩者易之以长。即绵涯(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勇力)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也,而人勿为阴阳所罹,以血肉之躯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着功夫实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若药物器制,节候岁(月)年,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其入斯门者,务宜先办信心,次立虔心,奋勇坚住,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无不立跻圣域者矣。
般剌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僧,再请琢磨可也。
笔者注译,如下:
佛祖(释迦牟尼)“修证成佛”的基本方法(即佛法),内容有二:第一是清(灵)虚(静);第二是脱(胎)换(骨)。(如果)能够做到“清灵虚静”,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果)能够通过锻炼,达到“脱胎换骨”,就没有什么能够停滞住自己的生机(生命运行的气机)。既没有阻挡,又没有停滞,就可进一步“入定”、“出定”,并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入定,即修习禅定时,要集中精神,专注于小腹,并“数息”;如果妄念又起来,就再放下(妄念)或再集中精神,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以达到无念的境界。出定,即禅定修习结束后,要“收功”,亦称为“下座”、“结坐”。 清灵虚静,即为“洗髓”;脱胎换骨,则为“易筋”。所谓“洗髓”这种说法,是因为人们生活在这凡尘俗世,感于七情六欲,并把自己的身体(肉体形态)认为是世界上最实在的(东西),染上了不良的习气,因此,必须完全彻底地把这个已经被“感染”的身体,全都洗涤干净,没有丝毫的瑕疵,就可以通过一定状态的修炼,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否则,修道成佛就是没有根基的徒劳。其中,洗髓是为了达到内在的功效;易筋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外在的(肉眼可见、感观的)锻炼,以达到身体强健。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内外相结合的锻炼方法,则要达到登峰造极的神圣境界也可说是易如反掌,没有达不到目的的。佛祖强调:之所以要易筋,是因为每个人的筋骨禀赋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即父精母血的差异,而各有不同。
这个“筋”包括:1、肌腱或骨头间的韧带; 2、可以肉眼看到的皮下静脉管。“筋”的状况,有筋驰、筋挛、筋靡、筋弱、筋缩、筋壮、筋舒、筋劲、筋和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这全都是禀赋于(先天的)“遗传基因”。据《佛说入胎经》记载,男子的精子、女性的卵子,两个结合还不能生成人,必须要加入灵魂,即“中阴”、亦称“中蕴”,三缘和合而生成人。释迦牟尼佛的这些“说法”,除了其“词条(代名词)”与今天的(科学词条)有所差异外,在今天相关的医学领域,也不可思议地让人叹为观止。 驰,即松懈。筋驰,即驰长的表现为萎;松弛的表现为瘦弱。
萎,即中医指身体某一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症。挛,即蜷曲不能伸直。痉挛,即肌肉紧张,不自然地收缩,亦称“瘛疭”、“抽风”。只是“瘛疭”、“抽风”,为手脚痉挛、口眼歪斜的病症,在症状表现上略有程度上的差别。 靡,即萎靡。缩,即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不舒展的病症。 弱,即气力小,势力差,差、不如等。 “筋缩则亡”,这个“亡”并不是“死亡”,而是失去机能的意思。 病有两种症状:一、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二、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的状态。
前(病)者,为已发生;后(病)者,为正在发生。二(病)者在程度上是有差别的。(至于)强即强壮,长即能舒展开来,刚即坚固结实,康即营养够、健康;这些都是身体优良的状况。如果人体的内部机能没有做到清灵虚静、而有了阻挡,在身体的外形上也没有(经过锻炼、以)达到脱胎换骨、而气血的运行有了停滞,又怎么能够修正成佛呢?因此,要修正成佛,必须从事“易筋”的锻炼,达到身体(后天的)强健,以“壮内强外”。否则,就难以达到“修正成佛”的预期目的。“易筋”的这个“易”,是有深刻哲理的。易,既是就肢体而言对立而统一的“阴阳”,又是借鉴《周易》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依赖刚柔二元谐和一体的反复变化。
“易”的规律,是人们不可思议,而且还不是不能思议的规律。犹如“把酒问青天”壶中有日月,但日月依然在天上;《周易》的道理,在书上(有记载),但手掌上的指节阴(爻)、阳(爻)参合起来,仍然可以推断。上述“不可思议”,是指我们因为学问见识不够,只以简单的(顺向)思维来判断,就以为我们具有很高深的见解而加以讨论、研究,这是不对的,因此叫“不可思议”。但对“博大精深”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程度,无孔不入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没有误入歧途,因此叫“不是不能思议”。
