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内家拳如太极、形意、八卦的修炼一定要正确的理解老前辈留下的理念

原作者: 鄢正雅 收藏 邀请
四两拨千斤”与“抱丹坐胯”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小的偏差可能引发的就是非常巨大的错误。就好像两条平行的铁轨,只要其中一条出现了一点肉眼不太容易察觉的偏离后,那这原本两条永远无法触碰在一起的平行铁轨终会发生相交的一刻,这一刻所带来的将意味着是灾难。
同样,如果这种小小的偏差出现在功夫的修行中,那对于习武者也能会造成身体上的灾难。同样的一个动作姿势;或者一句拳法理念,但是对于其中内在理念的误解就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误区。
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上出现过一句“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其实是代表了太极拳习练者的听劲灵敏使得其对于微小平衡的掌握与控制、自身协调性高度的体现。好似身体上只要多出了就算是一片羽毛或者一只蝇虫的微小重量都能及时敏锐的“听”到并且同一时刻做出微小的平衡控制,使自身的重心永远掌控在自己的身上,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功夫的境界。
但是有些人却误解为那是太极拳大师的内功修为达到了自然勃发的地步,所以当羽毛或者蝇虫落到身上时都自然的被勃发出来的内劲震飞、震死。
还有太极拳中“四两拨千斤”这句流行语。很多人误解为是太极拳化解力量的方式和技巧很厉害,千斤巨力过来,只需要用四两微小的力气就可以拨开化去。
其实学过力学的朋友们都明白,正常情况下真正要做到只用四两的力来改变千斤力量的运动轨迹几乎是个玩笑。
那怎么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的呢?这些内家拳如太极、形意、八卦的修炼一定要正确的理解老前辈留下的理念-1.jpg首先,当对方的力出现在太极拳习练者身上时,习练者自身要放松,不能给对方的力制造出一个反作用的点或者平台。大家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力与力的相互抗衡出现时输的一定是力弱的一方,但是当一方施加过来的力找不到可以作用的力点时那这股力就好似泥牛入海全无消息了。这时施力方会发生由于找不到力点而产生的失衡,那太极拳习练者就可以靠灵敏的听劲抓住对方的这下身体失衡,运用或引、或化、或发的技巧轻松将对手重心完全破坏掉。故此才出现了体现用太极拳接对方力时的这股轻巧灵敏的“四两拨千斤”说法。
再者形意拳中出现的“抱丹坐胯”,很多人都觉得要产生出抱住个什么东西再坐下去的意境。于是就又人会在“实腹”上大作文章,非要把自己的小腹练的坚实僵硬为止。
其实从字面的意思来解释“抱丹坐胯”并不难。丹,丹道。本是虚无实形的东西,但是又确实产生在大家讨论的字典里,所以属于虚虚实实的存在。“坐胯”,先要想到“坐”。那坐下去时首先要内缩自己的胯骨,不然人体就无法完成坐下这个动作。而后又强调了个“胯”字,那就是要求加大内缩胯骨的概念。
于是,“抱丹坐胯”就可以解释为抱着个虚无的物体,然后加大内缩胯骨的动作呈现出坐空凳子的状态。由于坐凳子是件放松舒服的事;而且抱着的又是个没有重量的虚物。所以只需要放松自己的身体、肌肉。很快就能感觉到上半身的重量通过脊椎掉到了丹田、命门处,分布在了胯骨上,随后这股重量通过胯骨落到了双脚。所以一旦摆出“抱丹坐胯”这个动作,双脚就会非常实在的扎根在地面上。
综上所述,这些内家拳如太极、形意、八卦的修炼一定要正确的理解老前辈留下的理念,不能想当然的从外型、字面上去解释拳意,必须要用心去体会老前辈们打拳时的样子和他们留下的拳理。正所谓看其形知其意;得其意才能催生其型。
中国的国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其中的奥妙不会浮浅的呈现在字里行间的表面,而是深藏在其内涵之中,只有用心才能挖掘出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9-7-28 19:46
管理员
粉丝7 阅读430 回复0

精彩阅读

推荐视频

排行榜

专访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