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练传统武术有点年头了,现在准备拓展学习范围,学下柔道。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于去年与四川体院出身的师兄进行了切磋,师兄是全国散打冠军。切磋的时间很短,我连续三次被拔地而起。这对我造成不小的震撼,自己对摔法简直一片空白,拳脚功夫还没来及发挥已经被对方终结了。 当然,师兄弟切磋点到即止,但为了弥补技术上的重大缺陷,我决定到正规场馆进行训练,师门公园派的教学模式缺少必要的训练器材,有些内容只是纸上谈兵,就像摔法与防摔。 光摔不行,倒地了还得有地面技,于是就选了柔道了。 到了课上才发现,由于柔道这种科目比较吃功夫,练习起来很辛苦,学的人很多三天热劲,劲过了不就不愿练了。于是我的同学就只有一个十岁大的小男孩儿,好吧,这快赶上私教课了。 想学打人先挨打,摔法也是一样的。“挨打”的意思就是挨打的技术,即防守,到了摔法,挨摔的技术即为受身。 开始,前滚翻,这个简单,初中就学了,蹭蹭蹭我就翻了。然后是后滚翻,这个我就郁闷了,记得初中就没练好。当我身体倒过来以后会丧失平衡,身体不由自主的会向右侧倒,但如果刻意去用右手撑劲,后背就不自觉变得僵硬,然后就翻不过去了。 接着是分腿的前滚翻和后滚翻,翻的时候双腿叉开,利用身体滚动的惯性和手臂着地时的支撑力,让自己屁股离地站起来,这种动作我从未接触过,一下都没起来。最后是倒功,前倒,后倒,做了半天一下都不对。总之我练了几年传武,但在柔道课上依然像初学者一样笨拙,仅仅体力意志力稍微好点,我就是如假包换的初学者。有些技术是能互通的,有些不会就是不会。 这是基本功,然后就到了摔法基本功和防守基本功。 第一个摔法基本功是过肩摔,这里就有了和我本家功夫差别很大的地方了。 本家功夫是形意拳和八卦掌,有摔法,而且很多,但我由于缺少必要训练器材没有实际训练过。 柔道首先一个动作就不一样,拿臂上步是一个大弓步,重心一下压到前边,而我几年来一直练趟步,重心留中间。因为习惯的根深蒂固,让我很难一下改过这个习惯,我的动作一直是错误的。然后我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把步法练得太死了? 趟步的好处一个是迈步即腿法,另一个就是灵活,但我貌似没有把灵活劲练出来。趟步变弓步就是后腿一撑、前腿一顶,但我居然做不到……这点作为一个疑惑需要用更长时间来体会趟步与弓步的区别。 因为脚下都没调过来,手上动作更是无暇关注,我的过肩摔动作在这节课上没有一下正确。 最后一项内容就是防守了,先学了一下防抱摔。防抱摔的反制技术是断头台,记得以前有人见到过后感叹:“真乃抱摔克星!”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断头台反制抱摔的条件是自己不被对方摔倒,如果自己被放倒了,对方就可以轻易化解断头台。但防摔这一下可就困难了。 任何摔法的成立都离不开重心的把控,同样,任何摔法的防守都离不开重心的把控。 当遭到对方下潜抱摔的时候,一定要立马稳固自己重心,柔道的技术是开弓步,开大弓步。迅速压低自己的重心,并且把肩膀顶在对方肩膀上,后腿撑住,这样对方便无法把自己摔倒,然后再在重心稳固的情况下逐步完成断头台。比起施展断头台的反制,优先保持自己的站立。 然后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教练拔地而起。 仅仅有那么一两次开弓步成功没被抄到腿,至于压住重心这一点一次都没有实现过。 我立即开始琢磨为什么我开步使不上力量,这不可思议!这么些年的传武练习,我连对抗一瞬间开步都做不到,一定哪里有问题。 教练指正了我一个细节,我后撑的脚,脚跟没有离地。 我一直以来学习的弓步脚跟都要着地,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表面上理解为这样可能更稳固。但这是错误的! 脚跟离地并不会影响步法的稳固,只要两个前脚掌力量充分,弓步一样迅速而稳固。相反,足跟落地会导致后腿撑不起力量,并且转变较为笨拙。 本家功夫的步法讲究平起平落,我对平落的重要性深信不疑,因为足跟先着地会导致力量分散,脚底没根。至于这个平起,我就不由得产生怀疑态度了。 我将试验足跟提起的练法,一段时间后总结两种练法的区别。 万里长征第一步,先从基本功一点点练起,我希望将来与人交手,一旦进入贴身距离能保护自己不被别人放倒。等网购的柔道服到了,我就会正式办会员进行训练。 我作为业余爱好练了差不多一年柔道,但由于工作的问题,不得已暂时中断了。但这一年的柔道经历给了我非常难得的感悟与收获,还反过来帮助我解除了很多传武的困惑。我真心感谢上天让我有了接触柔道的机会,让我看清了传武现在的很多不足 其实传武本身并没有那么不堪,但现代人的不正确态度把传武给带偏了,非常可惜。如果以后再有机会,我还会去继续学习柔道,哪怕自己三十岁甚至四十岁!柔道的训练每次都很辛苦,但我却觉得很快乐,真是怀念那些日子 练了一年后又写了一篇,然后就因为工作变动没再学了,至今也就偶尔自己练练基本功 没有武馆的那一年,我可能至今很多地方都没法开窍,正因为武馆里丰富的对抗,使我在对空气的传武练习中找到了感觉,对其他现代搏击的学习也让我见识了更好的训练手段 |
请发表评论