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网

标题: 天人合一 [打印本页]

作者: q7887910    时间: 2018-5-15 16:07
标题: 天人合一
xsfgvzxrjhnr,,,



作者 fofayiyuangzj


各位我们经常听到“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天和人有什么关系,不知道这里面奥秘的人就会说:“天是天,人是人,这怎么能合到一起,天和人又怎么能谈到关系”各位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可是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看看中国的经典无不渗透着天人合一的文化,要人与自然与宇宙万物合一,合乎宇宙之道,只有合乎天道,地道,人道,天, 地,人才和谐.宇宙和人是息息相关的,千万不能分开看.天人合一”就是中国古代全息宇宙真谛。天就是大自然,就是宇宙。人就是人类就是我们自己。
合一就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互相感应,阴阳激荡,合发共振,浑化一体,和合统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对人天关系普遍联系整体观念的哲学凝炼。《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说,宇宙是一个与人的生命信息息息相关的“大我”,而人是宇宙缩影的“小我”。那么天又是如何影响人的,就是宇宙螺旋场全息气场.
曾几何时,全息之谜令人困惑不解:为什么植物的叶子、果实往往像其树冠?为什么一个胡萝卜细胞可培养成一棵完整的植株?遗传学解开了这个谜,原来藏在细胞核里的遗传密码 DNA 具有“复制基因”。而 DNA 恰恰是一反一正的双螺旋形,它,就是宇宙螺旋场的缩影和不可泄露的“天机”。或者说,全息的背后是由宇宙螺旋场在操纵。





宇宙螺旋场效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性,那就是阴阳性。宇宙万物的左右、正副、雌雄、男女、左旋、右旋等,都将从阴阳性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如果说宇宙螺旋场的全息性擅长揭示万物的“长相”,那么,宇宙螺旋场效应的阴阳性则专门破译万物的“性别”。

宇宙螺旋场效应的阴阳性,不仅体现在天体运行的左旋、右旋,而且隐藏在细胞核内遗传密码 DNA 的双螺旋,甚至令人惊讶地影响到了东方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现象,即道家的符咒中频频出现的左螺旋、右螺旋、 S 及 8 字笔迹;还渗透到以“螺旋劲”为特点的目前引起世界关注的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之中。还隐藏在密而不传的中医针灸推拿的补泄手法之中。宇宙螺旋场效应的阴阳性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具有十分诱人的远大前景。





1 、太阳系之心与人心息息相通

为了使大家增强宇宙螺旋气场全息性的感性认识,我们不妨举个太阳系的例子。

世界各国相继发现了一个奇妙的规律。太阳活动峰值年平均周期为 11 年。 1986 年 9 月进入第 22 周太阳活动峰年, 1989 年上半年为高峰期。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太阳黑子相对数增高,并出现太阳耀斑等现象,而太阳耀斑产生短波辐射(短波是微波的“邻居”,属于古代所谓的气的范畴。)能使高能粒子注入地球近空,大气导电率增加、电场下降,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导致气候异常,还可能导致全球性流行病等。

那么,为什么这期间心脏病增多呢?国外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而用我们中国的河洛和八卦工具,能轻而易举地解开这个谜。

由于宇宙气旋全息律的支配和同气相求的原理,人的五脏六腑和八个方位相对应,而八个方位又分别具有金、水、木、火、土的不同性质。

具体说是这样的:心与南方相对应,而南方属火性。天上的太阳是炽热的火球(原子核反应堆),于是心与太阳就成了同气相求同病相怜了。

还可以这样直观理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心乃人体五脏的关键,中医誉为“君主之官”,两个中心相呼应,所以,太阳“感冒”,心脏就“打喷嚏”了。

人参好,对弱者为补,但血气方刚者,吃了就会流鼻血。同样,太阳黑子爆发,不仅心脏病增加。更奇妙的是,国外科学家统计发现,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大人物的出生之年恰恰是太阳黑子爆发的年月,这又作何解释呢?

