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网

标题: 少林六合的功法练习与养生之道-潘霜喜 [打印本页]

作者: 15535190443    时间: 2017-4-21 06:48
标题: 少林六合的功法练习与养生之道-潘霜喜
套路是各拳派传人为传承拳系中之重要动作、练习传承者的体能与攻防招式的连环性而编排的套子。套路兴盛于明清时代,因当时武术功能受环境之影响而流传于民间,为武师走镖、护院、开设武馆等营生所用。为了传承一派功夫,习练者需付出很大的代价来学习套路。有些拳派传人以终生精力来练习传承的套路,却不知套路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功法

功法是通过一动作的左右式反复练习,来增强功力(有内壮之效),依阴阳变化之道能开拓出相应的实用方法。功法是高于套路的功力性功夫,古代武术家在传承的拳系中都有功法练习,在套路的编排中也蕴藏了许多功法内容。拳谚“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说的就是功法的重要性。

古代的师傅教功夫先是教习基本功,待腰腿、手脚相合后,便开始教习功法内容。练习功法时需刚柔并济,把劲力由柔至刚爆发出来。然后推手找劲,开套喂招。这样多年后便可以学习导引吐纳之术。假如徒弟先天禀赋很好,师傅可提早教习内练心法。修习功夫如同收藏古玩字画一般,没有好的鉴赏能力,足以让赝品以假乱真。许多功夫修习者在练功时,只是模仿练习前人所教的外形套路,动作僵滞生硬,即便有松柔者也多有出偏,华其外而悖其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练武时日恒久者,连拳派之传承渊源都搞不清,拳理、武学之道、养生等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功夫的修习异常艰难,大凡成功者均具备以下三点:一要有持之以恒的习武精神,刻苦练习;二要有明师教导,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的言谈举止皆可影响徒弟,然而功夫练到化劲时全靠个人的悟性提升;三要有天分,如悟性、身体素质等。

六合功属于功法类的功夫,练习时来回一条线。在一方向上,以点画线,以线成面,以面顾体。进、退、顾、盼、定,以五行为法。开合、浮沉、呼吸,以虚静中和之态,周身放松,松空圆满。

六合功的练习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练松。脚下要松,膝关节要松,腰胯要松,肩背要松,肘臂要松,手腕要松。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心情放松,以平常心在动中求静。许多练习者说是松了,其实只是手松,表面的松,浑身僵硬,这样气血瘀滞,经络不畅,致练功时出现口干胸闷等现象,松的目的是疏经通络。松是心性虚静,心静如水,水性柔和,无孔不入,遇风后水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松。

第二阶段是练空。练习六合功时,内三合以意念导引气血,吐故纳新,使经脉中的气血畅通循行。经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同源,以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血,以有形之血化无形之气。外三合在势法转换时,要做到一处一虚实,一处一阴阳。对方摸哪里哪里空,随势而变,滑如游鱼。空的本意是中空,即中焦脾胃气机的运化,宜空不宜实。以中空而利脾胃之气,使气血充盈于经络与脏腑之中,以增强脏腑的生理功能。只有空了才能让,舍己从人,虚怀若谷。中空的目的是气机通畅,发劲时以内气催动气血,发放山崩地裂的爆炸劲。中空不是没有而是心性空灵,悟空。

第三阶段是练圆。圆转自如是六合功“不着相”,是无我无相的大道。圆的前提是松、空。圆是通身整体的太极圆,圆的核心是中轴脊柱圆。全身无处不是圆,内方外圆。从处世哲理上讲,做人要诚,即内方,做事要圆,即外圆。规矩为方圆,中正为法则。少林拳有八大圆、十二小圆,太极拳画圆,八卦掌走圈。六合功的圆,即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运动规律。练习六合功时要强化圆的观念,圆守直攻,在圆中找最合适的发力点。这个点就是八卦中阴阳变化的最佳方位,如坎和离、震和兑、乾和巽、艮和坤均是对应的,在八卦的每一个方位均可发劲,依手、眼、身法、步的最佳位置而发劲。所发劲力的点均要靠小圆的螺旋变化,来转化大圆发劲,大圆再落在新的点上变小圆,如此一卦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出手成圈,圈圈相连)。以内五行练五脏之气,浑然相合,运化外五行,圆转自如,中和圆转谓之圆。

第四阶段是练满。六合功的满是气机升降、浮沉、开合、虚实、阴阳的变化之道。满而不滞,满而不实,全凭乎一心用气,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返道。以道而回归无极态,浑浑然随气而动。一处一太极,一处一虚实。道由气生,气乃中和之气、中庸之气、浩然正气……禅心合一,六合功的练习是在动中求静,满而不实谓之满。

上述六合功练习的四个阶段非一朝一夕所能掌握,须习练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练习中不断学习。学习六合功实则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六合功是集儒、释、道、武、医五家文化之大成,动则分阴阳,静则演易理。三教归一、武医同源,均不出阴阳之道。

