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的价值 传统武术的价值在于强身健体,其次是攻防技击,再次是娱乐趣味,再次是养生养心。强身健体和攻防技击这个好理解。娱乐趣味呢,这个和拉二胡搞书画的是一样的,拉二胡是用二胡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练拳则是以自身身心为二胡,演奏的是无声之乐,同样是天籁之音。关于这一条,须长期训练得法。本质上,是因为传统武术和传统音乐、书画一样,都是传统哲学的具体运用和发挥,强调的是自然灵性的回复,讲究的是“拳法自然”,而非人为造作。即舍弃和弱化后天蛮力,回归先天灵劲。因习练拳的本身,即是身心内外的全面改造,也是对个人人生态度、观念气质的改良,所以会实现养生养心的效果。 年轻人很多倾向于选择散打、拳击一类搏击术,这可以理解。这些搏击术,从实战方面来看确有很多优点,比如专项训练、攻防体系都有合理之处,且容易出成绩。但这些技术往往适合年轻人,一般等到年纪大了,体力下降,或因趣味性的丧失,往往再难坚持。像泰拳,攻击力强,但泰拳的有些训练方法,极容易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不利于养生。传统武术则是以养生为基础,越练越精细,越练越有味道,可以终生坚持,逐渐把身心内外做成一个极精致的体系,于身心和自卫都受益无穷。当然,前提是必须要得法,在得法的基础上长期坚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自然进步。 传统武术存在的问题 现今练传统武术的人不在少数,但许多人只是看重套路,模仿动作,过于注重形式之美,有些流于表演,而不肯实际做功夫。真正的功夫是在于发劲,其实拳劲是自然变化的,要求是整体发力,轻松发力。只要训练合理,打出整体力并不是神话。有时候难点并不是传统武术本身不好,而在于练拳的人不能坚持,不肯探究其理,也不肯踏踏实实做功夫。国内真正练得好的行家,相信不在少数,只是大多不便示人。 而真正的武术实战,不完全是体能和力量的简单对比。体重、身高不同,本力有差别,这是必须承认的。但机动性和恰当运用很关键。实战不完全是以硬对硬,而更多像是军事作战,讲的是智取,重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虚虚实实,想方设法造成突发性攻击,造成以己最强攻击敌方最弱的局部优势。如果都是硬对硬叫明了打,那么韩信的井陉之战、刘秀的昆阳之战、蜀吴的赤壁之战都没法打得赢。 近年来,人们很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到底有没有高手?相对于散打、泰拳等搏击术,哪个更厉害?关于这个问题,有三点意见供参考: 1、怎样才算高手?按一种潜在的评判标准,似乎是经过了无数次验证,确认具有高超伤人甚取人性命手段的,才能叫高手。而要证明它,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他具有伤人、杀人而且战无不胜的辉煌记录。很遗憾,现在是和平时期、法制时代,伤人、害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这样的高手几乎不能生存,或正在逃亡的路上。这一条,或许正是许多讨论无果而终的根本。因为即使是泰拳、散打或是拳击,号称的高手也终归受制于比赛规则,没有进入完全生死搏杀的状态,所以也不能作为评判的依据。 2、纵然一个人想尽办法能够做到天下无敌,伤人无数,证明自己最强,但这个名,真的有意义吗?人生需要这样子去证明吗?这种超强无对手的状态,他能保持多久?毕竟青春是从低谷走向高峰,又从高峰回复低谷的,这一条谁也不能例外。 3、传统武术传承演变数千年,当然有它的优势,实际上,包括散打在内的一些搏击术,也在各方面从中国武术的土壤里吸取营养,甚至发端于中国武术。想起李小龙曾拍的一部片,好象是《龙争虎斗》或是《猛龙过江》,他有一段台词,意思是中国武术练不好,就是花拳绣腿,软手软脚。如果练得好,则会成为一个超强的攻防利器。实际上,李小龙的成功正在于将传统武术的功夫内涵作为体,将击剑和拳击以及其他搏击术的打法作为用。如果没有传统功夫的桩基,李小龙也不大可能是李小龙。 4、传统武术当然有强大的攻防潜力,其应用场景的设置也不一样。身高马大的可以适应阵地战,身材矮小身形灵活的更适合伏击和游击战。怎么打,要看兵力和实际状况说了算。因为远离了冷兵器时代,因为远离了战乱的时代,传统武术的使命已经有所变化,除了不断打磨攻防的能力(也许这个能力一辈子也用不上一次),在健身、强心、养生等方面的功能则得到突显,这是历史的必然。相较于单纯的搏击术,它具有更多的功能,长期来看,也更有味道,就好象练书画的搁不下笔一样,因为这个过程中,本身就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当然前提是,有练功夫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动作组合。 |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