原来,源于道家的中医学里,早已渗透了易经八卦的精髓。中医发现,五脏分别主一种情志,那么,心主什么呢?答曰:“心主神明”。中医所谓的心包括脑和髓。谜底揭开了,太阳黑子爆发造成的辐射,可以说是气场增强,对新生儿的影响反而有益。当然,一个人的成才,原因很多,但生在有利心主神明的年代不能不说是个有利外因。笔者也统计过一些有作为的人物,他们出生在“火年”(按中医运气学说)的有许多。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



可见,心与太阳存在全息关系。这些事实当然要引起科学家的深思。

1976 年,前苏联科学家 B ? N ?雷德尼克写了一本名为《场》的专著,精辟地论述了场和物质的不可分性。他在书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越来越深邃的例子内层反映着越来越广阔的宇宙范围!我们世界中的每个粒子都同整个宇宙紧密地联系着,在自己的结构尚带有宇宙的宏大形象的烙印。而反过来,整个宇宙的性质也是那么牢不可破地同它的结构或粒子的性状和结构联系着。”

这位科学家在吃力地、苦口婆心地告诉人们这个奇妙的发现之后,最后一句话,表示担心人们不易理解的忧心:“理解这种小中见大——世界辨证性质的一个方面——的本质,也带来巨大的思维上的困难。”

其实,几千年出现的《易经》,曾用 8 个字便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这位科学家的一大堆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意思是,再大的事物也包括在河洛、易经、八卦之内,再微小的东西也逃不出河洛、易经、八卦的规律,是“宇宙气旋全息律“或”宇宙螺旋场效应”。

因此,作为宇宙一部分的太阳系和作为人体一部分的内脏,即太阳与心脏(包括脑)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

2、手是人体的全息

中医发现,“耳朵是个倒置的胎儿”,耳朵是人体的缩影。“耳针疗法”即源于此。但国人多认为此乃迷信,故此项专利被法国人获得。





此外,源于中医的“望诊”。望诊是中医“四诊八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靠望、闻、问、切(切脉,一名号脉)诊断急病,再靠“八纲”来分析病情。所以相面本来并非迷信,是五脏六腑通过五官的体现,五官之面是体内脏器的外衣“全息”反映。只是到了民间,江湖术士又将人生命运与之联系,难度大了,应验率下降了,终不免与迷信相提并论。

手相,也是人体的全息反映。例如掌上的所谓“生命线”,它反映了人的生命的长短。从大量观察中证实,此线之长短及是否圆弧状,确与该人健康程度成正比,但这只是经验而已,缺乏科学论证。

后来有幸发现海外一篇公开报道,说英国波士图皇家医院一名著名医生,进行了 100 例尸检统计,核对生卒年份,证明生命线长短确与寿命有关,文章还配了手掌生命线的插图。

纹,无论面、手、足,乃是动作、运动、劳动(职业性)的痕迹、烙印。(当然还有先天遗传而来的纹象,仍然是祖上一代劳动积累下来的痕迹。)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眉头一皱不要紧,如果经常皱眉头,必然出现皱纹,皱纹多了,则显得面容苍老。所以任何事物均有一个限度,不可无,亦不可过之。

一般说,手纹以多、丰富为好。例如掌中心有条竖直的纹,名为“事业线”或称“命运线”。笔者经观察和研究发现,脑力劳动者、城里人的事业线不但有,而且长;反之,体力劳动者、农村人不少人没有这条事业线,有亦很短。经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产生事业线手纹的奥秘:常拿笔杆尤其写毛笔字,掌心受“对折”的压力,久而久之乃至通过代代遗传,掌心则留下寒窗攻读的烙印,由于知识与本领成正比,故名事业线、命运线;如果不拿笔杆而拿枪杆、锄头把、铁锤把,则手掌不会受到对折压力,而是卷曲的压力,可加深横向纹,不会产生纵向纹(事业线),以纵向纹为特征的事业线故不易产生。可见,手纹并不神秘,它完全是人们劳动的产物,而且随着行业的变更,纹像也会随之改变,当然要经过长时间才行。以此判命也就容易理解了。古今中外,高知识结构必为上层人士;文化低,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可见,事业线不代表高低贵贱,只反映社会分工不同。

其实,看手相并非中国特产,许多古老民族都有类似风俗。例如现居原苏联的茨冈人就善于用手掌占卜。他们认为“人的手掌是命运的一面镜子,其中不少神秘的标记,预示着人们不同的命运”。

茨冈人的手相图颇别具一格,它不是以纹像表示,而以各种符号为标记。其中还有我们熟悉的万字符号,不过方向是逆时针右旋的。



3、中国人善于发现全息,乃天赐良机

现在用“全息”这样的科学名词,而中国传统文化则用被今人嘲笑的“相”字。但又有谁探讨过“相”字的奥秘呢?