武医同源,掌握中医学基础是学习六合功练养结合的理论基础。早在东汉时,中医外科鼻祖华佗便将导引吐纳之术与武术功法相结合,创编出著名的华佗五禽戏,形成练养结合的养生功法,被后世奉为养生宝典。六合功是以六式功法为体,以阴阳学说与经络学说、藏象学说为法,以疏经通络治未病为用。经曰:流水不腐,户轴不蠹。经络通则百病不生。在上古时,祖国医学便以“不治已病治未病”之理念,来预防疾病的产生。传统养生功法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特殊功效。长期坚持练习六合功,在动与静的结合中吐故纳新,可导引行气,畅通经络中之气血。六合功的练习是人体自身和谐的根本,是益寿延年、平衡阴阳的养生大道。六合功依阴阳变化之道,以肢体、脏腑、气血的运行来演绎十二经络相合的阴阳太极之道。

附:第一式单手推山宣肺气——手太阴与手阳明相合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足少阳胆经)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叼手(图3);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图4)。

动则分阴阳,此无极生太极式。经曰:未有天地以前,太空无穷之中,浑然一气乃为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者,天地之根,万物之原始也。



二、右单手推山式

接上式,吸气,身体重心由左腿向右移动,左脚丁步式,重心在右腿上,同时左手臂斜行捧起至眉前(图5); 右手在左肘下,随身法而转,重心在左腿(图6)。眼随手走,右手从左肘下抄过随身法转至右侧,右手置于右耳后,左手在右肘下,重心落至右腿(图7);呼气,向前迈左脚(图8),身法缓缓向左旋转,以左肩带肘带手整体向后旋转,重心在左腿,同时右手成野马掌式,从耳门向前推出(图9),此单手推山推掌时意念有推动山体之意。后脚尖的自转带动身法公转,目视右掌虎口。

拳论:随屈就伸,无过不及。推掌时手臂的螺旋运转始终是圆的,伸出即收回。



三、左单手推山式

接上式,吸气,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同时右手野马掌螺旋内收变瓦楞掌收于胸前(图10);左脚掌抬起,以脚后跟为轴点向外转,身法下沉时左手从右肘下抄过,眼随手走,手随身转(图11)。呼气,上右步(图12),身法向右旋转带左掌从脑后耳门推出,重心在右腿,目视虎口(图13)。

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如此左右旋转可反复练习,一般以八次为佳。



四、收式

接上式,吸气,屈膝上左步,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向下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下丹田)呼气——无极式(图14~16)。

初习者呼吸自然,待动作熟练后凡推掌时皆以呼气为主,中间运行时吸气。

五、养生之道

在单手推山一式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胸椎骨的螺旋运动可舒展胸腔,刺激背部肺俞穴,以此展胸扩肺,宣发肺气。单手推山之前推劲是螺旋运动,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以于臂的螺旋运动导引气血在经络中畅通循行,疏通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合,肺与大肠相表里。

《内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肺在五行中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肺有清洁、肃降功能。肺气以肃降为顺。《难经》曰: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四垂如盖,附脊第三椎,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诸脏清浊之气,为五脏华盖云。肺开窍于鼻,其华在皮毛。肺朝百脉,宣发肃降,治理调节脏腑、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肺气的清肃下降,使津液下行布散,肠道得其濡润,有利于促进大肠的传导功能。大肠之气通降,则腑气通畅,有利于肺气的清肃下降,使呼吸调匀,功能正常。肺气旺,则肠运体健;肺气虚,无以宣发气机,则咽鼻干燥,毛发干枯,皮肤容颜无泽,便秘。肺为水之上源,肺热灼津,津液不能下润肠道,致大肠传导不利出现便秘等症;反之,大肠实热壅滞而腑气不通,又可影响肺气不利,出现气急、喘促、胸满等病症。此太阴与阳明不合之症。单手推山的练习可增强肺的生理功能,疏通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上下相合,表里相应,调和营卫,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导引本经》曰:肺为五脏之华盖,声音之所从出,皮肤赖之而润泽者也。人唯内伤七情,外感六淫,而呼吸出入不定,肺金于是乎不清也。然欲清金必先调息,息调则动患不生,而心火自静,一者下着安心,二者宽放中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用无障,而细其心,令息微微,此为真息也。盖息从心起,心静气 调,息息归根,金丹之母。《心印经》曰:回风混合,百日通灵。《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逆之则伤肺。若过食瓜果,宜微利一行,静息二日,以薤白粥加羊肾空心补之;如无羊肾,以猪腰代之,胜服补剂。秋当温足凉头,其时清肃之气,与体收敛也。自夏至以来,阴气渐旺,当薄袵席,以培寿基。其或夏伤于暑,至秋发为痃疟,阳上阴下,交争为寒;阳下阴上,交争为热。寒热交争,皆肺之受病,如二少阳脉微弦,即是夏食生冷,积滞留中,至秋变为痢疾。如足阳明、太阴微弦濡而紧,乃反时之脉,病恐危急。然秋脉当如毫毛,治法详后与前也。

《素问》云: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纯阳归空。《秘法》云:行住坐卧常噤口,呼吸调息定音声,甘津玉液频频咽,无非润肺,使邪火下降,而清肺金也。
作者: 西天灵山仙佛表    时间: 2017-5-5 23:02
不错哦,楼主这是要火的节奏啊!
作者: rickyc    时间: 2017-5-8 19:39
这一年啥事没干,光研究楼主的帖子了!
作者: fengyingqing    时间: 2017-5-11 14:02
看帖不回帖都是耍流氓!
作者: 心不撤    时间: 2017-5-11 15:39
一口气看完了,我要下去回味回味了!




欢迎光临 功夫网 (http://gfw5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