“可不可以(做)”与“能不能(做)”是完全两样的。易,即变化、转化、调节、调济的意思。属于空虚、虚弱的(症状),就把它调济实在,使之内部充实、没有空隙。寒,即冷,寒与痹相连,即寒痹,中医指关节疼痛而皮肤表面无红、热等病症,亦称“痛痹”,象“寒痹”、“痛痹”这样的症状,就把它调济温热,使它流畅起来。刚,即凝聚坚固,“虽具金刚相,犹属血肉躯”,所以,要把它调济为“刚柔相济”,要注意“静中求动”、“动中求静”,要起伏有致、缓急得当,顺逆呼吸相互往来变换。训练时,要避免对自己有危害的行(为)动(作)。
意、气散乱的,要使它安定下来。总之,由拳、掌、勾、剑、爪等手型;马、弓、虚、丁、仆等步法;蹬、踢、踩、扫、盘等腿法;打、劈、推、拉、撩、挤、按、穿、肘、甩等手法。以此在“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贯穿下,通过动静与徐疾,轻重与刚柔,起落与转折,进退与攻守等运动方式,构成武术套路,形成特点章法,在“形神兼备,功意并蓄”的雕琢下,收到强筋骨、长意志的效果,达到演技比武所需要的目的。所有这些,难道不是“易筋”锻炼能够达到的功效吗?以至于象人体的筋骨,又怎么不能(经过锻炼)改善它的不良状况呢?筋,是人体的经络和脉络。经络,即人体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脉络,即动脉和静脉。筋,处于骨骼的关节之外、肌肉之内。躯体、四肢百骸,都有筋。其“韧带”,是连接骨与骨之间可弯曲,纤维样的致密结缔组织,加强关节,维护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并能固定某些脏器,如肝、脾、肾等位置。骨,即骨骼,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
成人有206块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是关节和韧带。关节,即骨与骨的相接之处的部分,能伸屈旋转活动的为活动关节,不能伸屈旋转活动的为不动关节。筋,可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同时也可以辅助调济精神,起到枢纽的作用。彷如人体的肩膀,可以承受担子;手,能够抓握提携等;足,能够行走、跑跳等等,乃至整个身体的运动。
运,即气血行于内者;动,即躯壳表于外者。这些都是因为有了筋的缘故,才能够有这样的功效。要达到这样的功效,又怎么能让它处于或出现驰、挛、靡、弱等症状呢?甚至出现病(痪)、瘦、瘛、痿、懈等(恶性病变),这些又怎么是“修正成佛”的正确道理呢?柔弱偏废的身体,经过锻炼可以成就钢筋铁骨(般的身躯),这都是懂得了其中与之相对应的调济,才能达到这样的功效。
身强力壮对自己的身体而言当然是有利的,这也是修正成佛的根基(法器),两者在道理上是一致的。从宇宙一片混沌到分出天地,天上出现了两块圆玉般的日月,以致天空中出现了光辉灿烂的景象;同时,秀丽的山川也表现出大地上分明的地形。抬头看到天上的光辉景象,俯身又看到地上绚丽的风光。有了天与地、高与低的明确区分,才会又有宇宙间两种主体的出现。到后来,出现了有着聪明才智的人类。于是,就和天地一起被称为“三才”。水以湿为性,火以热为性,石以坚为性,百草经过煎熬,尚且不失其温、凉、寒、燥。人被称为万物之灵,能思维、认识,能研究、策划,岂能反而无性?人有世间万物最突出、最优秀的灵性,是天地的核心。
弄懂了这些道理,才能因势利导地加以锻炼,成为金刚不坏之体,“入定”、 “出定”也才能运用自如。然而,上述所说的,都不是“修正成佛”的具体细节。做功夫,是逐渐依次变换的过程,层次不同境界也就不同,每一层次有每一层次的境界。在方法上,也有内在的与外在的区别。特别是内在的,即隐微难知的,就要以内心参究观照,也就是“理观”。这个“照”,在佛学中喻指像人们照镜子一样,虽然只能观见表面的“相”,而且还是反的,但这个“照”,是“照见五蕴皆空”、“内照形躯”的“照”,形而上的、理念上的,宏观、微观,唯物、唯心,无一处不照。
气血有运行也有功用。任何一种行为,必有其动力。认识人体生命规律,认识自然环境、药物作用、物理刺激、导引肢体对人体的影响等,它们由始至终都各有其征兆,而且也是可以验证的。(所有要)学“修正成佛”者,首先要树立信心,即相信这种方法必有当然之效果;再就是要有“善护念”的虔诚心。为自己确定一个合适的理想目标,并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没有达不到的神圣巅峰。
般剌密谛特此说明:这篇《易筋经•总论》,按照达摩大师的初衷,已把它概括得八九不离十。虽然般剌密谛(又)把它翻译成为了通俗易懂的文字,但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观臆想或者自己创造性的辞藻。至于下面的《易筋经•行功法》,则具体而又详细地说明了它的释义。对此,假如以后能遇见比他(般剌密谛)更精通的西竺高僧,可以再向他(们)请教,以便学者能更进一步的钻研。
作者:
犯贱额
时间:
2018-7-4 11:35
要在实践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的缘分,世界上有太多的擦肩而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的错过,错过鲜花烂漫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索的秋,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再,在一次次的辛酸感叹之后,才能终于了解——即使真挚,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这世界有着太多的这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己的离合,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要求奥道很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与努力,也许还抵不果命运开的恶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欢迎光临 功夫网 (http://gfw5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