相之术多出于东方。这个特点,从中医理论和易经八卦中可以发现。但其根源乃是五行之气及宇宙螺旋气场默默无闻地、大公无私地运行特点造成的必然结果,而并非中国人天生就爱搞迷信,故弄玄虚。

大家知道,中医源于道家,道家的易经八卦思想完全融进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所以,中医与易经从来就是一脉相承的。

易经、中医的核心思想就是“气化论”,就是一切从宇宙本源、气的角度看问题。并把世界上千差万别五彩缤纷的事物分成五类,这就是五行之气。

从方位来看,东方属木气,西方属金气,南方属火气,北方属水气,中央属土气。这样一来,就把东南西北中的方位与木金火水土的五行之气挂起钩来。

再从人的五脏来看,肝属木、肺属金、心属火、肾属水、脾属土,于是,又把五脏和五行之气对号入座了。

这样以来,从气的角度看,东一木一肝,成了一回事。西一金一肺也成了一个内容。如果再把东方的雷、长男等,西方的泽、少女等八卦归类加进去,就使人眼花缭乱了。

其实,看问题是有不同角度的,为了加深了解古人这种归纳问题的方法,我们举个近代的例子。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曾说:“首相和他养的狗基本是一样的”。突然听到这句话,马上感到这是在骂人,至少也是莫名其妙!

其实呢,这位科学家作者并不想骂人,而是用通俗的比喻,在说明遗传科学的基本知识。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超脱了人和狗形体概念,进入到细胞层次,看到基本化学结构:遗传密码 DNA 是相当的一致。甚至他的思路比人与狗还要广。动物、植物、细菌、病毒,都可以一视同仁了。如章鱼、橡树、老鼠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的基本化学结构:遗传密码是相当一致。

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如果说,你口袋里的袖珍收音机和阿波罗登月火箭基本一致。你可能会惊讶,其实不必奇怪,因为这是站在电子元件的角度上说。半导体和火箭飞船都是由电阻、电容、电器及机械螺丝等基本元件组装起来的。而只是电路图上有差别而已。

中医还从五脏与五官的联系上发现了“肝开窍于目,肝主目”的规律。肝开窍于目,不难理解。人们发现,人一经熬夜、缺少睡眠,眼睛就上火,发红。原来,肝是藏血的,夜里把血收藏起来,你夜里不休息,它就通过眼睛表示“抗议”了。还有,人一经生气、发火,就爱瞪眼睛,好像发火与眼睛也有联系。原来,中医早有论述:“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与情志的怒有必然联系。

东方属木,先写个“木”字,肝属木,肝开窍于目,再写个“目”字,咦!木加目,一个“相”字!

中国的文字真奇妙,原来谜底在字里。不难看出,凡带“相”字的事物,乃东方之特产。

相术,并不局限在人体。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着“全息”道理,这需要有心人的细心观察。乐山巨型睡佛的发现就是一个例子。

广东一位老人在游览四川乐山时偶然发现,著名的乐山大佛竟是一座巨型睡佛的心脏。经省有关部门勘查证实,一座隐形巨佛头南足北地仰卧江中,而乐山大佛刚好位于巨佛心胸。

上述发现,虽然引起学术界争论,但这种“睡佛效应”却使当地旅游业大大受益。由于游人猛增, 1991 年乐山旅游收入竟达两亿元,外汇 700 万元。他们深有感慨地说:“不能靠铁饭碗,要靠知识、靠文明、靠发现”。
接下来再深入的谈谈天人合一的文化: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儒家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禅宗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 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道家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
  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的医学典籍——《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学说。《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作为独立于人的精神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因此,《内经》的天人合一观是《黄帝内经》天道观的目的所在。
  《内经》“天人相应”学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从大的生态环境,即天地(大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一是从生命(小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
  一、“天人合一”的天文学内涵
  1、天地对应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指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天体运动学,即天体是地球的扩大,或地球是天体的缩小。古代天文学认为天球的南北极所形成的天轴与地球南北极所形成的地轴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其轴与公转轨道所形成的夹角均成66.5度,即无论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那一个点,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是天地感应的最本质

