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网

标题: 破锋八刀大刀队背后的武术传奇 [打印本页]

作者: liuqidong81    时间: 2018-1-12 10:34
标题: 破锋八刀大刀队背后的武术传奇
1933年长城抗战令日寇胆寒 刀法传人详解“破锋八刀”

1933年,日军进犯喜峰口,二十九军组建了一支大刀队,凭借手中的大刀片子,彪悍的大刀队在白刃战中令日寇闻风丧胆,当时日本媒体甚至惊呼:“明治时期以来军队的荣誉,在大刀队面前显得黯然无光。”于是便有了那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战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日前,当年大刀队使用的“破锋八刀”传人马凤图先生的孙女婿郭乃辉先生和西南大学副教授、中华武学博士陈宝强向记者介绍了大刀队背后的武术传奇。

本专题文、图: 记者张映武

西北军大刀队由来

历史上,将传统武术引入军队的情况十分普遍。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因缺乏现代枪炮装备,冷兵器的使用成为战斗的重要补充。其中影响最为广泛、最令人畅快淋漓的,莫过于1933年第29军在喜峰口进行的长城保卫战,以及传唱至今的《大刀进行曲》。

因是“杂牌军”出身,第29军的装备非常落后。长城保卫战时,战士们使用的枪械五花八门,汉阳造、毛瑟枪和土造枪各占1/3,全军机枪不到100挺,重武器只有十几门野炮和山炮,而且步枪大多没有配备刺刀。“在组建29军之前,冯玉祥根据西北地区民众尚武的传统,为士兵配备了大刀片,并邀请武术名家传授格斗刀法,希望以过硬的单兵素质和精湛的大刀术来弥补装备的不足。” 陈宝强博士向记者介绍道。

1925年,当时的武术名家马凤图受冯玉祥之邀创立了白刃战术研究室,聚集名家创编教材,将武术中效果突出的格杀技巧用于军事训练,马凤图和其弟亲自编写了《破锋八刀》和《白刃战术教程》。当时在西北军中,精通武术的官兵为数不少,像张之江、张树声、佟麟阁、张自忠、赵登禹、吉鸿昌等高级将领个个都是好手。

“在流派众多的传统刀法中,大多是以单手使用的短柄刀为主的,双手刀自明代戚继光、程宗猷以来,流传面一直较窄,仅在少数武术家传承。” 陈宝强说。

据介绍,西北军大刀队原先名称是手枪队,这些队员身材魁梧、体格强壮,是从全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好手,每人配一把大刀和一支盒子枪,人们更习惯称他们为“大刀队”。西北军大刀有其独特之处,它的重量一般在4斤左右,刀身较宽,刀头前锐后方,近似宋代《武经总要》中的手刀,但刀柄加长。使用时双手握持,“长柄、宽刃、刀尖倾斜、刀身重的特点本身就是为双手运刀设计的,十分利于劈杀。”“破锋八刀”传人、马凤图先生的孙女婿郭乃辉教练告诉记者。

喜峰口上刀光寒

日本兵脖子上套铁护圈,

睡觉时也不敢取下

1933年3月,日军在喜峰口外以猛烈炮火攻击中国守军阵地,29军109旅旅长赵登禹决定充分发挥战士们大刀的优势,与敌展开肉搏战。3月10日,赵登禹令部队埋伏于峰峦幽僻之处,待日军距战壕数十米时蜂拥而出,白刃落处,日军头颅落地,日军200余名士兵被斩首者占1/3。次日凌晨,赵登禹又组织500余名大刀队员,凌晨3时,战士们手持大刀,摸黑冲进日军军营,抡起大刀横砍直劈。日军猝不及防,死伤严重,不少人梦中便做了刀下鬼。遭袭后的敌营里,到处是敌人的尸体,据后来统计,日军共有400余人被斩杀。消息传到国内,在上海的著名音乐家麦新创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传遍全国,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

此战过后,日军指挥官命令与大刀队对峙的日本士兵在脖子上套上特制的铁护圈,以防脑袋被砍掉;晚上因忌惮大刀队夜袭,睡觉时也不敢取下。

1937年端午节,驻华北日军曾“邀请”29军军官在北京怀仁堂“联欢”,会上日军军官态度轻狂,恣意挑衅,一名军官竟拔刀起舞“表演刀法”,此时曾在喜峰口大战中率大刀队夜袭日军的董升堂旅长立刻找来一柄刀刃还带着缺口的大刀,挥刀对舞,最后董旅长双手执刀,锋刃直指对手,缓步逼近,日本军官只好尴尬收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曾主持大刀队训练的马凤图,在抗战洪流中写下《白刃战歌》,呼吁将士们“白刃肉搏打死仗,猛追直捣荡寇冢。”

刀法详解

现执教于甘肃省体育运动学校的郭乃辉先生,是马凤图先生的孙女婿,从岳父马颖达那里继承了“破锋八刀”等武艺,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套刀法。

“破锋八刀”荟萃了明代戚继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单刀法选》、清代吴殳《单刀图说》等传统刀法精华,动作简捷,具有大劈大砍、迅猛剽悍的实用特点。如第一招“迎面大劈破锋刀”,敌方刺刀攻击过来时,我方官兵上右脚成右虚步,在运动过程中变步,借躲闪之际顺上步换位,大刀从对方中门侧面下劈,故称迎面大劈。另一招“掉手横挥使拦腰”,当敌人刺刀刺过来的一瞬,我方官兵用刀向上猛然发力挑开刺刀,令其偏离方向,而大刀向上挑起后刀已经高举,此时可顺势上步一刀往对方脖子劈下,对方即使躲开,也只能被迫退后,此时我方便可趁势再上左脚,以右脚前掌为轴,右后转身面向右后方,成右跪步,双手持刀转锋由左至右往对方腰部横扫。

冷兵器的最后辉煌

破锋刀法是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抗击侵略者的悲壮之举,也是冷兵器武艺的最后辉煌。据郭乃辉先生介绍,“破锋”即为“击破敌锋”的意思,刀是指刀身长两尺、刀柄长一尺的方头、环首大刀,重约三斤,形制类似清末民初的民间大刀,但刀柄加长,方便双手使用,大大增加了格斗威力。

“破锋八刀”刀刀直指要害,是西北军应对日军刺刀术的有效战法。“破锋八刀”歌诀一直流传至今:“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据陈宝强博士介绍,马凤图定居兰州后,“破锋八刀”一直流传至今,目前仍然在兰州一带的武术家中完整地流传,而且刀式动作基本上变化不大,只是因其重在实用,跟表演功夫套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很少在比赛场上出现。直到近几年,才由郭乃辉先生公开传授。目前已在西南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地传播。

对于民间传说的各种抗战刀法,陈宝强指出:“首先,‘破锋八刀’其实并不是什么玄妙深奥的刀法。它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满足军队实战需要的实用刀法,具有好学好用的军旅特点;其次,白刃格斗的残酷性,必然对大刀形制和刀法有特殊的要求。‘破锋八刀’虽然动作并不复杂,但握着三斤重的大刀练习起来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因为它要保持大刀的速度和力量,一般人十几刀挥舞下来,就感觉到非常吃力,至于民间传说刀有七斤重、七尺长,其实是夸张的。另外,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使用的刀法多种多样,破锋刀法只是其中一种,但却是目前惟一能从文献记载和技术流传两方面证实的传统刀法,是承载着抗战精神的珍贵文化遗产。”







欢迎光临 功夫网 (http://gfw5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