的表现。
  而且,此理论也得到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的支持,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认为:天体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天轴南北两极是南北磁极;地球居天体之间,是一小磁体。地球南北两极也是南北磁极,分别与天体两大磁极发生磁感应,所以天地的轴心倾向相同,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天地感应最根本的内涵之一。[1]《黄帝内经》所述五运六气的种种感应之道,统统建立在这个感应性上。这种感应性或磁力,都属于无形的能,在中医名之曰"气"。
  2、天地气交
  天地气交的实质是天地人本源于一气,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合于"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提出"气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曰: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求之本,求之位,求之气交皆指求气之本。天地人三者是一气分布到不同领域的结果,因而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

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同上)即,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从之则生长化收藏。人虽有自身特殊的运动方式,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阖辟往来,是与天地万物相同、相通的。
  气交的产生是因为地之寒热与天之阴阳之节气相差三节。按理说,一年中冬至日为阴之极,应该气候最冷,夏至日为阳之极,应该气候最热,故天之太阳为夏至,天之太阴为冬至。但事实上大地有一个白天吸热,夜间散热的过程,所以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立春三节气达到积寒的高峰,即地之最寒冷在冬至后三节气,立春一到,气候便开始温暖,此三节之差,张介宾十分重视,其《类经图翼》云:"然一岁之气始于子,四季之春始于寅者,何也?盖以建子之日,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生化之功及其自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故阳虽始于子而春必起于寅。"即天之温起于子,而地之温却始于寅,天地之气相差三节。由于气交相差三节,便产生了天地之气的"升降沉浮"、"气交易位"等变化。
  所谓"气交易位"是指气候的太过和不及而导致气交的位置发生移动,由于阴阳之气与寒热之气相差三节,"时有定位,气无必至",即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有一定的次序和时位,温热寒凉的秩序是不会错的,但,气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的现象却是经常发生的。
  3、天地同律
  天地同律也就是时空合一。律学本属于声学,由于古代天文学在制定历法过程中需要数学运算,便借用律数来完成这一过程,而产生了律与历的结合。律历一体思想首先是与古代气论紧密相关的,反过来又促进了《黄帝内经》对"气"的规律性研究和人体生命节律的研究。
  ⑴音律与天之气相应
  《史记·律书》,其中说道:"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古代以"同类相动"理论推想互相感动的事物之间通过气传递着它们的相互作用,从而把律吕与"气"密切联系起来。汉代有"候气之法",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在一个密闭的室内,把端部塞上葭莩灰的律管按一定的方位加以布置注意观察就可以看到,每到一定的节气,与该气相应的那支律管中的灰就回逸出[2]。这种把律管的长短和天地之气联系起来的实验,对我们理解五气、五藏与五音相应等问题至关重要。就这样,人们把不同音频的乐音同一年中的不同时令,同该时令的气候、物候联系起来。所谓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不过是天"气"在一个回归年中有二十四种或七十二种表现,同时造成了不同季节中声色味的不同。因此,五音、十二律可以说是关于"气"的量化的另一种表达。
  十二律的名称表示着"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作用。如:
  黄钟:黄者,中之色,钟者,种也。…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汉书·律历志》)
  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史记·律书》)
  蕤宾者,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汉书·律历志》)
  夹钟者,言阴夹助太簇,宣四方之气而出物种也。(《汉书·律历志》)
  ⑵时间周期(历)与天地之气的运动相应
  古人早就发现,地球特有的时间周期与地球在太阳系的特定位置相关,如昼夜、24节气、四季、年等。昼夜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节气和四季的变化是由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造成的。这些时间节律的背后,是地球所受太阳能量辐射的周期性改变,人的生命节律也是由地球的这种特性造成的。因此,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有着相动一致的特性,人体生理功能节律也随天地四时之气运动变化而改变。
  由此,《黄帝内经》依据天地同律的原则创建了的独特的"五运六气"历。这种历法特别注意气候变化、人体生理现象与时间周期的关系,是《内经》学术中时空合一理念的集中表达,从非常广泛的时空角度反映了天地人之统一,反映了人与天之间存在着随应而动和制天而用的统一。
  就一年四时而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而发生生长收藏的相应变化。
  就一年十二月而言,"正月二月,天气始言,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素问·诊要经终论》)随着月份的推移,人气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
  就一日而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随着自然界阳气的消长变化,人体的阳气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 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
  《内经》天地人系统中的人与天相通的总原则是:同气相求,同类相应。顺则为利,逆则为害。《淮南子·精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运而相通"指运动过程中的相通关系,而不是静态空间里的结构联系。"总而为一"指运动方式的同气相求,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等量齐观。
  即,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主要是指人作为"小宇宙"是如何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相应的,其中,人天同构是《内经》天人合一观的最粗浅的层次,人天同象与同类则是中医取象比类思想的具体体现,人天同数则是人与天气运数理的相应。总之,这是将生命过程及其运动方式与自然规律进行类比,是以自然法则为基质,以人事法则为归宿的系统理论。
  1、 人天同构
  人天同构是《内经》天人合一观的最粗浅的层面。《内经》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体现了天地的结构。
  例如《灵枢·邪客》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这里把人体形态结构与天地万物一一对应起来。人体的结构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对应的东西,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其目的在于强调人的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性。
  2、人天同类
  我们知道,大谈天人、古今,并寻求其中相通而互感的共同律则,是汉代的时代精神。《汉书·董仲舒传》曰:"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

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因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与古今总连在一起,这种把自然哲学与历史哲学混合起来的现象,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
  但《内经》所强调的人天同类与董仲舒辈的神秘的天人感应不尽相同。《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篇中的五行归类,是根于事物内在的运动方式、状态或显象的同一性。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应四时,上为岁星……其臭臊。"是将在天的方位、季节、气候、星宿、生成数,在地的品类、五谷、五畜、五音、五色、五味、五臭,在人的五藏、五声、五志、病变、病位等进行五行归类,这样就可以通过类别之间"象"的普遍联系,来识别同类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同气相求",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等量齐观。
  另,《灵枢·通天》还以阴阳为原则将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类,认为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少阳之人"多阳少阴",阴阳和平之人"阴阳之气和"。这种将先天阴阳之"气"作为人性的基础,是先秦诸子人性论所未涉及的。作为医学著作,《内经》并不太关注人性的社会性以及人性是否可以改变等问题,而是以气论人性,从先天生理因素寻找人性的根据,关注五态之人的发病及其治法,为养生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3、人天同象
  从"天人合一"观念出发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学都表现为重道、重神、重无、重和谐、重势,其核心则是"象"与"数",如果对"象数"无知,则意味着对华夏文明的无知,更不能全面地理解和诠释中医学。[3]
  所谓"象",指的是经验的形象化和系统化。"象"的特征是动态的,不是单纯地模仿其形,而是模仿其变。象还是全息的,万事万物息息相关。就《内经》而言,藏象系统就是通过生命活动之象的变化和取象比类的方法说明五藏之间以及与其他生命活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论。
  其中,"象"又分为法象、气象、形象。"法象莫大乎天地"(《周易》),举例言,"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六节藏象论》),为法象;阴阳四时,"其华在面"(同上),为所见气象;"其充在血脉"(同上)为所见形象。藏象理论作为《内经》理论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将五藏联系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五情,以五行理论进行阐释的五大"象"

的系统,并完全表现为一种天人合一的综合功能。"这是一种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努力,旨在指出人体内部与人体外部都是按照"阴阳五行"这一基本法则统一、整合起来的。" [4]由此可以看出,藏象是一个含有哲学与科学双重意义的概念。
  总之,《内经》中关于人天同象的描述旨在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推知隐藏的内藏功能。如借助对天动地静的认识,以象天动的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腑,主泻而不藏;以象地静的心、肝、脾、肺、肾为藏,主藏而不泻。
  4、 人天同数
  象与数的关系正如《左传》言:"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内经》认为生命运动与自然一样,有理、有象、有数。通过取象比类,可知气运数理。《素问·六节藏象论》先论数理,后论藏象,深意寓在其中。
  "数"是形象和象征符号的关系化,以及在时空位置上的排列化、应用化和实用化。它不同于西方的数学概念,不是描述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而是以取象比类的方式描述时间方式和运动关系。
  《内经》中的藏象理论则以五元序列来表现。自然界以四时阴阳为核心,四时阴阳涵概了五方、五气、五味等自然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类属、调控关系;人体以五藏阴阳为核心,五藏阴阳涵概了五体、五官、五脉、五志、五病等形体、生理、病理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类属、调控关系。自然界的四时阴阳与人体的五藏阴阳相互收受、通应,共同遵循阴阳五行的对待协调、生克制化的法则。
  因此,人天同数是《内经》把时间的周期性和空间的秩序性有机地结合观念的体现。强调人体自然节律是与天文、气象密切相关的生理、病理节律,故有气运节律、昼夜节律、月节律和周年节律等。其基本推论是以一周年(四季)为一个完整的周期,四季有时、有位,有五行生克,因此,以一年分四时,则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月节律则与该月相和

所应之藏在一年之中的"当旺"季节相关。其昼夜节律也是将一日按四时分段,指人体五藏之气在一天之中随昼夜节律而依次转移,则肝主晨,心主日中,肺主日入,肾主夜半。(见《素问·藏气法时论》)
  实质上,"人身小宇宙"在《内经》中绝非泛泛而谈,《内经》认为人体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某种数理上的一致性。如《内经》论述人体呼吸完全与太阳的运行联系起来,将呼吸与天地相通、气脉与寒暑昼夜相运旋的规律,与太阳的周日运行规律联系起来。如,《灵枢·五十营》将人体气血运行与日行28宿直接挂钩,认为太阳一昼夜环行28宿一周,人体气血运行人体50周(白天25周、夜晚25周),如此太阳每行一宿,血气行身1、8周,人一呼一吸为一息,气行6寸,270息,气行16丈2尺,即行人体之一周。由此再进一步,太阳每行一宿,(此指28宿均匀分布的一宿,实际上28宿不是等长的),人呼吸486息,据此推算人一昼夜有13500息。《平人气象论篇》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即平常人一息,脉跳动五次,一次脉的跳动,气行1寸2分。如此用气运行的长度表

示脉搏的频率,从而表示一种时间周期。这种以大气贯通一切为基点而形成的人体与宇宙的相互模拟,在《内经》理论中比比皆是,强调了天人一致的内在本质。
  总的来说,《内经》的天人之间的取象类比,是超逻辑、超概念的心领神会的类比。比如五行作为一个大象,它在《内经》中的成功,就不是物理学家的概括,而是哲人对世界的感觉分类,是哲人对世界上的物质及其性情的感觉分类,是"同气相求",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等量齐观。而感觉的相似、感觉的类同、感觉的相通,必然有着深刻的生理学、心理学乃至物理学的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直观生命的体验,是我们领会《内经》文字的真正出发点。[5]
  事实上,现代物理学已充分体会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可贵性,正如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中言: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说明了原子和亚原子的实在超越了经典的逻辑,我们无法用日常的语言来描述它,而东方神秘主义并不顾忌对逻辑概念的超越,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构成近代物理学的哲学背景来说,东方哲学关于实在的模型,要比西方哲学的模型更为适当的主要原因。
天合心经之天人合一介绍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和自新性。
  在天人合一价值成就系统中,天人合一是描述了事物的矛盾变化以及反应进程与指向的观察工具、思维模式。天与人各代表了万物矛盾间的两个方面,即内与外、大与小、静与动、进与退、动力与阻力、被动与主动、思想与物质等等对立统一要素。
  我们用天和人来代表万事万物中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是,如无人,一切矛盾运动均无法觉查;如无天,一切矛盾运动均失去产生的载体;唯有人可以运用万物的矛盾;唯有天可以给人运用矛盾的资源!总之,以天与人作为宇宙万物矛盾运动的代表,才能最透彻的表现天地变迁的原貌和功用。
  天人合一的根本表述:天与人是世间万物矛盾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一对矛盾,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
  天人合一构成了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矛盾对立统一体,在万物诸矛盾中,又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存在着四大层级矛盾!而人类活动的一切起点、指向与归宿,又全在这天人合一的四大矛盾运动之中!




欢迎光临 功夫网 (http://gfw5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